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凝胶色谱(GPC)

合集下载

gpc凝胶渗透色谱工作原理

gpc凝胶渗透色谱工作原理

gpc凝胶渗透色谱工作原理
GPC凝胶渗透色谱,又称为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是一种常用的分子量分析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溶液中的不同分子量对溶液流过凝胶柱时的渗透性不同,从而实现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分离。

具体而言,样品在经过凝胶柱时,大分子将会被凝胶孔道“拦截”而难以通过,而小分子则可以流过凝胶孔道并快速流出。

凝胶孔道尺寸可以使得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能否进入凝胶内部孔道并通过孔道的速度不同,进而实现高分子的分离。

在GPC分离中,常用的凝胶材料包括玻璃微珠、聚合物珠子和硅胶微粒等,其孔径一般在10至10万,可以根据不同要求选择合适大小的凝胶柱进行分离。

对于分离后的高分子,可以通过荧光检测等方法来测定其分子量。

因此,GPC凝胶渗透色谱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控制、结构表征等方面,具有高分辨率、高准确性等优点。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凝胶渗透色谱 GPC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凝胶渗透色谱 GPC

• 含有固化剂的EPOXY
酚醛树脂在室温条件下的自然 固化现象观察
8 6 4
RI/mv
2 0 -2 -4 15
1d 2d 5d 11d 19d
20
25 t/min
30
35
补充内容:水相GPC的应用
• 用于溶解于水的聚合物 • 较有机相GPC要复杂得多
水相GPC中存在的问题
• 非体积排除效应
• 分子尺寸不能直接反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的信息。
聚合物分子量的特点
1.分子量大 2.多分散性
3.分子量统计平均值+分布系数才能确切 描述聚合物分子量
GPC分离机理
二、GPC仪器的基本配置
• • • • • • 溶剂贮存器(Solvent) 泵(Pump) 进样系统(Autosample ) 色谱柱(column) 检测器(detector)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ata Acquirement and Process System) • 废液池 (Waste)
(1)分子质量变化不大
• 这是由于分子链发生了氧化现象,生成了 其它物质,如羟基被氧化为醛、酮或酯的 结构,这时聚合物整体的分子链长度没有 明显的改变,但聚合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时可以通过红外的方法检测其分子链结 构组成的变化。
(2)分子质量降低
• 有些高聚物的老化是因为分子链的断裂, 这时分子量急剧下降,使产品性能发生显 著的变化。如纤维强度下降,变脆,达不 到使用要求。
仪器基本配置流程图
3 2.5 2
RI/mv
1.5 1 0.5 0 -0.5 0 5 10 15 20 25 30 35 t/min
泵(515 HPLC Pump)
• 要求精度很高

凝胶渗透色谱(GPC)

凝胶渗透色谱(GPC)

凝胶渗透色谱(GPC)1. 简介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简称GP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样品中高分子与凝胶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其分子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原理GPC的原理基于高分子在溶剂中形成的动态螺旋结构。

在这个多孔的凝胶基质中,高分子可以通过不同的速度渗透进入孔隙中,较大分子量的高分子会更难进入孔隙,而较小分子量的高分子则相对容易进入。

因此,在GPC中,高分子化合物会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在凝胶柱中得到分离,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

3. 实验操作3.1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得到样品溶液。

确保样品溶液中没有明显的悬浮物或杂质。

3.2 柱装填:将凝胶柱装入色谱柱座,并根据柱座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固定。

3.3 校准:使用一系列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品进行校准。

将标准品溶液以一定流速注入凝胶柱中,记录各标准品的保留时间。

3.4 样品进样: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以适当流速注入凝胶柱中。

3.5 分离:样品在凝胶柱中进行凝胶渗透分离,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以不同的速度通过凝胶基质,完成分离。

3.6 检测:通过不同的检测器检测凝胶柱中流出的样品,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折光率检测器等。

3.7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和已知分子量,结合样品的保留时间,计算出样品的分子量。

4. 应用领域GPC广泛应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析和研究领域。

主要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通过GPC可以获得聚合物样品的分子量分布情况,了解样品中分子量大小的范围和占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聚合物纯度分析:GPC可以用于判断聚合物样品的纯度,通过检测样品中的低分子量杂质,评估样品的纯净度。

•聚合物杂质分析:GPC可以用于分析聚合物样品中的杂质物质,如副产物、残留单体等。

第二部分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标定方法

第二部分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标定方法

凝胶渗透色谱的技术进展及其在高聚物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标定方法一、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是研究聚合物及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最基本数据之一。

它涉及到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力学性能,高聚物的流变性质,聚合物加工性能和加工条件的选择。

也是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领域对具体聚合反应,具体聚合物的结构研究所需的基本数据之一。

在凝胶色谱技术应用之前,许多经典方法都可以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如端基测定法、渗透压法、粘度法等,但在测定时都有局限。

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多分散性指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经典方法却不能同时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凝胶(渗透)色谱(GPC)的应用改善了测试条件,并提供了可以同时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方法,使其成为测定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最常用、快速和有效的技术。

而GPC与多检测器的连用技术使得现在的凝胶色谱方法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聚合物的结构信息。

就方法本身的性质而论,GPC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常用的是一种相对的测定方法,因此,在用GPC 测定高聚物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GPC标定线。

可见,标定线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二、GPC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标定方法由于高聚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聚物,各国学者对GPC标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形式的标定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定方法:窄分布标样校正法、窄分布高聚物级分标定法、宽分布标样标定法、渐进校正法法、无扰均方末端距标定法及有扰均方末端距标定法、普适校正法。

1.窄分布标样标定法用一组已知分子量的窄分布标样订定GPC标定线,以此来测定相同化学结构试样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叫窄分布标样标定法。

所谓窄分布标样,是指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D值(/ )小于1.05,当用光散射法、渗透压法(----或蒸汽压法)、粘度法测定标样的分子量时,各种方法测得的分子量必须一致。

凝胶渗透色谱(GPC)的分离原理

凝胶渗透色谱(GPC)的分离原理

1简要说明凝胶渗透色谱(GPC)的分离原理答:分离主要机理包括: 体积排除理论,扩散理论,流体力学理论最常用的原理是体积排除理论:让被测量的高聚物溶液通过一根内装不同孔径的色谱柱,柱中可供分子通行的路径有粒子间的间隙(较大)和粒子内的通孔(较小)。

当聚合物溶液流经色谱柱时,较大的分子被排除在粒子的小孔之外,只能从粒子间的间隙通过,速率较快;而较小的分子可以进入粒子中的小孔,通过的速率要慢得多。

经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分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被分开,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在前面(即淋洗时间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在后面(即淋洗时间长)。

自试样进柱到被淋洗出来,所接受到的淋出液总体积称为该试样的淋出体积。

当仪器和实验条件确定后,溶质的淋出体积与其分子量有关,分子量愈大,其淋出体积愈小。

根据这一观点,色谱柱的总体积分为三部分:V g表示载体的骨架体积;V i表示载体内部所有孔洞的体积;V o表示载体的粒间体积,那么,色谱柱内总体积:V t= V o + V i + V g (其中V o + V i构成柱内的空间)对于溶剂分子来说,因它的体积很小,可以充满柱内的全部活动空间V o + V i;而对于高分子来说,假若高分子的体积比孔洞的尺寸大,任何孔洞都进不去,那么它只能从载体的粒间流出,其淋出体积为V o。

假若高分子体积很小,远远小于所有孔洞尺寸,它在柱中活动空间与溶剂相同,淋出体积为V o + V i。

假若高分子的体积是中等大小,高分子可以进入大的孔,而不能进入小的孔,其淋出体积介于V o和V o+V i之间这种不考虑溶质和载体之间的吸附效应以及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效应,淋出体积仅仅由溶质分子大小和载体孔尺寸决定,分离完全是由于体积排除效应所致,故称为体积排除机理。

gpc凝胶渗透色谱 分子排阻色谱法

gpc凝胶渗透色谱 分子排阻色谱法

GPC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色谱技术。

它也被称为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或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

GPC的原理基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对其在凝胶中的渗透性产生影响。

在GPC 中,试样被溶解在流动相中,并通过填充有孔隙结构的凝胶柱。

凝胶柱中的孔隙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使不同分子大小的化合物可以以不同速度通过柱。

较小的分子会进入较大的孔隙中,因此这些分子将花费更长时间通过柱,而较大的分子则可以绕过或减少与凝胶柱中的孔隙的接触。

通过测量分子在柱中的滞留时间,可以确定它们的分子大小和分布情况。

较大分子将以较短时间通过柱,而较小分子则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分子的分子量分布、聚合度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分子排阻色谱法(SEC)是GPC的一个特定应用。

它主要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与传统的色谱技术相比,SEC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无需进行样品前处理(例如溶解、降解等)的非破坏性技术。

其次,SEC在分离和分析高分子化合物时很有效,因为它的分离过程与分子的化学性质无关,仅基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这使得SEC在聚合物研究、质量控制和纯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GPC凝胶渗透色谱法和SEC分子排阻色谱法是用于高分子化合物分离和分析的重要技术。

它们通过分子大小和形状对凝胶中的渗透性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GPC

GPC

GPC系统之色谱柱

Mobile phase pump
auto-injector
column(s)
detector(s)
data acquisi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色谱柱分类与选择 • 单一孔径(同一孔径填料,注重某一特定分子量范围的柱效) • 混合床柱(不同孔径填料,注重用较少的色谱柱得到更宽的分子量范围) • 分子量范围已知,选择单一孔径;分子量范围未知,选择混合床柱 得到精确的分子量分布 探索分子量范围
GPC数据处理

典型的GPC谱图 谱图 典型的
横坐标代表色谱保留值(与相 对分子质量对数值lgM成比 例),即样品的淋洗体积或级 分;也可以表示为保留时间 纵坐标代表流出液的浓度,表 示在某一级分下样品的重量分 数
单 分 散
多 分 散
如何根据GPC谱图计算 如何根据GPC谱图计算 GPC 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及其分布? 及其分布?
单分散性标准曲线

普适标准曲线

柔顺性不同 分子量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流体力学体积与保留体积的关系曲线 具有普适性,称为普适标准曲线 普适标准曲线 [η]=2.5NA⋅Vh/M [η]⋅M= 2.5NA⋅Vh
[η] : 特性黏数 NA :阿伏伽德罗常数 Vh :聚合物链等效球 的流体力学体积
淋洗液通过输液泵成为流速恒定的流动相, 淋洗液通过输液泵成为流速恒定的流动相,进入紧密装填 多孔性微球的色谱柱, 多孔性微球的色谱柱,中间经过一个可将样品送往体系的进样 装置。聚合物样品进样后, 装置。聚合物样品进样后,淋洗液带动溶液样品进入色谱柱并 开始分离,随着淋洗液的不断洗提, 开始分离,随着淋洗液的不断洗提,被分离的高分子组份陆续 从色谱柱中淋出。 从色谱柱中淋出。浓度检测器不断检测淋洗液中高分子组份的 浓度响应,数据被记录最后得到一张完整的GPC淋洗曲线。 GPC淋洗曲线 浓度响应,数据被记录最后得到一张完整的GPC淋洗曲线。

第2节 凝胶色谱(GPC)

第2节 凝胶色谱(GPC)

3.2.4 热力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决定GPC分离的因素,不仅有胶体的孔径大 小,而且包括在一定溶剂中高聚物分子构像的尺寸分布。 Casassa研究了溶液中不同构像的分子链在同一胶体孔洞 大小上的分离他假设孔洞内外的溶质分子处于平衡,而且 两相是那样的稀,以致高聚物之间无作用。他用无规飞行 统计来描述分子的构像,即符合方程式: 2 式中,Pn(r)表示距坐标原点为矢量r的位置上,无规飞 行出现n次的几率密度;b2表示聚合物链段的平均平方长 度。上式在分散(dissipative)物理过程中是基本的,适 用于各种边界条件。
[ ]1[ M ]1 [ ]2[ M ]2

把Mark-Houwink方程:代入上式再经过 一些公式的化简可得:
lg M 2 1 1 1 lg( K 1 / K 2) lg M 2 1 2 1 2


因此只要知道两种聚合物样品在实验条件 下的参数K1,α1和K2,α2的值,就可由一种 高聚物的校正曲线以上式换算成第二高聚 物的校正曲线。 此方法的优点是主要一种高聚物(一般采 用窄分布聚苯乙烯)作校正曲线就可以测 定其他类型的聚合物,但先决条件式两种 聚合物的K和α必须是已知的,否则无法进 行定量计算。




对于线性校正曲线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lg M A BVe 式中,Ve为淋洗体积(也可用保留时间); M代表分子量;A和B为常数,B>0。 如果校正曲线是非线性的,则可用曲线方 程或多段折线方程表示。 这种测定校正曲线的方法简便,准确性高, 但获得于被测样品相同类型的窄分布高分 子样品比较困难,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 用。
KC 1 2 A2C R MW
4 2 2 dn 2 K n ( ) N4 d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3普适校正法


GPC反映的是淋洗体积与高聚物流体力学体积之间的关系。 各种高聚物的柔顺性是不同的,分子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 高聚物在溶液中的流体力学体积也是不同的。因此由上述 方法介绍的两种方法所确定的校正曲线只能用于测定与标 样同类的高聚物,当更换高聚物类型时,就需要重新标定。 如果校正曲线能用高聚物的流体力学体积来标定,这类校 正曲线就具有普适性。 如果用lg[η]M-V作校正曲线应该比lgM-V的校正曲线更 具普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高聚物,在相同的GPC实验 条件下,当其淋洗体积相同时,下式成立:
[ ]1[ M ]1 [ ]2[ M ]2

把Mark-Houwink方程:代入上式再经过 一些公式的化简可得:
lg M 2 1 1 1 lg( K 1 / K 2) lg M 2 1 2 1 2


因此只要知道两种聚合物样品在实验条件 下的参数K1,α1和K2,α2的值,就可由一种 高聚物的校正曲线以上式换算成第二高聚 物的校正曲线。 此方法的优点是主要一种高聚物(一般采 用窄分布聚苯乙烯)作校正曲线就可以测 定其他类型的聚合物,但先决条件式两种 聚合物的K和α必须是已知的,否则无法进 行定量计算。
2.1间接测定法
这是通过测定淋洗体积推测相应的分子量。 如用虹吸法或计滴法来测定淋洗体积。随 着凝胶色谱的不断发展,仪器流动相速度 的稳定性不断提高,也可以直接测定保留 时间作为分子量标记。 间接法测定分子量的优点是仪器设备简单, 但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量的数值,需采用标 准进行校正,数据处理较为复杂。

对于多分散性样品,其凝胶色谱曲线是许 多单分散性样品分布曲线的叠加,如下图 所示。曲线下面的面积正比与样品量,是 各单分散性样品量的总和。这种曲线的形 状不一定与高斯分布函数一致,而是你和 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状态有关,因此色谱峰 的峰位不直接表示样品的平均分子量。在 这种情况下,需通过数据处理来获得平均 分子量。
3.凝胶色谱分离机理
3.1凝胶色谱的色谱过程方程

凝胶色谱柱是用多孔材料填充的,其分离能力与 填料孔径无关。 GPC柱的总体积有3部分组成,即填料骨架体积、 填料孔体积及填料颗粒间体积。其中填料骨架体 积对分离不起作用,柱空间体积主要由后两部分 组成。因此当把色谱方程VR=VM+KVS用于凝胶 色谱时,VM代表填料颗粒间体积,VS代表填料孔 体积,VR也称为淋洗体积。样品在分离过程中, 大分子的保留体积为VM,小分子的保留体积为 VM+VS。分配系数K在0到1之间。
3.2分离机理简介

在现在,虽然GPC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就连基本的分理机理都处在百花争鸣 的阶段。目前模型机理可分为4大类:
3.2.1平衡排除理论

这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就是以色谱方程。它认为分离处于平 衡时,即溶质在胶体孔洞内的停滞时间大于它扩散入与扩 散出孔洞所需的时间分离的过程就既不受扩散控制也不受 扩散影响。胶体的孔洞具有一定的孔径分布,大分子可以 渗透进去的孔洞数目比小分子少,即排除体积大。同时, 大分子渗透进孔洞的深度也比小分子浅,容易被淋洗液冲 出来。所以在色谱柱内,大分子经过的路程比小分子短, 先流出来,而小分子后出来。当溶质分子相当大时,以致 全部都被排斥在胶体孔洞之外,K=0,即VR=VM。而当溶 质分子相当小时,K=1,VR=VM+VS。
凝胶渗透色谱(GPC)
1.GPC的基本机理
凝胶渗透色谱是一种液相的色谱,原理是利用高分子溶 液通过一根装填有凝胶的柱子,在柱中按分子大小进行分 离。柱子为玻璃柱或金属柱,内填装有交联度很高的球形 凝胶。其中的凝胶类型有很多,都是根据具体的要求而确 定(常用的有聚苯乙烯凝胶)。然而无论哪一种填料,他 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球形凝胶本身都有很多按一定分 布的大小不同的孔洞。尺寸不同的高聚物分子,按其分子 大小能自由地渗透进和渗透出这些凝胶孔洞。凝胶孔洞于 分子尺寸是相适应的,超过这个尺寸的大分子就不能渗透 进去,它们只能随溶剂的流动而在凝胶粒子之间的空间中 流动。因此,大分子比起小分子来说,在柱中的行程就短 得多。根据大小分子不同的行程就可以把混在一起的高聚 物分子逐级分离开来,先分离出来的是大分子,较小的聚 合物分子受到溶剂分子的排斥也随后分离出来,然后再用 一定的方法检知每级中溶质的浓度和分子量。
4.2分子量校正曲线


由凝胶色谱图计算样品的分子量分布的关键是把 凝胶色谱曲线中的淋洗体积V转化为分子量M,这 种分子量的对数值与淋洗体积之间关系曲线(lgM -V曲线)称为分子量校正曲线。该曲线测量的精 度直接影响到凝胶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精度, 因此分子量校正曲线的确定成为凝胶色谱中关键 的一环。 校正曲线的测定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即直接校正法和间接校正法。
KC 1 2 A2C R MW
4 2 2 dn 2 K n ( ) N4 dc

式中,N为阿佛加德罗常数;λ使入射光波 长;n是溶液的折光指数。当测定溶液的浓 度C→0时,该项液可忽略。这样式子可以 化简为:
KC 1 R MW

式中的C为流出液中样品的浓度。因此在 GPC中,只要有浓度型检测器和LALLS联用, 就可以直接测出液中样品的重均分子量。
2.2粘度法



用自动粘度检测器测定柱后流出液的特性粘度[η]。依照 Mark-Houwink方程: [ ] KM 即可换算得出聚合物的分子量M。上式中,K和α为常数, 与聚合物类型、溶剂和溶液温度有关。已知K,α值。可以 算出绝对分子量,否则,只能推测出相对分子量。 自动粘度检测器有两种型式:一种是间隙式,测定一定体 积的淋出液流经毛细管粘度计的流出时间;另一种是连续 式,测定柱后淋出液流经毛细管粘度计时在毛细管两端所 产生的压差。
dPn(r ) b 2 Pn (r ) dn 6

4.数据处理
4.1凝胶色谱谱图
凝胶色谱谱图与一般的色谱谱图是一样的,横坐 标代表色谱保留值,纵坐标代表流出液体的浓度。 因此横坐标的值表示了样品的淋洗体积或级分, 这个值是与分子量的对数值成比例的,表示了样 品的分子量;纵坐标的值是与该级分的样品量有 关,表征了样品在某一级分下的质量分数。因此 凝胶色谱谱图可看作是以分子量的对数值未变量 的微分质量分布曲线。

对于单分散相的高聚物样品,其色谱的保 留值(在凝胶色谱中称为峰位值)即表征 了样品的分子量。一般这种单分散性的色 谱曲线可以用高斯分布函数表示:
W (V ) W0 exp[(V Vp) 2 / 2 2 ] 2

式中,V为淋洗体积;Vp为色谱峰的峰位淋 洗体积;W(V)为样品的质量函数;W0为样 品质量;σ为标准偏差。
根据这一经典原理,用于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是很 适宜的,因为它易于实现自动化,而且分析的重复 性好。 其流程与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谱的特点,在测定聚合物分子 量分布曲线时,需要同时测定每个级分的 浓度和分子量,因此除了和一般HPLC中所 用到的浓度检测器如示差折射、紫外等检 测器外,还配有分子量检测器。分子量的 检测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采用间接测 定法,另一类采用直接测定法,如粘度法 和光散射法。
3.2.2限制扩散理论

该理论认为分离不处于平衡态,即溶质分 子扩散入与扩散出孔洞的时间近乎它的停 滞时间。胶体孔洞内部的流体摩擦效应是 溶质的扩散速度降低,溶质分子越大则摩 擦效应就越大。因此,大分子难于向孔洞 内扩散渗透,先被淋洗出来。
3.2.3流动分离理论


流动分离理论的模型把填料的孔洞假设成细长管 子。当溶液在细长管子中高速流动时,就存在这 流速长场,即管子中间的液体比靠近管壁的液体 流动快,就形成一个抛物线的流速场。 由于半径大,大分子的溶质在流动时不能靠壁而 被集中到管子的中心区域,故靠近管壁的是小分 子。在抛物线形流速场的影响下,中心区域大分 子的流速较快,从而先从柱子中流出来;小分子 靠近管壁流速慢,经过足够长的距离后就可以到 达分离的目的。




对于线性校正曲线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lg M A BVe 式中,Ve为淋洗体积(也可用保留时间); M代表分子量;A和B为常数,B>0。 如果校正曲线是非线性的,则可用曲线方 程或多段折线方程表示。 这种测定校正曲线的方法简便,准确性高, 但获得于被测样品相同类型的窄分布高分 子样品比较困难,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 用。
2.3光散射法


用此法可以直接测出淋出液中聚合物的重均分子 量,是一种测定绝对分子量的方法。 该法所使用的仪器为小角激光光散检测器(low 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LALLS),其工作原 理如下:当光通过高分子溶液时,会产生瑞利散 射,散射光强度及其对散射角θ(即入射光与散射 光测量方向的夹角)和溶液浓度C的依赖性与聚合 物的分子量、分子尺寸、分子形态有关,因此可 用光散射的方法研究高分子溶液的分子量等参数。
4.3分子量分布的计算


单分散性样品只有测出GPC谱图就可以从图 中求出保留值,然后直接从校正曲线查出 对应的分子量。 计算多分散性样品分子量分布由两种方法: 一种是函数法,另一种是条法。
4.3.1函数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能描述测得的GPC曲 线的函数,然后在依据此函数和分子量定 义求出样品的平均分子量。在实际中由于 许多聚合物谱图是对称的,近似于高斯分 布,因此应用最多的是用高斯分布函数来 描述。

采用瑞利比Rθ来描述散光:
R r 2 I / I o

式中Io和I分别代表入射光和散射光强度;r 代表观测点与散射中心的距离。LALLS与一 般光散射方法相比,其特点式可以在θ→0 和C→0的条件下测定,使计算大大简化, R θ和溶质的重均分子量Mw的关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