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4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题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单元 1 学科物理年级高二教材分析教材在第1节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后面又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动量守恒定律。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丰富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关系的知识,初步形成了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

本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初步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上。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2、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3、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4、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碰童中的动量守恒.科学思维:领会探究碰童动量守恒的基科学探究:能利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得到一维碰童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体会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难点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与结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碰撞:物体之间在极短时间内的相互作用。

思考:1. 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2. 如果有,这个量会是什么?思考动量守恒定律。

回忆碰撞中动量守恒的情景。

引导学生回忆动量守恒定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最简单的碰撞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如下图所示:了解一维碰撞的情景。

为下一步更好的完成实验操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4教学案:第1章 第4节 生活中的振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4教学案:第1章 第4节 生活中的振动(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4教学案:第1章第4节生活中的振动(含答案)1.阻尼振动的机械能不断减少,主要体现在振幅不断减小。

2.受迫振动是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其振动频率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

3.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受迫振动振幅越大;当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振幅最大,这就是共振。

对应学生用书P12阻尼振动[自读教材·抓基础]1.定义指振幅不断减小的振动。

2.产生的原因振动系统克服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振幅不断减小。

3.阻尼振动的振动图像如图1-4-1所示,振幅越来越小,最后停止振动。

图1-4-14.实际应用实际问题中,如果要求系统很快回到平衡位置,就增大阻力;如果希望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接近简谐运动,则应减小阻力。

[跟随名师·解疑难]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的比较振动类型阻尼振动无阻尼振动比较项目产生条件受到阻力作用不受阻力作用(1)物体做阻尼振动时,振幅虽然不断减小,但振动的频率仍由振动系统的结构特点所决定,并不会随振幅的减小而变化。

例如用力敲锣,由于锣受到阻尼作用,振幅越来越小,锣声减弱,但音调不变。

(2)物体做无阻尼振动,并不一定指它不受阻尼,而是指它在振动过程中振幅保持不变。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一单摆做阻尼振动,则在振动过程中()A.振幅越来越小,周期也越来越小B.振幅越来越小,周期不变C.在振动过程中,通过某一位置时,机械能始终不变D.振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周期减小解析:选B因单摆做阻尼振动,根据阻尼振动的定义可知,其振幅越来越小。

而单摆振动过程中的周期是其固有周期,是由本身特点决定的,是不变的,故A、D项错误,B项正确;又因单摆做阻尼振动过程中,振幅逐渐减小,振动的能量也在减小,即机械能在减少,所以C项错。

1.受迫振动(1)驱动力:给振动物体施加的一个周期性的外力。

第1章4节孔与轴极限与配合(公差配合选择)-2

第1章4节孔与轴极限与配合(公差配合选择)-2

中等尺寸、高精度的孔,通常需要采用价格较贵的扩孔钻、铰 刀、拉刀等定值刀具。而且,一种刀具只能加工一种尺寸的孔, 而加工轴则不同,一把车刀或砂轮可加工不同尺寸的轴。
1.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对于大尺寸、低精度的孔,一般不采用定尺寸刀具、量具来 加工、检验,从工艺上将,采用基孔制、基轴制均一样,但 为了统一起见和考虑习惯,一般也采用基孔制。


选择公差等级,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加工的可能 性与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较低的 公差等级或较大的公差值。 (工艺等价) 对于基本尺寸≤500mm有较高公差等级的配合, 因孔比同级轴难加工,当标准公差≤IT8时,国标推荐孔比 轴低一级相配合,使孔、轴的加工难易程度相同。但对> IT8级或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因孔的测量精度比轴 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孔、轴同级配合。
—— 过渡配合,甚至小过盈配
合 孔轴有定心精度要求,且孔轴间有相对运动时
——小间隙配合,一般H/h
3) 过盈配合中的受载情况:载荷大或冲击载荷——过盈量大
4. 配合时基本偏差的选择 各类基本偏差在形成基孔制(或基轴制)配合时的应用 场合大致总结如下(参教材表1-22): 间隙配合按相对运动速度选择基本偏差
过盈率中等 平均过盈接近 为零
要求定心精度 较高时 木锤装配 拆卸比较方便 k(K)
过盈率较大 平均过盈 较小
要求精密定心 时
过盈率大 平均过盈稍大
要求更精密定心时
最大过盈时需 用锤或压力机装配 相当的压入力, 拆卸较困难 可以拆卸 m(M) n(N)
应选择 的
(3)根据结构上的需要,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装配有不 同配合要求的几个孔件时应采用基轴制。如下图所示。

运筹学(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1章 绪论课件PPT

运筹学(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1章 绪论课件PPT

❖ 在运筹学中除常用的数学方法以外,还引入 一些非数学方法和理论。
❖ 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L.Saaty),在20世纪70 年代末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
❖ 切克兰特(P.B.Checkland)把传统的运筹学方 法称为硬系统思考,它适用于解决那种结构 明确的系统以及战术和技术性问题,而对于 结构不明确的,有人参与活动的系统就不太 胜任了。这就应采用软系统思考方法。
(例如投入产出方法)。在当时这些先遣者中,越民义先
生、刘源张院士、朱永津教授、桂湘云教授、陈锡康教授、
徐光煇教授、韩继业教授、李秉全教授、郭绍僖教授等。
2021/3/10
2
第2节 运筹学的性质和特点
❖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至今还没有统一且 确切的定义。
❖ 莫斯(P.M.Morse)和金博尔(G.E.Kimball)曾对 运筹学下的定义是:“为决策机构在对其控 制下业务活动进行决策时,提供以数量化为 基础的科学方法。”
❖ 以上过程应反复进行。
2021/3/10
6
第4节 运筹学的模型
模型有三种基本形式: ❖ ①形象模型; ❖ ②模拟模型; ❖ ③符号或数学模型。
2021/3/10
7
构模的方法和思路有以下五种:
❖ (1) 直接分析法 ❖ (2) 类比法 ❖ (3) 数据分析法 ❖ (4) 试验分析法 ❖ (5) 想定(构想)法(scenario)
2021/3/10
12
近几年来出现一种新的批评
❖ 指出有些人只迷恋于数学模型的精巧、 复杂化,使用高深的数学工具,而不善 于处理面临大量新的不易解决的实际问 题。现代运筹学工作者面临的大量新问 题是经济、技术、社会、生态和政治等 因素交叉在一起的复杂系统。

知识点1第一章第4节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知识点1第一章第4节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知识点1第一章第4节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是控制工程和信号处理中常用的数学函数。

它们在描述系统的动态响应以及信号的特性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阶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阶跃函数(Step Function)是一类常见的跃变函数,它在数学上用于描述其中一时刻突然跃变的情况。

阶跃函数通常被表示为u(t),其中t 为自变量。

阶跃函数的定义如下:1,t≥0u(t)=0,t<0在定义中,当t≥0时,阶跃函数的取值为1;当t<0时,阶跃函数的取值为0。

阶跃函数的图像呈现为一个从0跃变到1的过程。

阶跃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阶跃函数u(t)在t=0的时刻不可导,因为它在该点没有斜率。

2.在t<0时,阶跃函数的值恒为0;在t>0时,阶跃函数的值恒为13.阶跃函数可用于表示信号的开关状态,如电路的打开和关闭。

二、冲激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冲激函数(Impulse Function)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学函数,它在数学上用于描述一个瞬间产生的脉冲信号。

冲激函数通常被表示为δ(t),其中t为自变量。

冲激函数的定义如下:无穷,t=0δ(t)=0,t≠0在定义中,只有当t=0时,冲激函数的取值为无穷大;其余时刻冲激函数的取值都为0。

冲激函数的图像呈现为在t=0时的一个尖峰。

冲激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冲激函数δ(t)在t≠0的时刻都为0,只有在t=0时取值为无穷大。

2. 冲激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它的积分等于1,即∫δ(t)dt=13.冲激函数可用于描述系统对瞬变信号的响应。

三、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在控制工程和信号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系统响应: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可用于描述系统对不同类型输入信号的响应。

通过对系统在不同时刻的输出特性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或冲激响应等重要参数。

第一章第四节反冲运动

第一章第四节反冲运动

解析:喷气式飞机飞行前的总动量为零.设飞机和喷 出气体的质量分别为 M、m,速度大小分别为 v1、v2,并 选飞机飞行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 -mv2=0,解得 v1=mMv2,分析可得选项 A、C 对.
答案:AC
拓展一 反冲运动的理解及应用
如图所示为灌溉喷水器的模型,当水从弯管 的喷嘴喷出时,弯管会发生旋转,可以自动改变 喷水的方向,试分析其物理原理,并说明其旋转的方向.
船的平均速度为v- 船,如图所示.设船后退 s,则人 的位移为 L-s.
由动量守恒定律 mv- 人-Mv- 船=0, 由 mLΔ-t s=MΔst得Mm=L-s s,
所以 s= mL . M+m
答案:Mm+Lm
题后反思 (1)人船模型问题中,两物体的运动特点是人走船行, 人停船停. (2)船的长度通常理解为人相对船的位移.在求解过 程中应讨论的是人及船相对地的位移,即相对于同一参照 物的位移.
mv1-Mv2=(M+m)v,可得 v=0. 故人落到车上 A 点站定后车的速度为零. 答案:(1)1.6 m/s (2)不运动 0.8 m
拓展二 “人船模型”问题
一个运动员在地面上跳远,最远可跳 L,如果他立在 船头,船头离河岸距离为 L,船面与河岸表面平齐,他若 从船头向岸上跳,能跳到岸上吗?他若从船头跑到船尾, 再返回船头助跑起跳,又是否可以跳到岸上?
1.一质量为 M 的航天器远离太阳和行星,正以速度
v0 在太空中飞行,某一时刻航天器接到加速的指令后,
发动机瞬间向后喷出质量为 m 的气体,气体向后喷出的
速度大小为 v1,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等于(v0、v1、
v2 均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
A.M+mMv0-mv1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0课时 第1章第4节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导学案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0课时  第1章第4节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导学案

第10课时第1章第4节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学习目标]1. 经历和体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培养数学应用能力;3.能检验所得的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进一步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方案]活动一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与商品销售相关的问题1.回顾旧知: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阅读课本P25中问题3的内容,并完成问题:问题3 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

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商场采取了降价措施。

假设在一定范围内,衬衫的单价每降一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如果商场通过销售这批衬衫每天要盈利1250元,那么衬衫的单价降了多少元?思考1:如何设未知数?如何找出表达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思考2:你是如何解这个方程的?方程的解都符合题意吗?请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思考3:某商店经销一批小家电,每个小家电成本40元。

经市场预测,定价为50元时,可销售200个;定价每增加2元,销售量就减少20个。

如果商店进货后全部销售完,赚了2000元,问该商店进了多少个小家电?定价是多少?活动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与收费相关的问题阅读课本P26中问题4的内容,并完成问题:问题4 龙湾风景区的旅游信息:旅游人数收费标准不超过30人人均收费800元超过30人每增加1人,人均旅游费用降低10元,但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500元28000元,你能确定参加这次旅游的人数吗?思考4:如何设未知数?如何找出表达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如何确定参加这次旅游的人数的范围?思考5:你是如何解这个方程的?方程的解都符合题意吗?请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变题:问题4中,该公司又组织第二批员工到龙湾风景区旅游,并支付给旅行社29250元。

求该公司第二批参加旅游的员工人数。

4.第1章第4节土壤胶体

4.第1章第4节土壤胶体

氧化物粘粒矿物,既可带正电荷,也可带负电荷,所 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溶液的pH值。
R-OH2+
+H+ -H+
R-OH
-H+ +H+
R-O-
氧化物粘粒矿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① 带负电荷少,保肥能力差; ② 胶结能力强,稳定土壤结构起重要作用;
③ 对磷酸根离子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降低磷的有效性.
四、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土壤胶体表面类型
其晶层间距变化在0.96~ 1.45nm之间.
(3)电荷数量大 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4)胶体特性突出 ,较细(有效直径0.01~ 1μm), 总表面积为600~ 800×103m2kg-1,且80%是内表面 蛭石一般为400×103m2kg-1。 蒙蛭组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土壤中分布较广
水化云母组(2:1型非膨胀性矿物)
(二)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
四个类组:
高岭组
蒙蛭组
水化云母组 绿泥石组矿物
高岭组(1:1型矿物)
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迪恺石及埃洛石等
高岭石的矿物结构
高岭组粘土矿物的特点:
(1)1:1型的晶层结构,高岭石为代表
单位晶胞的分子式可表示为Ai4Si4O10(OH)8 (2)无膨胀性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较强的氢键,
硅氧四面体 铝氧八面体
(1)硅氧四面体
(2)铝氧八面体(或简称八面体)
2、单位晶层 1:1型单位晶层:
1:1型单位晶层:
1) 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2)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 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3)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 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 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双选)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 •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
B. 乒乓球运动员陈圮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
C. 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
D. 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
【解析】由于瞬时速度是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A中对应行驶过程,不是瞬时速度;B中对应于扣球时,则B正确;C对应于枪膛内的过程,C 错误;D中对应于飞机起飞的时刻,故D正确.
【答案】BD
2. 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1-4-3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图1—4-3
A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B •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D •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解析】限速标志上标明的是该路段所允许的最大速度,此处指的是瞬时
速度,故B项正确.
【答案】B
3. 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 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9 m/s
B. m/s
C. 10 m/s
D. m/s
【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v= A
100
m/s = 10 m/s,故C 项正确.
【答案】C
4. (2013福建漳州高一检测)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72 km/h的速度行驶20 km,又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10 km,则汽车在这30 km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20 m/s
B. m/s
C. 25 m/s
D. 81 m/s
【解析】& = 20 km=x 104 m,S2= 10 km= x 104 m
v1 = 72 km/h = 20 m/s,V2= 108 km/h= 30 m/s
S1 + s2 十十宀
=错误!m/s= m/项正确.
v =
【答案】B
5. (双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S1 S2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0,则它在这段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0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
0,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0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解析】
【答案】AC
6. (2012威海高一检测)如图1 —4-4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 S、2 s、
3 s、
4 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4-4
A .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 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25 m/s
C. 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s
【解析】v=s,AB段位移为1 m, v = 1 m/s, A说法对.同理ABC段位
移为• 5 m,平均速度为~2 m/s, B说法对.△ t越小,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该位移内的某点瞬时速度,所以C说法对.B点速度不一定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说法错.故选D.
【答案】D
1
7. 用频闪照相的方法对着运动的小球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
1 —4—5所示,则小球从x= 1 cm处运动到x= 6 cm处的平均速度是()
图1—4-5
A. m/s
B. m/s
C. m/s D .无法确定
【解析】小球从x= 1 cm到x= 6 cm运动位移s= 5 cm= m.
s
v = t =错误!m/s~ m/s,故C项正确.
【答案】C
8. (2012闵行高一检测)如图1 —4—6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
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图1—4-6
A. 10—3 s B . 10—6 s C . 10—9 s D . 10—12 s
【解析】子弹的长度大约cm,所以曝光时间内的位移大约为s=x io —2
X 2% m,又已知子弹的速度v = 500 m/s,所以曝光时间为t==错误!s= 10 6 s,
v
故选B.
【答案】B
9.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1—4—7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图1—4—7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W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由于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那么到达光电门处的速度相同,从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来看,挡光片W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最短,则它的宽度最小,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就越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所以D正确.
【答案】D
10. (2012汕头高一期中)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1—4-8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 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_________ km.
\ 甲乙
\ 图1—4—8
【解析】图甲时刻t1 = 1点20分
图乙时刻t2= 1点25分
、、、\ 1
汽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t = t2 —11 = 5 min = h
12. 2012年10月18日,中国航母交付海军后首次出海试航,我国海军力 量不断发展壮大•若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驱逐舰以
90 km/h 的速度追赶
在它前面120 km 处正向同方向匀速航行的航空母舰, 驱逐舰总共追赶了 270 km 才赶上,则航空母舰的航速为多大?
【解析】 如图
1
隧道长 s = vt = 30x 12 km = km. 【答案】
11.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V 1,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析】 设全程所用时间为t ,则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位移分别是
V 1t
V 1t V 2t V 2t
2 + 2
1
和罗,由平均速度定义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兰了二二1(V 1 +
设全程位移为s ,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分别为 s
2 =旦 V 1 2V 1, 2 t 2 = V 2
s 2V 2.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全程平均速度
s
2V 1V 2
t 1 + t 2
【答案】
s 2
V 1+ V 2 1
2(V 1+
2V 1V 2 V 1 + V
由题意可求得追赶时间S2_ 270
v i~ 90
h_ 3 h
航母速度V2_ S2 —s i _ 270-
120 t _ 3
km/h _ 50
km/h.
【答案】50 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