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综述

合集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防护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防护

2.4.1.2 先了解内瘘的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再决定穿刺部位和穿刺的方向,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
合上3-4cm,穿刺两点应相距5-10cm.
2.4.1.3 如果肢体水肿,可用手压局部血管暴露,如果
血管扩张不好,可用止血带扎紧肢体近心端,等血管
充盈后再穿刺。初次使用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应
精选PPT
9
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防护
2.4.3规范透析过程
2.4.3.1透析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血压的变化。 内瘘使用早期应尽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如果发生低血压, 可立即输入生理盐水,减少血流量,降低跨膜压或改为旁路, 必要时可考虑升压药。
2.4.3.2透析结束后,要快速拔针,对穿刺部位采取点状压迫。 力量不宜过大,以能触及血管震颤又不出血为宜;压迫时间 不宜过长,一般15-30min.对成熟不完全的早期内瘘随时监 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适量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缓 慢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并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对防止 早期内瘘发生闭塞具有重要意义。
1.6 护理不当 术后建瘘侧肢体缺乏功能锻练,患处包扎过 紧,使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纤维化, 甚至引起局部机化、粘连、致使内瘘血管狭窄。透析后压迫 时间过长均可导致内瘘闭塞。
精选PPT
5
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
1.7 内瘘成熟不良、静脉太细、静脉炎、动脉硬
化及吻合口狭窄
1.8 缺乏相应知识,自我保护不当,如睡眠时侧 向瘘侧肢体时间过长、袖口过紧、瘘口附近感染 未及时处理、瘘口附近的动脉化静脉狭窄等
2.4.3.3促进内瘘成熟的护理。内瘘术后3-4d,于吻合口
10cm以上近心端静脉行湿热敷,20-30min/次,2-3次/d,使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防护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防护
1.5 过早使用内瘘 内瘘成熟需4~8周,过早使用,因静脉 血管薄,穿刺易引起血管壁损伤,局部血肿,血管壁损伤, 启动凝血因子,诱发血小板血栓,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1.6 护理不当 术后建瘘侧肢体缺乏功能锻练,患处包扎过 紧,使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纤维化, 甚至引起局部机化、粘连、致使内瘘血管狭窄。透析后压迫 时间过长均可导致内瘘闭塞。
避但穿免护刺造 腕 失瘘松败侧紧发黏 过手应生稠早臂适的外度血度使伤,肿,不应增用最能立加内好过即经紧按,瘘常压压佩迫,术、戴动胶中护护静布腕脉固血理,内定以瘘,管不免导冰内当引致袋起内冷膜等大瘘敷出闭,受。血塞第损对。。2天再、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 夜间睡觉不患要者将造进瘘侧行手降臂垫脂于枕,后术、长前时间选太择高超好过心血脏管水平,,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瘘手臂侧,以防止血液循环受阻或血流量减少,
造每定成次期内 测 监瘘体测阻重病纠 多塞,人正,;以的增血低加加脂,0血强. 控压健制饱,康和脂透教肪析育酸和时等胆固脱 ,醇水 是的摄不 保入,宜 护减过 内轻血管粥样硬化; 6 护理不当瘘延术后长建瘘内侧瘘肢体使缺乏用功寿能锻命练,的患处关包键扎过。紧,长使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纤维化,甚至引起局部机
2.1 选择较好的血管,术前做彩色多普勒,动脉流 量达20ml/min可获得满意血流量。术中吻合血管时 检查有无压迫、成角等问题,如存在及时纠正。术 后包扎松紧适宜,避免受压。冬季术侧保暖,以免 血管痉挛引起血栓。
2.2 积极治疗原发病 降血脂,避免高脂食物,多食 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对高凝者应用抗凝治疗。透析 时控制干体重,准确掌握超滤量,防止低血压。如 血压过低适当提高血压。防止腹泻纠正脱水,保证 血管充盈。低血压、腹泻是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及防范宿州市立医院肾脏内科顾毅关永莲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是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内瘘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至关重要.回顾分析了2011年1 月—2012 年7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40 例患者,发现内瘘阻塞8 例.现将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叙述如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监测和保护的有效护理,降低动静脉内瘘阻塞。

方法分析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改进和规范血透术前、术后血管监测、保护的护理操作及观察流程。

结果术前血管监测,术后血管按压时间、程度,防止低血压、避免血栓形成是保护内瘘的重要护理途径。

结论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血透质量和护理效果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监测;护理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内瘘阻塞8例中,男性5例,女3例,年龄25-70 岁;方法:观察内瘘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内瘘手术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内瘘失功时间,目前内瘘使用情况.2 结果:内瘘阻塞因素: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所致5例,超滤过多2例,内瘘压迫时间过长所致1例。

3 内瘘阻塞原因分析3.1使用不当,自身血管条件差,如血管过细、动脉硬化、动脉炎等.内瘘使用过早,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血管弹性差,愈合不良,穿刺部位易形成疤痕,损伤后的血管内壁处易形成血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早<3个月。

由于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长,在使用过程中,反复穿刺后内膜损伤,出现动静脉内膜增厚,甚至局部附壁血栓形成,不适当的穿刺也可引起血肿常导致血管内膜的损害,激活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移位至内膜,引起内膜增殖及其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静脉栓塞和狭窄,最终导致血管通路丧失功能.高血流量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增厚、纤维化而致管腔狭窄. 由于血压过低,流经吻合口的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同时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时用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血流阻断,导致内瘘闭塞.3.2血液粘稠度高,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也很高易造成动静脉内瘘阻塞.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度脱水加重低血容量,增加了血液黏滞度,促进了血栓形成的发生,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应用后血红蛋白上升10k 以上,血球压积增高,高血脂致血液黏滞度增高.3.3 手术技术原因:术中动作粗暴,血管内膜损伤、吻合时血管对位不良、血管扭曲成角、术后漏血补针缝合等.4 护理4.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其能主动参与护理动静脉内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2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使其坦然接受手术,嘱患者保护血管,勿在准备造瘘侧手臂做动静脉穿刺,尤其是非优势侧的头静脉及桡动脉,保持造瘘侧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4.3 术后护理:术后5—7 天内,患者应保持手术侧肢体干净,手术后1 周不能进行术侧肢体的淋浴,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包扎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立即与手术医生联系,以得到及时处理.术后采取非手术侧卧位休息,以避免压迫术侧血管,影响静脉回流,形成血栓,阻塞动静脉内瘘.4.4 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如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反之,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以及时再通.4.5 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造瘘侧肢体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并遵医嘱服用抗凝剂.包扎的敷料不宜太多,压力不要太大,以能扪及内瘘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外来压力,如侧血压、提重物、带过紧饰物.造瘘处血管严禁输液和抽血,以免出血压迫内瘘,导致内瘘闭塞.夜间加强巡视,防止睡眠时翻身压迫造瘘侧肢体.4.6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在术后1—1.5 个月为宜.4.7 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穿刺前的检查与评估:每次穿刺前护士应评估瘘管情况,检查有无感染、红斑、皮疹、狭窄、动脉瘤以及是否通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正确选择穿刺点:穿刺点离开内瘘吻合口5-6cm 以上,针尖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针尖向心方向穿刺. 两针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在8-10cm以上,但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绳梯法,其次钮扣法,切忌定点法.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避免定点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提高穿刺水平,力争一针成功.手术后的瘘管,原则上是术后4-8 周后成熟后放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要仔细摸清血管走行后再穿刺,以保证一针见血.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血管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忌盲目进针.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4.8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管通路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和感染源,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护血管通路.如发现穿刺口有红肿时,可用75%的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必要时使用抗生素.4.9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预防低血压是延长瘘管寿命的关键之一.①准确评估干体重:每月调节一次干体重,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限制水钠的摄入,使HD间期体重增长小于1kg/d.②透析时超滤率每小时不超过患者体重1%,如果体重增长过多时可增加透析频率,有条件时做HDF,使患者达到干体重的同时又能保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③采用高—低钠浓度透析.④低温透析:可采用35℃的透析液温度进行透析,因为温度过高会导致皮肤血管强烈舒张,影响有效循环血量.有报道指出,透析液温度每增加1.1℃,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会增加3 倍.4.10 熟练掌握全身肝素化、无肝素透析的适应症及用量:使用EPO后及时适当增加肝素用量,预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避免内瘘堵塞.4.11 透析结束,要掌握正确的拔针压迫止血方法,每次透析结束后,正确压迫止血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拇指与食指同时持左右针柄拔针,用无菌纱布予以按压,压迫的力量要适当,以不出血且感到搏动或震颤为原则,压迫的部位在距离穿刺针尖0.5-1cm 处,压迫时间为20-30min.如果患者凝血时间长,压迫时间可以延长,避免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造成动静脉内瘘堵塞.如果由于压迫不当,形成瘘管血肿,可于透析后24 小时在血肿处涂喜疗妥软膏按摩,并用热毛巾热敷或用超短微波热疗治疗.结合我们科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我们发现在内瘘功能不良出现的早期,如血肿、硬结、新鲜血栓形成时,及时予以干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内瘘功能恢复血流量,但如出现内瘘瘢痕、狭窄时,内科常规保守干预方法往往无效,需考虑二次造瘘.故建议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内瘘功能不良,并及时实施干预,延长内瘘使用时间.4.12 预防感染.CRF患者由于全身免疫机能低下,营养不良及慢性失血,使患者的防御功能下降,加之血液透析治疗本身经常存在感染的危险,如果不注意,极易造成动静脉瘘的感染.透析当日不能进行淋浴,避免弄湿伤口和穿刺点,不能随便去除穿刺点上的血痂,以免造成出血和感染.如果发现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轻度发红或有硬结时,应指导患者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后,涂抗生素软膏,次日行热敷,严重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切不可在家盲目治疗,延误病情.4.13 保护动静脉瘘免受损伤.CRF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的血管扩张明显,吻合口处皮肤变薄或形成假层动脉瘤,应指导患者采取保护措施,带弹力护腕,夏季穿长袖衫,避免碰撞、拽拉,以免吻合口裂开或假层动脉瘤破裂出血.4.14 防止血液过于粘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患有高血脂、冠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液凝固性高,所以在透析中抗凝剂的应用量要足够(有出血倾向者除外).一般首剂为0.3-0.5mg/kg 体重,追加量为8mg/h.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观察患者贫血改善程度,尤其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患者,要及时调整肝素用量.对于心肌梗死、多发性血栓的高危患者,除透析过程应用足量抗凝剂外,可加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内瘘血栓形成.冬季注意保暖.经过近4 年间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栓是患者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内瘘堵塞的原因,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护理,防止血栓形成、感染,保护血管、保护血管通路,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严格操作规程,防止感染,注意保护血管,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护理人员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1 血压监测护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极易发生血压快速下降情况,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对其血压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护理人员需定时巡房,并记录患者血压指标,如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血压持续性下降的情况,应立即停止透析治疗,同时通知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

如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可采取补充高渗液体的方式提升患者血压;如患者病情较重,则需立即停止透析治疗,采取药物调节的方式,直至患者血压稳定后方可继续进行治疗。

待患者血压恢复后,还需继续开展血压监测,并确保透析内瘘处于良好的颤动状态。

2 穿刺护理:强化护理人员血液透析穿刺的操作技巧,最大程度保证“一针率”,避免因穿刺失败导致的皮下软组织、血管等结构损伤,降低透析中皮下血肿的发生几率。

在实际操作时,应对穿刺点进行规划,要求选择患者血流量较为丰富的血管,且对同一穿刺点不可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穿刺,保证每一个穿刺点的自我愈合时间在 7d 以上,从而保证皮下血管和组织的健康。

在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拔除穿刺针的力度需轻柔,速度要快。

并叮嘱患者对穿刺点进行按压,但需控制按压力度,避免出现渗血,当患者按压时感觉血管仍存在震颤即可。

3 内瘘健康宣教:做好内瘘健康宣教护理,强化患者对内瘘自我护理的认知,掌握相关护理技巧。

叮嘱患者内瘘所在上肢禁止剧烈运动,也不能拉扯、提拎重物,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该侧手部,避免用力过度引起渗血或血管损伤。

同时在接受其他治疗时,应避免对内瘘所在肢体的静脉进行穿刺输液、采血等操作,如需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对侧上肢。

日常还需加强对内瘘肢体的保暖,尽量穿着长袖衣物,且袖管需保持宽松状态。

在睡眠过程中应保持内瘘对侧卧位或仰卧位,在内瘘侧需采取相应的制动手段,以免造成局部皮肤压迫。

4 透析前血管选择:在血液透析前需开展造瘘手术,在选择具体造瘘和血管位置时,需先对目标侧肢体的原发性疾病进行确认,利用彩超方式检查肢体皮下血管直径、血液流通情况、具体位置等,确认目标血管无血栓、外壁硬化、内腔狭窄等问题后方可进行造瘘。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透中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对56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导致内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最主要原因,穿刺不当及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意识不强是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

结论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合理使用和保护内瘘及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内瘘闭塞护理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动静脉吻合造瘘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临床上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内瘘闭塞而失去功能,致透析无法正常进行,文献报道内瘘闭塞的发生率是30%~40%[1],如何做好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我们需重视的问题。

为此,本文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1月共56例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发生内瘘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闭塞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患者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16~83岁,平均58.6岁,内瘘使用时间l~66个月。

其中慢性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22例,高血压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扣眼法穿刺。

2 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2.1 低血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25%~50%,有效血容量减少是引发低血压的最常见原因。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致使单位时间内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当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时,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低血压,最终导致内瘘血管的血流量低和血流缓慢,造成内瘘处血栓形成。

本组其中低血压导致内瘘者36例,为最多见原因。

2.2 穿刺不当造成内瘘血管损伤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有3种,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2],而扣眼法与区域法更适宜国人选择,部分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过硬,反复来回穿刺造成了血管内膜的损伤及增生,引起血小板聚集,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致管腔狭窄,形成血栓;穿刺失败或拔针后压迫针眼不当引起血肿,损伤血管,造成下次穿刺困难,严重血肿可导致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及血栓形成,造成内瘘闭塞;透析后包扎力度过紧,影响血流通过,导致闭塞。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综述摘要: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对稳定机体内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

血液透析中,一般会为患者设置动静脉内瘘以达成血管通路的目的,不过据实际血液透析情况来看,动静脉内瘘容易因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阻塞,甚至会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实施,对此在本文中便简单探析了导致内瘘阻塞的常见原因。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阻塞;原因;护理对策1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1.1血栓形成血液透析治疗中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价值非常高,一般情况下动静脉内瘘均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但是因内瘘阻塞问题影响,使用寿命将会大大缩短。

据相关临床研究分析来看,导致内瘘阻塞的原因比较多,其中血栓形成是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血液透析患者身体状况不佳,极有可能因超滤量过大,高于正常规定范围而逐步出现血液流速减缓,并逐步高凝、形成血栓,因此会导致动静脉内瘘阻塞问题。

据调查研究显示,因血栓形成而引起动静脉内瘘阻塞的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和低血压[1]。

1.2低血压血液透析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会有明显的症状性低血压情况,这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一般多发于透析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群体中。

若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出现低血压问题,那么机体血液流速减缓,血液黏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容易引起动静脉内瘘阻塞问题。

1.3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透析是对血液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将其中的杂质、毒素析出,不过据实际治疗情况来看,部分患者因低血压、过度脱水、水分补充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下容易使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同时,个别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不仅如此,患者机体内的血小板防御系统、纤溶系统均会随之受到影响并被激活,更容易使血液呈现出高凝状态。

1.4内瘘血管损伤目前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还与血管损伤有关。

血液透析时需要对患者实施穿刺处理,而且多围绕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久而久之便容易导致血管内膜受损问题,并会给动静脉内瘘的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此类综合因素影响下便会导致内瘘阻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而内瘘闭塞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路闭塞可导致血透不充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我中心对20例内瘘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4人,女性6人,年龄为38-72岁,内瘘使用时间6个月-13年,每周透析3次,每次4h,血流量维持在200-280ml/min,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16年。

原发病: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2例。

2、引起内瘘闭塞的原因:2.1、早期原因:2.1.1自身血管条件差患者高龄、高血压、长期药物治疗、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等因素导致血管硬化,容易闭塞。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1.2、技术原因手术中损坏血管内膜,吻合时动静脉对位不良,吻合口过小,静脉瓣接近吻合口。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1.3、患者解剖学原因患者静脉管腔狭小,内瘘在使用时血流量不足,造成手术失败,继而采用其他方法建立血管通路。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2、晚期原因:2.2.1、压迫因素引起内瘘闭塞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透析后压脉带止血时压迫时间过长、过紧,血流缓慢或阻断,导致血栓形成,内瘘闭塞。

本中心有5例患者。

2.2.2、新瘘养护不当是引起内瘘内闭塞的重要原因,患者造瘘术后,由于最初几天,术口局部肿胀压迫或血管痉挛未及时采用防范措施,以及最初1-2个月内瘘弹性差,若此时过早使用,内瘘易于压闭,同时导致血管瘤的发生。

本中心有1例患者。

2.2.3、内瘘使用不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壁损伤,透析后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包扎过紧或时间过长,睡觉时瘘侧肢体受压时间过长,做事时瘘侧肢体上举时间过长。

本中心有2例患者。

2.2.4、局部感染如静脉炎。

本中心有1例患者。

2.2.5、贫血纠正过快使用大剂量促红素或多次输血,使血球容积迅速升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因素。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措施一、阻塞原因早期血栓形成:1.血管条件差,CRF患者营养状况差,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硬化、钙化、纤维化,内径过细,不能提供高血流量。

2.血管扭曲痉挛,术中出血过多,导致血肿压迫瘘口,术后包扎太紧致血流不畅等。

晚期血栓形成1.单次透析反复穿刺及按压不当,造成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血栓附着管壁堵塞血管。

2.低血压及低血流量。

3.过度脱水,组织间隙水分不能很快补充到血管中,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大。

4.内瘘使用过早,静脉充盈不足,未充分扩张,易致管腔狭窄部分梗阻。

全身性因素促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活化,血液浓缩。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大,血红蛋白过高及过快上升,可引起血管内血栓。

二.防治措施术前血管监测及保护1.血管功能判断行X光,有血管钙化者易栓塞。

肉眼观察:静脉较细,直径小于3 mm或多处细小分支或近端加压后充盈较差,术后通畅率受影响。

2.血管保护尽量避免桡动脉和头静脉置管和穿刺.防止术后低血压可诱发血栓形成1.后需防止低血压,使血压维持17.3~18.7/10.7~12.0 kPa,避免低血压状态诱发血栓形成。

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卷压迫穿刺点,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

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低血压,要特别注意防止内瘘阻塞。

2.回流不畅也是造成阻塞原因之一,因此术后抬高造瘘肢体,促静脉回流,加快内瘘成熟。

鼓励病人对造瘘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如手握橡皮圈做挤压动作,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造瘘侧禁敷中药,避免压迫、提重物、戴手表、测血压及采血、输液等,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3.内瘘穿刺及按压的有效方法,有水肿的内瘘不能使用,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穿刺,否则易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采取绳梯式穿刺,若穿刺失败出现肿胀,应立即拔针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冰敷,24 h后再用50% MgSO4湿热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的综述
摘要: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一般需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此需要加强对动静脉内瘘的应用,而且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其“生命线”。

从内瘘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有一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内瘘阻塞便是其中常见情况,与血栓形成、低血压、血液黏滞度增加等原因有关,对此必须要及时予以处置,并加强对内瘘阻塞的护理防范,本次研究中便探析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常见原因,并分析了相关护理对策。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阻塞;原因;护理对策
引言:近年来肾脏疾病高发,血液透析的应用率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内瘘阻塞发生率有所上升。

因内瘘阻塞影响,血液透析的整体效果将会明显下降,无法达到良好透析疗效,进而会较大程度的拉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增加死亡率,因此应重视防范内瘘阻塞,综合性分析导致内瘘阻塞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
1.1血栓形成
导致内瘘阻塞的原因较多,血栓形成便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不少患者自身血管弹性差,身体素质不佳,甚至存在有一定的动脉硬化情况,因此在造瘘后24h 内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进而会影响内瘘的正常生长与后续应用;外科因素也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例如在具体手术时存在血管扭曲严重、包扎时压迫血管、因手术操作而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儿童,这均会引起血栓;在内科因素方面,因透析前未能够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导致透析时存在明显超滤情况,亦或者与患者自身血脂高、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1.2低血压
血液透析治疗时需要通过透析机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出,随后对血液进行透析,析出大量毒素物质,但该过程中许多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情况,据调查数据显示,造瘘术后1个月内是症状性低血压的高发期,而且因低血压的长时间影响,会有
明显的透析不充分、贫血、低血容量等问题,因此便可能导致内瘘阻塞。

在血液
透析时,需要保持比较高的超滤速度,但是因患者自身症状性低血压影响,将会
较大程度地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同时因供血压力不足,血流速度减慢,终将会
进入恶性循环中,进而可能引起血管壁黏膜黏连,引起内瘘阻塞。

1.3穿刺不当导致内瘘血管损伤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在血液透析前,需由护理人员对
内瘘进行穿刺,并建立血管通路,不过据实际情况来看极有可能会出现穿刺不当
的情况,而一旦穿刺不当,将可能会损伤内瘘血管,这便容易引起皮下血肿,以
至于内瘘的正常血液循环受到不良影响,从而会引发内瘘阻塞。

2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阻塞的护理对策
2.1 造瘘前期的预防与护理
内瘘患者一旦出现内瘘阻塞问题将会给患者的血液透析造成较大阻碍,对此
在造瘘前期便应加强防范,对于未达到终末期阶段的肾脏疾病患者,不应使用动
-静脉内瘘术侧的上肢血管进行穿刺、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完成造瘘术后应
指导患者保持术侧上肢清洁、皮肤完整等,并要禁止抓挠。

2.2 皮下血肿的防范
每次完成血液透析治疗后均应严格防范皮下血肿,对于内瘘患者来说,透析
后是皮下血肿高发期,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对出血点进行正确压迫。

一般需
取3~5cm无菌纱布包压穿刺点,指导患者在无菌纱布上按压穿刺点,适当用力,
以能够感受到血管震颤为最佳,并持续按压30min左右;部分血液透析患者为老
年人,其机体功能低下,更容易发生血肿,在按压时应持续1h,无菌纱布则要在
2h后取下[1]。

同时,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穿刺点情况,如若出现血肿,应及时实
施冷敷,在24h后要进行热敷,还要在冷热敷期间配合涂抹喜辽妥软膏。

2.3 正确穿刺
血液透析治疗前的内瘘穿刺十分重要,从前文分析可见,穿刺不当是导致内
瘘阻塞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当前要重视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内瘘穿刺专业技术水平。

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寻找穿刺点、正确穿
刺方法等技能,例如在穿刺时,可根据患者内瘘情况选择纽扣式穿刺或阶梯式穿刺;而且在穿刺过程中不可盲目,要仔细检查、评估患者内瘘功能和走向,以此
保障穿刺准确性,降低内瘘阻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2.4 注重健康宣教
患者良好的健康意识对防范内瘘阻塞有积极作用,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
宣教,使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动静脉内瘘的自护能力。

首先,护理人员
应简单易懂地向患者阐述内瘘的重要性以及其“生命线”作用,使患者可以在思
想意识上提高重视度;其次,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造瘘侧肢体,不
可受压、保持卫生清洁、不可负重;再次,每次透析结束后应指导患者正确按压
出血点,并且要每5min放松1次。

3 结束语
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要注意加强保护。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来看,
可能引起内瘘阻塞的原因较多,无论哪一情况均会给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造成不
利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基于此应重视了解各种可能引起内瘘阻塞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帮助降低内瘘阻塞风险。

参考文献:
[1]徐丽.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措施和不良反应率刍议[J].中
外医疗,2019,38(18):137-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