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精细复习(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翻译填空(全面详细,适合学生默写复习,后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第一段: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翻译: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翻译: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翻译: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第二段: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第三段;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答案(经过严格校对)第一段:邹忌修(长,这里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朝服(穿戴)衣冠,窥镜,谓(对....说)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城北徐公美?”翻译: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比得上)君(您)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的)美丽者也。
翻译: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例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八尺有余(yòu)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guān)孰视之(shú)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àng)期年之后(jī)间(jiàn)进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采纳、接受)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动词)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5、皆以美于徐公(认为)6、王之蔽甚矣(受蒙蔽)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8、能谤讥于市朝(议论;公共场合)9、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10、期年之后(一周年)四、通假字五、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臣之妻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5)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的近臣,左膀右臂)(3)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4)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5)暮寝而思之寝:古义:睡觉,脱衣而眠(6)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杂)六、相关成语门庭若市——门可罗雀七、原文填空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日矢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问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与徐公孰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4、妻、妾、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2.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 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 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 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 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 写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邹忌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 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 年为覆辙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 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 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一词多义】
1.修邹 乃忌 重修 修. .八 岳尺 阳有 楼余
长,文中指身高。 修建。
朝.服衣冠
早晨。
2.朝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皆朝.于齐
朝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孰吾 孰.与 视之 徐公孰.同美“熟”谁,,仔哪细一。个。 4.美我 吾孰 妻与 之城 美.我 北徐 者公美.认为美…丽…,美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巩固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一、课内回顾(35分)1、解释加点词语(12分)旦日..,客从外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齐2、翻译下列句子(18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翻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3、纵观全文,分析邹忌和齐王的形象。
(5分)邹忌:齐王:二、课外迁移(15分)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冠.白冠后来吊.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2、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3、翻译下列句子。
(6分)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案课内回顾:1.重点字词解释: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2.句子翻译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本文中心论点对比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及答案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讽齐王纳.谏3.修.八尺有余4.而形貌昳丽..5.窥.镜6.旦日/明日7.又弗如远甚.... 8.私.我也 9.今齐地.方千里 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皆以.美于徐公12.王之蔽.甚矣13.谤讥.于市朝14.谤.讥于市朝15.期年..之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6.谤讥于市朝..17.门庭若市.18.时时..而间进 19.时时而间.进 20.谤讥..于市朝2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2.能面刺.寡人之过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 朝.服衣冠5. 暮.寝而思之6. 闻.寡人之耳者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三、一词多义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君美.甚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下受下.赏乃下.令若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闻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五、句子翻译(一)特殊句式1. 忌不自信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 欲有求于我也 4. 能谤讥于市5.王之蔽甚矣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 皆以美于徐公。
(二)其它重点句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五、简答题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并从齐威王的角度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 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5邹忌讽齐王纳谏-考卷(有答案)

5邹忌讽齐王纳谏考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出自哪部著作?A. 《左传》B. 《战国策》C. 《史记》D. 《汉书》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A. 齐国B. 楚国C. 魏国D. 燕国A. 知己知彼B. 亡羊补牢C. 门庭若市D. 狐假虎威4.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邹忌是如何说服齐王的?A. 直言进谏B. 曲线救国C. 以身作则D. 请教他人5.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齐王最终采纳了哪些建议?A. 严格选拔官员B. 减轻百姓负担C. 奖励进谏者D. ABC都是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邹忌是齐国的______。
2. 齐王在位期间,齐国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邹忌为了国家社稷,决定向齐王______。
3. 邹忌通过讲述______的故事,让齐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 齐王在邹忌的讽谏下,颁布了______,鼓励百姓向他进谏。
5.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______成为了齐国的美谈。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
2. 邹忌是如何成功地讽谏齐王的?请简述其过程。
3. 齐王纳谏后,齐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四、论述题(20分)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谈谈你对“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理解。
五、案例分析题(20分)材料:某公司领导在管理过程中,独断专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员工怨声载道。
请你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为公司领导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文(40分)题目: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一、选择题答案1. B2. A3. C4. C5. D二、填空题答案1. 宰相2. 进谏3. 狐假虎威4. 纳谏令5. 邹忌讽齐王三、简答题答案1. 齐威王在位时,齐国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
邹忌作为齐国宰相,为了国家社稷,决定向齐王进谏。
2. 邹忌通过讲述狐假虎威的故事,让齐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检测 (1)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 “又” 。 3、朝 服衣冠,窥镜。朝:在早上。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 ,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022年部编版初中《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邹.忌(zōu)昳.丽(yǐ)燕.国(yān)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D.间.进(jiān) 旦.日(dàn) 奉劝(quàn)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客从外来()(2)暮寝.而思之()(3)皆朝.于齐()(4)皆以.美于徐公()3.把以下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朝服衣冠。
(2)徐公来,()孰视之。
(3)客从外来,()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
4.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复习卷一、整体回顾。
1、本文选自《》,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纳谏”的意思是。
2、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说明了国君必须,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这个故事也说明: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特殊词语解释1、通假字孰视之2、词类活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4. 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④于是入朝.见威王()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朝.于齐()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王曰:“善。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⑤时时而间进()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 ( )③徐公来,孰视之 ( )④暮寝而思之( )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卫灵公天寒凿池。
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
”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
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
”公曰:“善。
”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
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
”公曰:“不然。
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
②陬(zōu)隅:屋角。
③匹春:百姓。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4分)恐伤民()公衣狐裘()而我举之()可谓知君道矣()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使之冲烟飞鸣(《幼时记趣》)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三、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二)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
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天下必不服.()(2)秦王以为然而遣.之()(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 (4)臣切为王患.之()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3、句子翻译。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末复习卷(答案)一、整体回顾1、本文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谏”的意思是接受规劝。
2、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这个故事也说明: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何能及.君(比得上)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旦日..(第二天)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公共场合)三、解释下列词语1、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2、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古今异义词(1)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5)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7)讽:古义:讽,委婉劝说今义:讽刺4.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上等)下①乃下.令(下达)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呈上)②受下.赏(下等)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②门庭若.市(好像)②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③皆朝.于齐(朝见)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②孰视之.(他,代指徐公)②皆以美于.徐公(比)③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③能谤讥于.市朝(在)④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④皆朝于.齐(到)孰①孰.视之(同“熟”,仔细)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方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王曰:“善。
”(好,高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②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顺承)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连词,表修饰 ) ④暮寝而思之( 连词,表修饰 )⑤时时而间进(连词,表修饰)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 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 ( 助词,不译 )③徐公来,孰视之 ( 代词,代客人) ④暮寝而思之( 代词,代妻妾客说徐公美这件事 )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的)⑥燕赵韩闻之(代齐王纳谏这件事)⑦王之蔽甚矣(助词,不译)五、重点语句翻译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六、课文内容理解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3、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
齐威王——他胸怀宽广,知错就改,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
4、(1)从自身生活中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2)启示: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七、课外文言文(一)【答案】【小题1】损害穿任用方法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衣”作动词,“举”“道”皆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D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之”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之”的掌握来判断各项,进行比较。
D句中的“之”与例句相同,意为“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小题3】卫灵公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知人善用,明白事理之人。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读懂内容,抓住短文中卫灵公的言现表现,从“知错”“纳谏”“明理”方面概括其形象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翻译:卫灵公让民众在天冷时挖池,宛春劝谏说:“天冷时兴办土木工程,恐怕损害百姓。
”灵公说:“天冷吗?”宛春说;“您穿着狐皮大衣,坐着熊皮垫子,屋角又有火灶,所以不觉得冷。
如今百姓衣服破旧不得缝补,鞋子坏了不得编织,您是不冷了,百姓可冷呢!”灵公说:“你说得好。
”就下令停止工程。
侍从们劝谏说:“您下令挖池,不知道天冷,宛春却知道。
因为宛春知道就下令停止工程,好处将归于宛春,而怨恨将归于您。
”灵公说;“不是这样。
宛春只是鲁国的一个平民,我举用了他,百姓对他还没有什么了解。
现在要让百姓通过这件事了解他。
而且宛春有善行就如同我有一样,宛春的善行不就是我的善行吗?”灵公这样议论宛春,可算是懂得为君之道了。
(二)【答案】1、.(1)顺服,顺从,服从(2)释放,使离去(3)通“拒”,抗拒(4)忧虑,担忧2、秦赵为一 |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 |为秦也。
3、译文: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带千金来祝贺4、燕使从对方角度舍身处的进行劝说。
翻译: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
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
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
燕国之所以听命于赵国是由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缘故。
现在我出使秦国,而赵国扣留我,这说明秦国和赵国有矛盾。
秦、赵两国有矛盾,诸侯就一定不会服从赵国,燕国也不会听命于赵国。
再说,我出使秦国,并不妨碍赵国进攻燕国啊。
”赵王以为说得对,就开释了燕国使臣。
燕国使臣拜见秦王说:“燕王听说秦、赵两国联合,燕国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