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律失常32例

合集下载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50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时,对照组选择盐酸胺碘酮,观察组选择炙甘草汤加减,对比治疗的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结论:以炙甘草汤加减对心律失常展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炙甘草汤;总有效率;房性期前在医学上心律失常的范畴较大,指的是心脏的节律、速率失常。

60~100次/min为人正常的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若大于100次,则为心动过速,若低于60次,则为心动过缓[1]。

为使心律失常患者心率状况有效改善,以应患者具体的情况为依据,给予适合的药物调节其心率。

现阶段,临床常以盐酸胺碘酮治疗该症,但疗效不甚理想。

心律失常在中医属心悸范畴,治疗时选择中医药,可获得明显疗效。

据相关资料指出[2],以炙甘草加减对该症展开治疗,疗效确切。

为明确其实际的价值,本文将其给予我院心律失常患者,分析其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54.6±4.4)岁;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0~77岁,平均(55.8±4.6)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50例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对本次应用药物不存在过敏现象。

排除标准:心脏存在重症疾病者排除[3]。

1.2方法将盐酸胺碘酮(Sanofi-Aventis France,国药准字J20180072,规格:0.2g/片)给予对照组,每日三次,每次口服200mg,患者需接受15d不间断的治疗。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疗法提供: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辽宁省)杨晓霞王雪梅治疗方法:炙甘草汤:炙甘草50g,生姜3片,党参20g(原方为人参),生地30g,桂枝10g,丹参30g,磁石10g,阿胶(烊化)10g,麦门冬15g,麻仁10g,大枣3枚,每日1剂,每剂煎汤至300ml,每次150 ml,每日2次温服。

加减:舌红无苔、阴虚重者将生地易熟地30g;心悸甚者加酸枣仁30g;龙齿20g,胸闷甚者加郁金15 g,三七10g;咳嗽吐痰者加陈皮10g,橘红10g;头晕者加川芎10g,菊花10g,石决明10g;多汗者加五味子10g,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

此方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等九味组成。

功能是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又治虚痨肺痿。

以脉结代、心动悸为证治要点。

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方中炙甘草补气生血,养血益脾,生地滋阴补血充脉养心,二药共重用,益气养心以复脉为主药,党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则养心复脉,补脾化血,阿胶、麦门冬、麻仁甘润养血配生地则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接续,同为辅药,诸药合用使气足血充畅行于脉,脉气接续诸症自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甘草汤能显著地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室早(VP)、室速(VT),并能使心律失常总发生率降低。

加味炙甘草汤可明显缩短川乌浸出液所造成的实验性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降低严重程度。

加味炙甘草汤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窦性心率短时复转率。

炙甘草汤灌服家兔的实验表明,其对盐酸肾上腺素快速静注后家兔的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不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能显著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同时正常心律恢复时间加快。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本文介绍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了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研究采用单臂前后对照的设计,分别观察了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指标、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研究对象为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纳入了30例患者,均按照炙甘草汤加
减的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每日口服药物,每次剂量为12g,分3次服用。

治疗
周期为6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心电图指标也有所改善。

具体而言,治疗前患者的心电图上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而治
疗后这些表现均有所减少。

同时,患者的心率和心律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此外,研究还观察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在治疗期间,共有3
例患者出现了心血管事件,其中包括心肌梗死、猝死等。

但在治疗后,这些心血管事件的
发生情况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且所有患者的生命指标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综合以上结果,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以有
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电图指标,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在临床实践
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合理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药方,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实践,在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本文从炙甘草汤的历史背景、组成与功效,到在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再到临床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论部分展望了炙甘草汤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其加减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为进一步推广炙甘草汤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关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关键词】炙甘草汤、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历史背景、组成与功效、治疗、案例、展望、总结、评价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通过对炙甘草汤的历史背景、组成与功效、在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临床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炙甘草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

对炙甘草汤的加减应用进行总结和评价,展望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2. 正文2.1 炙甘草汤的历史背景炙甘草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

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最早记载于《伤寒论》中。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典籍,由张仲景撰写于东汉时期。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中被用来治疗热病及寒病,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温和平和作用的方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炙甘草汤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后世医家的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和发展。

在宋代,炙甘草汤正式定名,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明清时期,许多医家对炙甘草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修订,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准确和有效。

至今,炙甘草汤已经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其历史背景丰富,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炙甘草汤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2 炙甘草汤的组成与功效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制剂,由炙甘草、桂枝、大枣、生姜、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调和气血、益气固表、温中健脾等功效。

炙甘草汤乃心律不齐良方

炙甘草汤乃心律不齐良方

炙甘草汤乃心律不齐良方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该书中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本方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疗效确实,屡试不爽。

一般服用20~30剂,可收良效。

药用:炙甘草、生地、党参各15克,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大便溏去麻仁,加酸枣仁;心悸加龙齿、朱砂;病毒性心肌炎邪盛加黄芩、公英、大青叶。

心气虚者,去麻仁、阿胶、生姜,加人参、黄芪、五味子;心阳虚者,去麻仁、阿胶,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附片5克;心阴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再加玄参;心血不足者,加当归、赤芍、丹参;心痛甚者,加丹参、元胡、赤芍、三七等;瘀血阻滞者,加丹参、三七、元胡、郁金、檀香。

病案1李某某,男,27岁。

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睡眠不好。

诊断为胸痹。

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党参、阿胶、生地、丹参、夜交藤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炒枣仁20克,黄连、桂枝各10克,肉桂、干姜各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

兼证为睡眠不好,因心主神明,心气虚,故失眠多梦。

方中加丹参、夜交藤、炒枣仁,加黄连、肉桂(名交泰丸)宁心安神。

病案2刘某,女,35岁。

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心律不齐,晚上频发。

胸痹。

诊断为:胸痹。

用炙甘草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甘草、太子参、阿胶、生地、苦参、全栝楼、当归、丹参、麦冬、五味子、川芎、黄芪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

用法同前,连用10剂。

体会:该患者主要症状是脉结代,心动悸,故用炙甘草汤治之。

昼为阳,夜为阴,夜间频发,心阴不足也,心阴心阳不相接续也。

故重用太子参、阿胶、生地滋心阴,佐以桂枝、干姜以温心阳,阴阳共理。

方中加丹参、麦冬、五味子名曰生脉饮者,养心神、补心力也。

加四物汤、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龙骨、牡蛎摄敛心气,苦参、栝楼宽胸理气。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是传统中医中的一种方剂,主要成分是甘草、白术、干姜和人参,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失眠多梦、盗汗等症状。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显示炙甘草汤还可以用来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对炙甘草汤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实验设计:本次研究选取了40名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

治疗组病人口服炙甘草汤,每日2次,每次10g,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病人口服安慰剂,每日2次,每次10g,连续治疗4周。

治疗前、治疗后和观察期间(4周)两组病人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指数(HRV)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炙甘草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

治疗组病人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异常改善,HRV指数明显提高。

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电图和HRV指数无明显变化。

讨论:本次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其成分中的甘草能够抑制心脏活动的交感神经反应,改善心率变异性;白术和人参能够补充体内能量,改善心肌代谢;干姜则能够增加血管的扩张,降低血压和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摘要】炙甘草汤是一种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中药方剂,被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炙甘草汤加减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一定优势。

该方剂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变化,确保安全有效。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同时该方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还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合评价炙甘草汤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炙甘草汤、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评价、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优势、注意事项、有效性、潜在应用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针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传统中医药学中有一种治疗方案,即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调和心脾、安神止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脏功能、增加冠脉供血、抗氧化、抗心律失常等方面。

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剂量、疗程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2. 正文2.1 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炙甘草、大枣、生姜、桂枝、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炙甘草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炙甘草汤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而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

炙甘草汤是一种名剂方,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使用,它有着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


文旨在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是由四味草药配制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甘草和大枣。

甘草性温和,有益气、和中、解毒、调和各种精气的作用。

大枣可以调和气血、滋养脾胃、安神定志、护肝
明目。

这两味药合用可以起到益气、健脾、平和、调畅的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减使用,可以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表现进行调整。

例如,
加入葛根、茯苓、丹参等药材可以增强心肌供血,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和
预防。

加入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药材可以清热解毒,降低心脏负荷,缓解心律失常症状。

同时,在使用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
方面。

建议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吃粗粮、低脂肪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防止疾病复发。

总的来说,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具体应用
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注重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防治,才能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律失常32例
武志平,闫桂玲(辽宁省朝阳市第三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关键词:心律失常;炙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2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l0例,女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病程3月一6年。

其中频发室性早搏l2例;多源性室性早搏7例,频发性房性早搏6例,阵发性心动过速3例,心动过缓4例。

32例中病毒性心肌炎l2例,冠心病l6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2例。

本组病例均经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

中医辨证为心气心阴两虚兼少阳枢机不利。

2治疗方法
方用炙甘草汤及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基本方:炙甘草20g,龙骨、牡蛎、生地黄各30g,桂枝、麦冬、红参、柴胡、天花粉、黄芩各15g,阿胶(烊)lOg,干姜5g。

加减:气虚有热加黄芪30g,知母15g;肝郁肾虚加合欢花20g,枸杞子20g;心动过速加柏子仁15g,石菖蒲lOg;血瘀加丹参15g,桃仁lOg;心阳虚心动过缓去天花粉、黄芩,加附子lOg,麻黄、细辛各5g;胸阳不振兼痰浊去黄芩,加瓜蒌15g,薤白、半夏各lOg。

煎服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30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治疗2疗程后多次复查心电图。

显效:频发室早、房早完全消失,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消失。

有效:室早、房早偶有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较前减少。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改用他法治疗者。

结果,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4例。

4病案举例
郭某,女,38岁,1998年l0月19日初诊。

3月前患感冒〃随之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心律不齐。

经某医院做彩超、心肌酶谱等项检查,诊断为心肌炎,经住院治疗3月,病情改善,但遗留心律不齐。

做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检查: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

诊见:疲倦乏力,心悸气促,面色尅白,语声低微,稍活动即频繁出现早搏、胸闷叹息。

舌淡,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中医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心之气阴两虚。

治以养心复脉,和解少阳。

基本方加黄芪30g,知母、柏子仁各15g。

每天l剂,水煎服。

6剂后二诊:心悸、气短、胸闷较前改善,身体较前有力,休息时偶见早搏,活动后早搏增多。

继续用上方加减,共服药30剂,早搏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正常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中常见的症状,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心之气阴两虚兼少阳枢机不利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因此运用炙甘草
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本病,炙甘草汤益气养阴,有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对心律失常有双向调节作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有和解少阳、调畅气机之功能。

两方合用,并适当加减,可调畅气机,养心复脉,使心律失常得以恢复正常,故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