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导学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课时1)【学习目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①瓦菲( ) ②典押( ) ③火钵( ) ④天伦( )⑤忸怩( ) ⑥冰屑( ) ⑦炖肉( ) ⑧团箕( )⑨凌侮( ) ⑩咒语( ) ⑪保姆( ) ⑫檐头( )⑬油漆( ) ⑭荆棘( ) ⑮扯破( ) ⑯掐死( ) ⑰衬衣( ) ⑱抚摸( ) ⑲两臂( ) ⑳雕花( ) ○21酱碗( ) ○22大堰河( ) ○23童养媳( ) (2)多音字①炮⎩⎨⎧ ②菲⎩⎨⎧ ③臂⎩⎨⎧胳臂④埋⎩⎨⎧⑤泥⎩⎨⎧⑥泊⎩⎨⎧血泊⑦苔⎩⎨⎧二、词语辨用(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 昨天是元旦假日的第二天,广场上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我们高中的几个老同学也出来散心,享受天伦叙乐。
( )2.平时一贯豪爽的小李突然变得忸怩不安,涨红着脸半天不好意思开口。
( )3. 西子湖畔的碧桃花色娇美艳丽,有“桃花中的皇后”的美称。
( )4. 谈起这次获奖,孙淳说要感谢家乡的养育之恩:“是山东济南的这方水土把我养大,我从事表演所取得的成绩,是和家乡的这块土地分不开的。
”( ) 三、识记文学常识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32年加入“左联”(“左联”的全称是 ),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第一次使用了 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主要代表作有《北风》《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手推车》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四、文本助读1、漫天雪舞,狱中抒情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教师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课程标准】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在理解“意象”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抓取诗歌中的重点意象、关键意象,感受其特征,分析其意义。
体会描述性意象的生动性,并感受意象中所寄托的情感。
2.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自我感悟、自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诗歌,大胆表达观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品味诗歌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象美、形式美、音乐美、情感美。
丰富对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个人修养。
【学习目标】1.能读准“菲”、“碾”、“虱”、“钵”、“簸箕”、“忸怩”、“屑”、“呵叱”、“诅咒”等字音。
2.能理清这首诗的抒情脉络,把握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
3.能进行文本细读,仔细品味、分析诗中大量的描述性意象,展开联想、想象,把握大堰河这一丰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诗人的感情。
4.能具体分析诗中的对比、反复、排比等手法,体会它们对于表现主题思想及诗人浓烈情感所起的作用。
5. 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关注身边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体悟情感;2.讨论法,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所起的作用。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一)知识清单1.字音辨识:冰屑.()荆棘..()火钵.()悉.索()忸怩..()凌侮.()虱.子()叱.骂()团箕.()2.多音字()停泊()切菜()记载泊切载()血泊()亲切()下载()炮火()瓦菲()两臂炮()炮制菲臂()炮羊肉()菲薄()胳臂3.字形辨认:大yàn( )河屋yán()张灯结căi( )yà()苗助长shàn( )养yăn( )旗息鼓dàn(澹(淡))然无精打căi( )天lún( )叙乐niăn()子辉huáng()lún()丧张huáng()失措满腹经lún()ăn()转huáng()论羽扇guān()巾彷huáng()4.作者档案:“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9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顾1、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
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划分层次:(一)第一部分(1——2)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二)第二部分(3——11)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原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 3、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 导学案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 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2、合作讨论, 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问题思路】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合作探究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大堰河这个形象?(关于手法的知识, 老师可做适当提示和补充)(这一环节主要落实细节描写、排比、对比手法)三、作业设计把这首诗改写成“我和大堰河的故事”, 可以对诗中内容进行取舍, 可以对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 但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大堰河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她的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这首诗感情真挚,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四人一组, 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 发挥想象, 就属相、血型、体型、健康状况、人生信条四个方面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 也可以自己设计。
(选做)二、拓展探究1.母爱写真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2.选出优秀作品, 在全班交流共赏。
(通过比较阅读, 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母爱, 体验母爱的伟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激发学生用真情赞美母爱、回报母亲的激情, 体验高尚的情感生活)三、作业设计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
选择诗中你认为最富于感情的一段, 反复朗读, 以求成诵。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一、前言作为一名喜欢旅行的人,我最喜欢的出游方式就是自驾游。
这次的目的地是大堰河,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更多的是想要带上家人来一起体验河谷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这里的河水清澈,四周群山环绕,景色怡人,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访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出游的好地方。
在前往大堰河的途中,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我特意进行了一些调研和了解。
并在此整理出了一份我的保姆导游案,以便想要来到大堰河的朋友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更好地玩转这里。
二、大堰河的基本情况大堰河位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隆盛镇,是以峡谷和水利工程而闻名的一个景点。
大堰河的总长达63.6公里,是一个由1500多个大小不同的瀑布、滩、潭等构成的良渚河谷景观带,也是国家4A级景区。
三、如何到达大堰河1. 从成都出发•乘坐火车:从成都东站乘坐高铁前往邻水县,然后转乘当地巴士到达大堰河。
•自驾车:从成都出发沿成邻高速行驶,出邻水北站后行驶到隆盛镇,然后跟随路标向大堰河方向前行即可。
2. 从重庆出发•乘坐火车:从重庆北站乘坐高铁前往邻水县,然后转乘当地巴士到达大堰河。
•自驾车:从重庆出发沿G75高速行驶,出邻水南站后行驶到隆盛镇,然后跟随路标向大堰河方向前行即可。
四、大堰河的景点介绍1. 水利工程区在大堰河中最著名的就是水利工程区,这些巨大的水利工程是大堰河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其中,白龙垭水利枢纽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建造的第一座拦河坝和蓄水库工程;而鱼嘴坝水利枢纽建于1965年,是当时最大的工程之一。
2. 大峡谷景观带大堰河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其壮观的峡谷景观带。
从大堰河入口到干沟坝,整个河谷都是由巨大的峡谷和悬崖构成,令人震撼。
3. 瀑布区大堰河的瀑布区是游客最为喜爱的景点之一。
其中,九天瀑布是最值得一提的景点之一,它有着130米的高度,直冲云霄,是中国第八高的瀑布。
五、旅游注意事项1.大堰河周边是山区,因此气温变化较大,旅游者应该穿着保暖、舒适的衣服。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精品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导学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三、体会作者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所蕴含的情感四、有感情的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作者: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
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作者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二、课前热身: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火钵()忸怩()悉索()2、词语解释: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合作探究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3、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明确:二、分析诗歌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明确:2、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3、诗的结尾是如何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的?明确:4、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明确:拓展延伸一、写作方法:二、诗歌主旨:作业检测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侯晓旭。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1、作者的思路: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全诗共13 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 1—3 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怀念与痛悼。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2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大堰.河檐头瓦菲.灶火.荆棘掐死匾火钵.碾.忸怩冰屑.团箕.凌侮.叱骂咒语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大堰河的形象,试在脑海中为大堰河“画像”。
3、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并作好记载,为上课学习发言做准备。
(1)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 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 2)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A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分析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B. 大堰河与“我”是什么关系? C.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通过(4)来? 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搭”“拍”“放”“补”“拿”等动作表现什么?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5)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与背景。
二、课前自测1、注音:瓦菲)侮(凄苦火钵(忸怩悉索(荆棘(天伦(自怨自艾.(A.酱碗抚摸凋花扭扣 B .棺材叱骂漂泊咒语 C.菜蓝辉煌凌侮凄苦D .青苔虱子围裙瓦霏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整体感知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第二部分(第 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之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课时】2课时第1学时自主预习案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品相关背景2.理清全诗结构,体会其中情感。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作者及背景: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
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
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堰河_____我的保姆》导学案
研读文章,探究问题
问题1:本文是叙事诗,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1―2节)
问题2:从第1节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大堰河”是河的名字还是人的名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问题3:“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二层(3―8节)
问题4: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如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问题5:细读第4、7、8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体会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形象。
问题6:怎样理解“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种矛盾的写法在本节中还有哪些?
问题7:第7节中反复写“她含着笑”,应该如何理解?
第三层(9―11节)
问题8:第9节中,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境况及她的丈夫和儿子、我在她死时的样子或境况,各有什么作用?
第四层(12―13节)
问题9:在第12节中,诗人用“紫色的灵魂”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 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说说各自的意义。
二、主旨探讨(C级)
问题10: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三、学习反思(C级)
问题11: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大堰河形象在当代有何意
义?
《大堰河_____我的保姆》导学案(答案)
一、研读文章,探究问题
1、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诗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诗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
(家务繁重,疼爱乳儿;含泪别离,贫富对比;生活勤俭,宽厚善良;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第三部分(9─11诗节)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死后凄苦,一生悲凉;殡葬之薄,悲惨写照;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第四部分(12─13诗节):抒发诗人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问题1:本文是叙事诗,叙述了什么内容?
大堰河出身贫寒,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童养媳。
尽管大堰河出身卑微,但她却像许许多多劳动妇女一样,身上有着勤劳、宽厚、无私、善良的美德。
她和养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却爱他“如爱自己的儿子般”。
作品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赞美了大堰河善良无私的品格。
作品在讴歌大堰河善良无私品格的同时,还以极其忧伤的笔墨讲述了大堰河艰难的生活遭遇。
最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摧残了她的健康,使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更不幸的是,她死后,她的家境更加破败,她的丈夫不久也死去了,五个儿子,有的死了,活着的仍在贫困中挣扎。
问题2:从第1节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大堰河”是河的名字还是人的名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答案: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揭示了像大堰河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大堰河就是当时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
问题3:“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问题4: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如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答案:这些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说明大堰河身世的悲苦。
问题5:细读第4、7、8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体会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形象。
答案:(1)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2)真切感人的生活细节描写。
如:(1) 第四节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
(2) 【第七节,六个排比】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
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
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
(3)【第八节】描写了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典型细节〗1.年节切冬米的糖; 2.贴乳儿的画; 3.逢人夸乳儿; 4.梦里盼乳儿幸福。
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中主人公“大堰河”是一位曾经养育过诗人的农村妇女。
在诗篇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大堰河”这样一位勤劳、善良、朴实、宽厚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
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问题6:怎样理解“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种矛盾的写法在本节中还有哪些?
答案:对大堰河的依恋和对金碧辉煌的豪门的不适应。
问题7:第7节中反复写“她含着笑”,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诗人连用六个“她含着笑”,写大堰河尽管有永远也干不完的艰辛的劳动,但她却很快乐,坚强质朴乐观。
问题8:第9节中,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境况及她的丈夫和儿子、我在她死时的样子或境况,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大堰河死时还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博大而深挚的爱。
写平时打她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和儿子的痛苦,衬托出大堰河的悲苦和贫穷。
两次写我不在身边,表现诗人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愧疚痛苦的心情。
问题9:在第12节中,诗人用“紫色的灵魂”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 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说说各自的意义。
答案: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二是紫色象征高贵而忧虑,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因“痛苦”而“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问题10: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答案:本文是一首自传性抒情诗。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问题11: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大堰河在当代有何意义?
答案: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需要用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政治解读。
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长大的,他对自己所属的阶级有憎恨对被压迫阶级有同情,这是很正常的。
在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劳动人民比比皆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
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