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

合集下载

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便计算练习
姓名
1、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积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2、三个数相乘,先把相乘,再与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与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3、写出对应的4个运算律
1、简便计算
237×4×25 125×939×80 88×125 48×25
125×32×25 40×979×25 (607×25)×4 888×125
26+71+74+29 35+236+65+164 764+203 342+199
用 4 块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拼成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先画图,再解答)
电影院原来有 20 排座位。

改建时增加了 5 排,这样就比原来增加了 120 个座位。

这个电影院原来有多少个座位?
小明的图书是小华的5倍。

小明给小华24本后,两人就一样多。

原来每人各有多少本?
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学习内容:第六单元第60~61页例3、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5题。

学习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导学单、多媒体课件等。

学习过程一、沟通学习1、复习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效得为接下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铺垫。

2、设疑引入在下列圆圈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5○8=8○5 (2○3)○5=2○(3○5)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加号,也可以都填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如果填乘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呢?(1)能根据加法中所学到的知识,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吗?(板书)(2)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些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以学生猜测乘法中是否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自学】自学要求:列出算式。

自学形式:自学尝试。

【互学】互学内容(1)交流题目条件和问题。

(2)讨论列式依据。

互学方法:指着图,相互说一说,比划一下。

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展学】【台下展学】展学表达:1.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就是已知每组5人,3组有多少人,用乘法计算。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运算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运算

3×5=15(人)
5×3=15(人)
3×5=__5__×__3__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说说你的发现。
32 25 ×12 47
12×3 = 3×12
12 47 ×32 25
1 27 85 35 20
46 47 85
32×14 = 14×32 25×27 = 27×25
1 23 85 45 24
=690(人)
先算出全校有多少 个班。
23×( 5×6 )
=23×30
=690(人)
(23×5)×6 =_2_3_×_(__5_×_6__)_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8×5)×8 = 18×(5×8)
=(901×6×8 12)×5 = =1168××(4012×5)
46 47 85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 = b×a
如果用字母a、b分别 表示两个乘数,可以 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华丰小学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个班选派23人 参加。每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级一共要选派 多少人参加?
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 的人数。
(23×5 )×6 =115×6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根据乘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
45×16 = 16× 45
乘法交换律
5×(14×9) = (5× 14 )× 9 (6×13)×5 = 13×( 6 × 5 )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6×15×2 =16×(15×2) =16×30 =480
5
3588 3588 2535 2535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84x25
(3) 125 x72
(4) 25 x125 x32
125×88 125个88
(1) 125x(80+8)
80个125:125×80 8个125:125×8 最后把他们的积加起来: 10000+1000=11000
(2)(100-4)x25
100个25减去4个25
(3) 45x11 =45×(10+1) =45×10+45×1
=450+45 =495
11个45
先算10个45,再加上1个45
(4) 23x99 =23×(100-1) =23×100-23×1 =2300-23
=2277
99个23 先算100个23,再减去一个23
(1) 26x99 (3) 27x11
(2) 123x999 (4) 56x101
提取公因式: a×b + a×c=a×(b+c) a×b - a×c=a×(b-c)
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常常把
写成两个数或多个数

的形式,这种方法叫分拆。
例如:32 用加法表示: 用减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
例如:99 用加法表示: 用减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
例如:101 用加法表示: 用减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
四、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 为原来的n倍,另外一 个因数 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25×40=( ) 1、若:25 10倍:
40 10倍: 此时变成:( )×( )=( )
2、若:25 2倍: 40 2倍:
此时变成:( )×(
)=( )
(1) 5 x31x2x43x4
(4) 25
的形式
(1) 25 x16

四年级下册 运算律---简便运算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册 运算律---简便运算总结归纳

加减法运算定律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例:(1)97+89+11 (2)85+15+41+59 (3)168+250+32三、加减法的运算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简便运算: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 b- c=a- c- b 例:198- 75- 98 = 198-98-75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 b- c=a- (b+c) 例:369- 45- 155 = 369-(45+155)性质③: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同时加上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差。

字母表示:a- b+c=a- (b- c) 例:571-128+28 = 571-(128-28)四、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1)730+895+170 (2)956- 197- 56 (3)85- 17+15- 33(4)89+997 (5)103- 60 (6)876- 580+220(二)乘除法运算定律例如:25×4=100 20×5=100 50×2=100 125×8=1000 例:(1)25×9×4 (2)25×12 (3)25×32×12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表示:( a+b) ×c = a ×c+b×c a×c+b×c = ( a+b) × c (逆运算)例:(1)125×(8+4)(2)150× 63+36× 150+150 (3)22× 46+22×56- 22×2(4)12× 99+12 (5)33× 101- 33 (6)99× 85 (7)103× 26四、连除算式中的简算性质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这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并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尚未形成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4.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于简便计算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即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8.反思总结,提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9.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共同关注学生在乘法运算定律学习中的成长。
1.学生在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归纳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举例解释:
-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如2×3=3×2),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交换律的规律,强调无论因数的位置如何变化,积都保持不变。
-通过三个数相乘的例子(如2×3×4=2×(3×4)),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即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都是相同的。
-练习一些简便计算题目,如12×25,通过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其转化为3×4×25或3×(4×25),简化计算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两个运算律在简化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12×25,展示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过程,从而得到答案300。

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计算

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计算

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计算乘法运算律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则,用来描述乘法的性质和运算方式。

简便计算是指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来简化乘法计算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乘法计算的情况,掌握乘法运算律和简便计算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乘法运算律和一些简便计算方法。

1.乘法结合律:a×(b×c)=(a×b)×c。

即,无论括号怎么分配,相乘的结果是不变的。

例子:2×(3×4)=(2×3)×4=242.乘法交换律:a×b=b×a。

即,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例子:4×3=3×4=123.乘法分配律:a×(b+c)=a×b+a×c。

即,一个数乘以一个加法表达式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每个加法项的和。

例子:3×(2+4)=3×2+3×4=18通过乘法运算律,我们可以合理地调整计算的顺序,化简和优化乘法计算。

简便计算方法除了乘法运算律,还有一些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在乘法运算中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到准确的结果。

1.利用倍数关系:当计算一个数的一些倍数时,我们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49×3时,我们可以发现49×3=7×7×3=7×21=1472.利用相似性:当计算两个数中一个为另一个的两倍或十倍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性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18×10时,我们可以发现18×10=(9×2)×10=9×(2×10)=9×20=180。

3.利用平方数:当计算一些数的平方时,我们可以利用平方数的性质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72×72时,我们可以发现72×72=(36×2)×(36×2)=36×36×2×2=1296×4=51844.利用近似值:当计算一个较大的数与一个较小的数相乘时,我们可以利用近似值来简化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7
想想做做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5×16=16× 45
乘法交换律
5×(14×9) =(5×14 )× 9
乘法结合律
6×13×5 =13×( 6 × 5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精选课件
8
判断
1)68×97+3应用乘法结合律可写成68×
(97+3),这样计算更简便。( ×)
2)125×7×8=7×(125×8)只运用了
(23×5)×6 23×(5×6)
= 115×6
= 23×30
= 690(人) = 690(人)
答:6个年级一共要选派690人参加比赛。
精选课件
6
(23×5)×6=23×(5×6)
(a×b)×c=a×(b×c)
• 算三相, 个 乘再比乘 ,写一再数两比乘相组,第乘这你三,样有个先的什数把算么,前式发或两,现 者个算? 数 先一 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 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并说a说×有b什=么b发×现?a
精选课件
4
先计算,再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4×16= 544
34 验:
16
×16
× 34
204
64
34
48
544
544
精选课件
5
4 华丰小学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个班
选派23人参加。每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
级一共要选派多少人参加比赛?
先算出一个年
先算出全校
级参加的人数。 有多少个班。
精选课件
11
脱式计算
37×4×5 25×13×2
=148×5
=325×2
=740
=650
37×(4×5) 13×(25×2)
=37×(4×5) =13×(25×2)
=37×20
=13×50
=740
=650
精选课件
12
课堂小结
1、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数学
精选课件
1
复习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精选课件
2
猜一猜
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怎么说? 怎样表示?
a×b=b×a
乘法结合律 怎么说? 怎样表示?
(a×b)×c=a×(b×c)
精选课件
3
?人a b
乘法交换律 3×5 = 5×3
两个数你相乘能,再交换写两几个个乘数这的样位置的,等积不式变,6
=125×8+8
=1000+8 =1008
( ×)
精选课件
9
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680
660
精选课件
500
10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乘法交换律
16×15×2 25×(37×4 )
=16×(15×2) =25 ×4×37
=16×30
=100×37
=480 乘法结合律 =3700
2、在乘法计算中,如果几个数相乘,其 中有两个数能凑成整百或整十数,一般 用法乘运算律进行计算较为简便。
精选课件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