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卖狗嫁女-作文

合集下载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卖狗嫁女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王大头的农民,他家里穷困潦倒,但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儿叫做花儿。

王大头为了让女儿嫁个好人家,可是愁得满头大汗。

于是,他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只狗,用卖狗的钱给女儿攒嫁妆。

王大头就带上那只狗,走村串巷地去卖狗。

一位富家少爷看到那只狗,爱不释手,便给了王大头很高的价格。

王大头高兴极了,回去把钱交到了女儿花儿手上。

过了不久,有个叫做李村的农家少爷,家里条件虽然不算太好,但是人品十分正直、善良。

他对花儿一见钟情,主动向王大头提亲。

王大头很高兴,他觉得这个李村是个好人,于是便把花儿嫁给了李村。

不久后,王大头知道了那位买了他的狗的少爷是个心术不正的败家公子。

王大头心里后悔不已,如果自己把女儿嫁给了那样一个败家子,将会后悔莫及。

他突然意识到了卖狗嫁女的危险性,感叹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嫁女儿是一件大事,嫁女儿给一个好人家,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好男人不一定是富家子弟,他们的品德和才能更重要。

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来鉴定对方是否是一个好人,而不是通过金钱或者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在做决定的时候,要深思熟虑,尤其是涉及到孩子前途命运的决定,一定要慎之又慎。

不能因一时冲动或者利益的驱使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卖狗嫁女这个典故,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愿望和深切关爱。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所以在孩子的婚姻问题上更是要慎之又慎。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提醒每个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4方正与贤良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4方正与贤良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4:方正与贤良1.木人石心【出处】《晋书•隐逸列传》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

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

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译文】贾充想炫耀自己带来的文武仪仗队,希望夏统前来观看,就下令竖起朱红大旗,高举各种仪仗,将骑兵排列成行,队伍肃然待立。

不一会儿,军鼓号角响声大作,胡笳长鸣,车马涌动,在大道上纵横驰骋,又派歌伎舞女穿着艳丽的服装,点缀着耀眼的首饰,绕着夏统的船三周。

夏统还是像原来一样正襟危坐,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听见。

贾充等散去后说:“这个吴地的小子是木头人石头心啊。

”【材料点读】“木人石心”意为木做的身体,石做的心,比喻人心志坚定,不受利诱;夏统在诱惑面前确实是木人石心。

他多才善辩,颇有名气。

一次,他来到了京城洛阳,太尉贾充听说了,便想利用他的才学和名望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就劝他到自己身边来任职,被他婉言谢绝。

贾充调来整齐的军队,装饰上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又招来美女,在夏统面前轻歌曼舞,以权力和美色来诱惑夏统。

夏统不为所动,而贾充斥之为“木人石心”。

所谓“木人石心”,其实正是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适用话题】面对诱惑清醒理智抗拒腐蚀【速用片段】毛主席称赞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诱惑面前有一副铁石心肠。

晋朝的贾充为扩充自己的势力,想让夏统到自己身边任职,“建朱旗”,“举幡校”“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向其炫耀权力,再招来美女在其面前轻歌曼舞,诱以美色。

但是夏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贾充斥之为“木人石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林林总总的诱惑时时刻刻都在挑战人们的神经,引诱人们驱而前往。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卖狗嫁女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齐国国君鲍叔牙和他的女儿鲍文娥。

鲍叔牙是齐国国君的大臣,他很疼爱自己的女儿鲍文娥。

有一天,有一位叫季札的豪强来到鲍叔牙家中,称要娶鲍文娥。

鲍叔牙没有同意,他认为女儿应该嫁给有才德的人,而不是豪强。

季札不愿放弃,他开始用财物诱骗鲍叔牙。

首先他送了一匹价值百金的良马,鲍叔牙也没有同意。

季札接着送来一匹价值千金的美女,也没有得逞。

最后季札送来了一匹价格昂贵的猎狗,鲍叔牙却大喜过望,同意将女儿许配给了季札。

当朋友和家人劝解时,鲍叔牙说:“礼义一个为婚,财物一个为嫁。

我许配女儿给季札,并不是因为他的财物,而是因为他的猎狗。

这匹猎狗可以让我靠近国君,接触权贵,借此机会来为国家谋福利。

”鲍叔牙用季札送的猎狗为借口,拜访了齐国的国君,并向国君推荐他有才德的朋友管仲。

后来管仲成为了齐国国君的大臣,为齐国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事中的鲍叔牙用卖狗嫁女的方式,最终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使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得以施展其才华。

这个典故讲述了人们要有高尚的情操,为了更大的利益和更重要的事业,放下小我,退让小利,顺应大势,讲究长远利益。

这个典故也启示人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要着眼大局,追求宏观利益,而不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也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和立场,不要让利益决定自己的选择,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卖狗嫁女这个典故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高尚情操和政治智慧,散发出了崇高的道德光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一):周恩来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二):邓小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

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三):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一年级校本教材

一年级校本教材

卷首语今日的习惯,决定我们的成长。

今日的习惯,造就我们的明天。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日做起,撒下良好习惯的种子,收获美丽的春天!教材说明俗话说:“积千累万, 不如养成个好习惯。

”“好习惯,益终身。

”这足以说明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来说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儿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学校,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很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为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的确,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举止文明,说话有礼貌,走廊上轻声慢步靠右边,走路排队整整齐齐,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这样的学生老师夸奖,同学喜欢,自己每天的心情也如阳光般灿烂,何乐而不为呢?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因为这一阶段,学生刚入学校学习,学习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

他们对学习和学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这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在幼儿园时,以游戏为主,生活自由得多。

而到小学,以学习为主,有了许多新的规范,如严格的学习时间,上课必须不讲话不乱动,要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等。

因此,在良好习惯培养上,这一阶段的可塑性最大,是培养的关键期。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

高中作文素材(历史典故)

高中作文素材(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素材一、扇枕温席:百善孝为先【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

【释义】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历史典故】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

在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人来养育他。

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

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坐在院子里乘凉。

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伺候父亲上床就寝。

冬天,天寒地冻,他先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

日久天长,黄香对父亲的孝道深得乡邻的称赞。

在黄香12岁时,江夏的太守称他为“至孝”,汉和帝也曾嘉奖过他。

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

黄香担任太守时,体恤百姓们的饥苦,爱护子民,为百姓谋利。

有一次,黄香出任太守的地区遭受了特大水灾,他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历年的俸禄,赈济受灾的百姓;同时上奏皇帝,请求减免百姓当年的税务。

百姓们都十分爱戴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在当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成长心语】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因此,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好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以黄香为榜样,做一个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好孩子。

二、结草衔环:永怀感恩之心【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

【释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历史典故】“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

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以俭以养德为主题写作文

以俭以养德为主题写作文

以俭以养德为主题写作文小时候,我很怕黑.每到晚上,我总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照得整个屋子亮堂堂的.这时,爷爷总是叹了口气,对我说:“婷婷啊,要懂得节约!”我疑惑地问:“什么是‘节约’?”爷爷随手关掉一盏灯,告诉我:“这就是‘节约’!”从此,我明白了要节约用水、用电.长大后,我上学了.我很懒,每逢节假日,我都窝在被窝里睡大觉,一睡便睡到中午.这会儿,妈妈总掀开我的被子,对我说:“快起来,做人要勤俭,别懒懒散散的.”我问她:“什么是‘勤俭’?”“勤劳,节俭!”说着,她自顾自地打扫起房间来.于是,我懂得了做人要勤俭.小学升初中后,功课增多了蹿据半郎旨苛傍药钡钮,除了节假日外,我几乎每天都泡在教室里.放学时,回头看到身边那几盏亮着的日光灯,我总会抬起手,按上开关,把灯关了.我知道我做到了节约,也知道虽然这样的节约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就能节约一座发电站.过年的时候,我收到了很多压岁钱.我本想着去买零食、玩具,然后痛痛快地大吃大喝、尽情玩耍,但是一想到妈妈的话,我放弃了这些想法.我决定把钱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用它们.我觉得我做到了勤俭,也许这些钱对于别人来说微乎其微,但来日方长,我相信我定能积少成多,哪一天真正用到需要用的地方.“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让“勤俭节约”成为行动,而不是口号.这时,我们将会发现,“勤俭节约”是我们终生享用不完的宝贵财富。

有这么一句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宁静;勤俭,使我们能够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行。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综观古今中外,就存有许多这样的事例.诸葛亮身任蜀国辅宰,掌权二十七有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光——一代文宗,名重四野,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果腹”,对衣食温饱向并无奢求。

然而他对精研学问却有著无穷的胃口和热情,方志敏身兼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自己的财产却是几件溃汗衫和溃袜子。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卖狗嫁女_600字
卖狗嫁女,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典故。

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时期,当时有一位
贫苦的农夫,家中只有一只狗。

他的女儿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但是他没有钱来给女儿嫁妆,也无法在婚礼上摆上一席酒菜招待客人。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打算卖掉自己家中唯一的狗。

他将狗牵到外面去卖,遇到了一
位富裕的商人,商人看上了这只狗,便提出愿意购买这只狗的条件:如果这只狗真的如他
所言那样出色,他就要用十倍的价格来购买它,如果不出色,农夫就必须嫁女儿给他做
妾。

农夫本来是不想卖掉自己家中的狗的,但是为了解决婚嫁难题,他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

于是商人带着狗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只狗就表现出了它的神奇之处,它可以识别最
珍稀的野兽,并且可以追踪到它们的踪迹。

不久,商人就获得了数倍于他出价的高额收益,他也向农夫归还了他的狗,并公开表示,他不会娶农夫的女儿为妾。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是他所表达的意境非常深刻。

它告诉我们,有时候生活的艰难
和困顿,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扭曲的行为方式。

但是当我们能够保持真正的善良和诚实,
终究会等到机会与人生的转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
卖狗嫁女: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出处《晋书原传》。

释义用卖狗的钱嫁女儿,形容人非常节俭。

历史典故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由于家境贫困,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等到他做官以后,本来可以享受生活,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不久,吴隐之的女儿出嫁,人们猜想他这回一定能好好操办一下。

谁知结婚当日,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大将军谢石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你可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还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谢石的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以节俭出了名,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成长心语《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意思就是: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勤俭是一种美德,还可以让人避免因为贪心而招来祸患。

任何事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如果轻易浪费,则是在糟蹋他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的行为;勤俭节约,则会让他人对你生出崇敬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