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肾功能检查

• 参考值:男:268-488mmol/L 参考值: 女:178-387 mmol/L 原发性增高: 嘌呤代谢异常) 原发性增高:痛风 (嘌呤代谢异常) 嘌呤代谢异常 继发性增高:肾病、肾衰, 继发性增高:肾病、肾衰, 其他:药物、白血病、 其他:药物、白血病、妊娠子简 • 肾功能检验的常规组合: 肾功能检验的常规组合: Scr + BUN + UA
2.内生肌酐清除率( 2.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 内生肌酐清除率 )
[原理 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 原理]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 原理 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血中肌酐是由肌肉的代谢过程 中释放出来的,称为内生肌酐, 中释放出来的,称为内生肌酐,其释放的 速度相当恒定,其从肾排泄的速度亦相当 速度相当恒定, 恒定,故正常人血中常保持恒定的水平。 恒定,故正常人血中常保持恒定的水平。 肌酐经肾小球滤出后, 肌酐经肾小球滤出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排泄量很少, ,排泄量很少,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检测肾 小球滤过功能最常用的试验。 小球滤过功能最常用的试验。
二.反应肾小球滤过的实验 反应肾小球滤过的实验
1.菊粉清除率测定:完全由肾小球滤过,不被 菊粉清除率测定:完全由肾小球滤过, 菊粉清除率测定 肾小管重吸收或分泌,是理想的测定GFR GFR的 肾小管重吸收或分泌,是理想的测定GFR的 物质 。 但存在一些缺点: 但存在一些缺点: 菊粉是外源性 外源性物质 ①菊粉是外源性物质 需静滴维持并多次采血 多次采血, ②需静滴维持并多次采血,方法烦琐 需留置导尿等,故临床上不常用 不常用。 ③需留置导尿等,故临床上不常用。
[方法 方法] 方法
正常进餐,控制饮水( 正常进餐,控制饮水(500-600ml) • AM0 8:00尿弃取 : 尿弃取 10:00 : 尿量 :1000-2000 ml/天 天 12:00 : 夜尿 < 750ml PM 2:00 : 日:夜 3-4:1 : 4:00 : 比重差:> 0.010 比重差: 6:00 : 8:00 : 次晨 8:00 :
肾脏病的实验检查

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判断预后
判断治疗效果(重复肾活检)
肾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适应征
原发性肾脏病 急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无症状血尿(畸形红细胞) 无症状性蛋白尿 继发性或遗传性肾脏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移植肾
肾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禁忌征
相对禁忌征 绝对禁忌征 肾脏或肾周活动性感染 明显出血倾向 肾肿瘤 重度高血压 多囊肾 精神病或不配合操作 过渡肥胖 重度腹水 孤立肾 心衰 萎缩肾 严重贫血 休克 妊娠
尿蛋白的特殊检查
SDS尿蛋白电泳
肾小管性:多为低分子或白蛋白
肾小球:常出现中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 整个肾单位: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管功能检查
近端肾小管 远端肾小管 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
(一)对小分子蛋白的重吸收功能测定 (二) 尿氨基酸测定 (三)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试验 (四)肾小管对氨马尿酸最大排泄量试验
影响因素
血肌酐水平高,肾小管排泌增多,导致Ccr高于GFR 肌酐的肾外清除,约0.026mL.kg-1.min-1 药物:甲氰咪胍
抑制肾小管排泌,肌酐.
临床意义
较早地反映肾小球功能受损(GFR低于50%,
Ccr<50ml/min,Cr、 BUN正常)
评估肾小球功能受损程度
其 它
凝血象检验,尿FDP
糖尿病:眼底,糖化血红蛋白,C肽等 老年高血压:肾动脉超声 怀疑结核方面的检查 肾性贫血:相关铁含量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
尿路平片:对于有些结石可发现
静脉尿路造影:判断肾盂梗阻,结核, 返流的重要指标
肾血管造影:肾动脉狭窄的金指标 肾CT,超声
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对于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非常重要。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因此,及早发现和准确评估肾脏功能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肾脏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尿液分析、血液检查和各种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观察是最为常见的初级检查方法,包括尿色、尿量、排尿频率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存在异常。
尿液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进一步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
血液检查则通过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如尿素氮、肌酐等来评估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核磁共振等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肾脏形态和结构信息,帮助诊断和评估肾脏疾病。
测量标准是评估肾脏功能变化的依据。
常用的测量标准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肌酐浓度、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等。
GFR是衡量肾脏滤过功能的最可靠指标,血清肌酐浓度则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重要标志。
此外,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量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膜通透性,发现肾脏损伤的早期迹象。
总之,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肾脏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确的测量,可以更早地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肾脏的检查方法和测量标准也将会不断完善,为肾脏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肾的检查方法以及测量标准的主题,并介绍了本文的目的。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异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因此对于肾的检查方法和测量标准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肾的检查方法和测量标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肾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当肾脏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为了准确评估和监测肾脏功能,医生常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一、尿液检测尿液检测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以及肾小管分泌功能等。
常见的尿液检测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尿钙、尿肌酐、尿酸等。
1. 尿常规尿常规是最常见的尿液检测项目之一,它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和管型等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尿液的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路感染等情况。
2. 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尿蛋白定性和定量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尿蛋白的定性检测,可以初步判断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否损害,而尿蛋白定量则可以进一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程度。
3. 尿钙、尿肌酐、尿酸尿钙、尿肌酐和尿酸是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分泌功能的指标。
肾小管对这些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异常会导致尿液中它们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肾脏功能的异常。
二、血液检测除了尿液检测外,血液检测也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常见的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等。
1. 血肌酐和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两个主要指标。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浓度会升高。
通过测定它们的浓度,可以初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程度。
2. 血尿酸血尿酸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指标。
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异常会导致血尿酸的浓度升高,从而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疾病。
三、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是最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
论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论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引言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代谢产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肾脏病是一类常见疾病,严重程度从轻度蛋白尿到肾功能衰竭不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评估肾脏病的严重程度,临床上经常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肾脏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血常规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参数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肾脏疾病中,血常规通常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
肾脏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脏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不足引起的。
在血常规中,可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来评估贫血的程度。
此外,白细胞计数也可作为肾脏炎症的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炎症情况。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肾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肾脏的功能。
尿常规包括对尿液的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潜血、白细胞和细菌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蛋白质和潜血是尿常规中最为重要的指标,用于筛查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蛋白质和潜血的存在。
如果检测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潜血的异常存在,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异常或存在其他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是一项用于评估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肾小球是肾脏的滤过单位,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物质,并保留蛋白质。
在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尿液中蛋白质的泄漏。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可以精确测量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从而评估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应该低于正常范围,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存在肾小球疾病。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
其中,血肌酐是最常用的指标,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会导致血肌酐水平的升高。
另外,血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6
血尿诊断
三、尿液检查 镜下血尿伴尿蛋白超过 0.5g/24h或 肉眼血尿伴尿蛋白超过1g/24h,提示肾 性血尿可能。
7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血尿来源的鉴别
目的:鉴别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红细胞在经过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 以及在肾小管中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值及 其他代谢物的作用,在形态上可发生多种变化, 形成畸形红细胞;而尿路血管破裂出血则红细 胞多为正常均一形态。
19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尿红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者 考虑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常规肾功能、B 超及免疫学检查,对于轻度血尿可进行随访, 对大量血尿、反复发作及伴有大量蛋白尿者应 进行肾活检。 经过上述检查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可 能的原因很多,包括微小结石、小血管破裂、 畸形、隐匿性肾炎、特发性血尿,部分可能是 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应密切随访。
28
蛋白尿
尿蛋白电泳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3
1 2
29
蛋白尿
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原理】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区分不同 分子量的蛋白质.亦称尿蛋白SDS盘状电泳。分子量 越大,泳动越慢,反之越快。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 尿液进行SDS盘状电泳,并与己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 质一起电泳,通过对照比较,可以判断蛋白尿组分的 性质与分子量范围。 【临床意义】判断蛋白尿组分的性质与分子量范围, 可以进行蛋白尿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分析。
23
蛋白尿
尿蛋白定义 :
尿蛋白大于150mg/24尿,定性试验:阳性。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按发生机制分类 肾小管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24
蛋白尿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
19
.
20
❖ [参考值] 成人 3.2~7.1mmol/L
.
8
(三)血清尿素氮(BUN)*
❖ [临床意义] 1、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损害,BUN持续↑。 2、肾前性少尿,BUN↑。 3、蛋白分解(消化道大出血、恶液质等)时,
BUN↑
.
9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
(一)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 [参考值]
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3~4:1 12小时夜尿量不超过750ml 尿液最高比重在1.020以上 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少于0.009
❖ B超:左肾10.6×5.6×3.4cm,右肾10.5×5.4×3.1cm,双肾 弥漫性损害。
.
14
问题1 :如何考虑患者的初步诊断?
❖ (1)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依据:①发病仅一周,既 往无少尿、浮肿、夜尿增多、高血压等病史;②有肾炎综合 征的临床表现;③血补体C3下降,无贫血;④双肾大小正常。
❖ ②检测ASO、CIC和补体 C3。如 ASO滴度增高,CIC阳性, 则有助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如补体C3降低并在6~8 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应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 ③肾活检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能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
16
❖ 病情转归及检查结果:患者经降压、利尿等对症治 疗一个月,病情有所好转,尿量增加每日1200 ml 左右,浮肿减轻。血压150/100mmHg。周身未发 现确切感染灶。尿蛋白(+),红细胞3~ 5个/HP, 比重1.015。ASO、CIC均正常,补体C3 0.43g/L, BUN 6.3 mmol/L,Cr 114 μmol/L。患者不同 意肾活检。
肾脏病常见症状的临床诊断思路

NSAID肾毒性相关的危险因素
❖ 利尿治疗 ❖ 容量不足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肾病综合征 ❖ 肾损害史 ❖ 联合应用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 ❖ 老年病人
ACEI性肾功能不全相关的危险因素
❖ 肾A狭窄 ❖ 低血容量/低血压 ❖ 联合应用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 ❖ 慢性肾功能不全史 ❖ 无肾A狭窄的肾实质疾病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0.15g, 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
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1、污染
(血液、脓液、精液、白带等)功能性 体位性
2、尿液长时间放置
(发热)
(盐类结晶使尿白色混浊) (运动)
3、淋巴尿
(紧张)
4、药物
(利福平、山道年等)
病理性蛋白尿
肾性 非肾性
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2g/24h)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 肾炎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 (<2g/24h)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 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分泌性蛋白尿(<0.5g/24h) 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 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假性血尿 ①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溶 血等,病人尿液呈酱油或葡萄酒色; ②肌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人尿液呈酱油 色或葡萄酒色; ③紫质病:血紫质病,铅中毒病者,尿卟啉排除,尿 液呈棕红色或葡萄酒色。
④某些食物(如甜菜、番茄叶、色素)可使尿液呈红 色;某些药物(利福平、大仑丁、酚噻嗪等)也可 使尿液呈红色。检查尿有隐血,但无RBC可鉴别。
利尿剂相关的肾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蛋白尿诊断
确定尿蛋白的类型:
功能性; 体位性;
病理性 。
根据不同的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选择不 同的进一步检查方法,才能确定其病因。除了 血、尿常规及生化、免疫学检查外,下列几种 特殊的检查方法对于一 些蛋白尿的确诊具有重 要意义:
40
蛋白尿诊断
24小时鸟蛋白定量;
尿蛋白圆盘电泳测定,可以确定为选择性 还是非选择性蛋白尿,同时有助于判断蛋白 尿为小球性、小管性、混合性或溢出性等;
13
血尿诊断
尿细菌学检查
对怀疑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应作清洁中 段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作真菌 培养检查。若怀疑有结核时,应作浓缩尿 抗酸杆菌染色及抗酸杆菌培养检查。
14
血尿诊断
尿脱落细胞检查 尿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泌 尿系肿瘤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40 岁以上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该项目检查,连续3 天检查可以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18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无症状性血尿 首选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若红细胞形态正 常均一,提示血尿为非肾小球性,可选择B 超检查,若有阳性发现可采取进一步检查, 如IVP、CT或MRI等 。无阳性发现者,同时 作尿沉渣抗酸杆菌染色、尿抗酸杆菌培养及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膀胱镜检查 及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尿本-周蛋白测定,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单 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 值;
41
蛋白尿
肾穿刺活检,对肾小球、肾小管性 疾病均有诊断价值; B超、CT、IVP对于诊断尿路疾患及 肾实质占位或先天性疾患具有重要价值。
42Βιβλιοθήκη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近端肾小管 远端肾小管
43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及临床应用
肾内科 陈湛华
1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 尿液检查 是最古老,但至今仍然是最 常用的检验技术,方法简便、价格低廉, 用于早期筛选、长期随访,也是判断肾 脏病严重程度、预后的重要内容。
2.肾活检病理检查 是肾小球疾病、小 管间质疾病重要的组织学诊断,且对预 后及疗效有预示意义。
19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尿红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者 考虑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常规肾功能、B 超及免疫学检查,对于轻度血尿可进行随访, 对大量血尿、反复发作及伴有大量蛋白尿者应 进行肾活检。 经过上述检查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可 能的原因很多,包括微小结石、小血管破裂、 畸形、隐匿性肾炎、特发性血尿,部分可能是 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应密切随访。
包括膀胱镜加逆行上尿路造影、 肾脏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或粗 针穿刺肾脏组织学检查等。
17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一、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 二、确定出血部位及原因 症状性血尿 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红细胞管型; ------免疫学检查,肾活检等。 伴尿频、尿急、尿痛; ------------细菌培养及抗酸杆菌培养。 伴有腰痛或尿路梗阻表现 ; ---------------B超及IVP检查。
2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3.肾功能检查 ①肾小球滤过功能; ②肾小管重吸收、酸化等功能。 ③肾血流量及内分泌功能。 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 和预测预后、确定疗效、调整某些药物剂 量的重要依据,但尚无早期诊断价值。
3
尿液检查——血尿(hematuria):
血尿定义:
尿离心沉渣镜检,若>3个/高倍视野则 称血尿。 小量出血呈显微 镜下血尿; 出血量超过lml/L可呈 肉眼血尿.
35
【溢出性蛋白尿临床意义】
①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大量的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从尿中排出, 尿内可出现本-周蛋白,此种蛋白质加 热至40℃~60℃时可发生凝固,温度 升至90℃~100℃时又可再溶解,而温 度下降至56℃左右时,蛋白又凝固, 故又称凝溶蛋白。
36
溢出性蛋白尿临床意义
②急性血管内溶血,可产生血红蛋白 尿。 ③急性肌肉损伤,释放出大量肌红蛋 白,形成肌红蛋白尿,可以引起急性 肾衰竭。 ④其他,胰腺炎时的血淀粉酶增高致 尿淀粉酶升高,均属溢出性性质。
6
血尿诊断
三、尿液检查 镜下血尿伴尿蛋白超过 0.5g/24h或 肉眼血尿伴尿蛋白超过1g/24h,提示肾 性血尿可能。
7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血尿来源的鉴别
目的:鉴别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红细胞在经过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 以及在肾小管中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值及 其他代谢物的作用,在形态上可发生多种变化, 形成畸形红细胞;而尿路血管破裂出血则红细 胞多为正常均一形态。
其他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功 能、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及免疫学检查等。
15
血尿诊断
影像学检查
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影仪、 X线腹部平片加静脉肾孟造影(IVP)、 逆行尿路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MRI)、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及肾扫描 等。
16
血尿诊断
特殊检查
8
血尿诊断
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 、肾小管时,受到 损伤,因此形态变 形。 多形性红细胞 【参考值】 >80%。 见于各类急慢性肾 【临床意义】 炎。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不通过肾小 球滤过膜,不受肾 小管影响。
红细胞多形型<50 %。 病变在肾单位以下 。
9
血尿诊断——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37
(4) 组织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
机制: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 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破坏分解 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 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称组织 性蛋白尿。
38
(5)功能性蛋白尿(functional proteinuria):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尿内暂时出现的轻度蛋白质而言,又称 为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运动后蛋白尿、 发热性蛋白尿。 (6)体位性蛋白尿(postural/ orthostatic proteinuria):指直立姿势时 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消失,又称为 直立性蛋白尿
47
33
(3)溢出性蛋白尿 (overflow proteinuria)
34
溢出性蛋白尿
机制: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 但由于血中有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这些 小分子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 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蛋白 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 特征:血中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在尿中 出现相应的异常蛋白质。
30
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roteinuria:
31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机制:在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 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可 正常或不正常,因近曲小管损伤重吸收 能力降低,而产生的蛋白尿。
32
肾小管性蛋白尿
特征 尿蛋白组分是:尿圆盘电泳图型 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有尿β2一M、尿 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尿蛋白定量 常1~2g/24h,很少>2g/24h。 【临床意义】 肾小管间质病变。
26
肾小球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
滤 过 膜 损 轻;(电荷屏障受损) 伤程度 组分
治疗反应
非选择性蛋白尿
重;(孔径屏障受 损) 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小 尿蛋白可呈现出血 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 循环中蛋白的成分 :有大分子量的蛋 无大分子量蛋白 白; 好 不好
预后
良
不良
27
肾小球性蛋白尿
【临床意义】 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 性肾小球疾病。
4
尿液检查
血尿病因
约98%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仅2%由 全身或泌尿系邻近器官病变所致。内科 主要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 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泌尿系感染、 结核及多囊肾等;外科主要为泌尿系结 石、肿瘤及创伤。全身出血性疾病也常 伴发血尿。 剧烈运动也能致血尿发生。
5
尿液检查
血尿诊断
一、询问病史 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 血尿与排尿关系 血尿与疼痛部位关系 血尿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血尿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
45
临床常用GFR测定方法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原理】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由肾排出。 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 情况,血肌酐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 而且肌酐分子量小,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 被肾小管重吸收,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 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 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
11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检查
静脉血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非小球性血尿 细胞数量
混合性血尿
红细胞容积 小球性血尿
12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及相差显微镜检查 血尿的对比。
自动分析仪不能特异地识别红细胞,对 其他颗粒也进行计数,特别是在血细胞数 较少时,其影响更加明显。
肉眼血尿时诊断正确率前者大于后者, 但轻度镜下血尿反之,因此这两项检查应 相互配合、相辅相承。
23
蛋白尿
尿蛋白定义 :
尿蛋白大于150mg/24尿,定性试验:阳性。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按发生机制分类 肾小管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24
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roteinuria)
25
肾小球性蛋白尿
机制: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 谢等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和(或) 滤过膜孔径增大,甚至断裂,使血浆蛋白 特别是清蛋白滤过,超过近端肾小管重吸 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蛋 白尿。 特征:定量常>2g/24h尿。根据病变滤过膜 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又分为2种 选择性蛋白尿 与非选择性蛋白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