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来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几分之一)时,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组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猜想和验证,使学生专注于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验证和运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时,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总结、验证,自主探索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给庄家清除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根据这一规律请继续回答并写出算式。
5只青蛙几只腿?10只青蛙几条腿?20只青蛙几条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4=2010×4=4020×4=80追问:观察以上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篇〗3 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5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的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950382573014学生记数。
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生1:有什么规律生2:学积的变化干什么生3:积的变化规律和什么有关系生4: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
妈妈提出问题想考考小明。
①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6×2=126×20=1206×200=1200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写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数学情感。
【说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说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1)6×2= (2)20×4=6×20= 10×4=6×200= 5×4=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
(1)第一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6,第二组算式中每个算式都有一个因数4。
(2)第一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第二组算式的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
(3)当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时,积也相应地变大或变小。
4、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1)观察第一组算式,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并验证。
(认真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因数都是6,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积由12变成120。
另一个因数由2变成200,积由12变成1200。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出来。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观察第二组算式,探究规律。
①继续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②同桌之间一个人按规律写算式,另一个人用竖式验证。
2、在小组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完成51页“做一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二)引入教学内容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积的变化规律,你们知道什么是积吗?生:积就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师:很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例子:2×6=12,20×6=120,200×6=1200,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所变化。
三)探究规律师:现在,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和一张空白表格,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规律。
请你们按照这个规律,计算出以下式子的积:2×7、20×7、200×7,然后把结果填入表格中。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也乘(或除以)这个数。
四)总结规律师: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
请你们把这个规律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五)应用规律师:现在,我给你们出一个问题,请你们用这个规律来解决。
___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六)课堂练七)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探究规律的活动,我们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获得了探究数学规律的经验,培养了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检测,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组互相分享,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口算中,感受到研究数学的实用性。
接着,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学生通过互相分享,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和商的变化规律一、积的变化规律。
1. 规律内容。
-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 例如:- 在3×5 = 15这个算式中,如果3不变,5乘2变为10,那么积3×10 = 30,15也乘2得到30;如果3不变,5除以5变为1,那么积3×1 = 3,15也除以5得到3。
2. 应用示例。
- 已知12×15 = 180,如果12不变,15扩大3倍变为45,那么积也扩大3倍,12×45 = 12×15×3=180×3 = 540。
- 已知20×30 = 600,如果20缩小为原来的(1)/(10)变为2,30不变,那么积也缩小为原来的(1)/(10),2×30 = 60。
3. 拓展。
- 两个因数同时变化时:- 两个因数都乘一个数(0除外),积就乘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3 = 6,如果2乘2变为4,3乘3变为9,那么4×9 = 36,6乘2×3 = 6得到36。
- 两个因数都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就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16×20 = 320,如果16除以2变为8,20除以4变为5,那么8×5 = 40,320除以(2×4)=8得到40。
- 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积不变。
例如4×9 = 36,如果4乘3变为12,9除以3变为3,那么12×3 = 36,积不变。
二、商的变化规律。
1. 规律内容。
-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几或乘几。
- 例如:- 在12÷3 = 4这个算式中,如果12不变,3乘2变为6,那么商12÷6 = 2,4除以2得到2;如果12不变,3除以3变为1,那么商12÷1 = 12,4乘3得到12。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共15张PPT)

1 23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如果来参加宴会的来宾,每人吃6个水蜜桃, 那么2人吃多少个?20人呢?200人呢?
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一:积随因数扩大而扩大的变化规律
(1)式和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化? 哪个因数产生变化?如何变?积又产生什么变 化?
(2)式和式比较,因数和积产生了什么 变化?
÷2
48×50= 2400 48×500=24000 24 × 5= 120
1 23
3.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平方米
8米
方法一:
长:200÷8=25(米) 扩大后的面积:25 ×24=600(平方米)
200平方米
8米
200平方米
8米
200平方米
8米
24米
方法二: 24÷8=3
200×3=60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的面积是600平方米。
太好吃了!!!
课堂小结,巩固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拓展提升: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6×18=648
(36÷2)×(18×2)= (36÷4)×(18×4)= (36×3)×(18÷3)=
(3)式和式比较,因数和积产生了什么 变化?
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 括你的发现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 要乘几。
探究二:积随因数缩小而缩小的变化规律
40 × 4= 160
÷ 不÷
2
变2
÷
4 20 × 4= 80
÷ 4
÷ 不÷
2
变2
10 × 4=4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积也除以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操作,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例题、练习题和相关的生活情境。
2.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如计数器、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买两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两个例题,分别是:例题1:2 × 3 = 6例题2:4 × 5 = 20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如:5 × 4 = 206 ×7 = 423 × 8 = 24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_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杨陵区大寨镇中心小学马保团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课本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算式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此中,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
学习中,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
1
2
3
度拓展,
而且还在不断享受着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究新知
举例验证
二、探究新知
得出结论
6×2 = 12 6×20 = 120 6×200= 1200
8×3=24 8×6=48 8×9=72
……
两数相乘,一 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 几,积就乘几。
二、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
20×4= 80
÷2
÷2
10×4= 40
÷2
÷2
5 ×4= 20
观察发现 6×2 = 12
6×20 = 120 ×100 ×100
6×200= 1200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100( 或扩大100倍),积 也乘100 (或扩大 100倍)。
二、探究新知
大胆猜想 6×2 = 12 6×20 = 120 6×200= 1200
两数相乘,当
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乘几时,
两数相乘,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 个因数除以几(0除 外)时,积也要除以
几。
二、探究新知
举例验证
二、探究新知
得出结论
20×4= 80 10×4= 40 5 ×4= 20
80×3=240 20×3=60 8×3=24
……
两数相乘,一个 因数不变,另一 个因数除以几 (0除外),积 就除以几。
二、探究新知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积的变化规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课前准备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 )只眼睛(十六)条腿
(18÷2)×(24×2)= 432 (18×2)×(24÷2)= 432
五、规律拓展
填一填 105 × 45= 4725
(105×3)×(45÷3)= 4725 (105÷5)×(45×5)= 4725
五、规律拓展
18 × 24= 432 (18÷2)×(24×2)= 432 (18×2)×(24÷2)= 432
105 × 45= 4725 (105×3)×(45÷3)= 4725 (105÷5)×(45×5)= 4725
两数相乘,一 个因数乘(或 除以)几,另 一个因数除以 (或乘)相同 的数,它们的 乘积不变。
六、作业布置
作业:54页第1题、第4题、第7题, 55页第10题。
5 ×4= 20
二、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
观察:与第一个算 式比较,第二个算
6×2 = 12
式的因数是怎样变
×10 ×10 化的?积是怎样变
6×20 = 120 ×10
6×200= 1200
化的?第三个算式 呢?
×1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乘10(或扩大10倍),
积也乘10 (或扩大0倍)。
二、探究新知
能完整地说说因数和 积是怎么变化的吗?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
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0除外),积也除以几。
两数相乘,一 个因数不变,另一 个因数乘几,积也 要乘几。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0除外),积就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练习
我是聪明小法官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
积应该乘4。
(×)
2、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 )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任何数,
积也乘或除以任何数。
(×)
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
(√ )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算出每一组题中第一题的积,然后很快写出下面两题 的积。
12×3= 36
48×5= 240 24×5= 120
你能把儿歌继续唱下去吗?
一、复习旧知
口算
80
12
40
120
20
1200
二、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 6×2 = 12
20×4= 80
6×20 = 120
10×4= 40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6×200= 1200
120×3= 360 48×50= 2400 24×25= 600
1200×3=3600 48×500=24000 24×75= 1800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或除以几(0除外),积 就乘或除以几。
五、规律拓展
填一填 18 × 24= 432
观察:与第一个算式比 较,第二个算式的因数 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 样变化的?第三个算式 呢?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2, 积也除以2。
二、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 20×4= 80
÷ 10×4= 40
4
5 ×4= 20
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除以4,积也 ÷ 除以4。
4
二、探究新知
大胆猜想 20×4= 80 10×4= 40 5 ×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