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现在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历史悠久,所以至今已经有许多对于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例如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010版中中国药典中主要记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含量,体内,体外正文: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1. 体外:1.1 直接滴定法: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0.4g,精密称定,加入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20ml振摇,完全溶解后,加3滴直接滴定。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T为18.02mg/ml,即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滴定至溶液从无色变成淡粉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滴定液的消耗量V。
含量(%)=(V*T/W)*100%= (V*18.02/(0.4*1000))*100%1.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1]取阿司匹林原料药约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0ml混合,缓缓煮沸10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45.04mg的C9H8O4。
含量(%)=(V0—V)*F*T/W*100%=(V0—V)*F*18.02/(0.4*1000)*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W为阿司匹林样品的取样量(g);F 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的校正因素;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
)1.3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以C18柱(150mm*4.6mm,5µm)为色谱柱,0.2%庚烷磺酸钠—乙腈(85:15)(用冰醋酸调PH至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 ;理论塔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实验三 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用返滴定法测定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原理
NaOH标准溶 液 (浓度未知)
HCl标准溶液 (浓度已知)
(步骤一)
(步骤二)
指示剂:酚酞 (因为水杨酸盐与乙酸盐属弱酸盐, 滴定终点显弱碱性)终点颜色变化:红色无色
空白试验 :NaOH(步骤一溶液)+ HCl (步骤二溶液)
NaCl + H2O(步骤三)
有机弱酸(pKa=3.0),摩尔质量为180.16 g/mol,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干燥中稳定,遇潮水解 ; 在碱性溶液中很容易水解为水杨酸和乙酸盐。
COOH
酸性Βιβλιοθήκη OCOCH3在酸、碱条件
下可被水解
乙酰水杨酸纯品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酚 酞为指示剂。反应式如下:
药片中添加了一定量的赋形剂,如:硬脂酸镁、淀粉 等不溶物,不宜直接滴定,可采用返滴定法进行测定。
用HCl标准 溶液滴定
红色消失 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份)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记录项目
1
阿司匹林药片(g)
移取试液体积数(mL)
CHCl (mol·L-1)
空白试验消耗HCl 体积 V0 (mL) 平均HCl V0 (mL) 返滴定消耗HCl 体积 V (mL) 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平均值(%) 相对偏差(% ) 相对平均偏差(% )
移取25.00mL 上述 溶液
250 mL
水, 20-30 mL 酚酞指示剂2 滴
用HCl标准 溶液滴定
红色消失 (平行测定三份) 即为终点
C:空白试验(不需要加热)
准确移取 0.5 M NaOH
25.00 mL
100 ml
移取25.00mL 上述 溶液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一、目的1、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剩余滴定法的一般方法和计算。
二、实验内容(一)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分数次研磨,并移入100ml量瓶中,充分振摇,再用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10ml(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本品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二)硫酸滴定液(0.05mol/L)的标定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15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每1ml的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5.30mg的无水碳酸钠。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及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三、说明1、为消除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及稳定剂枸椽酸、酒石酸对测定的影响,中国药典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本品的含量。
2、中性乙醇的制备方法为:取乙醇,加酚酞指示液适量,滴加氢氧化钠液至显粉红色,即得。
3、过滤供试液,是为了滤除不溶解的附加剂,以免对测定造成影响。
为了保证过滤前后供试液的浓度相等,应用干燥滤纸过滤,并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备用。
4、标定硫酸滴定液时,由于在近终点,滴定溶液中存在缓冲对H2CO3和3 HCO,可使终点不敏锐,所以需加热煮沸2分钟,除去其中的H2CO3,再迅速放冷至室温,继续滴定至终点。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其含量测量

少量冰 水洗涤
收集滤液
盐酸 冷却析晶 少量冰 减压 烘干
酸化
水洗涤 抽滤
晶体
2.1.3 注意事项: (1、)加入浓硫酸时一定要充分振摇,否则水杨酸在浓硫酸作用下会生成副产
物水杨酰水杨酸酯等。
(2、)仪器要干燥,药品也要实现经干燥处理,醋酐要使用新蒸馏的,收集
139-140℃馏分。
(3、)反应过程温度需控制在 70-80℃左右(水温控制在 90℃左右),温度过高
会加快副反应的进行。 2.1.4 产品产率计算:
理论上阿司匹林的质量:m=m 水杨酸/M 水杨酸*M 阿司匹林=4/152*198=5.2g 实际阿司匹林的质量:m=0.6347g 产率%=0.6347/5.2=12.18%
2.2 阿斯匹林的鉴定——外观、熔点及纯度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数据:
1.2 阿司匹林合成反应原理
COOH
OH + (CH3CO)2O
H+
水杨酸
1.3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反应原理
COOH
OCOCH3 + CH3COOH
阿司匹林
第2页
阿司匹林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指导教师:赵老师、王老师
COOH
+
OCOCH3
NaOH
COONa + +
OCOCH3
第5页
阿司匹林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指导教师:赵老师、王老师
(2)、临近终点时,应轻轻摇晃至溶液置粉红色并持续 15s 不褪色。
(3)、控制水浴加热温度及时间,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2.2.5 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1
2
m 阿司匹林/g
0.2021
阿司匹林鉴别及含量测定综述

阿司匹林鉴别及含量测定综述药学3班袁源摘要: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其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该文旨在通过对阿司匹林的结构推测与性质探究,分析阿司匹林原料药及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制剂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鉴别含量测定1.阿司匹林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分子式:C9H8O4相对分子量:180.16官能团:苯环、羧基、酯基1.1性质描述: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135~140℃。
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和氯仿溶解,微溶于水和无水乙醚,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
(水溶性:3.3g/L(20℃)、熔点:136℃)1.2有关杂质:苯酚及其他合成副产物,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酰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苯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酐及双水杨酯等。
特别是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其酚羟基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成一系列的有色醌型化合物而使阿司匹林成品变色,所以需要控制。
2. 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的鉴别原料药的特点是组分单一、结构明确,所以鉴别不易区分的同类药物时时要选用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
制剂的鉴别一般需采取提取分离、经适当干燥后再压片绘制图谱。
提取时应选择适宜的溶剂,以尽可能减少辅料的干扰,并力求避免导致可能的晶型转变。
2.1.试剂鉴别法:阿匹林的水溶液加热放冷后水解成水杨酸,可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堇色。
阿司匹林的碳酸钠溶液加热放冷后,与稀硫酸反应,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乙酸臭气。
2.2仪器鉴别:基于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用计算机等仪器,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2.2.1红外光谱鉴别法是一种专属性强、应用较广(固、液、气样品)的鉴别方法,用于区别不易区分的同类药物。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

标示量%
每片含量 标示量
100%
供测试得品量标重(示(g)量g)( 平g /均片片)重(g)100%
剩余滴定法
T(V0 V)F 平均片重
标示量%
ms 标示量
100%
优点:
(1)消除了酸性杂质的干扰 (2)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扰
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阿司匹林标示量%
=
(V0
V) W
FTD 标示量
不用于含量计算
酒石酸 枸橼酸 水杨酸 醋酸
+NaOH →
COOH OCOCH3
+NaOH
酒石酸钠 枸橼酸钠 水杨酸钠 醋酸钠
COONa OCOCH3
+H2O
第二步 水解后剩余滴定
定量过量
COONa
COONa
OCOCH3
OH
主
+NaOH
CH3COONa
试
验 2NaOH 剩余 H2SO4 Na2SO4 H2O
W
100%
五、思考题
滴定过程中,如何防止阿司匹林水解? 如何配置中性乙醇?为什么要用中性乙醇?如
果用乙醇对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阿司匹林片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测定阿司匹林的
含量?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三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熟悉称量、滴定、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
酸碱滴定法
原料: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水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 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
阿司匹林片剂
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中和 第二步:水解和测定
第一步 中和
加10mlNaOH滴定液 酚酞指示剂3滴 水浴加热15min,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其含量测量

3.3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由上述可知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为 88.98%。
3.3.1 分析原因: (1)、加热过程中,酚酞的颜色会随着加热时间而逐渐变浅,在滴定过程时没 有对酚酞指示剂进行调节,导致误差。 (2)、在操作过程中读取数据时,存在一定的读数误差。
会加快副反应的进行。 2.1.4 产品产率计算:
理论上阿司匹林的质量:m=m 水杨酸/M 水杨酸*M 阿司匹林=4/152*198=5.2g 实际阿司匹林的质量:m=0.6347g 产率%=0.6347/5.2=12.18%
2.2 阿斯匹林的鉴定——外观、熔点及纯度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数据:
1.2 阿司匹林合成反应原理
COOH
OH + (CH3CO)2O
H+
水杨酸
1.3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反应原理
COOH
OCOCH3 + CH3COOH
阿司匹林
第2页
阿司匹林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指导教师:赵老师、王老师
COOH
+
OCOCH3
NaOH
COONa + NaOH 加 热 OCOCH3
COONa
+
OCOCH3
关键词: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含量测定 两步滴定法 显色反应
1.前言:
1.1 阿司匹林的概述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1898 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通过 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 年德国拜尔仁厂正式生产这种 药品,取商品名为 Aspirin(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 2-(乙酰氧 基)苯甲酸,又名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分子式为 C9H8O4 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手段和含量测定方法

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手段和含量测定方法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作为主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常用药物。
本品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幽门痉挛及刺激胃黏膜的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导致胃肠出血。
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片剂、肠溶片、肠溶胶囊、泡腾片和栓剂等多种剂型,以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复方制剂也层出不穷,形成了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的各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仪器设备、新方法也应用到了阿司匹林的质量检测中,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1国内外药典中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测1.1鉴别1)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采用阿司匹林加水煮沸、水解生成的水杨酸能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紫堇色络合物进行鉴别。
美、英、日药典也用类似方法鉴别。
2)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采用阿司匹林加碳酸钠试液煮沸、水解生成水杨酸钠。
放冷后,加过量的稀硫酸析出水杨酸的白色沉淀并释放醋酸。
BP (1993年)用氢氧化钠代替碳酸钠,按上述操作生成的水杨酸经水洗、干燥后测定熔点。
JP规定在滤除水杨酸沉淀后,再加乙醇和硫酸,加热产生乙酸乙酯的香味。
3)红外光谱法鉴别。
1.2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阿司匹林应检查溶液的澄清度、游离水杨酸、易炭化物、炽灼残渣和重金属。
水杨酸是从原料带来的杂质或水解产生的杂质,加稀硫酸铁铵指示液显色后,用比色法检查,《中国药典》规定其限量为0.1%。
BP(1993年)规定水杨酸的限量为0.05%。
除上述检查项目外,BP(1993年)还检查有关物质,以控制酚类杂质的限量。
酚类是可能存在于水杨酸中的杂质。
BP在水杨酸的检查中未检查酚类,故在此处检查。
USP还根据国情检查氯化物(限量为0.014%)、硫酸盐(限量为0.04%)和有机挥发性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酸碱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基本方法及有关计算;
2. 熟悉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原理
3. 了解片剂分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中国药典》现行版采用两步酸碱滴定翻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实验药品:阿司匹林片10片,中性乙醇,酚酞指示液(取酚酞,加乙醇100mL使溶解),氢氧化钠滴定液,硫酸滴定液;
实验仪器:移液管,研钵,分析天平、锥形瓶、称量纸、玻璃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水浴锅。
四.试验内容及步骤
1, 取阿司匹林片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置锥形瓶中;
2. 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L)至溶液显粉红色;
3. 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为终点。
4. 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
每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L)相当于的C9H8O4。
五.操作注意事项
1. 加中性乙醇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由于片剂中赋形剂的存在,溶液仍显白色混浊。
2. 第一次中和应迅速,但不可剧烈摇荡,否则引起酯键水解,影响测定结果。
近终点时,应轻轻震荡中和至溶液呈粉红色并持续15秒不退色为准。
长时间震荡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红色又消失。
3. 实验温度应保持在98~100摄氏度。
水浴温度不够或加热时间短均可因水解反应不完全而使含量偏低。
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含量的计算
F为硫酸滴定液浓度校正因数,T为滴定度,ms为供试品片粉取样量
七.思考题
1.如何配制中性乙醇,为什么要用中性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