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镜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要求2010年4月

合集下载

分光计的调节与三棱镜色散的测定

分光计的调节与三棱镜色散的测定

分光计的调节与三棱镜色散的测定分光计的调节与三棱镜色散的测定?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计的结构,训练分光计的调整技术和技巧,学习分光计测量角度的方法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3、熟悉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物质折射率实验仪器分光计的主要用途分光计的构造原理分光计的调节方法三棱镜钠光光源分光计分光计的测量方法分光计的主要用途分光计是精确测定光线偏转角的仪器,也称测角仪。

光学中的许多基本量如波长、折射率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为光线的偏转角,因而利用分光计可测量波长、折射率等。

使用分光计时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精细的调整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它的调整技术是光学实验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必须正确掌握。

分光计的构造原理望远镜目镜套筒锁定望远镜仰角调节载物台平行光管游标盘止动平行光管仰角调节狭缝宽度调节望远镜止动游标盘刻度盘载物台止动(另侧)望远镜刻度盘锁定支架转动微调狭缝套筒锁定目镜调焦手轮载物台调平小电珠分光计的测量方法分光计测角度(两条光线的夹角)的方法测量时,游标盘固定,望远镜带动刻度盘一起转动,刻度盘与游标盘之间相对运动的角度即为望远镜转过的角度。

望远镜通常先对准某条光线(如入射光),转动后对准另一条光线(如折射光),望远镜转过的角度既是这两条光线之间的夹角。

分光计的测量方法望远镜旋转角度的计算公式设望远镜竖直叉丝先对准某条光线,此时,左右两个游标的零刻度线分别对准刻度盘上的两个值(θ左和θ右),当望远镜竖直叉丝对准另一条光线后,左右两个游标的零刻度线分别对准刻度盘上的另两个值(θ左’和θ右’)。

2θθθθθ+=左左右右-’-’分光计的读数与游标卡尺的读数类似,如右图,游标的零刻度线对准的刻度盘读数为116o 15’。

θ左θ右θ右’θ左’则望远镜转过的角度即为分光计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1、刻度盘上最小刻度为30’,测量时看清游标零刻度线是否越过刻度盘上30’刻度线。

2、在计算望远镜转过的角度时,要注意游标是否经过了刻度盘的0o或360o刻度线。

棱镜色散实验报告

棱镜色散实验报告

棱镜色散实验报告1棱镜色散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棱镜色散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过程,验证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二、实验原理棱镜色散实验是利用棱镜将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不同,从而得出光的波长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根据斯托克斯-布喇格公式,当光通过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将产生不同的折射角。

因此,通过测量不同波长光的折射角,可以确定光的波长。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棱镜、分光计、激光笔、尺子、记录本等。

2.将分光计调整至水平状态,并打开激光笔,使光线正对分光计的中心。

3.调整分光计的望远镜,使其对准棱镜的一端。

4.转动分光计的望远镜,观察并记录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

5.重复步骤4,测量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

6.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波长光的波数。

7.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波长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数据。

根据斯托克斯-布喇格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波长光的波数。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的光折射角越大。

这说明短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较慢,而长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较快。

这与光的波动性相符合,因为根据波动理论,波长越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越容易受到介质的干扰,导致速度下降。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这与实验原理中的斯托克斯-布喇格公式相符。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棱镜色散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验证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中的折射角和折射率不同,这与斯托克斯-布喇格公式相符。

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光谱分析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波长光的强度和位置,推断出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在光学通信中,可以利用光的色散现象实现高速传输和信息处理;在生物医学领域,光的色散现象可以帮助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等。

三棱镜的角度和色散测量

三棱镜的角度和色散测量

实验2 三棱镜的角度与色散测量报告人同组实验者时间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仪的构造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分光仪2.掌握棱镜角度测试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光的折射与棱镜色散现象一、实验仪器:分光仪、汞灯、三棱镜、LED(红、绿、黄)二、实验原理:1.分光仪的结构可用来测量各种光之间的角度。

其基本原理是,让光形成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通过目镜观察和测量各光线的偏向角度。

2.分光仪的调整1)调望远镜对向无穷远,此时反射镜应正直地放在物台上。

放反射镜时应使反射面压住一只支撑螺钉,且与另两只支撑螺钉的连线垂直;2)调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转轴3.角度测量原理:用分光仪测量棱镜顶角可采用两种方法(见下图):用望远镜依次对准夹棱镜顶角的两个面(要转动望远镜不要转动载物台),使得返回的十字像在分划板上重合(说明自准直望远镜已经垂直于被测的面),记录下望远镜的两个角度读书,望远镜转过的角度与顶角互补。

使待测顶角对向平行光管,望远镜依次观察由两个面反射的狭缝像,记录下望远镜的两个角度读书,望远镜转过的角度为顶角的两倍。

4. 最小偏向角法原理:如图所示三棱镜的截面,P顶点,两边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夹角α称为三棱镜的顶角。

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AB入射到棱镜中,经过两次折射后沿DE方向射出,则入射线AB与出射线δ称为偏向角。

由图中几何关系,偏向角δ=∠FBD+∠FDB=I1-I2’-α,因为顶角α满足α=I1’-I2,对于给定的三棱镜来说,角α是固定的,δ随I1和I2’而变化。

其中I2’与α,n (棱镜折射率),I1依次相关,当I1变化时,偏向角δ有一极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1.调整分光仪:调望远镜对像无穷远,此时反射镜应正直地放在载物台上。

放反射镜时应使反射面压住一只支撑螺钉,且与另两只连线垂直;(1)目测粗调,用眼睛从仪器侧面观察,使望远镜光轴、平行光管光轴与载物台面均大致垂直于仪器主轴;(2)旋转目镜内筒,使目镜看到清晰的分划板;(3)在载物台上放上反射平面镜,开启照明灯,缓慢转动小平台,找到反射像(“+”字)后,伸缩目镜套筒使之最清晰;(4)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将小平台旋转180度,仍能看到反射像,若两反射像位于目标位置同一侧,则先调望远镜的高低,把离目标较近的那个“+”字像先调整好,若两反射像位于目标位置异侧,则采用各半调节法,先调节小平台前后螺丝,是像与目标位置距离缩小一半,在调节望远镜使之与目标位置重合;(需要进行多次调节)(5)将反射镜转过90度后重复步骤(4);(6)对平行光管进行调焦,打开汞灯,伸缩平行光管套筒使在望远镜中能看到清晰地狭缝像;(7)调整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于旋转主轴,将望远镜对准狭缝的像,使狭缝转过90度调节平行光管下的倾度调节螺丝,使狭缝像位于分划板中心线上,然后将平行光管狭缝调回垂直状态;(8)视差的调节,从目镜进行观察,左右晃动眼睛,观察“+”字像与分划板是否存在相对移动,若存在则调节高斯目镜。

三棱镜色散实验报告

三棱镜色散实验报告

三棱镜色散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三棱镜色散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三棱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掌握如何利用三棱镜进行色散实验
3. 了解不同光线在三棱镜中的行为差异,学习光学现象
实验器材:
三棱镜、光源、透镜、银屏、尺子、贴有刻度的尺子
实验步骤:
1. 调整好整个实验装置,用透镜调节光线的射向方向;在一定距离处放置银屏和尺子。

2. 打开光源,使其在三棱镜的一侧照射光线。

3. 记下银屏上的光谱图并对其进行观察、测量,确定各种颜色光线的色散程度。

实验结果:
1. 观察到颜色渐变的光谱条,并且在使用银屏进行观察时,光
谱会变得更加清晰。

2. 通过测量,发现在三棱镜中,蓝光比红光的折射角要大,因
此蓝色的光线会向下弯曲更多。

其次是绿色光线向下弯曲的折射
角度较小,最后是红色光线。

3.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色散规律来获得更深层次的光学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三棱镜色散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线在三棱镜中的
色散现象。

不同颜色的光线会在三棱镜中有所不同的行为,通过
测量得出他们折射角的大小。

这一实验有助于我们了解光学真相,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附录:
实验仪器的照片
实验结果图片。

三棱镜色散曲线的测定

三棱镜色散曲线的测定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普通物理实验室实验要求
三棱镜色散曲线的测定
实验仪器
分光计、汞灯、三棱镜。

实验内容
1.分光计的调整(步骤见讲义)。

2.测量棱镜顶角。

测量3次。

3.测量汞灯各谱线对应的最小偏向角,
4047,4358,4916,5461, 5790,6234,6907(Å)
其中波长5461Å的绿线测三次,其他测一次。

4.作λ-n曲线,标出棱镜对钠灯黄光5893Å的折射率
n;
D
5.计算5461Å折射率的不确定度。

注意事项
1.分光计调好后(十字重合、狭缝位置),请教师检查;
2.调出最小偏向角后请教师检查。

预习思考题
1.分光计为什么要用两个圆游标?测量时两个圆游标应如何摆置?
2.三棱镜在载物台上前后移动对测顶角有无影响?为什么?
3.怎样准确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课后问题
从测量原理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最小偏向角的测量有很高的可重复性?。

分光计调整与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分光计调整与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系别: 物理学院 实验分组: 11组2号 姓名: 戴 展 鹏 学号: 00304122 同组姓名: 无 实验日期: 2004-11-16 教师评定:【实验名称】分光计 【目的要求】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 作用和工作原理;2. 掌握分光计的调节要求, 方法和使用规范;3. 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4. 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5.用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仪器用具】【2号仪器】分光计, 玻璃三棱镜, 钠光灯, 平面反射镜, 毛玻璃.【实验原理】1. 测定玻璃三棱镜的顶角当三棱镜主载面与仪器转轴垂直时, 由光路图可知, 当入射光沿垂直AB, AC 方向入射时, 其夹角180φA =- . 故顶角180A φ=- . 为消除偏心差提高精度, 我们读两次数, 则有:212112[()()]φθθθθ''''''=-+- (1)2. 用掠入射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单色光(钠黄光)照射顶角为A 的三棱镜, 入射角为i , 经两次折射后以Φ角射出. 则根据下页图, 由折射定律我们有:系别: 物理学院 实验分组: 11组2号 姓名: 戴 展 鹏 学号: 00304122 同组姓名: 无 实验日期: 2004-11-16 教师评定:00sin sin sin sin n i n rn r n φ='=其中n o 为空气折射率, 可近似为1; n 为玻璃折射率. 由r 和r ’的几何关系得到:r r A '+=掠入射时901,sin i i →→ , 因此我们有折射率的公式:n =(2)3. 用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所示,光线经三棱镜折射产生偏向角, 当光路关于棱镜中截面对称时, δ最小, 为δm ,.设顶角A, 空气折射率为01n =.则:22sin sinmA δn A +=(3)【实验内容】1. 调光路(1) 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旋转望远镜目镜可使分划瓣上“=| ”刻线清晰.调节镜筒可系别:物理学院实验分组:11组2号姓名:戴展鹏学号:00304122同组姓名:无实验日期:2004-11-16 教师评定:使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在分划板上成像清晰. 此时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2)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转轴.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及望远镜仰角调节螺钉, 最终使平面镜转动180°前后反射回来的“+”都与“=|”刻线上面的那个“+”重合. 调节时可先使平面镜与三个螺钉中的两个的连线共面, 调节第三个螺钉, 完成后将平面镜转90°再次调节, 此时不应再动望远镜的仰角螺丝.(3)调节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 粗调平行光管使其与望远镜共轴,对准光源后再细调, 使狭缝的像清晰并与“=|”刻线中的竖线平行.(4)调节平行光管仰角螺丝使狭缝的像在目镜中关于中线对称. 则平行光管光轴与转轴垂直.2.测三棱镜顶角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 使其一侧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 调节载物台平面使棱镜面反射回来的“+”与“=|”刻线上的上面那个“+”重合. 再转动载物台至另一镜面同样调节. 反复调节使“+”始终落与“=|”刻线的上面那个“+”. 读出两次望远镜垂直于镜面时的刻度.3.掠入射法测玻璃折射率目测使光源光线与棱镜一面平行. 在光源前加毛玻璃得到单色扩展光源. 旋转望远镜观察折射光, 当刻线与折射光明暗分界线重合时记录刻度值. 再使望远镜垂直棱镜寻找法线刻度值.4.测最小偏向角将平行光管对准光源, 望远镜与平行光管位置关于棱镜对称. 从目镜观察折射光, 旋转棱镜对观察折射光在目镜中的移动, 当其向一边移动达到极值时固定棱镜, 再旋转望远镜使期中“=|”刻线中线对准折射光. 记录此时刻度值. 保持平行光管不动, 旋转望远镜直接观察平行光, 记录刻度值.【实验数据】1.三棱镜顶角A.Table 1 三棱镜顶角A测量数据次1θ'1θ''2θ'2θ''Φ1 249°39′69°42′129°37′309°38′120°03′2 271°48′91°48′31°50′211°48′120°01′3 153°28′333°29′33°29′213°28′120°00′其中Φ的值由公式(1)得到. 由于刻度盘有时绕过了一圈, 所以有些读数需要增加或计算. 计算得:减少360°再代入公式180=-Aφ=12001φ'=5959A'系别:物理学院实验分组:11组2号姓名:戴展鹏学号:00304122同组姓名:无实验日期:2004-11-16 教师评定:2.掠入射法测得的折射率n.Table 2 掠入射法测得的折射率n数据次1θ'1θ''2θ'2θ''Φ1 172°04′352°04′213°25′309°38′41°22′2 138°56′318°58′180°18′0°20′41°22′3 169°40′349°42′211°04′31°06′41°24′所以=4123φ'代入公式(2),计算得玻璃折射率:n=.16733.最小偏向角法测得的折射率n.Table 3 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n数据次1θ'1θ''2θ'2θ''Φ1 206°20′26°22′152°50′332°50′53°31′2 112°35′292°33′166°07′346°08′53°33′30″3 180°16′0°17′233°37′53°49′53°31′30″所以=5332φ'代入公式(3),计算得玻璃折射率:.n=1673【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光路调节最为重要, 是测量值准确的基本保障. 实验中调节载物台平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螺钉的调节顺序和位置——先将镜子与某一条线平行放置,调节另外两个螺钉, 然后转90°, 调节剩下那个螺钉. 如此反复. 这样做比乱调要容易调出来. 放棱镜的时候应注意摆放, 首先载物台不能太高, 其次要防止小标尺被转到看不到读数的位置, 这样光路就得重调了.从实验结果可知两方法所测的折射率几乎相同, 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实验的正确性. 三棱镜顶角A的数值在后两个实验中都有使用, 因此测量应该尽可能正确. 由于测量数据只有三组, 在此就不对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了.。

三棱镜色散实验要点

三棱镜色散实验要点

三棱镜色散实验要点引言三棱镜色散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使用三棱镜将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谱,可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

本文将介绍进行三棱镜色散实验的要点和步骤。

一、实验材料准备1. 三棱镜:选择质量好、表面光滑的三棱镜,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将光分解成光谱。

2. 光源:可以使用白炽灯、激光或LED光源,确保光源亮度足够,光线稳定。

3. 支架:用于固定三棱镜和光源,确保实验中的稳定性。

4. 屏幕:用于观察光谱的显示,可以使用白纸或特制的光谱屏幕。

二、实验步骤1. 将三棱镜放置在支架上,确保其稳固。

2. 将光源放置在三棱镜的侧面,使光线垂直射向三棱镜的一侧面。

3. 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射入三棱镜的中央位置,确保光线通过三棱镜的中央平面。

4. 在光线射出三棱镜的另一侧面放置屏幕,用于观察光谱的显示。

5. 打开光源,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光谱清晰可见。

6. 观察光谱的形状和颜色,记录下观察结果。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应保持较暗,以便更好地观察光谱。

2. 在实验过程中,避免触碰三棱镜的表面,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光源,避免浪费资源和发生安全事故。

4. 在记录观察结果时,可以使用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以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三棱镜色散实验通过将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谱,可以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

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光谱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三棱镜后被折射的程度不同所致。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从而导致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折射角度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线会有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光的色散现象。

通过三棱镜色散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性质和波动理论,深入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三棱镜折射实验

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三棱镜折射实验

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三棱镜折射实验标题: 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三棱镜折射实验引言:光的色散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指的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发生的色彩分离。

三棱镜折射实验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光在经过三棱镜时的折射角和折射率,以及不同颜色光的色散情况,来研究光的色散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实验的定律、实验准备与过程,并探讨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专业性角度。

一、定律:1. 折射定律:当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定量关系,即著名的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光线入射和折射的角度。

2.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随着波长(或频率)的不同而变化,导致光的不同颜色发生偏折的现象。

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时的角度不同,从而使光的颜色发生偏离。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 三棱镜: 透明材质制成的三角形棱镜,用于将光线折射和分散。

- 光源: 可以是白炽灯或者激光器,用于提供光源。

- 旋转支架: 用于固定并调整光源和三棱镜的相对位置。

- 垂直支架: 用于将三棱镜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实验的稳定性。

- 角度测量器: 用于测量光线入射和折射的角度。

2. 实验材料准备:- 白纸: 用于观察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 水: 用于研究光在不同折射率介质中的色散现象。

三、实验过程:1. 搭建实验装置:- 使用旋转支架和垂直支架将光源和三棱镜固定在一定距离和角度上。

- 将白纸放置在三棱镜后方,以观察光线折射和色散现象。

2. 准备实验中所需光源:- 将光源(白炽灯或激光器)与三棱镜垂直放置并调整至适当位置。

- 确保光线射向三棱镜的一个面,使其发生折射。

3. 观察折射现象:- 在白纸上观察光线折射后的结果。

- 观察到通过三棱镜的光线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偏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棱镜色散曲线的测定
实验仪器
分光计、汞灯、三棱镜 。

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预习时请提前学习视频资料,熟悉实验仪器的结构,其中ppt,flash文件中分光镜简介、棱镜折射率测量部分必须仔细学习。

(flash 文件可以用IE打开)
1.分光计为什么要用两个圆游标?测量时两个圆游标应如何摆置?
2.三棱镜在载物台上前后移动对测顶角有无影响?为什么?
3.查资料(百度、光学教程等),了解最小偏向角的物理意义.怎样准确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实验内容
1.分光计调整的目标:第一,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第二,望远镜系统聚焦于无穷远,第三,平行光管与望远镜的光轴均与刻度盘的旋转轴垂直。

分光计的调整步骤(详细步骤见教材p78~82,或者参见视频资料以及flash):
(1)粗调:先将各个调节螺丝都置于中央以保留调节余地,调节望远镜的俯仰角、
平行光管的俯仰角、载物台的俯仰角,使得三者目测基本在一个平面上,并且
都与刻度盘旋转轴垂直。

(2)用自准法把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第一,打开电源,调节目镜手轮到最外侧,
慢慢旋进至分划板叉丝刻线和十字光标成像清晰。

第二,调整分划板叉丝刻线
的方向。

使两根叉丝刻线水平另外一条叉丝刻线竖直;方法:松开目镜套筒锁
定螺丝,旋转目镜套筒。

第三,物镜调焦:其目的是将分划板上十字光标调整
到焦平面上,即望远镜对无穷远聚焦。

方法:前后移动目镜套筒,使绿十字光
标成像清晰(初始可能是一个绿色亮斑),然后拧紧锁定螺丝。

(3)渐近法调节望远镜的光轴垂直于载物台主轴,可以采用ppt所述半趋发(即书
p81,“各调一半”)。

平面镜和三棱镜两种方法都要做。

调节的关键是:先弄明
白什么情况下需要怎么调节(ppt和flash上都有说明),调平台时,三个螺丝
中有的是先调好的,再调其他时不要动已经调好了的螺丝。

(4)平行光管轴线与中心转轴垂直:
a.取走反射镜,将已调节好的望远镜正对着平行光管,打开钠灯,照亮狭缝。

b.松开狭缝套筒锁定螺丝,调节狭缝套筒前后位置,使望远镜视场中能看到清
晰的狭缝像(白色)。

c.旋转狭缝套筒调节狭缝方向,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水平叉丝平行。

调节
平行光管仰角螺丝,使狭缝像与分划板中间水平叉丝重合。

至此以后,不再
碰动平行光管仰角螺丝
(5)读数系统调节:目的:使望远镜对准入射光时,刻度盘左右两边读数分别为90o
和270o。

或入射光对应的刻度盘读数为θ左=90o, θ右= 270o。

2.测量棱镜顶角。

测量3次。

测量时将顶角置于载物台中心
3.测量汞灯各谱线对应的最小偏向角,
4047,4358,4916,5461, 5790,6234,6907(Å)
测量时注意,每测量一次最小偏向角,都要拿掉棱镜,单测此时狭缝所对应的角度。

其中波长5461Å的绿线测三次,4358Å测一次。

4.计算三棱镜对各个波长的折射率,作λ-n曲线,标出棱镜对钠灯黄光5893Å的折射率n;(选做)
D
注意事项
1.操作中手不要碰到所有的镜面(抛光面)
2.牢记光学实验的调节原则(也是调节的目标):等高共轴
3.分光计调好后(十字重合、狭缝位置),请老师检查;
4.调出最小偏向角后请教师检查 。

课后问题
1.总结半趋发调节望远镜的光轴垂直于载物台主轴的技术步骤;
2.假设棱镜顶角与最小偏向角的测量不确定度都为1分,计算5461Å折射率的不确定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