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公共艺术(美术篇)】
3第三节 雕塑与建筑——【公共艺术 美术篇 精品教案】

1
附页
1
图片展示
铜雕泥雕
木雕石雕
陶雕
通过引导,总结雕塑的定义
陵墓前或陵墓内的雕塑是中国古代盛行厚葬的
1
◆历史背景:盛行厚葬的体现,秦汉时期雕塑空前
繁盛。
赏析《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群
整体赏析:图片带给大家怎样的感受?
学生尝试分析,教师补充。
◆特点:秦俑雕塑群以巨大的体量和数量、群体的
组合、气宇轩昂的形象,造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感
染力。
在人物和车马的塑造上表现出力求模仿生
活真实的倾向,发式、服装的很多细节表现得非
常具体,军士佩带的兵器用的是实物。
塑造的基
本方法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入窑烧制后再加彩
绘。
在秦始皇陵地下甬道中还发现两辆彩绘铜车
马,大小约相当于实物的一半,制作技艺精工。
1。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

《中外建筑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中外建筑艺术》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单元雕塑与建筑中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建筑艺术和外国建筑艺术两个领域。
建筑艺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建筑艺术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样式风格.由于中外建筑艺术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欣赏过程中要体会建筑作品所传达出的时代精神气质和思想风貌等。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题,通过美术鉴赏和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以美术鉴赏为先导,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中外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真正理解建筑艺术的作用和用途;通过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及文化与历史背景等;2。
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中外建筑艺术不同的地域特征、样式风格和精神内涵;3。
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创造,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外建筑艺术的种类;建筑的定义。
教学难点:中外建筑艺术特点的区分;中国民居建筑和外国教堂建筑的特点。
解决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对比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领会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
二、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2.1平面表现——【公共艺术(美术篇)】

学科美术课型欣赏课课时2课时88《平面表现》课 题 《平面表现》教 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美术篇)》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和区分绘画、摄影、书法和篆刻不同的平面表现门类。
2. 感受不同平面形式作品的艺术魅力,初步具有欣赏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在参与中体验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陶冶艺术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关键点 重点:认识、区分不同平面表现门类,感受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中西绘画的特点和区别,懂得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关键点:欣赏—感受—理解—体验 教 法 欣赏法 活动激趣法 探究式教法 学 法多种感官参与法 合作探究法 欣赏体验法教 学 准 备知识准备: 复习巩固已有知识;搜集有关绘画、摄影、书法和篆刻知识或相关实物课堂组织: 六人一组围成方形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拍(师、生)摄影图片、书法作品等教案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新课 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组平面美术作品(绘画、摄影、书法、篆刻)的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我们看到的这一组美术作品你能进行分类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课题---美术表现:平面表现、立体表现。
平面表现:绘画、摄影、书法、篆刻等欣赏图片 思考问题启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 探究繁 花 似 锦1.教师引领,感受绘画的艺术魅力(《拾穗者》米勒•法国) (《泼墨仙人图》梁楷•南宋)自由组合 完成任务 掌握知识学习新知的绘画艺术(一)分组欣赏讨论,巩固欣赏方法按课前分配的小组进行讨论:出示中西绘画作品各一幅,分发给每小组一份资料,根据资料提示从欣赏角度分析作品,小组派代表发言,比比哪组分析更全面、到位。
(二)类比欣赏,认识绘画艺术①两幅画分别描绘了什么内容?②绘画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些内容的?<绘画是利用线条、形体和色彩,通过平面来展示丰富多彩生活的视觉艺术。
>(三)对比赏析,感受中西绘画差异,掌握绘画欣赏的方法同样是人物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差异?作品的立意何在?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重视透视、解剖和色彩知识的运用,在逼真的形态中表现社会风貌和艺术家的情感。
美术分类及简介(2)雕塑

工艺原料:
黄杨、檀木、榉木、柏木、 榆木、阴沉木、枣木、荔枝 木、鸡翅木、樟木、黄杨木、 榧木、花梨木、缅甸黄金樟、 红豆杉、檀香木、 海南黄花梨
什么是冰雕?
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同其他材料的雕 塑一样,冰雕也分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雕塑 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 明,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形象不够 鲜明。
什么是雕塑?
雕塑,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 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 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 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 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雕、刻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 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什么叫木雕?
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 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 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 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 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 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 保护木质和美化。
什么是石雕?
石雕是指用石头作为雕刻材料,制作成的石像、图案等等。常用的石材有 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 的主要材料。我国石雕制作历史悠久
按传统的雕件表面造型方式不同分:
浮雕、 圆雕、 沉雕、 影雕、 镂雕、 透雕、
《公共艺术——美术篇》网页设计

公共艺术——美术篇网页设计概述公共艺术是指以公共空间为基础,通过艺术形式将文化、教育和美感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公共艺术中,美术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公共艺术中美术的应用和设计原则,并探讨如何将美术融入网页设计中。
公共艺术中的美术应用公共艺术中的美术应用广泛而多样,包括雕塑、壁画、地面图案等。
通过美术的方式,可以为公共空间增添美感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美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几个常见应用:1. 雕塑雕塑是公共艺术中最常见的美术形式之一。
通过雕塑,可以在城市的街道、广场或公园中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雕塑的主题可以是人物、动物、抽象形式等,通过立体的表现方式,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
2. 壁画壁画是以墙体为载体的绘画形式,广泛应用于公共空间。
壁画可以用来讲述故事、展现历史、传递社会价值观念等。
通过色彩、形式和图案的运用,壁画可以为公共空间增添活力和艺术气息。
3. 地面图案地面图案是指在公共场所的地面上绘制的图案或装饰。
地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图案、花纹、文字等,通过不同的布局和颜色运用,可以为公共空间增加趣味性和美感。
公共艺术中的美术设计原则在公共艺术中运用美术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传达信息的目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美术设计原则:1. 空间布局在美术设计中,空间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使人们在公共空间中流畅地移动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考虑观众的视角和空间的尺寸,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
2. 色彩运用色彩是美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为公共艺术作品增添活力和表现力。
在选择色彩时,需要考虑到环境的色彩搭配以及对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影响。
3.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美术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公共艺术作品需要经受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因此选择耐久性和适应性强的材料非常重要。
同时,材料的质感和触感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作品的感受。
美术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美术在网页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网页增添美感和艺术氛围,提升用户体验。
公共艺术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共艺术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什么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艺术作品,旨在与大众共享和沟通。
它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和雕塑,而更强调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公共艺术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增进文化沟通和社会进步。
二、公共艺术的类型和形式1. 雕塑:雕塑是公共艺术中常见的形式,通过铜像、石雕或金属结构等形式,展示艺术家的创作和观念。
2. 壁画:壁画是在建筑物外墙或公共空间的墙壁上创作的大型绘画作品,以艳丽的颜色和生动的画面表达艺术家的创意。
3. 街头艺术:街头艺术是在城市街头、墙壁上进行的创作活动,通常以涂鸦、塑料艺术和立体艺术等形式呈现。
4. 光影装置:光影装置利用灯光、投影、镜面等技术,创设分外特的视觉效果,提供观者与艺术品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5. 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将自然环境与艺术结合,创设出与四周环境相融合的艺术作品,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6. 表演艺术:表演艺术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表达艺术创设力,提供观众与艺术家互动的机会。
三、公共艺术的功能和意义1. 美化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创设出秀丽、生动和奇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2. 增强文化认同感:公共艺术可以展示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内涵,增进市民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增进社区凝聚力: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成为社区的标志和象征,凝聚居民的情感,增进社区内部的联系和合作。
4. 增进文化沟通:公共艺术引入国际艺术家和艺术品,为市民提供了与多元文化沟通的机会,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5. 教育和启发:公共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表达奇特的艺术观点和社会议题,引发观众的深思和谈论,起到教育和启发的作用。
四、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实施1. 艺术创作与构思:公共艺术的设计需要思量场地特点、社区需求和文化内涵等因素,艺术家要充分了解背景状况,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沟通。
2. 资金筹集与投入:公共艺术项目通常需要进行资金筹集,包括政府拨款、私人捐赠和赞助等方式,以确保项目标实施和维护。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欣赏)》课程标准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欣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教学设计三、任务单元划分四、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5%,期末考核占45%。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1、美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2、在重视美术教科书的内容的同时,还应关注体例、版式的设计,充分体现其视觉特色和可读性,使之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3、美术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等。
同时应充分展现美术学习的有关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4、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可采用单元式、单课式或单元和单课组合式等多种方式,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5、教材的呈现还可以将书本与电子媒体相结合,美术材料与图片文本相结合,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教学建议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三)师资建议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2、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关于《公共艺术(美术篇)》中“空间表现”章节的教学拓展设想

·8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过程,是对语言工具的运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语言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艺术。
课堂讲授是教师言语的一种主要表现,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为学生施加特定影响而进行的言语活动。
这种交际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学内容的转移而进行的。
这种交际活动虽是双向的,但往往是以教师向学生传递为主。
教师课堂上讲授言语是书面言语与普通言语的有机结合。
相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言语将其引入语言的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而在此过程中讲授技巧应该是制胜的关键。
教师在授课中,考究语言的运用,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文字,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课要新奇,引人入胜教师被好课的同时,常常应考虑开课的导语,导语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众多有经验的教师会重视这一环节。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师在开课之前与学生对话:(老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吗?(学生)没有。
(老师)今天老师做同学的向导,乘上火车,去哪里游玩,看一看美丽的小兴安岭。
因而,课堂讲授言语既要生动活泼。
又要通俗易懂。
二、语言明晰,运用得体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让全体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意思。
运用语言文字形如流水,自然得体,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表述上至关重要。
它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如“要是你的声音再响亮一些会更好”“来,试一试”“谁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老师觉得你把这个词换一下会更贴切”。
在评价的过程中夹杂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三、积累新知,开拓创新教师课堂讲授语言技巧,在于不断积累,做到多看、多读、多学,丰厚自身的内涵。
克服自满、畏难、停留两头的情绪,要感受到运用语言文字时得到熏陶。
不仅学好现代文,还应鉴赏前人、古人的文化遗产。
拓宽学生学习语言的视野和情趣。
四、语言要规范,坚持不懈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
作品被赋予鮮 明的形象及思 想性,如米开 朗基罗的《大 卫》,罗丹的 《思想者》等。
欧洲的作品多 为古希腊及古 罗马的经典人 物和故事。主 要表现人的活 动、意志和思 想感情。
材料丰富多 样,但以青 铜、大理石 等为主。
以运动形式为 主,表情丰富 (动美)。强 调人体而虚化 人首。世纪5 雕塑艺术
康丁斯坦·布朗库西 亨利·摩尔
中国
外表
作品并没有名 字,也没有容 颜,如云岗石 窟、秦佣、 大足石刻等。
题材
由于受佛教的 影响,题材多 为佛教神像和 故事,动物人物 造型。
材料
材料较单调, 以青铜、花 岗岩、泥土 为主。
刻画
以直立式、端 坐式为主,表 情变化少(静 美)。强调人 首而虚化人体。
外国艺术欣赏
雕塑
1 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什么地方?
2 你认识这些雕塑吗? 3 为什么这些雕塑作品的形象都是“赤裸的”?
外国艺术欣赏
外国雕塑欣赏
西方雕塑史发展历程
以神像和 贵族人像 为主,以
赞美神、 表现英雄 以及体育 健儿为主
以英雄人 物作为创 作的主题, 新古典主 在艺术上 义,追求 表现出非 精致优雅 常强烈的 写实主义 和装饰性 风格。
古埃及1 和古希腊雕塑
《拉孔奥》
古埃及1 和古希腊雕塑
《掷铁饼者》
古罗马2 与中世纪雕塑
作品通过哪些方面的塑造来 表现罗马青年的健美身躯?
《青年像》
文艺复3 兴时期雕塑
米开朗基罗,雕塑家、建筑师、画 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 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 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 家。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 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 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 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表现了高 超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 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 响。
文艺复3 兴时期雕塑
整体观察 局部刻画
17—149世纪雕塑
17—149世纪雕塑
罗丹 《思想者》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 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 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 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 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 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 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 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 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 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 雕塑艺术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