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大肠菌群检验的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设计方案

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设计方案

1。

微生物检验一、微生物实验室概况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

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一)准备室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

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

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无菌室一般为4 - 5 平方米、高 2。

5 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

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

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去除粪大肠菌群的研究

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去除粪大肠菌群的研究

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去除粪大肠菌群的研究摘要:城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虽然其水质得到很大改善,但水中细菌数量依旧很大,尤其存在着粪大肠菌群等病原菌。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将粪大肠菌群数列为出水基本控制指标之一。

为保障污水排放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次氯酸钠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等病原菌,通过次氯酸钠投加量对二级出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分析次氯酸钠的污水处理效益。

关键词:污水处理;粪大肠菌群;次氯酸钠引言:通过次氯酸钠投加量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粪大肠菌群去除研究,一方面,能够确保污水排放达到相关要求,维护水生态健康;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度投加造成的资源浪费、运营成本增加和余氯过高造成水生态的污染。

1.次氯酸钠处理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优势现如今,城市污水处理普遍成熟,针对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消毒方法主要有投加次氯酸钠,投加二氧化氯,紫外消毒,臭氧消毒等【1】。

其中,二氧化氯虽然具有用量少、效果好的优势,但二氧化氯不稳定且具有爆炸性,现场制备易出现氯气中毒的生产事故;紫外消毒虽然杀菌快,无二次污染的风险,但不能持续消毒,很多被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都具有光复活能力,因此不能完全保障出水排放达标;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氧化有机物、高效杀菌消毒,但其设备投资高、操作复杂、能耗大、运营成本高,且无持续消毒效果;而次氯酸钠可以在水中水解成次氯酸,继而分解成新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使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2】,此外次氯酸钠还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可持续消毒、不涉及危化品、安全高效等优点,备受污水处理厂的青睐。

2.某污水厂对次氯酸钠浓度降解的研究实验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向次氯酸钠药剂商购买有效氯为10%的次氯酸钠液体药剂,置于厂内药罐中存放使用。

但是生产人员发现,在水量没有大幅度变化的前提下,每批置于药罐存放一段时间的次氯酸钠投加量都明显高于第一天送达的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才能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达到该厂一级A(小于等于1000个/L)的排放标准。

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纸片快速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比较

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纸片快速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比较

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纸片快速法与多管发酵法的比较黄晓容【摘要】2015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行业标准《水质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纸片快速法》(HJ755-2015)(以下简称纸片快速法)。

之前环境监测部门一直在使用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07年3月发布的行业标准《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347-2007)(以下简称多管发酵法)。

纸片快速法操作简单快速,在标准中对采样瓶的处理、样品的保存、水样的稀释接种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而多管发酵法中没有相应规定。

本文对两个标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提出了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应用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世界》【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33-33,35)【关键词】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纸片快速法【作者】黄晓容【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环境监测中心站,重庆40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含量普遍较高,部分水域含量甚至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数万倍[2]。

我国粪便微生物指标的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水质评价多以常规理化指标为主,对微生物指标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水中粪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滤膜法及多管发酵法,并且已经列入环保行业标准方法(HJ/T347-2007),此两种传统方法被国内环境监测部门广泛采用,但上述方法操作时间需2-5天,步骤较为繁琐,需验证试验。

多管发酵法每100毫升水样中最低检出限为2个粪大肠菌群[1]。

冯青英等人对传统的多管发酵法进行了优化,将水样接种至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后,在44.5℃±0.5℃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直接读取结果[3]。

多管发酵法不受浊度的影响,可以对浊度较大的污水水样进行监测。

纸片法培养时间对阳性管率有明显影响,适用于测定受粪便污染程度较轻的水体[4]。

多管发酵法和纸片快速法均为行业标准,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现就两个标准中的异同做以下探讨。

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抑菌效果的检测方法:将抗生素菌株进行平板划线分离,长出单菌落后,在421房间的超净工作台上找到直径7mm的打孔器(只有一个,请大家不要拿到其它地方去!),用该打孔器在单菌落上打取菌落块,若菌落块卡在打孔器内,请用接种针挑出来,将菌落块以菌落面向上的方式放置在已经涂布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的平板上,培养48小时后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发帖位置: Tuesday, March 25, 2014微生物学实验安排及自主实验要求第6周:1.口腔微生物的染色观察与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第7周:2.培养基的制备;3.高压蒸汽灭菌;第8周:4.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第9周:5.微生物菌落的观察;6.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菌种保存第10周:7.细菌的革兰氏染色;8.放线菌装片的制作及观察;第11周:9.酵母菌装片的制作及观察;10.霉菌装片的制作及观察;第12周:11.酸奶的制作第13周:12.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第12-14周:自主实验——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测定;第15周:实验考核(无菌操作、制片、染色、油镜观察);各组提交自主实验项目总结报告,要求按照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写作;自主实验总结汇报。

要求:1.以一个班为单位,3~4人一组(即每张桌子上的同学分成两个自主实验小组2.禁止选择以青霉为筛选目标的实验方案,各组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设计实验方案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所用的培养基配方、分离方法、鉴定的方法、活性测定的方法等方面;各组长在第9周上实验课时将纸质实验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实验方案请标明:2012级*班*组+组长姓名+联系电话+组员姓名)发帖位置: Tuesday, March 25, 2014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与抗菌活性检测1. 分离纯化获得1株以上具有明显抑制测试菌生长作用的产抗生素菌株,测试菌建议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只要对任何一种测试菌有比较明显的抑菌圈就可以了。

2. 对上述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包括菌体形态、大小、菌落形态等、以及一些本实验室可以完成的生理生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对上述菌株鉴定到属名。

《微生物检验教案2024新版

《微生物检验教案2024新版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等。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二分裂、出芽生殖、孢子生殖等。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pH值、氧气、渗透压等。
微生物的代谢与遗传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异养型、自养型、兼性自养型 等。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保证药品质量,预防药品污染,确保用药安 全。
常见药品微生物种类
细菌、真菌等。
检验方法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抗生素微生物 检定等。
案例分析
某批次注射液中微生物污染的原因调查与改 进措施。
案例三: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评价
环境微生物监测的意义
评估环境质量,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 境。
常见环境微生物种类
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监测方法
水样采集与保存、空气微生物采样、土壤微 生物分析等。
案例分析
某地区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影 响评价。
案例四:临床标本中微生物的鉴定与治疗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作用
诊断疾病,指导治疗,预防医院感染。
常见临床微生物种类
细菌、病毒、真菌等。
检验方法
细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学检测等 。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发酵等 。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和RNA。
微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 变异等。
03 微生物检验的基 本方法
显微镜检法
01
02
03
04
普通光学显微镜
适用于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 物的形态和结构。

老师整理的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学标准实验报告10 实验十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老师整理的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学标准实验报告10    实验十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十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原则二、实验基本原理:细菌菌落总数(CFU)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数。

它是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也是卫生指标。

在饮用水中所测得的细菌菌落总数除说明水有机污染的程度外,还指示该饮用水能否饮用。

但还应当指出的是,水源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

因此,结合大肠菌群数以判断水的污染的安全程度就更全面。

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细菌菌落总数在1ml自来水中不得超过80个。

细菌种类很多,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必须用适合它们的培养基才能将它们培养出来。

然而在实验工作中不易做到,通常用一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腐生性细菌,以它的菌落总数表明有机污染程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电热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培养箱,恒温水浴,冰箱,菌落计数器,放大镜,肉膏蛋白胨脂培养基,灭菌水,灭菌三角烧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水样的采取供细菌学检验用的水样,必须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并保证在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为了要正确反映水质在采样时的真实情况,水样在采取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4小时。

条件不允许立即检验时,应存于冰箱,但也不应超过24小时,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

(1)生活饮用水(自来水)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分钟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分钟后,用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2)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立即返回实验室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摘要: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是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求,本文从免疫学技术,酶学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物理化学技术,其它技术方面对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高,无法区分死活菌;酶学的技术和物理化学技术特异性好,省时省力,但这些方法成本较高,不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结果准确,但费时费力。

因此,仍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实现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还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以寻找一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低、灵敏度好、准确性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更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研究1引言大肠菌群为一群在37C、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的统称。

这些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中,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肠菌群被国际上公认为检测各种水质、医药及食品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性的指示菌。

如果检测到大肠菌群呈阳性结果,那么便表明食品、药品或者水质存在大肠菌群,已经被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受到的污染程度成正比,数量越多,受污染越严重。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主要用多管发酵法来检测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沿用多年,其准确性、权威性无可质疑,但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检测所需的费用较高,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现场监测的要求,因此,现在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有效、快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大肠菌群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2大肠菌群主要的快速检测方法2.1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方法检测原理是依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

2024版年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2024版年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中的污染和变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方法和技术等。
涵盖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
考试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试难度,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把握
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
题型设置
理论考试内容设置及难度把握
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和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详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常规方法和技术,如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致病菌检验等。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02
CHAPTER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命名规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方案设计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 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设计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策略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目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培养基种类与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大肠菌群检验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总大肠菌群的数量指标在环境领域的重要性,学会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2、通过检验过程,了解大肠菌群的生化特性。

3、掌握根据国标设计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人的肠道中主要存在3大类细菌:大肠菌群;肠球菌;产气夹馍杆菌。

由于大肠菌群的数量大,在体外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相近,且检验方法比较简便,故被定为检验肠道致病菌的指示菌。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等指标。

修订了总大肠菌群的指标: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mL)的限值为100(见附表)。

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多管发酵和滤膜法。

前者被称为水的标准分析法,即将一定量的样品接种到乳糖发酵管,根据发酵反应的结果,确证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后,在检索表中查出大肠菌群的近似值。

后者是一种快速的替代方法,能测定大体积的水样,但只局限于饮用水或较洁净的水。

本实验采取多管发酵法。

三、实验器材
1、器皿:显微镜、锥形瓶(500ml)、发酵试管(18×180mm)10支、发酵锥形瓶(100ml)2只、移液管10ml一支、量筒(100ml)一支、培养皿(Φ90mm)10套、接种环、试管架。

2、试剂、材料:革兰氏染色液、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1、采样:用事先灭好菌的500mL锥形瓶取宿舍饮用水400mL,先让出水口流一
杯水,再在出水口抹涂一些酒精,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感染,取好后用双层牛皮纸封口。

2、初发酵实验: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接种水样总量为300ml(100ml2份,10ml10份,12支发酵管)水样与培养基比例均为2:1,37℃培养24h~48h 。

若培养基紫色没变为黄色,即不产酸;小倒管没有气体,即不产气,为阴性反应,表明无大肠杆菌存在。

若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小倒管有气体产生,即产酸又产气,为阳性反应,表明有大肠杆群存在。

若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说明产酸但不产气,仍为阳性反应,表明有大肠杆群存在。

若小倒管有气体,培养基紫色不变,也不浑浊,是操作技术上有问题,应重做检验。

4、确定性实验
将培养基呈黄色的试管取出,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一环发酵液于伊红美蓝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共四个平板。

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18~24h ,观察菌落特征。

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紫黑(绿)色,湿润光亮,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紫红色的菌落
将具有如上特征的菌落作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则表明有大肠杆群存在。

5、复发酵试验
用接种环挑取具有上述特征的菌落于装有10ml 普通浓度的发酵培养基内,每管可挑取同一平板上的1~3个典型菌落的细菌,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 ,有产酸产气者证实有大肠杆群存在,该发酵管被判为阳性管。

根据阳性管数及实验所用的水样量,即可运用如下公式计算: MPN=ml
c ml b ⨯⨯a 1000 a:阳性管数,b :阳性管数水样体积,c:全部水样体积
或直接查大肠菌群检索表。

五、培养基配方与配制
(1)乳糖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乳糖5g、氯化钠5g、质量浓度为16g/L的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胆盐3g/L)、蒸馏水1000、pH为7.2~7.4。

制备:按配方称取以上材料溶解于1000mL蒸馏水,调整pH为7.2~7.4。

加入质量浓度为16g/L的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后分装于试管内,每管10mL,另取一小倒管倒放于试管内。

塞好棉塞、包装后灭菌,115℃灭菌20min,取出后置于阴凉处备用。

(2)伊红美蓝培养基:蛋白胨10g、乳糖10g、磷酸氢二钾2g、琼脂20~30g、蒸馏水1000mL、质量浓度为20g/L的伊红水溶液20mL及质量浓度为5g/L的亚甲蓝水溶液13mL。

制备: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调整pH为7.2,加入乳糖,混匀后分装,灭菌后待用。

使用前加热融化培养基,待冷却至50℃~55℃时,加入伊红和亚甲蓝水溶液,混匀后到平板。

附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