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春景的诗意
七律●田园春景

七律●田园春景
七律●田园春景
==闲情弈致==
四野群芳景正菲,山花烂漫画魂围。
嫩桃弄韵新枝舞,绿草含情梦笔挥。
彩蝶犹思春色盛,野萤更恋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
诗心常眷悠闲客,每诱游人醉不归。
七律●夏日放歌【孤雁入群格】
==闲情弈致==
人逢德政劲尤殊,汗润禾苗两乐乎。
稻菽田中翻绿浪,葡萄架上挂红珠。
年年辛苦欣仓满,户户丰收庆税无。
胜事空前心倍爽,空调室内享耕余。
七绝春
==闲情弈致==
丽日和风又是春,花香鸟语爽心神。
痴情彩蝶亲红蕊,戏水鸳鸯逗恋人。
陶渊明田园诗春季描写

陶渊明田园诗春季描写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春季描写的作品较多,如《归园田居·其三》、《时运》、《停云》等。
在这些诗中,陶渊明描述了田园中生机盎然的景象,如嫩绿的麦苗、盛开的桃花、唧唧鸣叫的鸟雀等。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例如,《归园田居·其三》中“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描述了田园中草木茂盛,晨露打湿了衣裳的景象;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则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在《时运》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了一幅和美、恬静、安逸的田园春景图。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春季的描写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描写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
王维《春中田园作》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春中田园作》全诗翻译赏析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文解释:屋上有一只喜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词语解释:觇:侦察。
觞:古代人喝酒用的酒杯。
诗文赏析:「诗中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即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这首田园作正是一幅取景、构图都颇具匠心的田园画卷,画的是一首春天的颂歌,鸟儿叫了,杏花白了,农夫们也拉开了农事的序幕。
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但是作者并没有渲染春天的姹紫嫣红,而是用淡淡的文笔加以描述。
这淡淡的文字却成功地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到来。
诗人通过敏锐的感觉,捕捉到了早春的景象,诗中的景物都充满了生机,而人们也在春天的熏陶之下,对未来满怀着憧憬。
诗人在赞美这大好春光的同时,又为那些远在他乡无法享受和领略这美好的生活的游子们感到惆怅和惋惜。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
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
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象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
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
《春中田园作》的诗歌赏析

《春中田园作》的诗歌赏析第一篇:《春中田园作》的诗歌赏析《春中田园作》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诗歌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中田园作》的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翻译/译文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注释1.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2.春鸠(jiū):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
3.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
砍去又高又长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4.觇(chān):探测、察看。
泉脉:地下的泉水。
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5.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6.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
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7.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
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赏析/鉴赏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春中田园作 王维

春中田园作王维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中田园作》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春中田园作》赏析:这首诗写仲春的田园景色和农事活动。
首两句写景,鸠鸣、花白,有声有色,春意盎然。
三四句写农事,农民们也开始伐扬、觇脉,既紧张又兴奋。
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
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
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
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
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
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
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
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
乡村四月古诗诗意简短

乡村四月古诗诗意简短
春光明媚正四月,村庄静谧笼纱雾。
鸟儿鸣唱树梢上,花儿绽放院坝间。
溪水潺潺流碧绿,青山如黛披翠烟。
杜鹃啼声欢乐耳,蝴蝶翩跹舞芳年。
农田如海耕者忙,犁犁耕田春耕忙。
儿童奔跑泥土里,耕作场面生机长。
早餐饭桌丰盛礼,农作劳动采收良。
阳光洒满田间地,全家团聚幸福堂。
牧童引着羊儿去,山坡翻滚跳起舞。
田野间来回嬉戏,一派乡村美景如。
凤凰山头翠绿秧,千顷麦田金色耀。
田园世界恬静美,天地间诗意萦绕。
且听田间再唱歌,农民心中乐无多。
勤劳农家创幸福,乡情深处展笑颜。
四月乡村春景艳,万物复苏春生机。
扫除冬日风尘劳,迎接乡村的春日。
•诗意:描绘了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田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欢乐、忙碌与美好。
•全面:涵盖了乡村自然景观的描写、农田耕作的描绘、家庭团聚的描写和乡村生活的美好展示。
•详细:通过刻画自然景观如村庄、山水、树木和花朵等元素,具体描绘乡村春天的美景。
并且对农田劳作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包括农民的劳作场面、耕种的细节以及收获的喜悦。
此外,还表现了牧童带着羊儿在山坡上嬉戏的情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最后,以迎接乡村的春天为结尾,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春天的古诗及诗意

春天的古诗及诗意春天的古诗及诗意导语:春天真是太美了,它的美是含蓄的、羞涩的、高雅的,它美的自然,美的真实,美的洒脱,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让我们赞美和拥抱这美丽的春天吧。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春天的古诗及诗意,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
其全文诗句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二、《白鹿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白贞。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三、《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四、《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诗句如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王维《春中田园作》唐诗鉴赏

王维《春中田园作》唐诗鉴赏导语:《春中田园作》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整理的《春中田园作》鉴赏,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春鸠(jiū):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
砍去又高又长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觇(chān):探测、察看。
泉脉:地下的泉水。
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
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
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白话译文】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
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创作背景】《春中田园作》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王维集中创作了大量栖心于田园山水的著名诗篇。
【赏析】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春景的诗意
田园春景的诗意
《田园春景》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注释:
1、土膏欲动:土地解冻的意思。
土膏:形容泥土滋润肥沃。
2、雨频:雨下得很频繁,下得次数很多。
3、催:催促。
4、一晌(shǎng):片刻,一会儿。
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
5、荒畦:没有栽种的荒地、荒园。
6、鞭笋:竹根上生出的新笋。
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茎。
诗意:
春回大地,泥土变得十分滋润,春雨频频,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
屋后的那片荒畦长满了野花野草,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出来,长出了嫩嫩的竹笋。
赏析:
本篇是“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的一绝。
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
一、二句先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悄然来临的春天的轮
廓。
“土膏欲动”,是说随着土地的解冻,地气已经回苏。
着以“欲动”二字,不仅将静态的显影转化为动态的观照,而且还赋人情予物态,写出了“土膏”在春光的沐浴下不甘偃息、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萌动。
如果说“土膏欲动”是着笔于地貌的话,那么,“雨频催”则落墨于天候,进一步将春意申足:春雨潇潇,仿佛在提醒和催促人们应及时耕作。
真是天上地下,无处不回荡着春天的足音、无处不映现着春天的踪迹。
这一句已使读者感到一股春天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但更能见出春天的神奇力量的还是紧接着的“万草千花一饷开”一句。
“一饷”,即一晌,是片刻间的意思。
色彩斑斓的“万草千花”片刻间便全都舒展开它们的笑靥,将原来不免萧索的田野、山坡装点得无比妖娆、无比芬芳,这该是何等令人目眩神迷的壮观!造成这一壮观的春天的魔杖又该有多么神奇!无疑,这里,“万”、“千”,是极写春天的魔杖的作用范围之广,“一饷”,则是夸言春天的魔杖的作用效应之疾。
第三句由全景化为中景,即由总写铺天盖地的春光转为展现屋后一角的春色。
“舍后荒畦犹绿秀”,既称“荒畦”,原先之芜乱可明。
连“荒畦”也披上一身绿装,变得秀色可餐,那么,在偌大的江南平原上,该呈现出怎样一番“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也就可想而知。
显然,这一句暗含“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意,旨在诱发读者的逆推式联想。
它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春风化荒芜为“绿秀”的力量。
末句着意推出“邻家鞭笋过墙来”这一特写镜头。
视野虽更为缩小,诗境却愈加张大。
前面三句,巨如天、地,细如花、草,俱已攫入笔底,成为无边春色的“传播媒介”,但终究还是泛写,难收笔酣
墨饱、神完气足之效。
于是,作者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转而致力于特写。
那么,以什么作为特写的对象呢?作者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一支由邻家穿墙而来的竹笋,并将它放大到占据整个画面的程度。
()本来,几场春雨过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当数以万计,但作者却仅于“万”中取“一”,试图以“纳须弥于芥子”的笔法,借此“一斑”,透视那无边春色和无限春意。
在作者笔下,区区此笋,破土而出之后又穿墙而过,充分显示了春天所赋予它的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细予寻味,“穿墙来”三字还暗寓“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意,同样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不言而喻,加上这一笔,使全诗显得气韵生动、血肉丰满。
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王维:田园乐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