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供应链全景梳理

合集下载

特斯拉产销规模及供应链梳理

特斯拉产销规模及供应链梳理

特斯拉全球工厂一览•全球公布5大整车厂,分布于北美(3个)、中国(1个)、欧洲(1个);另有动力电池、储能工厂、太阳能工厂。

图表:特斯拉主要产品全球工厂布局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对应下的产能缺口及后期扩张指引•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给出全球每年8900万辆的汽车产量,且估算了不同车型的占比,假设特斯拉按上述比例映射自己的生产交付,则假设1000万辆的中期目标,以及已经公开的产能规划。

•我们推测:中期维度,新扩产项目的主要车型在低成本车型、Cybertruck;更长视角看,在厢式货车/robotaxi。

图表:按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测算的特斯拉各车型产量目标及产能缺口(万辆)产销规模:本地需求空间与辐射便利度是设厂前提•工厂定位:美国(弗里蒙特和奥斯汀):满足北美需求;墨西哥(新莱昂州),生产基地,满足北美以及其他区域需求;中国(上海):本地需求+辐射欧洲(前期)、亚太;德国(柏林):满足欧洲需求。

•全球汽车产销集中在北美、欧洲、中、日、韩、印度等地区。

产量:中国、欧洲、北美三个地区分别贡献全球产量32%/19%/21%,合计72%;销量:上述三个地区分别占36%/23%/25%,合计高达85%。

图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地区图表:中国、欧洲、北美占全球产量72%/销量85%产业链:健全的本地供应链是设厂基础•传统零部件领域,北美、欧洲、日本占主导。

《美国汽车新闻》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来自欧洲、北美、日本的企业分别有29、27、22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韩国均上榜10家。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在动力电池产业链占据核心地位。

根据Bloomberg NEF对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的最新评级(2022年),中国稳居榜首,在原材料、电池制造、下游需求等方面大幅领先;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表现靠前。

图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Top100区域分布图表: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评级(2022)。

特斯拉产业链深度分析报告

特斯拉产业链深度分析报告

特斯拉产业链深度分析报告1. 引言特斯拉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以其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而闻名。

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其完整的产业链支持。

本报告旨在对特斯拉的产业链进行深度分析,以了解特斯拉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

2. 特斯拉的供应链分析特斯拉的供应链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特斯拉的供应链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装配厂和销售渠道等环节。

2.1 原材料供应商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需要大量的锂电池、电动驱动系统和其他零部件。

特斯拉与多家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2.2 零部件制造商特斯拉与全球各地的零部件制造商合作,生产各种关键零部件,如电机、电池管理系统和车身结构等。

这些零部件由制造商按照特斯拉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生产,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检验。

2.3 装配厂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家装配厂,其中包括美国、中国和欧洲等地。

这些装配厂负责将各种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并进行最终的质量检验和测试。

2.4 销售渠道特斯拉通过自有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主要包括线上销售和实体店销售。

特斯拉的销售渠道与其供应链密切相关,通过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特斯拉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3. 特斯拉的价值链分析特斯拉的价值链反映了特斯拉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

3.1 研发环节特斯拉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特斯拉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提升电池技术、电动驱动系统和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以提供更高性能和更智能的产品。

3.2 生产环节特斯拉的生产环节涵盖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装配都需要精确的协调和管理。

特斯拉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实现了高效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3.3 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特斯拉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向全球消费者销售其产品。

特斯拉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团队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客户体验,包括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解答客户疑问和及时处理售后问题等。

3分钟看懂:特斯拉Model3产业链

3分钟看懂:特斯拉Model3产业链

3分钟看懂:特斯拉Model3产业链
来源:直观学机械,unima新兴产业服务平台、智驾未来
作者:Alvin
就在2月22日,特斯拉首批Model 3正式在中国交付。

虽然仅仅是普通的新车交付,但此次Model 3的到来明显不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仅是特斯拉这个特殊的品牌,还有Model 3这款车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最后,对于国产电动车来说,“狼终究还是来了”。

本文以特斯拉为例,将其供应商及产业链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总,以飨读者(由于每个企业都在不停的变化,数据可能有些出入,还请
谅解)。

上面的图可能不太直观,接下来咱们简单的总结一下。

特斯拉Model 3产业链
动力总成系统
中控系统
电驱动系统
充电
底盘
车身
内饰
外饰
昨天咱们也报道了:3月1日,特斯拉标准续航版本美国上市,有
标准和标准续Plus两个版本,EPA续航里程分别为220英里(354公里)、240英里(386公里)起售价分别为3.5万美金(约合23.4万人民币)和3.7万美金(约合24.7万人民币)。

这一波冲击,你们心动吗?。

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介绍及其成功要素梳理

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介绍及其成功要素梳理

未来规划
(大众型电 动车开发)
2008年2月 开始交付第 一辆 Roadster , 2008年10月 实现量产 (1000台), 售价在10万 美元以上 2009年美国 11月30日投资人 能源部批准 穆思科以公司创 给特斯拉 始人艾伯哈德产 4.65亿美元 品开发进度拖延、 低息贷款 成本超支为由撤 (ATVM项目) 销其CEO的职务。 两位创始人先后 离开
23.89美元
5/10/2013,2013年一季报发 布,实现盈利:69.40美元 3/1/2013:34.83美元
10
四、经营情况-与竞争对手对比
与直接竞争对手通用汽车、宾尼法里纳、丰田相比,特斯拉汽车公司规模 小,盈利情况一般,但市值相对偏高
特斯拉与竞争对手财务数据对比
指标 市值/十亿美元 员工人数 季度收入同比增速 收入 (ttm) /十亿美元 毛利率(ttm) EBITDA (ttm)/十亿美元 营业利润(ttm) /十亿美元 净利润(ttm) /十亿美元 EPS (ttm) 特斯拉 20.19 2,964 1420% 1.32 16% -0.156 -0.16 -219.99M -1.95 通用汽车 50.81 213,000 4% 152.84 9% 7.90 0.01 4.53B 2.79 宾尼法利纳 N/A 428* N/A 0.0843* N/A N/A N/A 43.40M* N/A 丰田 200.86 333,498 14% 289.95 17% 36.35 0.08 15.68B 9.90
99%
1,000,000
500,000
7%
0 合计 开发服务 汽车销售相关
2008 14,742 0 14,742
100% 2009 111,943 0 111,943

2017年特斯拉产业链上游车身与生产链分析报告

2017年特斯拉产业链上游车身与生产链分析报告

2017年特斯拉产业链上游车身与生产链分析报告2017年8月目录一、金属车身 (4)1、旭升股份:迅速成长的特斯拉供应商 (5)2、挪威海德鲁:车用铝材的先行者 (6)3、Shiloh Industries:全球领先的轻量化、噪声与振动解决方案供应商 (8)4、Arconic:航空与汽车铝材的专业制造商 (9)5、肯联铝业Constellium:国际领先航天铝板生产商 (11)6、AK钢铁: 特斯拉冷轧铝涂层不锈钢供应商 (12)二、轮胎 (13)1、韩泰轮胎(HANKOOK TIRE):韩国轮胎龙头 (14)2、横滨橡胶:高性能、低滚动阻力轮胎供应商 (16)3、Superior Industries公司:北美最大铝合金轮毂制造商 (16)三、车身装配件 (18)1、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 (19)2、Magna麦格纳:世界最大的后视镜供应商和四驱系统供应商 (19)3、宜安科技:全球唯一一家具备大块非晶成型能力企业 (21)4、美国镜泰公司:后视镜里的高科技 (23)5、旭硝子株式会社:全球第一大玻璃制造企业 (25)四、涂料 (27)1、BASF巴斯夫:全球最大化工企业 (27)2、Axalta艾仕得:全球汽车涂料领先企业 (28)五、生产链 (29)1、发那科:日本机器人制造业龙头 (30)2、Kuka:来自德国,世界领先机器人制造商 (31)3、ExOne: 3D打印材料新突破 (32)金属车身。

特斯拉的车身结合了高强度硼钢加强件与新型全铝挤压件、冲压件和铸件,实现需要的刚度和强度,旗舰车型Model S连续荣获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及欧洲新车安全协会的“双五星”安全评级。

特斯拉的车身铝合金部件是特斯拉购买北美最大的冲压线和定制模具在其弗里蒙特工厂自行冲压的。

特斯拉Model S 车型铝合金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97%。

据特斯拉官网介绍,整车总长4979 mm、轴距2960mm、宽度2187 mm、高度1435mm。

特斯拉现有及Model3潜在国产产业链梳理

特斯拉现有及Model3潜在国产产业链梳理

2016 165 3 4950 73 6 4380 9330
经过仔细梳理后,目前国产企业已经确定进入 Model 3 产业链机继电器(宏发股份)、永磁电机稀土材料(中 科三环)、车身模具(天汽模)、电控油门(宁波高发)及松下电池的设备供应环 节(先导智能)和原材料供应环节的正极材料供应(天齐锂业)及电解液添加剂
(长园集团)等。 若 Model 3 实现国产,特斯拉产业链被国产替代的可能性较高的环节包括:
正极材料前体(赣锋锂业)、触摸屏及显示屏(长信科技)、汽车玻璃(福耀玻璃) 等。我们认为,Model 3 能够于今年下半年如期正式投产并交付用户,特斯拉将 凭借该款车型,从豪华车、高端车企业向主流车企业转型。将给全球,包括中国 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极大冲击,行业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图 1、特斯拉国产化可能机会
其磁能积、矫顽力等指标较高。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普遍搭载永磁电机,
并且根据特斯拉与中科三环就钕铁硼的采购协议,预计特斯拉在未来的车型上也
都将搭载永磁电机,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将大幅提升。
每台电机大约需要使用 2.5Kg 的钕铁硼,如果新能源汽车搭载一台电机,则 整车钕铁硼用量大约为 3Kg。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放量和单台电动汽车中搭载 电机数量的增多,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长的一个强劲驱动力。
图 2、锂电池生产流程
请阅读最后一页信息披露和重要声 明
-2-
行业点评报告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先导智能覆盖国内外一线厂商,外延布局覆盖全产线。2016 年 11 月 16 日, 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购买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 100%股权,珠海泰坦主 要产品为电芯后端设备,与公司业务协同效应明显。公司锂电池设备品质、技术 行业领先,是国内唯一一家为比亚迪和特斯拉提供动力锂电池卷绕机的企业,随 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和 Model 3 的量产,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 3、收购完成后先导智能股权结构

特斯拉控制生产成本的极佳定律,不是想学就能学得来!附特斯拉产业链全景图

特斯拉控制生产成本的极佳定律,不是想学就能学得来!附特斯拉产业链全景图

特斯拉控制生产成本的极佳定律,不是想学就能学得来!附特斯拉产业链全景图前不久,特斯拉官方发布了一则名为《特斯拉成本控制的“极佳”定律》的视频,引发了业界热议。

视频内容围绕特斯拉的降本增效展开,同时也揭秘了它在生产制造工艺上的创新。

01降本核心在创新汽车行业从业者普遍知道的是:一辆车的销售价格,可划分为四个部分——利润、税费、技术转让费、成本。

其中,成本包含营销成本、研发成本,以及对制造行业至关重要的生产成本等。

特斯拉内部长期有一个“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所谓“Reasoning with First Principle”,即对问题进行降维,通俗地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特斯拉认为,汽车成本的“本质”就在于工厂。

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就是它的超级工厂,工厂运营下的生产效率直接决定整车制造成本。

举例来说,特斯拉对于大型压铸机的独创性使用,虽然短期来看,会增加成本支出,但从长期角度而言,可以将70余个零部件精简为1个,此类技术的创新应用,会持续不断地摊薄制造成本。

电池研发领域也是如此。

整体而言,动力电池占据电动车大部分生产成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曾言,动力电池目前占据主机厂采购成本的30%左右。

电池在整车成本构成中的比例更高——特斯拉也旨在进一步摊薄电池的生产成本。

随着未来创新性技术的运用,特斯拉将通过更具优势的产品定价,吸引更多消费者青睐。

例如,2020年电池日上,特斯拉发布了4680电池技术。

相比过去,该款电池能量预计可以提升5倍、续航里程提高16%、输出功率提升6倍,但成本却下降了14%。

同时,无需安装、焊接极耳的4680无极耳电芯,制造过程也将更加简化,特斯拉为此打造的新的生产线拥有此前7倍的生产能力、每千兆瓦时产能投资成本下降75%。

这一点被外界视为特斯拉的杀手锏,业内人士指出,特斯拉电池之所以保持成本优势,核心就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极大降低了其中贵金属的含量。

2021年10月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宣布了特斯拉降低电池成本的“五步计划”,涵盖电池设计、电池工厂建设、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车辆集成五大板块,这将为特斯拉降低69%的单车生产成本。

管理学案例研究特斯拉的供应链优化

管理学案例研究特斯拉的供应链优化

管理学案例研究特斯拉的供应链优化特斯拉是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它的供应链优化一直备受瞩目。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管理学案例,探讨特斯拉是如何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来提升其竞争力的。

一、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

一个高效的供应链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并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

二、特斯拉的供应链挑战特斯拉作为一家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多项供应链挑战。

首先,电动汽车的零部件供应链相对传统燃油汽车更为复杂,需要整合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

其次,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使得特斯拉难以与传统汽车制造商获得相同的采购力量和价格优势。

三、供应链优化的战略特斯拉意识到供应链优化对其业务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来应对挑战并提升供应链效率。

首先,特斯拉通过内部整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供应链,从而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这使得特斯拉能够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特斯拉积极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一些供应商进行战略性合作。

这使得特斯拉能够获得更好的采购条件和技术支持,同时减少零部件供应链的风险。

此外,特斯拉注重创新,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来优化供应链。

例如,特斯拉采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零部件供应链的状态,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并减少延迟。

同时,特斯拉也引入了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优化生产计划和预测市场需求。

四、供应链优化的效果通过供应链优化的努力,特斯拉获得了显著的业绩改善和竞争优势。

首先,供应链优化帮助特斯拉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快的交付速度,使得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供应链优化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率,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供应链优化还使得特斯拉能够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提升了品牌声誉和客户忠诚度。

五、总结特斯拉通过供应链优化,成功提升了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斯拉供应链全景梳理
近日,特斯拉公布2020年生产和交付数据。

2020年特斯拉全年共生产了509737辆,这是其首次实现年度产能超过50万辆;2020年全年交付了499550辆,较2019年的36.75万辆增加了36%,但与年初定下的50万辆交付目标还有一线之差。

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示,受益于“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在朝着年产100万辆电动汽车推进,未来Model 3和Model Y的产能将达到约50万辆。

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官网
目前全球共六家工厂,布局美国3座、中国1座、欧洲2座,还有两座待建工厂。

欧洲的德国柏林工厂最快将在21年Q1末开始生产新版ModelY,自制电池厂进度落后于整车厂。

特斯拉德州奥斯汀工厂已开始建设,最快21年6-7月投产,主要生产电动皮卡、卡车Semi。

特斯拉计划在全球共建设10-12座超级工厂。

德意志银行认为,2025年或成为特斯拉的“突破之年”,预期2025年特斯拉营收将达到940亿美元,汽车交付辆将超过200万辆。

不过,短期预测仍然取决于特斯拉产量和需求增长,特别是取决于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和德国的超级工厂建造进度。

特斯拉供应链分为量产传统零部件、量产创新零部件,以及北美创新零部件三大类。

这其中,由于有着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丰富经验,自主品牌在传统零部件中的底盘、悬架系统,玻璃,内外饰总成等领域均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配套能力和基础。

成熟的配套经验、充足的产能供给、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成为了这类公司突破特斯拉的核心能力。

国产化率较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车身底盘、内外饰等传统零部件以及汽车电子中的硬件部分,在电机电控、控制芯片和系统软件等电动车关键零部件方面国产化进度暂时较慢。

在已经供货或者达成供货协议的供应商中,单车配套价值较高的有宁德时代(4.8-6万元)、华域汽车(1.5-2万元)、拓普集团(约6000元)、凌云股份(约5000元)、均胜电子(3000-4000元)等。

由于汽车产业链多数零部件运输成本较高,国内采购更有优势,因此,特斯拉在国内的畅销也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销售提升。

研发实力强、规模优势较大的电池、电池材料、热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龙头企业将会陆续进入特斯拉供应链,获得较大的成长空间和产品溢价。

特斯拉产业链公司梳理:
图表
来源:山西证券
▌特斯拉三电系统供应链
三电系统是电动车较燃油车最具差异性的零部件环节之一,在电动车中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一旦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将获得较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不容易被其他厂家所替代。

图表来源:平安证券
▌三电系统 -- 电池材料
松下与特斯拉共成长
特斯拉电池一直由松下供应,Roadster主要采用钴酸锂18650电池,其余均为NCA电池,2013年二者签订合同额70亿美元。

2017年下半年特斯拉与松下合资建设的Gigafactory投产,生产圆柱21700电池(不是单纯采购),配套Model3。

21700使用硅碳负极(3.5%),电池容量提升55%至4.8AH(18650为3.1AH),系统能量密度提升10%至165wh/kg,系统成本下降20%左右至0.15美元/wh。

此前特斯拉由松下独供,但2020年特斯拉引入LG,宁德时代作为南京工厂供应商,松下份额降至70%;松下碳酸在挪威建立电池厂,预计后续有望配套部分欧洲工厂。

上海工厂:LG暂为主供,21年有望翻番
LG目前为上海工厂主供,配套Model3长续航及ModelY,21年有望翻番。

此前M3均由LG配套,2020年10月起,标准续航版本逐步切换至宁德时代铁锂版本;国产MY初期也由LG配套。

2020年LG为上海特斯拉配备了10gwh产能,基本满产。

2021年上海特斯拉将辐射欧洲、东南亚,整体产量有望达到40-50万辆,LG有望配套20-3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超过20gwh,同比翻番。

LG材料国产化程度高,国内龙头充分受益。

相较于松下封闭的供应体系,LG南京采购供应商多为国内厂商,如恩捷、天赐材料、科达利、翔丰华等龙头厂商。

宁德时代与特斯拉合作紧密
国产铁锂版标准续航M3已量产,21年预计15万辆以上。

20年2月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签订采购协议,9月正式开始供货磷酸铁锂电池,装配国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带车带电量55kwh,21年有望配套15万辆。

21年三元有望切入国产三元Model 3和Model Y。

宁德三元电池同步送样测试,Q2-3有望正式进入MY供应链。

后续在国内市场宁德有望成为主供。

同时,电池环节中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结构件等电池材料二级供应商也有较高的单车配套价值和壁垒。

图表来源:平安证券
▌三电系统 -- 热管理系统
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在于电池,电池的性能与热管理紧密相关,特斯拉作为热管理设计的先驱,开拓了热管理零件整合,结构创新的设计思路。

热管理系统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每款新车都会更新迭代。

Model3 热管理系统图
ModelY的热管理系统引入了全新的热泵系统,结合零件集成和结构创新,成为了现有车型中最紧凑的热泵。

三花智控在R134A和1234YF冷媒上,有着统治性优势。

三花智控的阀体是热管理中最优质赛道;克来机电布局的领域包括管路和电子膨胀阀,其在二氧化碳领域研发实力较强;奥特佳主要做热泵方案和模块,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集成能力上。

▌三电系统 -- 电驱动系统
特斯拉在中国售价下探至25万元(补贴后)以内,将对零部件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依托中国成熟、高效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大量零部件料将国产化、本地化供应。

其中: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宁波华翔、华域汽车、岱美股份等单车价值量较大。

▌汽车电子
除了三电系统外,汽车电子也是电动车相对于燃油车的价值增量点,能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国产供应商具有较高的壁垒,并且可替代性较弱,其业绩具有持续增长的能力。

目前国产供应商供货的产品以硬件为主,ADAS/FSD等软件控制部分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特斯拉自己手里,供应商壁垒较高,想要突破有较大难度。

▌特斯拉自制电池:22年后进入量产阶段
特斯拉20年电池日公布,圆柱大电池的直径和高度分别为
46mm/80mm,通过激光技术把极耳去掉,电池流通距离更短,效率更高,能量增加5倍,功率提升6倍,续航增加16%。

无极耳可连续生产,生产线的速度提高7倍,预计量产后成本下降14%。

后续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以上。

特斯拉有望将大规模采用国内材料供应链,其中天赐已与特斯拉签订供货合同,后续其他环节或有更多合作与订单落地。

特斯拉具备“创新基因”,以电动车作为出发点,三电技术保证了车辆性能,搭载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实现整车OTA,并通过OTA逐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在此过程中,特斯拉不仅仅卖车,还实现商业模式转变,提供FSD选装等服务,规模效应明显。

与传统车相比,特斯拉在制造、规模上落后,而这也是下一步特斯拉成长要解决的,包括加速产能与新车型投放,打开更大的市场。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在报告中写道,“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特斯拉仍然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处于最佳地位的公司,原因在于它的人员、技术、商业模式和资金来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传统竞争对手都承受环境责任的压力之际,特斯拉无需纠缠于过多环境责任。

综合考虑,我们相信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可以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利地释放经常性移动服务收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