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讲解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研究范式的革新
Nonsense syllable
测量方法的改进
Complete memorizing method Saving method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
13
遗忘曲线
14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吗 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15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属性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
2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The best method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Method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a series of steps
32
ExaminBiblioteka d the role of sugges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hearing satanic messages in rock-and-roll recordings presented backward to 65 undergraduates. Ss were placed in 1 of 3 groups:
Result: Learned maze faster when alone, than when in a group
cp 21
研究举例
验证假设(普遍性程度)
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 儿童
形成理论

实验心理学课件整理

实验心理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 引论
22
四、如何进行实验研究(6)
4.数据整合
数据资料的分类
一是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 即按个体的某一 属性或某一反应属性进行分类记数的资料。计数资料只 反映个体间质的不同,而没有量的差别。 二是计量资料(measurment data)data),即用测量 所得到的数值的大小来表示的资料。 三是等级资料(ranked data),它介于计数资料和计 量资料之间,可称为半计量资料。 四是描述性资料(descriptive data),即非数量化的 资料。
感知觉方面:心理物理学方法,眼动与知觉,感知觉过程,知觉常性, 多种感觉通道相互作用,颜色视觉,模式辨认,表象与知觉过程,知 觉的社会性 记忆方面:词的编码与回忆,回忆与再认,人类记忆中的信息加工, 言语记忆的语意网络,学习记忆的脑化学,短时记忆容量,非言语记 忆材料 言语思维方面:言语识别,句子加工与表现,语言理解,思维活动结 构,决策过程,概念确认与问题解决等
1.在指导语中应该把实验的要求、被试如何做反应、实验应该注意 的问题交代清楚,使被试对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一目了然。 2.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3.指导语要写得简单明确,切忌模棱两可,也不要用专门术语,要 保证被试确实懂得了指导语。 4.指导语要标准化。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0

3.对观察法的评价 第一,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 第二,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 第三,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
第四,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1

最新北大实验心理学讲义 01第一章 引论PPT课件

最新北大实验心理学讲义 01第一章 引论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0
四、实验范式(3)
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 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
第一,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 确的描述和表达。
第二,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 念。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1
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1)
变量(variable)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 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6
六、The Science of Psychology
Scientific research is often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basic and applied.
Applied research 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 – such as how to cure bedwetting – whereas basic research 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
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在非随意学习中(incidental learning),要求被 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
– 这个单字是用大写字母写的吗?(字型加工) – 这个单字是否与另外一个单字押韵?(语音加工) – 这个单字能否归为动物一类?(语义加工)
自变量的种类:
– 刺激特点自变量 – 环境特点自变量 – 被试特点自变量 –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3
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3)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定义: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 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

一章引论-PPT精选文档

一章引论-PPT精选文档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6
四、如何进行实验研究

(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伦理 1、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伦理 在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 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 慎的工作作风。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7

2.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 (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2)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 (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4)保密原则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2
二、观察与实验(2)

(二)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 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 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 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3

心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 (1)实验假设和推论 (2)验变量 (3)实验控制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8
四、如何进行实验研究(1)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定课题 确定课题过程包括:a.选择课题;b.确定实验类型;c.提 出假设三个步骤。

2.选择被试 3.确定实验控制

4.数据整合

5.报告撰写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19
五、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R.S. 武德沃斯和H. 施洛斯贝格(1965)曾指 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 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 不是数量的。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4
一、实验心理学:定义、简要历史回顾(2)


1、实验心理学的孕育
大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心理实验 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可说是实验心理学的预备 阶段。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生 理学家研究了一些感觉和知觉范围内的问题。 1796年马斯基林、金纳布罗克 1816柏色尔(Bessel)提出“人差方程”: B-A=X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聊聊暑假,反思自我
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实验心理学》能做什么?到底要怎么做? 又该如何设计实验?
实验心理学
把实验法应用于心理问题是心理研究史上 无可比拟的伟大事件!
—波林
实验心理学
“一位心理学家可以对心理学任意领域、 任意分支感兴趣,可以专门从事工业心理、 医学心理、教育心理或知觉心理、记忆心理、 思维心理、以至社会心理的研究,但是他们 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确切的掌握了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应当如何科学 地考察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这就是证明实验 心理学的重要性。”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喝水的原因 病情的原因
工作的原因
饮食的原因
肾结石
运动的原因
奶粉导致肾结石事件”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中国好声音”?
经典实验举例
吉布森和沃克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经典守恒实验
经典依恋实验
经典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他人助长
(2)程序变量
是指由于实验程序不当引起的 无关变量。 实验程序因素具体包括:设计方法的选择、被试的分派、被试 反应的测量、实验日期的安排、实验的顺序等。 顺序效应:由实验刺激的呈现顺序不同导致不同实验结果的效应。 顺序效应有两种形式: 次序效果:由于实验次序不同而混淆自变量效果的现象,包括练习效应与 疲劳效应 例:在“视觉与听觉刺激反应时”研究中,若先一起测完听觉反应时 ,后测视觉反应时;则反应时的差异的原因不清? ——思考:这种差异可能由什么原因引起? 遗留效果:是指由于实验次序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种条件对另一种条件的遗 留影响。 例:研究两种药物A、B的不同效果。若一种为兴奋剂,一种为镇静剂 ,则一种条件影响另一种条件导致遗留效果。在学习实验中这种效果 较突出。如用两种记忆策略记忆英语单词。先用任何一种策略都会影 响另一种策略。 顺序效应的克服方法:ABBA法 和 拉丁方法 A B C B C A C A B

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关键词费希纳 冯特 艾宾浩斯 权威 注意凝聚 先验 经验观察 自我校正 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法 无干扰观察 无干扰测量 相关研究法 零结果 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 知情同意权课程讲义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今天,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生之初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冯特与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一、费希纳(一)对心理学的贡献1. 联系心理与物理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

1860年他在韦伯定律(Weber’s law)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

其公式为:S = K log 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log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剌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剌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

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2.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method of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s)、正误法(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和均差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二)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以借用波林下面的这段话来评价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没有费希纳……也许仍然会有一种实验心理学……可是,在实验体中,却不可能出现如此广泛的科学范畴,因为,如果测量不能成为科学的工具之一,则我们很难认为某个课题是符合科学的。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1、定义 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 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观测指标 (1)准确性(正确率或错误率) (2)速度 (3)刺激的强度水平 例如:在学习实验中,通过不同难度的智力测验题 目 (4)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者能做出某种反应的次数。 (5)反应的强度
3、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 1 ) 操 作 定 义 ( operational definition ) (Bridgman,1972) 操作定义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 下定义。 如: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之时间数, 用从事某种体力运动1小时、2小时、3小时…作为 疲劳的不同程度(一般、有点、非常…)的指标。 “饥饿”:先在一段时间内不让狗吃食物,之后 再测量它会吃多少食物。
3、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的好处 第一: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第二: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 正确性。 第三:操作定义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的概念或 变量的数目。
4、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因素的水平 :变量的每个特定的取值 (3-5个 )
自变量变化范围:指自变量取值的上限、下限。 例:研究学习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自变量变化间距:指自变量水平之间的强度差异。 例:噪音对阅读的影响 • 确定自变量间距的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水平(检 查点)能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赫尔姆霍茨(Helmholtz) 1821~1894
费希纳(Fechner)
1801~1887
心理物理学
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今天 开始阶段是与冯特的工作相联系,这一阶段 可称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传播和发展阶段。心 理实验发展的第二阶段,前期主要受到行为主义 的影响;后期主要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1-1第一章 引论1

1-1第一章 引论1
我们需要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必须也建 立在系统的观察之上
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非实验方法的特点:
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被动采集数据
自然观察法 测验法、调查法 个案法 相关研究法
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主试(experimenter):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 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subjec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 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四、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变量(variable)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 变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包括刺激变量、环境变量、机体变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验中,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
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
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例如: 1、想研究疲劳程度对识记的影响
疲倦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怎么测量呢?如 果定义为“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时间”,那么就可 以进行控制和比较了。
2、想研究动机对小白鼠某些行为的影响。
动机定义为饥饿的时间。
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 反应时 反应持续时间 反应程度 完成量 错误率 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 口头报告 ……
选择指标的条件主要有:
有效性:即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
称为效度。
客观性: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
方法观察到的。反应时、反应频率、完成量等都是客观 存在的指标,是可以用客观的方法测量和记录下来的。 一个客观的指标一定能在一定的条件下重现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 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要求 2、读懂科研论文,尤其实验设计部分。培养自己设 计实验的能力,为将来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将理论、技术应用于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介绍
参考书目:
1、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奇等译,《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轻工业出版社,2004 3、郭秀艳,孙里宁译,《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轻工业出版社,2006 4、邓铸编著,《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杨治良,《心理物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6、张学民,《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北师大心理系实验研究中心,
2000
第一章 引论
一、心理学与科学☆ 二、实验心理学:内涵及其性质 三、实验法与非实验法 四、主试与被试的关系(重难点)★ 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重难点)★ 六、实验范式、逻辑☆ 七、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第一章 引论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在实验中获得的 教育效应。开始,他把一些“聪明”的老鼠交给一位实验员,而把一 些“不聪明”的老鼠交给另一个实验员。过一段时间,他把这些老鼠 都放进迷宫里进行测试,果然,那些“聪明”的老鼠比起“不聪明” 的老鼠要灵活的多。其实罗森塔尔事先并没有考察过这些老鼠,“聪 明”与“不聪明”都只是对实验员讲讲而已。但实验人员根据他的评 价却产生了不同的观念,在训练时也就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训 练效果有所不同。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聊聊暑假,反思自我
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实验心理学》能做什么?到底要怎么做?
又该如何设计实验?
实验心理学
把实验法应用于心理问题是心理研究史上 无可比拟的伟大事件!
—波林
实验心理学
“一位心理学家可以对心理学任意领域、 任意分支感兴趣,可以专门从事工业心理、 医学心理、教育心理或知觉心理、记忆心理、 思维心理、以至社会心理的研究,但是他们 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确切的掌握了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应当如何科学 地考察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这就是证明实验 心理学的重要性。”
一、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科学? 科学定义: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
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特征:客观性、研究发现的验证、自我
校正、控制、可重复验证 2、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第一章 引论
二、实验心理学:内涵及其性质
1、实验心理学的含义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
他人助长
(社会情景对个人行为影 响的实验研究: 当他人在 场时,个体骑自行车的速 度要比自己单独时快,并 不费力(社会助长/促 进))
实验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结果 认知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方法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1、学习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接受心理实验的基本 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喝水的原因 病情的原因 工作的原因 肾结石 饮食的原因 运动的原因 奶粉导致肾结石事件”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中国好声音”?
经典实验举例
吉布森和沃克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经典守恒实验
经典依恋实验
经典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通常人们看见的、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 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每一种判断都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角度”
观察者的错觉
双歧图
三、实验法与非实验法
实验与观察特点及其分类
(1)观察 观察的重要性、 优点、不足 分类:自然观察、参与式观察、结构观
察 注意事项
霍桑效应
所谓“霍桑效应”就是“被试效应”,指由 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 生的有意识的变化。
罗森塔尔马上把这种实验方法扩大到学校。他交给老师一份名单,说 这些学生很有发展的潜力。8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果然优于 其它学生。其实,他对这些学生也并没有考察过,只是照学生花名册 随意开出来的。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家长或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 和好感时,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 子或学生天生愚笨,难以造就,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 要想孩子更聪明,更有发展吗?那么请您记住“罗森塔尔效应”,多 从积极的方面鼓励孩子。
非实验方法的特点:
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s) 调查法(survey methods) 个案法( case study)
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但同时避免不了观察者 的偏见
的心理学。
第一章 引论
二、实验心理学:内涵及其性质
内容通常包括两部分: 1、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一般原理) 2、阐述实验法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 (如何在具体领域中应用实验方法)
二、实验心理学:内涵及其性质
心理实验: 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
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 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
(2)实验 优点、不足、 分类: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第一章 引论
三、实验法与非实验法
调查法——收集数据多,但数据的有用性、 真实性值得思考。
(问卷,量表,访谈)
个案法——费时,费力,代表性和推广性较 差
四、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第一章 引论
四、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 霍桑效应 安慰剂效应 德西效应ຫໍສະໝຸດ 二、实验心理学:内涵及其性质
特征: 1、目的性 2、准备性 3、验证性 4、因果性 5、严密性
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