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刀具角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刀具的几何角度是影响切削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切削刃角、前角、后角、楔角等。

因此,准确地测量刀具的几何角度对于保证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半径刀具的几何角度来了解刀具的基本几何特征。

1. 实验原理(1) 切削刃角:指刀刃与切削方向所成的角度。

(2) 前角:指在刀具作用于工件前,前侧刀面与工件表面所成的角度。

(4) 楔角:指刀子锋利部位顶点的前后切割刃所组成的夹角。

2. 实验设备测量半径刀具的实验设备包括:精密圆柱度千分尺、台式显微镜、减速器、圆度测量平台。

3. 实验过程(1) 切削刃角的测量先将刀具置于圆度测量平台上,用微调螺丝调试使得其保持水平状态。

接着,将显微镜放在刀具的边沿位置,通过目视读数法测量出刀刃与显微镜中一条直线之间的夹角。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需要注意观察刀刃切口的角度,尤其要避免不同部位所测得的切口角度的差异,以免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2) 前角、后角的测量将刀具置于台式显微镜的中心位置,保证其与显微镜的光路垂直,然后在显微镜下观测刀具前、后侧刃面与工件的沿径向的加工角度。

该实验需要不断转动刀具,在不同的角度下观测,以保证测量结果最为准确。

(3) 楔角的测量取平面度千分尺,在其上端夹入刀具刃口,然后将其与刀具的标准位置进行比较,读取其上端和下端所测得的读数差值,即为楔角。

4.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观察和分析刀具各项几何特征,了解切削刃角、前角、后角、楔角等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例如,切削刃角的大小会影响切削面的质量,前角的大小会对切削力产生重要影响,后角的大小会对削屑排出产生影响,而楔角则直接关系到刀具的锋利度和持久性等方面。

总之,刀具的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加工技术实验,实验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每一个步骤,并保证遵守严格的安全规范,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刀具几何角度测量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刀具几何角度来了解刀具的性能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测量仪器进行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切削角、主偏角和微观前后角对切削力和面粗糙度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调整刀具几何角度来优化加工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引言:刀具是机械加工中关键的工具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刀具几何角度作为刀具的重要性能参数,包括切削角、主偏角、微观前后角等,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刀具几何角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测量仪器进行几何角度的测量与分析。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一台光学显微镜和测量仪器对刀具进行测量,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刀具及测量仪器:选择一把常用平面铣刀、高感度液压感应测力仪、三次元测量仪和激光扫描显微镜等测量仪器。

2. 测量几何角度: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测量仪器对刀具的切削角、主偏角、微观前后角等几何角度进行测量和记录。

3.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切削角、主偏角、微观前后角等几何角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加工情况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1. 切削角对切削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切削角变大时,切削力也相应地增大。

2. 主偏角对刀具的刃口强度和切削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当主偏角变大时,刀具的刃口强度会相应变弱,加工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3. 微观前后角是影响切削力和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结论:通过对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与分析,我们发现,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力、面粗糙度和加工效果均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实际加工中需要加以注意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利用刀具的性能优势,优化加工效果。

此外,我们也认识到,几何角度的测量和调整对提高刀具性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刀具的几何角度对于加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准确测量刀具的角度参数对于刀具选择和刀具磨削过程中的调整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来优化切削过程,提高加工效率。

实验材料和设备1.刀具样品(不同形状的刀片)2.数字显微镜3.高精度角度测量仪4.支架和夹具5.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选择不同形状的刀片作为样品,确保每个样品表面清洁平整,无明显损伤。

2. 搭建实验装置使用支架和夹具固定刀具样品,保证刀具稳定放置。

3. 刀具初步测量使用数字显微镜对刀具进行初步测量,记录刀具的外形尺寸和外表面形状。

4. 角度测量使用高精度角度测量仪对刀具的角度进行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 - 将刀具放置在测量仪的支架上。

- 调整测量仪的角度刻度,使其与刀具表面平行。

- 使用测量仪上的读数器记录刀具的切削角度、前角度和后角度。

5. 数据记录和分析将测量所得的角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计算不同刀具样品之间的角度差异,评估刀具的质量。

6. 结果讨论和优化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效果的影响。

如果发现某些角度参数的调整可以提高切削效率,则可以进行相应的优化措施。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刀具的几何角度对于切削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通过优化刀具的角度参数,可以提高切削效果,提高加工效率。

参考文献(列举使用的参考文献,如有)。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刀具几何角度是刀具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重要参数,准确测量刀具几何角度对于保证刀具的切削性能、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1、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熟悉常用的刀具几何角度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正确测量刀具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等几何角度。

4、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加深对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性能影响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刀具的几何角度包括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等,这些角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如下:1、前角(γo):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前角的测量是在前刀面与基面的交线上,测量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2、后角(αo):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交线上,测量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3、主偏角(κr):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4、副偏角(κ'r):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背离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5、刃倾角(λs):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测量刀具几何角度通常使用万能角度尺、刀具角度测量仪等工具。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实验所用刀具:车刀、铣刀等。

2、测量仪器:万能角度尺、刀具角度测量仪。

3、其他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量角器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熟悉实验所用的刀具和测量仪器。

检查测量仪器的精度和零位是否准确。

2、测量前角(γo)将刀具平放在工作台上,使前刀面朝上。

使用万能角度尺或刀具角度测量仪的测量爪与前刀面和基面接触,读取测量仪器上的角度值,即为前角。

3、测量后角(αo)将刀具翻转,使后刀面朝上。

按照测量前角的方法,测量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得到后角。

4、测量主偏角(κr)将刀具的主切削刃平放在工作台上,使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清晰可见。

使用量角器或刀具角度测量仪测量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即为主偏角。

刀具角度的实验报告

刀具角度的实验报告

刀具角度的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角度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以便优化刀具设计和切削操作。

实验材料与设备1. 刀具(硬质合金铣刀)2. 工件(钢材)3. 数控铣床4. 刀具切削力测试系统5. 切削液实验步骤1. 将刀具安装到数控铣床上,并调整切削速度为1500转/分。

2. 选择第一组实验参数:切削深度为0.5mm,进给速度为100mm/min。

3. 调整刀具角度,分别设置为0度、30度、45度和60度。

4. 开始切削,记录切削力数据。

5. 更换切削深度为1mm和2mm,重复第4步的实验过程。

6. 重复2-5 步骤,完成所有实验参数组合。

实验结果切削深度(mm)刀具角度(度)切削力1(N)切削力2(N)切削力3(N)平均切削力(N)0.5 0 20.5 21.3 20.820.90.5 30 18.2 18.4 18.618.40.5 45 16.7 16.8 16.6 16.70.5 60 15.2 15.3 15.4 15.31 0 25.1 24.8 25.3 25.11 30 21.6 22.1 21.8 21.81 45 19.8 19.6 19.7 19.71 60 17.9 17.7 18.1 17.92 0 30.3 30.6 30.5 30.52 30 26.7 26.9 26.6 26.72 45 24.5 24.6 24.4 24.52 60 22.1 21.8 22.3 22.1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切削力也随之增加。

这是由于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剪切面积增大,切削力的需要也增加。

2. 在相同切削深度下,刀具角度增加会导致切削力的减小。

这是由于增大的刀具角度可以降低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切削力的需要。

3. 当刀具角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刀具角度对切削力的减小作用有限。

这是由于角度过大会导致刀具的切削效率降低,进而增加切削力。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刀具在机械加工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刀具的几何角度对于其性能和加工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量刀具的几何角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量实验,探究刀具几何角度的影响以及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实验一:刀具的切削角度测量在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切削角度直接影响着切削力和切削刃的寿命。

本实验使用了专用的角度测量仪器,通过将刀具固定在测量仪器上,准确测量了刀具的切削角度。

实验结果显示,切削角度的大小与切削力呈正相关关系。

较大的切削角度可以减小切削力,但过大的切削角度会导致切削刃的过早磨损。

因此,在实际加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削角度。

实验二:刀具的前角度测量刀具的前角度是指刀具刃的前面与切削面之间的夹角。

该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切削刃的尖锐度和切削质量。

本实验使用了光学显微镜,通过观察切削刃的形态,测量了刀具的前角度。

实验结果显示,较小的前角度可以使切削刃更加尖锐,提高切削质量。

然而,过小的前角度会导致切削刃容易损坏。

因此,在实际加工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硬度和切削条件选择适当的前角度。

实验三:刀具的后角度测量刀具的后角度是指刀具刃的后面与切削面之间的夹角。

该角度的大小对切削刃的排屑性能和切削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观察切削刃的形态,测量了刀具的后角度。

实验结果显示,较小的后角度可以改善切削刃的排屑性能,提高切削质量。

然而,过小的后角度会导致切削刃的容易断裂。

因此,在实际加工中,需要根据切削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后角度。

实验四:刀具的侧后角度测量刀具的侧后角度是指刀具刃的侧面与切削面之间的夹角。

该角度的大小对切削刃的切削力和切削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使用了数字显微镜,通过测量切削刃的形态,准确测量了刀具的侧后角度。

实验结果显示,适当的侧后角度可以减小切削力,提高切削质量。

然而,过大的侧后角度会导致切削刃的易损性增加。

实验一_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

实验一_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

实验一_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实验一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及仪器使用。

2.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定义和理解。

二、实验容和要求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给定外圆车刀的前角γo 、后角α0、主偏角K r 和副偏角'r K ,并将测量结果记入实验报告;了解刃倾角λs 定义和作用。

2.每人测两把车刀,切断刀和外圆各一把。

⒊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车刀简图,并回答问题。

三、仪器及工具1、BR-CLY 车刀量角仪(如图1)图1 BR-CLY 车刀量角仪7887摇臂轴定位螺钉序号名称车刀量角台序号名称底盘支脚小刻度盘工作台导条小指针指针转动轴螺钉螺钉轴大刻度盘大指针升降螺母滑体立柱定位块2、所配车刀规格:配四把车刀:400车刀(车外圆、平端面、倒角)、900车刀(精车刀、车外圆、平端面)、750车刀(精车刀、车外圆、平端面)、切断刀(切断、切槽)。

精度:7~8级左右四、车刀量角台结构介绍与测量方法l.量角台的主要测量参数及其围车刀量角台能够测量主剖面和法剖面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刃倾角。

测量围:前角测量围0-45度后角测量围0-30度刃倾角测量围0-45度主(副偏测量围0-45度。

外形尺寸(㎜)185×250×2402.车刀量角仪的使用方法(以40°外圆车刀为例)(1)测量主偏角:主偏角是在基面上测量的主切削刃与车刀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测量时,车刀放在工作台上,用刀台的侧面和底面定位。

此时刀台底面表示基面,刀台侧面表示车刀轴线,量刀板正面表示车刀进给方向。

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矩形工作台,同时推动车刀沿刀台侧面(紧贴)前进,使主切削刃与量刀板正面密合。

此时工作台指针指向盘形工作台上的刻度值即为主偏角。

(如图所示)测量主偏角(2)测量副偏角:副偏角是在基面上副切削刃与车刀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测量时逆时针方向旋转盘形工作台,同时推进车刀使副切削刃与量刀板正面贴紧读出的刻度值即为副偏角。

刀具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刀具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刀具角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 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

2、了解量角仪的结构, 学会使用量角仪测量车刀标注角度。

3、绘制车刀标注角度图, 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标注角度数值。

二、实验基本原理按照车刀标准角度的定义, 在主切削刃的选定点, 用万能角度尺的尺面或量角仪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 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 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车刀量角台、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断刀及三角形螺纹车刀四、实验步骤1、测量车刀的主偏角松开量角器锁紧螺钉, 调整量角器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拧紧量角器锁紧螺钉;2、松开滑块锁紧螺钉, 旋转滑块定位螺母, 将滑块降到最低位置, 将滑块上90°刻线对准立柱上正对操作者的0°刻线, 拧紧滑块锁紧螺钉;3、转动量角器上的指针, 同时改变刀具在工作台上的位置, 使测量刀口与主切削刃平行或贴合, 读取量角器上的读数a, 主偏角=90°-该读数a, 将主偏角数值计入报告。

4、测量车刀的副偏角5、转动量角器上的指针, 同时改变刀具在工作台上的位置, 使测量刀口与副切削刃平行或贴合, 读取量角器上的读数, 副偏角即为该读数, 将副偏角数值计入报告。

6、测量车刀的刃倾角松开滑块锁紧螺钉, 旋转滑块定位螺母, 将滑块上升到一定位置;松开量角器锁紧螺钉, 将量角器处于垂直位置, 量角器所处平面垂直于基面, 拧紧量角器锁紧螺钉;7、转动滑块, 将滑块上0°刻线对准立柱上正对操作者的0°刻线, 此时量角器处于背吃刀面上, 顺时针将滑块转过a度, 此时量角器即处于主切削平面上, 拧紧滑块锁紧螺钉;8、转动量角器上的指针, 同时改变刀具在工作台上的位置, 上下移动滑块位置, 使测量刀口与主切削刃平行或贴合, 读取量角器上的读数, 即刃倾角, 将刃倾角数值计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室成绩
实验名称测量刀具角度实验
实验目的
本次测量刀具角度实验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机械制造技术Ⅰ》(机制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专业)课堂所学的有关典型车刀几何结构和几何角度的理论知识,从而对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刀具有明显的促进意义。

本次实验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达到如下实验目的:
1、了解和认识典型车刀的基本结构,正确区分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槽车刀、内孔车刀和螺纹车刀等常用车刀;
2、认识各类车刀的几何结构和几何角度;
3、正确使用CLY-1型车刀量角仪对典型车刀进行几何角度的测量;
实验基本原理
1、车刀的“三面两刃一刀尖”结构:车刀刀头(即工作部位)由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组成(即三面),前刀面和主后刀面、副后刀面的交棱称为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即两刃),两切削刃的交点区域称为刀尖。

2、车刀前角、主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定义。

3、根据车刀参考平面、前角、主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六个几何角度的定义,确定参考辅助平面的位置,通过CLY-1型车刀量角仪上测量片的各个测量面与车刀刀刃、前(后)刀面的贴合(重合),测量出每一个几何角度。

实验基本步骤
利用CLY-1型车刀量角仪分别测量所选车刀的前角、主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和刃倾角等基本几何角度,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

1、测量前的调整:调整量角仪,使平台、大扇形刻度盘和小扇形刻度盘指针全部指零,使定位块侧面与测量片的大平面垂直,这样就可以使测量片达到以下状态:
a、主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垂直于平台对称线。

b、底平面平行于平台平面。

c、侧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平行于平面对称线。

2、测量前的准备:将车刀侧面紧靠在定位块的侧面上,使车刀能和定位块一起在平台平面上平行移动,并且可使车刀在定位块的侧面上滑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面坐标,可以使车刀置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

3、测量车刀的主(副)偏角
a 、定义: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走刀方向夹角。

b、确定走刀方向:由于规定走刀方向与刀具轴线垂直,在量角台上即垂直于零度线,故可以把主平面上平行于平台平面的直线作为走刀方向,其与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有一夹角,即为主(副)偏角。

c、测量方法:顺(逆)时针旋转平台,使主刀刃与主平面贴合。

如图1-3所示,即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走刀方向重合,平台在底盘上所旋转的角度,即底盘指针在底盘刻度盘上所指的刻度值为主(副)偏角κr(κr')的角度值。

4、测量车刀刃倾角(λs)
a定义:主刀刃和基面的夹角。

b确定主切削平面:主切削平面是过主刀刃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在测量车刀的主偏角时,主刀刃与主平面重合,就使主平面可以近似地看作主切削平面(只有当λs =0时,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才包含主刀刃),当测量片指针指零时底平面可作为基面。

这样就形成了在主切削平面内,基面与主刀刃的夹角,即刃倾角。

图1-3 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图图1-4 测量车刀刃倾角
c测量方法:旋转测量片,即旋转底平面(基面)使其与主刀刃重合。

如图1-4所示,测量片指针所指刻度值为刃倾角。

5、测量车刀主剖面内的前角γo 和后角αo
a定义:主前角是指在主剖面内,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主后角是指在主剖面内后刀面与主切削平面的夹角。

b确定主剖面:主剖面是过主刀刃一点,垂直于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

在测量主偏角时,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主平面重合(平行),如果使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相对于主平面旋转90°,则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主平面垂直,即可把主平面看作主剖面。

当测量片指针指零时,底平面作为基面,侧平面作为主切削平面,这样就形成了在主剖面内,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即前角(γo);主切削平面与后刀面的夹角,即后角(αo)。

c测量方法:使底平面旋转与前刀面重合,测量片指针所指刻度值为前角;使侧平面(即主切削平面)旋转与后刀面重合,测量片指针所指刻度值为后角。

6、副后角的测量与主后角的测量方法相近,所不同的是须把主平面作为副剖面。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由于实验仪器本身比较粗糙,故所测得的各类车刀的几何角度与实际角度会有较大的出入。

思考题
1、简要叙述车刀的工作部分组成。

答:车刀属于单锋刀具,因车削工作物形状不同而有很多型式,但它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却是相同的。

一支良好的车刀必须具有刚性良好的刀柄及锋利的刀锋两大部份。

1 前间隙角 :自刀鼻往下向刀内倾斜的角度为前间隙角,因有前间隙角,工作面和刀尖下形成一空间,使切削作用集中于刀鼻。

若此角度太小,刀具将在表面上摩擦,而产生粗糙面,角度太大,刀具容易发生震颤,使刀鼻碎裂无法光制。

装上具有倾斜中刀把的车刀磨前间隙角时,需考虑刀把倾斜角度。

高速钢车刀此角度约8~10度之间,碳化物车刀则在6~8度之间。

2 边间隙角
刀侧面自切削边向刀内倾斜的角度为边间隙角。

边间隙角使工作物面和刀侧面形成一空间使切削作用集中于切削边提高切削效率。

高速钢车刀此角度约10~12度之间。

3 后斜角
从刀顶面自刀鼻向刀柄倾斜的角度为后斜角。

此角度主要是在引导排屑及减少排屑阻力。

切削一般金属,高速钢车刀一般为8~16度,而碳化物车刀为负倾角或零度。

4 边斜角
从刀顶面自切削边向另一边倾斜,此倾斜面和水平面所成角度为边斜角。

此角度是使切屑脱离工作物的角度,使排屑容易并获得有效之车削。

切削一般金属,高速钢车刀此角度大约为10~14度,而碳化物车刀可为正倾角也可为负倾角。

5 刀端角
刀刃前端与刀柄垂直之角度。

此角度的作用为保持刀刃前端与工件有一间隙避免刀刃与工件磨擦或擦伤已加工之表面。

6 切边角
刀刃前端与刀柄垂直之角度,其作用为改变切层的厚度。

同时切边角亦可改变车刀受力方向,减少进刀阻力,增加刀具寿命,因此一般粗车时,宜采用切边角较大之车刀,以减少进刀阻力,增加切削速度。

7 刀鼻半径
刀刃最高点之刀口圆弧半径。

刀鼻半径大强度大,用于大的切削深度,但容易产生高频振动。

2、简要叙述车刀的六个几何定义?
(1)前角: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当前刀面与切削平面夹角小于90°时,前角为正
值;大于90°时,前角为负值。

前角对于刀具的切削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2)后角(α0):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3)楔角: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

(4 主偏角:主切削平面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主偏角总是为正值。

(5 副偏角:副切削平面与假定进
给运动反方向之间的夹角。

(6 )刀尖角:主切削平面与副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实验总结:
本组学生在实验前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进行了实验预习,并理解了车刀的工作部分组成和车刀的六个几何角度的定义,以及CLY-1型车刀量角仪的组成和测量方法;在实验中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讲解,积极思考并记录指导教师所讲的实验关键要点;在实际刀具角度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很好地完成了实验。

通过该实验,使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实际化,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验目的,不仅使我们对车刀的工作部分组成和车刀的六个几何角度有了最直接的了解,而且使我们掌握了使用CLY-1型车刀量角仪对车刀的六个几何角度进行测量的方法,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教师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