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肥料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5、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产量的增加份额中,有40%〜60%归功于化肥的施用。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7、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8、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植物营养学笔记(中国农大网上教程)

植物营养学笔记(中国农大网上教程)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根自由空间: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基本上包括了细胞膜以外的全部空间,相当于质外体系统。

1、水分自由空间:根细胞壁的大孔隙,离子可随水分自由移动。

2、杜南自由空间:因细胞壁和质膜中果胶物质的羧基解离而带有非扩散负电荷的空间,离子移动通过交换与吸附的方式,不能自由扩散。

细胞膜上的3种转运蛋白:通道(channel)、载体(carrier)、泵(pump)离子通道(ion channel): 膜上的选择性孔隙。

由它调节的离子运输属被动扩散,速度快,主要用于水和离子,如,水通道、K+通道、Ca2+离子通道。

离子泵 (pump):逆电化学势直接将分子或离子泵出膜内或膜外,与能量供应直接偶联。

也称为初级主动运输。

根据离子运输是否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而分为致电泵与电中性泵。

致电泵:离子的运输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如H+泵,即ATP水解而产生H+,并将其泵出膜外。

[致电泵驱动阳离子跨膜运输的假说模型]电中性泵:离子的运输不使膜内外产生净电荷,如动物中的H+/K+-ATP酶。

植物中只有H+泵和Ca2+泵,泵出的方向为膜外。

载体(carrier): 在膜的一侧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结合,再到另一侧释放。

速度慢,运输物质的形式多样。

如NO3-,H2PO4-等。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十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十

实验十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原理及其生态学和农学意义——根瘤菌和菌根真菌侵染状况的调查一、目的:自然界中植物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共生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共生关系通常是建立在植物向微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而微生物为植物提供氮、磷等营养元素基础之上的,共生关系能够保证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长。

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

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的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

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它增加帮助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根系无法吸收的磷,从而改善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促进植物生长。

据前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90%以上的磷,50%以上的锌和铜。

很多研究表明,豆科植物同时接种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能够起到提高固氮酶活性,增加结瘤数和固氮量,提高植株磷含量的双重效果。

因此,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肥料,在农业和自然生态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和土壤改良与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检测豆科植物根瘤形态、数量、根瘤活性、根瘤菌结瘤能力;菌根真菌的结构和侵染率,了解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操作步骤:1.根瘤菌接种和观察:(1)大豆种子表面消毒(用10%双氧水浸泡10分钟;或者用95%浸1分钟后再用0.2-0.4%HgCl2浸泡15分钟,无菌水洗净)后,在菌液中浸泡一下,立刻播入基质中。

(2)如果用石英砂或者蛭石作为培养基质,则需要定期补充低氮营养液。

低氮营养液的配方为如下,每天或者每隔一天浇一次。

低氮营养液配方(g/1000ml)Ca(NO3)2·4H2O 0.03gCaCl2·2H2O 0.10gKH2PO40.1gNa2HPO4·12H2O 0.15gMgSO4·7H2O 0.12g柠檬酸铁0.05g蒸馏水1000ml微量元素1ml微量元素配方H3BO3 2.86gMnSO4 1.81gZnSO40.22gCuSO4 0.80gH2MnO40.02g蒸馏水1000ml(3)植株生长20-30天后,连根挖出植株,洗去表面的基质。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活中的营养学一、引言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食物的营养价值1. 营养素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

- 蛋白质:构成身体组织的基础,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脂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构成细胞膜,参与激素的合成。

- 维生素:调节身体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 矿物质:构成骨骼和牙齿,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水:生命的基础,参与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 营养价值评估-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它们在膳食中摄入量较大。

-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因为它们在膳食中只需要少量。

- 食物的营养密度:指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与食物能量的比值,越高表明食物的营养价值越高。

三、饮食搭配原则1. 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每天应摄入多种食物,以确保获得所有必需营养素。

- 营养均衡:合理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保持能量和营养素的平衡。

- 适量摄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确定食物的摄入量。

2. 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薯类,提供碳水化合物。

-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 第三层:畜禽鱼蛋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

- 第四层:奶类及大豆坚果类,提供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 第五层:油脂盐糖类,应适量摄入。

四、地方美食营养与膳食搭配1. 地方美食特点-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美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文化和食材特点。

- 营养成分:地方美食往往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如四川菜的辛辣,广东菜的清淡。

2. 膳食搭配建议- 结合地方特色:在享受地方美食时,应考虑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以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

- 注意营养平衡:例如,吃油腻的川菜时,可以搭配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消化。

五、世界美食营养与饮食搭配1. 世界美食特点- 多样性:世界各地的美食种类繁多,营养成分各异。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植物营养学(上)》陆景陵_第三节_磷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植物营养学(上)》陆景陵_第三节_磷

(一)缺磷
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生物合成过程
(三)积极参与体内的代谢
1、碳水化合物代谢
在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作用必须 有磷参加; 光合产物的运输也离不开磷。
二、磷的营养功能
Pi对光合作用中蔗糖及淀粉形成的调节
蔗糖合成不同途径的示意图
Pi
磷酸蔗糖
磷酸蔗糖 合成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蔗糖
蔗糖合成酶
果糖
2.氮素代谢
磷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重要酶的组分 硝酸还原酶 氨基转移酶
磷含量 (mg P/100籽粒)
6 全磷
4 植素磷
2
Pi
0
0
10
20
30
开花后天数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
籽粒中无机磷和植素磷含量的变化
磷酸化葡萄糖
淀粉+Pi 磷脂 无机磷 磷酸酯 RNA+DNA
3 2.5
含量(%)
2
1.5
1
0.5
0 0
24
48
72
发芽时间(h)
在发芽期间水稻种子中磷组分的变化
影响吸收磷的主要因素
3、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磷的吸收。增加 水分也有利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扩散,因此能提高 磷的有效性。
4、养分的相互关系 磷与氮在植物的吸收 和利用方面相互影响。施用氮肥能促进磷的吸收。
三、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三)利用
根系吸收的磷酸盐进入细胞后迅速参与代谢作用(?)
磷被吸收10分钟内就有80%的磷酸盐 可结合到有机化合物中,即形成 有机含磷化合物。
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
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
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活中的营养学1.1食物的营养价值与饮食搭配1. 食物的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主要来源包括谷物、薯类、豆类等。

- 蛋白质:构成身体组织,来源有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等。

- 脂类:储存能量,维持细胞结构,来源包括植物油、动物脂肪、坚果等。

- 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存在于水果、蔬菜、动物肝脏等食物中。

- 矿物质:参与身体代谢,如钙、铁、锌、钾等,来源于各种食物。

- 水:维持生命活动,占人体重量60%左右,来源于饮水和食物。

2. 营养价值评价-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根据氨基酸模式评分,动物性蛋白质一般优于植物性蛋白质。

-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价值:全谷物、杂豆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更健康。

- 脂类的营养价值: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3)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3. 饮食搭配原则- 粗细搭配: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物和杂豆,如糙米、燕麦、红豆等。

- 荤素搭配:每餐包含肉类和蔬菜,如瘦肉、鱼虾、豆腐搭配绿叶蔬菜。

- 色彩搭配:食物颜色丰富,如红色的西红柿、橙色的胡萝卜、紫色的茄子等。

- 口味搭配:适当使用香料和调味料,如姜、蒜、香草等,增加食物风味。

1.2地方美食营养与膳食搭配1. 地方美食特点- 北方美食:以面食为主,口味偏重,如北京的炸酱面、东北的炖菜。

- 南方美食:以米食为主,口味清淡,如广东的煲仔饭、江苏的扬州炒饭。

2. 膳食搭配建议- 北方地区: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减少油腻食物,控制盐分摄入。

- 南方地区:保持适量的米饭摄入,增加豆类和鱼类,丰富蛋白质来源。

1.3世界美食营养与饮食搭配1. 世界美食特点- 意大利美食:以面食、披萨为主,橄榄油使用较多。

- 日本美食:以海鲜、寿司为主,注重食物原味。

2. 膳食搭配建议- 意大利美食:适量食用面食,搭配新鲜蔬菜沙拉,控制奶酪和肉类的摄入。

- 日本美食:多吃鱼类,控制寿司中的米饭和酱油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

1.4养生保健与饮食误区1. 养生保健原则- 顺应自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如夏季多吃清凉食物,冬季多吃温补食物。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人体对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

2. 核心概念:- 营养素:指食物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

- 膳食: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

-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营养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代文明中,如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已有关于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载。

- “药食同源”的观念在古代就已形成,食物被视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 近代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实验研究食物的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发现。

- 1900年,发现了第一种维生素——维生素B1,随后其他维生素相继被发现。

3. 现代阶段:- 20世纪中叶,营养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 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4. 我国营养学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系统研究营养学。

- 198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三、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 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生理功能。

- 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 营养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 营养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2.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等,用于研究营养素的生物学效应。

-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人群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探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营养干预研究: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营养干预,观察其对健康的影响。

- 营养评价:使用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方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营养学笔记

营养学笔记

营养学笔记第一章1.营养:人们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学: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关系及其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

3.营养素: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九种必需氨基酸、两种必需脂肪酸、十四种维生素、七种常量元素、十种微量元素、一种糖、水4.营养密度:单位质量物质提供营养物质的量5.营养价值:食物中含重要营养素的多少,食物品质营养素含量异常或疾病状态。

6.营养标签:在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能量及常见营养素含量的标志。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数值:AI>EAR AI>RNI AI<UL8.营养学研究内容:①营养学基础知识,主要讨论人体对能量和六大营养素的正常需要②人们对食品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的过程③在最经济的条件下摄取最合理的营养素④食品的营养强化及各类物质的营养价值⑤营养与膳食问题⑥营养与疾病的防治⑦食品的加工、贮藏对营养素的影响9.我国目前存在的营养问题及解决方法:①三大营养素比例失调,营养不平衡解决方法:a.降低脂肪的摄入量,提高蛋白质供给量。

b.调节膳食结构,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②维生素A明显缺乏(导致夜盲):a.提高维A的摄入量b.选择富含维生素A或类胡萝卜素的食物c.食物合理搭配d.进行营养强化③维生素B1、B2严重缺乏a.提高维生素B1、B2的供给量b.多吃富含维生素B1、B2的食物(粗粮、全麦面粉、酵母、菌类、内脏、蛋黄、木耳)c.进行科学加工d.合理饮食④钙吸收率低,缺钙普遍a.提高钙的供给量b.选择富含钙的食物(水产品、谷制品、奶类制品,蛋制品,豆制品)c.调整膳食结构,促进食物中钙的吸收d.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增加钙的吸收e.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⑤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低,缺铁性贫血较普遍a. 提高铁的供给量b. 选择富含铁的食物c. 调整膳食结构,提高食物中铁的利用率d.进行营养强化⑥食盐摄入过量(导致高血压,芹菜、番茄、胡萝卜、海带、木耳、香蕉、洋葱、山楂):a.改变饮食习惯,强制性降低食盐摄入量b.改善食品加工方法,生产低盐食品c.开发新的调味品第二章1.唾液腺的作用:a.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吸引味觉b.清洁和保护口腔c.粘蛋白可使食物粘合成团,便于吞咽d.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2.小肠为主要吸收场所的原因:①小肠最长为5—6米,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②在肠粘膜上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绒毛约1mm,吸收面积大约200—400㎡③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长约3—8小时,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④小肠内含有大量的消化腺、消化酶在小肠粘膜上分布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产能营养素第一节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①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人体瘦组织(肌肉、心、肝、肾等器官)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含有大量胶原蛋白;指(趾)甲中含有角蛋白;细胞从细胞膜到细胞内的各种组织中都有蛋白质。

②构成体内各种活性物质酶类、激素、抗体、物质交换和运输、能量供体、维持渗透压、创伤修复③供给能量1g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4kcal)④肽类的特殊功能参与免疫调节,如牛的k酪蛋白、α1酪蛋白及β酪蛋白;促进矿物质吸收,如酪蛋白磷酸肽;降血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清除自由基。

谷胱甘肽。

二、缺乏症婴幼儿缺乏①干瘦型一般为一岁以内婴儿发生,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喂奶不够,能量缺乏②水肿型一般发生在1~3岁的幼儿,能量不缺乏,血液中蛋白质减少,组织液外渗造成水肿③混合型成人缺乏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衰退;抵抗力降低,易得传染病,病情重、病程长;伤口愈合慢等。

三、营养评价1 消化率(D)表观消化率=食物N−粪N食物N×100%真消化率=食物N−(粪N−粪代谢N)食物N×100%2 生物价(BV)生物价(BV)=储留N食物N×100%储留N=吸收N-(尿N-尿内源性N)吸收N=食物N-(粪N-粪代谢N)影响BV的因素有:①氨基酸模式,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比②必需氨基酸(Met、Val、Lys、Ile、Phe、Leu、Trp、Thr)和半必需氨基酸(Lyr、Cys)③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④氨基酸评分AASAAS=被测蛋白质每g氮(或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g氮(或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的含量(mg)×100⑤蛋白质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⑥参考蛋白质鸡蛋蛋白3 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N的含量16%=N的含量×6.25该方法会受非蛋白氮的干扰蛋白质的含量:动物食品>豆类>谷类>果蔬纯蛋白营养价值=D*BV食物蛋白营养价值=D*BV*C(含量)4 推荐摄入量蛋白质功能比为10%~15%成男75g/d 成女65g/d5 食物来源动物食品最优、大豆类食物是良好的蛋白质补充来源,我国以谷物类食品作为蛋白质的最主要来源,还有一些单细胞生物能提供蛋白质。

第二节脂类一、分类(一)中性脂肪不稳定。

一般是利用偶数碳的脂肪酸。

碘价:碘价就是在油脂上加成的卤素的质量(以碘计)又作碘值,即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克计)。

碘价上升,脂肪的饱和度下降。

皂价:定义为皂化1克的油脂所需要之碱(即做皂常用的为氢氧化钠)的克数。

一般皂价高,说明油脂中游离的脂肪酸多,脂肪链比较短。

一般动物脂肪的熔点大于植物性油脂(二)类脂(1)磷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生物膜的组成成分鞘磷脂(神经传导有关)(2)胆固醇动物中含有,维生素C能促进其代谢,维生素PP能促进其水解①构成生物膜,调节其流动状态②参与胆汁的合成,帮助消化脂肪③在皮肤下合成维生素D④合成固醇类激素(皮质固醇、性激素)(3)糖脂细胞标记物(4)脂蛋白脂肪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HDL(肝脏、小肠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5)蜡保水、阻挡农药二、生理功能(1)贮存能量(2)维持体温固态、空腔结构(3)滋润皮肤防止水分蒸发(4)分布在脏器周围起到支持保护衬垫作用(5)携带脂溶性维生素、帮助吸收(6)提供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亚油酸(7)提供胆固醇(8)延长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增进饱腹感(9)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和口感,促进食欲三、脂肪的不均衡(1)低脂肪①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②必需脂肪酸的缺乏③可能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饱腹感下降,经常饿而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合成饱和脂肪酸(2)植物油过多(3)脂肪高能量高①肥胖②血压血脂升高③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发生的危险增加,易患冠心病巨噬细胞吞噬被氧化了的LDL后沉积在血管壁上,一旦沉积过多,脂肪就会溢出来,对周围的细胞造成压力,周围细胞出现应激反应发生纤维化硬化,使血管壁弹性降低、官腔变窄。

④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四、推荐摄入量儿童30~35%成年人25~30%老人20~25%特别老的老人15~20%五、食物来源动物性来源:饱和脂肪酸为主,内脏含胆固醇,含有丰富的VA、VD植物性来源: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含胆固醇(植物固醇能阻碍胆固醇吸收),含有VE。

坚果类植物的脂肪含量高;粗粮含,精炼不含。

第三节碳水化合物一、分类(1)按营养分①可消化吸收的所有单糖、天然双糖、淀粉和糖原②不能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天然寡糖、纤维素、木质素等(2)按化学结构分单糖、双糖、寡糖、多糖二、生理功能(1)提供能量,经济安全(2)构成身体组织。

软骨、糖蛋白、粘液(3)节约蛋白质(4)抗生酮作用脂肪酸分解所产生的乙酰CoA需与草酰乙酸结合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而最终被彻底氧化,产生能量。

若碳水化合物不足,则草酰乙酸(乙酰CoA+丙酮酸)生成不足,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而产生大量酮体。

尽管肌肉和其他组织可利用酮体产生热能,但如果酮体生成过多,可引起酮血症(ketosis),破坏机体的酸碱平衡,导致酸中毒。

故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预防体内酮体生成过多,即起到抗生酮作用。

(5)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三、推荐摄入量功能比55%~65%(1)尽量减少单糖双糖的比例(2)减少支链淀粉的摄入量。

支链淀粉的持水网状结构使其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消化吸收比较快,GI值高。

参考肥胖。

呼吸窘迫综合征(皮克维克综合征);下肢关节受损;胆结石(3F人群,Female,Fertilize,Fat)五参考摄入量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男2400kcal/d 成女2100kcal/d 孕妇在中晚期+250kcal/d第二章非产能营养素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A1 RE=1 ug1IU维生素A=0.33ugRE1mgβ胡萝卜素=1/6mg维生素A(一)生理功能(1)维持正常视觉维生素A作用于视网膜。

与与暗视力有关的视紫红质的形成(2)维持上皮细胞的健康抗磷脂氧化(3)维持正常免疫力(4)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5)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6)维持骨骼正常发育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骨质增生(7)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二)缺乏症干眼病;鸡皮症(蟾皮症)(三)参考摄入量我国成人800ug/d孕妇1000ug/d(过量的话可能导致胚胎畸形)乳母1200ug/d(四)食物来源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黄>奶胡萝卜素: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油菜、小白菜、苋菜二、维生素D动物性来源:胆钙化醇VD3植物性来源:麦角钙化醇VD2人体合成原料:7-脱氢胆固醇→(紫外线)→VD3-VD3 活性形式VD3→(肝脏)→25-OH-VD3→(肾)→1,25-(OH)2(一)生理功能(1)促进肠道钙吸收(2)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3)促进骨盐(羟磷灰石)溶解(4)调节血钙水平(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VD过量会导致软组织钙化(二)参考摄入量:11-49岁5ug=200IU其它年龄段10ug=400IU(三)食物来源VD3:肝脏>蛋黄>奶VD2:菌类三、维生素E(生育酚)α-生育酚活性最高,液态油状淡黄色,怕氧化、热、紫外线(一)功能1)保护体内其他脂肪氧化2)维护机体正常免疫力3)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4)延缓衰老、美容、保水(二)参考摄入量成人14ug/d(三)食物来源只有植物来源,坚果类,胚芽四、维生素K维生素K1叶绿醌,绿色植物维生素K2甲基萘醌类,由细菌合成维生素K3人工合成,动物饲料(一)功能1)血凝固作用。

促进凝血因子合成。

2)骨代谢。

参与骨钙素和γ-羧基谷氨酸蛋白质(MGP)的合成。

(二)缺乏症一般不会缺乏,因为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VK。

但会引起新生儿出血症,原因是VK 胎盘运转很少,肠道菌群还未建立。

(三)参考摄入量我国还没有制定。

美国食物营养协会推荐男性120ug,女性90ug。

(四)食物来源绿色蔬菜含量丰富,动物肝脏、鱼类含量也较高,水果和谷物含量较少,肉类乳制品含量中等。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B1(硫胺素)(一)生理功能1)脱羧酶的辅酶,传递质子2)构成转酮酶红细胞的戊糖代谢3)促进电流传导4)促进胃肠道蠕动和腺体分泌5)促进心肌搏动6)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二)缺乏症脚气病:干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脑型脚气病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三)营养水平鉴定膳食调查:①询问法询问食物摄入的频率,简单,目的明确但结果往往不够准确②24h回顾法简单但会有信息偏倚③称重法(记账法、频率法)④食物平衡法(产量+购买+出库+卖出-入库-其他)/平均人口数体格检查:膝跳反射、蛋白质……生化检验:①尿中VB1的含量,取晨尿中段测肌酐②负荷尿给予过量的VB1测量尿中VB1的含量③红细胞转酮酶活性(负荷前、后)(四)参考摄入量男性1.5mg/d 女性1.3mg/d(五)食物来源动物性食品含量高:瘦肉(0.5mg/100g)、内脏谷物类食品:和加工方式有关,越精制越少蔬菜水果类:0.01mg/100g,豆科类植物含量比较高酵母:干酵母6~12mg/100g二、维生素B2(核黄素)FMN、FAD(一)生理功能1)黄素酶脱羧2)参与无氧酵解3)促进维生素B6的活化。

吡哆醇→吡哆醛4)促进烟酸形成5)参与药物代谢6)与激素的形成分泌有关氨基酸类激素7)与对环境的适应力有关主要是抗寒能力(二)缺乏症口唇部:舌炎(地图舌)、唇炎、口角炎阴囊炎眼睛羞明(三)鉴定与B1类似。

测量白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四)推荐摄入量男1.4mg/d 女1.2mg/d(五)食物来源同B1.还有油料作物:花生、瓜子三、烟酸(维生素PP)(一) 生理功能1)构成辅酶I(NAD)、辅酶II(NADP),促进代谢2)促进胆固醇降解,调节血清溶脂水平3)促进神经传导4)葡萄糖耐量因子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 ),英文简写GTF,GTF是铬与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水溶性配合物,它能增强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可通过活化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而加快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并促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5)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烟酸异戊酯)(二)缺乏症癞皮病(日晒是诱因)猩红舌(杨梅舌)腹泻(次数不多,量多)神经系统影响(三)参考摄入量男14mg/d 女13mg/d (大约是B1的10倍)(四)来源色氨酸转化植物性食品主要形式是烟酸、动物性为烟酰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