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合集下载

乙肝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DNA定性、定量关系的分析

乙肝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DNA定性、定量关系的分析
H V—N 检 查 结 果 进 行 预 估 , 量 做 到 有 的 放 B DA 尽 矢 J 0 8年 6月 ~ 0 1年 6月 , 。20 21 我们 对 280例 0 乙型 肝炎 患者 H V 与 H V D A检测 结果进 行 了 Bm B .N
分析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份, 同时进行 H V B m与 HB - N V D A定 量检测 。 12 H V . B m检测 方 法
A 、 c b阳 性 ) 9 b HBA 85份 ( 2组 ) 三 抗 体 阳性 ( . , HB
s b H e b HB A ) 9 A 、 B A 、 c b 3 6份 ( 3组 ) HB A 、 B A , eb H cb
华 生物工 程实 业有 限公 司 提供 , 作 严 格按 说 明书 操
个 , 低检{ 限 5x 0 拷 贝/ L 最 贝 4 1 m 。
14 统 计学 方法 . 采用 S S 1 . P S 3 0统计 软件 。计量 数据 用 ± 表示 , 问 比较 采用 t s 组 检验 。组 问率 的 比较 采用 检 验和 Fse 确切 概 率法 。P≤0 0 为 i r h .5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之间的关 系。方法
D A荧光定量测定 ( Q P R)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 F -C ,
8 5份 ( 9 2组) 三抗体 阳性 36份( ) 全 阴性 19份 ( 1组) , 9 3组 , 3 1 。1组 H V—N B D A阳性 88份 ( 9 3 % ) 平均 病毒 9 8 .5 , 载量为 4 9X1 贝/ L 2组 H V D A阳性 20份 ( 67 %) 平均病毒载量为 3 6 0 拷 贝/ L 3组 HB — . 拷 0 m ; B —N 0 1 .6 , .2X1 m ; V D A阳性 5 (2 6 ) 平均病毒载量为 3 6 拷 贝/ L 1 N 0份 1 .% , .9X1 0 m ;1组有 2份 ( . %) V D A阳性 , 14 HB — N 平均病 毒载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对比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对比

[ ] 姚 咏 明 , 惠 民 , 亚 平 , .过 氯 酸 新 法 预 处 理 血 浆 定 8 田 王 等 量 检 测 微 量 内 毒 素 的 鲎 实 验 方 法 及 其 应 用 [] 上 海 医学 J.
检 验 杂 志 ,9 3 8 1 : 1 1 9 , ( ) 3
r ] 0u e n a S rae M , n S e a H F, ta. 9 d ma sv n, ta tn H Va a n K e 1
e H Sc p s l SAC , ta1 o e f c o e .N fe t f [ ] Boutr , hi pr EF,Lue mo 5 pr op r i e s l c e gu d c nt m i ton e e atv n e e t d t e o a na i on nd t e o ox—
[ 2 i eti 3 Sl sr I v ,Man ci n u c F,Va an nS e eH K F,e a e t1 — .S
lc e c e t d de ont m i to o t e di si tac : a ie a a na in f h ge tve r t lf s ve
相 关性 (一 00 , > 0 0 ) r .2P . 5 。结 论
HB Ag , S e 前 1蛋 白 ( rS ) 血 清 学 标 志 和 HB - P e 等 V DNA 定 量 测 定 是 乙肝 病 毒 感 染 的 重 要 方
法 。F ’ C Q P R定 量测 定 HB D v’ NA, 助 于 乙型 肝 炎 的 早 期 诊 断 、 效 观 察 和 预 后 判 断 。 有 疗
1 1 标 本 来 源 2 0 . 0 3年 3月 ~ 1 2月 本 院 和 住 院 患 者 15 5 1 例 。男 85例 。女 6 0例 。年 龄 l ~6 9 2 l 8岁 。

血清HBV标志及临床意义

血清HBV标志及临床意义
• (少数HBeAb阳性,但始终未出现过 HBeAg阳性,是因为HBeAg基因存在变异,特别是 HBsAg阳性,HBV-DNA阳性,而其 HBeAg(-),是属于HBeAg基因变异)
• 乙肝核心抗体 (抗-HBc HBcAb)
包括乙肝核心抗体 和乙肝核心抗体 , HBV感染后,在多数人血清中能检出此抗体,是 一种敏感的血清学标志。
HBcAg在HBV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存在于细 胞核内,血液中不易检测。
但是他能反映血清中:可与其他的HBV血清学标 志物起互相配合和互相补充的作用。
只是由于其抗体和抗原(HBcAg 与HBcAb)具 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迅速地与血清中的HBcAg结 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而难以在血清中测得游离 的HBcAg。要用去垢剂处理才能分离出HBcAg, 然后用放免法测定其含量)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 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 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 HBsAb):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是一种中和性抗体。 这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
生的抗体,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 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
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 乙肝表面抗体(HBsAb)于6-12月达高峰,以 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
-
HBV感染后已恢复。
+

乙肝的指标介绍及诊断

乙肝的指标介绍及诊断

乙肝的指标介绍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传染病,乙肝病毒感染后,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本文将介绍乙肝的指标以及诊断乙肝的方法。

1.血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早标志。

当病毒进入人体后,血清中的HBsAg会迅速增加,并在感染后的4-12周时间内达到高峰。

HBsAg阳性通常表示病毒感染存在。

2.HBeAg:乙肝电子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之一、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HBeAg通常在HBsAg阳性后2周内出现。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3.HBV-DNA:乙肝病毒DNA(HBV-DNA)是描述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程度的指标。

高水平的HBV-DNA表示病毒复制活跃,而低水平的HBV-DNA则可能表示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4. Anti-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是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产生的一类抗体。

乙肝病毒感染后,血清中的Anti-HBc可迅速出现。

Anti-HBc阳性可能表示乙肝病毒感染或曾经感染过。

5. Anti-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是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一类抗体。

Anti-HBs阳性通常代表人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通过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反应。

诊断乙肝通常需要综合分析上述指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准则:1. 急性乙肝的诊断标准:病例有明确的暴露史,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1)HBsAg阳性;(2)HBsAg阴性,Anti-HBc-IgM阳性;(3)对乙肝病毒特异性抗体出现之前的IgM阴性、IgG阳性。

2.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病例具备以下条件:(1)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2)HBeAg和HBV-DNA在血清中可检测;(3)乙肝病毒DNA持续在肝组织中可检测。

3.病毒携带者的诊断标准:病例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HBeAg和HBV-DNA在血清中可检测,但肝组织中无持续性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中 H V—D A检 出情况 B N 见表 2 :
不同亚型的 H V感染引起 ; B B H V基 因变异所 致… 。 目前 国
内 H sg B A 检测试剂盒主要是针对 ar d 亚型 , 部分进 口试剂盒
可检 测 a r aw亚 型 。 因此 , 些 亚 型 可 能 被 漏 检 。那 么 , d和 d 一
乙型肝炎 ( 乙肝) 诊断主要依赖各种检验手段 , 乙肝标志 物 ( B M) H V 模式在 预防 、 诊断 、 治疗 方 面具有 很重 要 的的参 考价值 。本文对 1 1 0例血清进行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 2 物与 HB V—D A检测 结果 比较 , N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荧光定量 P R法检测 H V D A, C B N 用放免法 ( I 检测 乙肝血清标志物 , RA)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 比。结果 : 将病毒血清学检测归纳出 1 5种 HB .
V M模式 。H e g +) B A ( 模式的 H V— N B D A阳性率 和复制水平高于 H e g 一) BA ( 模式组 , 在各 种模式 中均存 在 H V— N 但 B D A不 同水平 的复制 。 结论 : 定量 P R可能准确反映体内 H V增值水平和传染性 强弱 , C B 免疫学检测具有其优点 , 两者应 当互补共存 , 合检测有利 于对 乙型肝 炎的 联
2 结 果
2 1 不 同 HB M模式 中 H V D A水平分布关 系 . V B N
11 20例
乙肝患者 , 中 , 72例 , 4 8例 , 其 男 5 女 5 中位 年龄 4 . 。标 1 5岁
本均为空腹采血 ( 不抗凝 ) 采血后分离血清于 当 日检测 。 , 1 2 仪器与试剂 . P R扩 增仪 为杭州 大和公 司 T C C一2/ 5H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的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的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的水平【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trfi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分别检测1084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m和hbv dna。

结果: 1084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标本hbvm模式有10种,hbv dna检出总阳性率82.57%(895/1084),各种模式hbv dna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性,高拷贝数的hbv dna主要存在于hbeag阳性的各种模式中,与其它模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5μg/l,抗-hbs>10 miu/ml,hbeag>0.03 ncu/ml,抗-hbe>1.5 ncu/ml,抗-hbc>0.1 ncu/ml(ncu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单位)。

trfia法测定hbvm时,为表述方便将hbsag设为1,抗-hbs设为2,hbeag设为3,抗-hbe设为4,抗-hbc为5。

hbvm模式用1~5表示,组别用罗马数字i~ⅹ表示。

同时将fq-pcr检测结果也分成3种情况:以hbv dna滴度107 copies/ml为高拷贝。

1.5 统计学处理hbv dna定量结果取其对数值,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hbvm 定量结果采用t检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2.1 trfia法检测hbvm结果2.2 1084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检出总阳性率82.57%(895/1084),hbv dna滴度在103~104 copies/ml,有498份,占45.94%。

hbv dna滴度在105~106 copies/ml,184份,占16.97%。

hbv dna滴度在107 copies/ml,有224份,占20.16%。

见表2。

hbv dna滴度越高,ⅰ模式所占比例越高(p0.05,无显著意义,在hbeag阳性的各模式(即ⅰ、ⅷ、ⅸ模式)中比较,其hbv dna阳性及病毒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因素探讨

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因素探讨

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因素探讨背景:乙肝病毒感染是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其中,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率很高,每年有数百万的乙肝患者需要接受治疗。

乙肝病毒能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

因此,及时检测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乙肝水平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

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分析乙肝感染情况。

然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也被认为是比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更灵敏和准确的方法。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感染及其治疗的有效监测和预测,对这两种方法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关因素:1. 国家(地区)和种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乙肝感染率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

因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效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种族因素也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因素可能会影响乙肝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

男性和老年人乙肝感染率较高,而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由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受感染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更为突出。

3. 检测方法和技术: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通常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来检测的,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基于DNA分析的检测方法。

因此在不同的试验体系和实验室中使用这两种方法时,其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能也会有差异。

4. 乙肝病毒感染程度:乙肝病毒感染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在感染初期,患者的病毒水平通常会快速升高,但随着感染的持续时间,病毒水平可能会下降。

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通常可以检测到极其微小的病毒水平。

因此,对于不同程度的乙肝病毒感染,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检测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乙肝病毒不同血清标志物ALT中与HBVDNA载量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不同血清标志物ALT中与HBVDNA载量临床意义

R o e o BV a ke , H BV a iy a d A LT l f H m r r qu ntt n
CHE N Yu.GUO n fn Yu - e
( h e ta s i lo n h n T eC nr l Ho p t f Na c o g,Na c o g 6 7 0 S c u n a n h n 3 0 0, i a ) h
AL T。结 果
① HB Ag + ) HB Ag 一 ) 组 HB DN 阳性 率 、 VD e ( 与 e ( 两 V A HB NA 栽 量 > 1 的 百 分 率 比较 均 有 显 著 差 异 O
( <O0 ) P . 1 。② AL 异 常率 在 HB Ag +) 的 不 同 HB NA 载 量级 中无 差 异 ( > 0 0 ) 在 HB Ag 一 ) 中随 HB T e ( 组 VD P . 5, e ( 组 —
6 70 ) 3 0 0 ( 充 市 中 心 医 院 检 验科 。四J 南 I 充 l南
【 要 】 目的 摘
分 析 乙肝 病 毒 ( V 不 同血 清 标 志 物 ( VM) 丙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T) 常 率 与 乙肝 病 毒 脱 氧 HB ) HB 中 AL 异
核 糖 核 酸 ( V A) 量 的 关 系 , 讨 乙肝 病 毒 感 染 时肝 损 伤 的主 要 原 因及 检 测 HB HB DN 栽 探 VM 与 HB NA 载 量 及 AL 的 VD T 临床 意 义 。方 法 对 3 5份 乙肝 患者 的血 清标 本 分 别 用 E I A、 4 L S 荧光 定 量 P R、 率 法 检 测 HB C 速 VM 、r s e c u n iy P l u e c n eq a tt CR,a d c e c l a eme h d,r s e tv l .Re u t Th a eo n h mia t t o r e p c iey sl e r t fHBV— DNA ( )a d q a t y o + n uni f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乙肝血清原标志物不同模式组与
hbv-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5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定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经fq-pcr检测,580份标本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4组,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60.52%,其中hbsag、hbeag、hbcag、hbcab阳性模式组(大三阳)hbv-dna阳性占95.13%,hbsag、hbsab、hbcab、阳性模式组(小三阳)dna阳性占27.08%。

hbsag、hbeag阳性模式组dna阳性占91.67%,“hbsag、hbcag”模式组hbv-dna阳性率为48.21%。

全阴模式组和“hbsab、hbeab”阳性模式组hbv-dna检出阳性率为0。

结论:血清中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均存在hbv-dna阳性检出率,大三阳模式组其hbv-dna阳性检出率高,将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结合检测有利于病毒性肝炎乙型的诊断,判断传染性强弱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dna; elisa; fq-pcr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9-0081-0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病毒感染之一。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域,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为9.09%[1]。

急性乙肝有20%会转化为慢性乙肝,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传统用elisa方法检查发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hbsag、hbsab、
hbeag、hbeab、hbcab),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fq-pcr已广泛应用于hbv的感染检测和诊断,其结果反应体内hbv-dna的拷贝数,具有快速、准确、特异等特点。

笔者就这两种方法对200例不同乙肝感染模式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乙肝血清标志物
要求患者空腹静脉抽血后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3 hbv-dna定量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剂盒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测量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4 荧光定量结果判断
2 结果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各组模式与hbv-dna定量结果的比较,详见表1。

3 讨论
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是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的指标。

hbsag阳性表示存在hbv感染,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无症状的携带者。

hbeag 是hbv复制的指标之一。

抗-hbs阳性表明机体曾经感染过hbv,也是hbsag疫苗成功的标志。

通过列表比较发现hbv-dan在1组、3
组、4组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5.13%、91.67%、48.21%,这些模式组总体上均有hbsag标志物,说明了这些患者hbv传染性强。

2组hbv-dna阳性检出率也较高,为27.08%,说明其hbv传染性较强。

5组、6组、8组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04%、10%、16.67%,其患者虽存在抗-hbs,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hbv-dna的复制。

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大三阳)是乙肝感染期最主要模式组。

本次发现此模式组有4.87%hbv-dna为阴性。

文献[2]报道是由于hbv-dna整合到肝细胞中,或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抑制hbv-dna复制,从而使血液中无法检测到hbv-dna;而以往认为hbeag阳性者hbv-dna均为阳性,体现了hbv-dna的复制与hbeag 的表达不一致。

文献[3]发现其可能原因使它们的表达有不同的途径:(1)hbv-dna的复制是hbv-dna进入细胞后,逆转录为约315kb 的全基因组rna,然后以此为模板逆转录为负链的hbv-cdna,又以此为模板合成长度不一的正链dna,两者组合成hbv-dna;(2)而hbeag的表达是通过hbv-dna直接转录为mrna,然后以此为模板合成蛋白质hbeag。

因此两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可以不一致。

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组(小三阳)中hbv-dna阳性检出率为27.08%,其hbv-dna仍存在复制,传染性强。

hbeag阴转一般表示hbv复制水平低,传染性下降,病变趋于静止。

但由于存在hbv基因变异,使血清标志物一种或几种不产生和不表达而出现检测阴性结果。

文献[2]报道当pre-c区基因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nt1896由g变为a)或当位于x读码区的c启动子(nt1744-1804)
发生突变时,可产生hbeag的隐性感染,hbv仍复制活跃,病变持续进展。

抗-hbs是乙型肝炎一种保护性抗体,但本次研究5组、6组、8组中,hbv-dna仍有不等的阳性检出率,说明这些患者中极个别存在hbv-dna低水平的复制,或者抗体未能消除变异的hbv感染,仍有一定传染性,在陈凤萍等[4]和胡静等[5]也有类似报道。

本次研究第9组全阴模式组6例,其hbv-dna检出阳性率为0。

但文献[6]报道在标志物“全阴性”模式组检测到hbv-dna阳性率为1.06%。

文献[2]报道,标志物所有模式组中只要检测到hbv-dna 阳性,机体内存在hbv复制,就不能认为无传染性。

综上所述,fq-pcr是目前临床进行基因诊断的有力手段。

fq-pcr 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可以准确的反应hbv的感染状态和复制情况,但pcr发检测hbv-dna还不能简单代替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将两者结合检测更有利于全面分析乙肝患者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j].医药导报,2006,25(5):116-120.
[2]孟幼莉,古桂英,王海鹰.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 dna 定量的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2):186-187. [3]黄烟贵,沈丹红,朱珠.hbv dna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3):177-178.
[4]陈凤萍,沈云峰,吴瑶,等.33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 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93-95.
[5]胡静,卢本亮,梁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同步检测的应用价值[j].江苏医药,2013,39(2):225-226. [6]曹红卫,卫国,冯文曦,等.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大学学报,2001,23(7):866-868. (收稿日期:2013-04-02)(编辑:程旭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