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故事】道光皇帝的故事
道光年间轶事

一、道光简介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1821—1850)。
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
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二、生平大事道光帝: 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1.镇压张格尔叛乱道光六年(1826),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博罗尼孙子张格尔纠集安集延、道光皇帝像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4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
道光皇帝命令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等率领三万多兵马于七年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并诱执张格尔,处死,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
2.改革:第一是漕粮海运。
过去从两江(江西、江南两省。
江南省包括现今江苏和安徽)、湖广等地征来的漕粮(田赋中运送京师、通州部分)都是从大运河运到目的地,漕运官员经常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中饱私囊。
加上运河受水患破坏经常遭到阻碍,运费又高。
户部尚书英和建言海运便利。
海运曾行于元代至明代永乐间。
道光帝将此建议交给有漕粮的省讨论,两江总督琦善、安徽巡抚陶澍请求把苏州、镇江、太仓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运。
道光帝立即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由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雇商船,分两次运走。
安徽、江西、湖广离海口较远,仍然河运。
为杜绝经纪人的需索、无端阻留、刁难,道光帝还下令在上海设海运总局,令理藩院尚书穆彰阿会同仓场侍郎驻天津验收。
六年春夏第一次海运漕粮成功,900只船运输漕粮160余万石。
这种运法只坚持到光绪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以财用匮乏,谕自本年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
”所谓折色是所征田粮折价征银纱布帛。
第二是将纲盐法改为票盐法。
清朝盐政向来采用明朝纲盐法。
这种办法,由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垄断。
盐商垄断盐业,又须维持庞大的销盐机构,导致盐价提高,引起销售困难。
道光帝在位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道光帝在位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道光帝是清朝的一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
1. 鸦片战争爆发:道光十八年(1839年),英国人在广东购买大量鸦片并向中国输出,道光帝派遣林则徐禁止鸦片贸易,但英国不听,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2. 巨宪变法:道光二十年(1840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京城发起巨宪变法,试图推进政治改革,但失败了。
3. 排华法案颁布:184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通过了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和在美国经商,引发了华人的不满和抗议。
4. 太平天国起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导致南方多个省份陷入混乱,后来清政府渐渐控制了局势。
5. 海盗活动增多:道光三十年(1850年),海盗活动加剧,清政府派遣军队出击,最终打败了海盗。
6. 外患增多:道光年间,不少国家如英国、法国、俄国等相继进入中国,进行殖民和掠夺,使得中国面临巨大的外患威胁。
道光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趣谈:清朝道光皇帝因大阿哥厌学 一脚将其踢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道光皇帝因大阿哥厌学一脚将其踢死导语: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
1820年,38岁的旻宁登基称帝。
在此之前的1808年,当他还是和硕智亲王时,得了第一个儿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
1820年,38岁的旻宁登基称帝。
在此之前的1808年,当他还是和硕智亲王时,得了第一个儿子,名为奕纬。
奕纬是旻宁和王府内一个身份低贱的婢女共同的劳动结晶。
旻宁的爹,也就是嘉庆皇帝,对这个孙子喜欢得不得了。
奕纬出生当天,嘉庆帝谕内阁:“朕仰蒙昊苍鸿佑,列圣慈恩,于本日得皇长孙。
云礽兆庆,奕叶延厘。
明岁正值朕五旬万寿,嘉贶频仍,洵为吉祥喜事,允宜加惠宫闱,用昭福瑞”。
他将一些妃嫔依次晋升,还将奕纬的生母从婢女身份封为旻宁的侧福晋。
1819年,嘉庆帝将年仅11岁的皇长孙奕纬封为多罗贝勒。
奕纬是清朝入关后历代生前受爵的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嘉庆帝此举,隐然有将奕纬列为第三代皇位继承人的意图。
旻宁继位后,不知何故,褫夺了奕纬的多罗贝勒爵位。
不管怎样,奕纬毕竟是皇长子,道光对他精心培养,以使将来大清的江山皇图永固。
《清实录》收录了不少道光帝教育大阿哥奕纬的圣旨,从中可以体会到那种深沉的父爱,以及对其将来继承大统的殷切期待。
不幸的是,1831年5月,24岁的奕纬突然去世。
关于他的死,《老太监的回忆》一书记载:“据传道光初年,老师某太史教读过严,告诉大阿哥(长皇子)奕纬要好好读书,将来好当皇上。
大阿哥说:‘我当了皇上,先杀了你。
’老师便将这话转奏了道光皇帝。
道光大怒,把大阿哥叫来,他刚跪下请安,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何选择无能的奕詝继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的道光皇帝为何选择无能的奕詝继位?
导语:在满清的皇帝中,咸丰帝奕詝大概算是无能的了。
不仅无能,还悲催;不仅悲催,还荒淫。
说他无能,是因为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没有做出半点
在满清的皇帝中,咸丰帝奕詝大概算是无能的了。
不仅无能,还悲催;不仅悲催,还荒淫。
说他无能,是因为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没有做出半点政绩,真的是半点都没有;说他悲催,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外忧内患,连绵不休,外有英法联军发动的鸦片战争,一直打进北京城,内有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起义,让满清丧失了半壁江山;说他荒淫,是因为他迷恋美色,贪恋美酒,把身体搞得病怏怏的,依然不思悔改,最终因此命丧黄泉。
相比之下,他的六弟奕?就强多了。
奕?不仅懂得跟洋人谈判,还懂得联合嫂子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夺得大权,而且在后来的洋务运动中,还担当了领袖的角色。
可以说,不管是从眼光,谋略,还是从做事的能力来看,奕?都要甩咸丰八条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奕?比奕詝强那么多,为何他们的老爸道光皇帝要选择无能的奕詝继位呢?
在正史的记载中,当然是因为奕詝为嫡子,理所当然要继位。
可是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似乎不太讲究这个,他们的规则是:立贤。
掰开指头数一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哪个是嫡子呢?都不是。
在野史的记载中,给出了两个小故事,为上面的问题作出了解答。
第一个故事:每年春天,道光皇帝都会带领着皇子们外出狩猎。
大家知道,满人比较看重骑马射箭的功夫,入主中原后,在相当长的一
生活常识分享。
【满清十二帝的故事】道光(二)docx

道光(二)棉花战争当时所有要求禁烟的奏折,都指向了这个问题,就是银价升高。
说白了,严禁鸦片虽然有道德方面的考虑,但实际是因为银价升高导致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清朝当时实行的是双币制,白银和铜钱都可以作为货币,都可以流通,那么仅国内就存在着汇率的问题。
金、银、铜这三个有色金属,自唐代开始,国家就制订了它们之间的汇率,1:10:1000。
一两黄金=十两白银=一千两铜。
但是这个汇率基本上跟没制订一样,因为有的地方白银多,有的地方铜多,所以民间有自己的汇率,这是根据市场规律形成的。
原本中国是没有银矿的,中国的白银大部分是从日本和美洲运来的。
在清朝中期以前,中国是严重的贸易顺差,基本上来中国做生意的洋人,都是将整船地银元运来,购买茶叶等商品。
二百多年里,从外国输入中国的白银在6亿~11亿两之间,并且每年还有数百万的输入,所以中国的白银一直是贬值的。
道光朝的银价上涨,是因为出现了很多的状况,正是这些状况的综合因素影响了银价。
第一个原因是铜钱制造得越来越多。
从康熙朝到乾隆朝这一百多年时间里,每年国家大约铸造2亿到3亿枚铜钱,但是从嘉庆朝到道光朝的短短三十年时间,就铸造了超过20万亿枚铜钱,如此大规模印钞,怎么可能不贬值。
第二个原因,中国的铜都是从云南铜矿开采的,而道光前期云南铜矿出现大问题,导致产量下降。
产量是下降了,但是钱却不许少铸,怎么办?很简单,降低铜钱的含铜量。
于是大量劣质的铜钱上市流通,所以成色下降必然导致贬值。
这第三个原因,就是前两个原因共同的作用。
市场上有一个规律,叫做劣币淘汰优币。
简单讲,就是保值的钞票是不流通的,原因是大家都希望保存它,而把贬值的钞票花出去。
世界上如果哪个国家的钞票信誉度好,而且保值,那么别的国家和老百姓就会拿它当储备。
于是在大清朝,铜钱大量流通了,而富户们都把白银储备起来,以备不虞。
第四个原因,就是假钞问题了。
据说当时中国流通的铜钱,大约有四成是假币,假币只使用很少的铜,但是质量看上去还行,于是铜钱贬值。
道光皇帝_精品文档

道光皇帝道光皇帝(AD1782-1850)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他在位的时期是清朝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中国历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道光皇帝的生平和统治进行全面的探讨。
道光皇帝生于1782年,他的名字是愛新覺羅·珪(Āixīnjuéluó Guī),是嘉庆皇帝的四子,也是继承位为皇帝的嫡长子。
道光皇帝在1817年继承皇位,他登基时年仅15岁。
由于道光皇帝登基时年幼,因此在他的早期统治时期,实际上是由太后和大臣们来辅助管理国家事务。
然而,道光皇帝逐渐展示出了他的才干和谋略,最终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统治者。
道光皇帝的统治时期正值中国面临着内外困难的时期。
外部方面,道光皇帝面临着来自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压力,尤其是在贸易方面。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1839-1842)侵略中国,并强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对于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削弱和羞辱,给道光皇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道光皇帝尽力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但由于清朝的内部腐败和军事技术的落后,他并未能完全阻止来自西方的侵略。
在内部方面,道光皇帝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清朝的腐败问题在他的统治时期变得尤为严重。
贪污和官员的不作为成为了中国社会中的普遍问题,这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
道光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洗官僚体系的运动,以及加强了对腐败的打击。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完全解决问题,在道光皇帝的统治末期,腐败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道光皇帝还面临着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和饥荒。
这些灾害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也对道光皇帝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道光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减税和减轻赋税,以及组织救灾工作。
然而,由于清朝内部腐败的问题,这些措施并未完全解决灾害给人民带来的困境。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道光皇帝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他在农业和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教育水平。
清朝开国皇帝的事迹

清朝开国皇帝的事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在这个伟大的朝代中,开国皇帝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事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清朝开国皇帝的事迹,展示他们的伟大和卓越。
一、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是建立后金政权的奠基人,为清朝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努尔哈赤出生于一个不起眼的部落,然而他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智慧。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外交手段,他将满洲各部族统一起来,并击败了明朝的军队,最终建立起强大的后金政权。
二、皇太极:统一东北地区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继续巩固和扩展了后金政权,形成了清朝的雏形。
皇太极以其聪明智慧和勇猛果断著称。
他继续对抗明朝,最终统一了东北地区,并改国号为清。
此时的东北地区已经基本上成为了清朝的势力范围。
三、顺治皇帝:巩固统一成果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在继承父亲皇太极的基础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成果。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积极采取内外政策措施,巩固统一成果。
他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改革,增强了清朝的实力,并确保了统一的局面。
四、康熙皇帝:开创鼎盛时期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他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期,并以其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广泛的兼收并包的政策而闻名于世。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积极推行各项政策和改革。
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他优化了政府机构,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他积极开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同时,康熙皇帝还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为清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乾隆皇帝:延续鼎盛时期乾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达60年之久。
他继承康熙皇帝的政治遗产,将清朝的鼎盛时期延续至极致。
乾隆皇帝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睿智才智而闻名。
他大力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清朝的文化水平。
大事糊涂:清朝历史上道光皇帝踢死皇长子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事糊涂:清朝历史上道光皇帝踢死皇长子之谜导语:温文恭良的道光皇帝曾经一脚将自己的皇长子踢死。
到底什么原因,使得道光如此动怒?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道光的什么性格呢?事实证温文恭良的道光皇帝曾经一脚将自己的皇长子踢死。
到底什么原因,使得道光如此动怒?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道光的什么性格呢?事实证明,道光在大事、大节上的作为是完全不可取的。
道光名旻宁,是乾隆的孙子、嘉庆的儿子。
他自幼饱读诗书兼善骑射,深得乾隆和嘉庆的宠爱,加上一副温良恭俭让的形象,终于在1821年三十九岁时登极即皇位。
道光在位时,正是中国风雨飘摇、走向衰落的历史关头,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殖民者觊觎中国的市场和财富,发动鸦片战争入侵中国。
由于道光的疑虑犹豫和反复无常,捍卫国家主权的战争却失败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遭到历史的严厉审判。
事实上,作为皇帝来说,道光虽非明主但也非昏君,他也曾有过勃勃雄心,希望仿效先辈振兴祖业,做一番事业。
尤其是他勤力朝政,生活恭俭,为人谨严。
道光即位之前,住在紫禁城撷芳殿,他每晚派太监出宫去买五个烧饼,自己吃两个,嫡福晋钮祜禄氏吃两个,长子奕讳吃一个。
他继位当皇帝后,经常穿带补丁的裤子,于是大臣们纷纷仿效,也缀一圆绸于膝间。
道光曾自诩道:“自御极至今,凡批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
”像道光这样勤俭度日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正因为如此,更加显出其历史悲剧人物的特点。
道光对子女的管教也非常严厉。
他当皇帝以后,命皇长子奕讳搬到自己出生的撷芳殿居住,每天到上书房读书。
由于皇长子缺乏读书天赋,又不肯用功,而授课的师傅则缺少耐心和教学方法,以至师徒间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光皇帝的故事
道光帝补裤子
《春明梦录》中有一个故事:道光皇帝穿的一条"湖绉御裤"破了一个洞,为示范节俭,便命内务府拿去补。
后来裤补好了,看上去天衣无缝。
皇帝大喜,顺口问花费了多少银两,下人回答说"三千两白银。
"道光大怒:"做条新裤尚且花不了三十两白银,补个洞倒要三千两,你们如此欺骗朕该当何罪?"内务府忙作出解释:"皇上的御裤,是用有花的湖绉布料做的,我们买来这种布,剪了几百匹,才找到花头正好合适的一块,所以才会这么贵。
"
道光帝痛失皇后
皇太后60岁诞辰。
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的寿康宫颂读驾寿。
而当时的皇后钮祜禄氏为了讨婆婆欢心,也来凑热闹,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
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
太后说:"皇后敏慧过人,但是妇女应该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
谁知宫有好事之徒把皇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传给皇后听。
皇后有些不高兴,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
婆媳两人开始关系不和。
道光十九年冬,皇后钮祜禄氏偶然受了些风寒,躺在床上。
皇太后亲自驾临坤宁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
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好转,她坐上风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
过了两天,太后特派一名太监,亲赐皇后一瓶美酒,说是饮食后能祛风寒,舒筋活血。
皇后谢恩之后把杖盏酌饮,尤觉甘美异常。
谁知当夜躺在床上竟遽然仙逝了。
这年冬天,道光帝封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贵妃,命她抚养年方10岁的皇子。
道光帝时常悼念死去的妻子,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道光救皇宫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首领李文成、林清造反,有一支教徒勾结宫内太监,乘黑夜进入紫禁城,攻击东华门和西华门。
这天晚上皇次子旻宁正在上书房攻读,见有人爬墙,想杀入大内,来不及召集禁卫军抵挡,便命内侍取过鸟铣腰刀来,上了梯子,从墙上朝外一看,见有人爬墙上来,旻宁便将弹药装入鸟铳枪里,瞄准对方就是一枪,这人就被打落坠地,随后又是一枪,又打落一个。
余下的人不敢再爬,大叫"快放火"。
然而老天恰在这时下起雨来,很快将火势浇灭。
一场紫禁城叛乱,就此平息。
嘉庆帝十分高兴,以为皇次子这番立了大功,封他为智庆王,每年加给俸银一万二千两。
嘉庆二十五年皇帝驾崩。
智庆王于太和殿即皇帝位,改元道光,史称"清宣宗"。
道光: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个平庸守旧的皇帝,想要禁烟结果却导致了鸦片战争,不敢对付英国人又搞得中国很丢人,实在是弄得他很无奈,也弄得大清国很无奈。
可是他在主观上,不能说没有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他也为了使国家更好而做出了许多努力。
最有名的,除了禁烟,就是他的节俭与吝啬了。
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即使在道光时期危机四伏的大清朝,皇家的奢侈生活也还是能保证得了的。
可是这个道光皇帝,却厉行节俭,为了节俭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忽略自己的生存需要。
他到底有多节俭?
道光帝的节约可是出了名的。
他坚信,成由勤俭败由奢,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勤俭生活,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树立一种时代风气。
他不像乾隆那样喜欢到处去玩,而是在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