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措施常用法条
刑事诉讼法-第七讲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七讲强制措施汇报人:日期:•强制措施概述•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目•拘留•逮捕录强制措施概述01定义和特点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
特点强制措施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其适用具有强制性、临时性和预防性的特点。
拘传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需要,传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要求其按时到案接受讯问。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对其采取限制出境等措施。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所或者指定居所进行监视,限制其出入,并对其通信进行监控。
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采取临时性羁押措施。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证据确凿、有逮捕必要的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临时性羁押措施。
取保候审拘留逮捕监视居住1 2 3强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司法追究,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强制措施可以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防止证据损毁灭失,为案件的侦破和审理提供有力保障。
防止证据损毁灭失强制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社会上继续危害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秩序拘传02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审批。
必须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未被羁押;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
适用条件拘传的概念和适用条件拘传的原因、时间、地点;执行拘传,并告知被拘传人权利和义务;期满后,如果需要继续调查,可再次拘传。
拘传期限一般为12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24小时;填写拘传证;拘传的程序不得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拘传期间,必须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在拘传期间,不得进行刑讯逼供或者诱供。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强制措施具有明确的规定。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的相关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二、扭送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通缉在案的;(三)越狱逃跑的;(四)正在被追捕的。
”特别关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公民扭送来的人都应当接受,并立即进行审查,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该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先采取紧急措施。
扭送不是强制措施。
三、拘传拘传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特别关注:传唤不是强制措施,适用于所有当事人,不得使用戒具;拘传则仅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使用戒具。
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不经传唤而径行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1、刑诉法第92条:“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所在市、县外则不行)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2、拘传应由县(区)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民法院院长批准,签发《拘传证》(法院称为《拘传票》)执行拘传的公安司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
3、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并责令其在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按指印。
执行拘传的公安司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
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有哪些

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有哪些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有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法律法规所设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等。
其种类均为法律设定,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关于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有哪些的问题,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有哪些1、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有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法律法规所设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等。
其种类均为法律设定,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是怎样的1、法律可以设定各类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虽然具有临时性和预防性,但其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调整和干预却是直接的、强制的。
例如,收容审查涉及对被收审人人身自由权的干预,暂扣物品涉及对物品所有人财产权的干预。
根据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凡是为公民设定义务或者剥夺、限制公民权利的事项都属于法律保留的范围,排除其他法规、规章。
2、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部分行政强制措施。
在权利义务设定方面,法律的保留并不是绝对的。
除了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必须由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予以调整的事项以外,许多国家的立法机关都通过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制定必要规则的权力。
3、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有哪些内容

刑事强制措施有哪些内容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可以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有多种,例如刑事拘留、逮捕、拘传、监视居住等。
侦查机关对于犯罪嫌疑⼈,可以依据案件和嫌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刑事强制措施。
关于刑事强制措施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家详细解答。
⼀、刑事强制措施有哪些内容1、刑事强制措施是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由进⾏限制的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和逮捕等。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六条⼈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被告⼈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条公安机关对于现⾏犯或者重⼤嫌疑分⼦,如果有下列情形之⼀的,可以先⾏拘留:(⼀)正在预备犯罪、实⾏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嫌疑的。
⼆、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1、拘留的决定公安机关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的,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批准,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
⼈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案件,应当由办案⼈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审核、检察长决定。
决定拘留的案件,⼈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执⾏。
2、拘留的执⾏公安机关执⾏拘留时,必须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在拘留证上签名、按指印。
被拘留⼈如果抗拒拘留,执⾏⼈员有权使⽤强制⽅法,包括使⽤戒具。
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时以内,通知被拘留⼈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拘留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三强制措施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毁灭证据、继续犯罪,或者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财产权利的强制手段。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强制措施的种类、适用条件、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三种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二、拘传1. 拘传的定义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要求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强制措施。
2. 适用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传适用于以下情形:(1)犯罪嫌疑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案的;(2)犯罪嫌疑人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的;(3)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拘传的。
3. 程序(1)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传,应当制作拘传证,并注明拘传的时间和地点;(2)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出示拘传证,并要求犯罪嫌疑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3)犯罪嫌疑人到案后,侦查人员应当对其进行讯问,询问其与案件有关的情况;(4)讯问结束后,应当制作讯问笔录,并由犯罪嫌疑人核对或者签名。
三、取保候审1. 取保候审的定义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为保证诉讼顺利进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2. 适用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情形:(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3. 程序(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决定取保候审前,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进行审查;(2)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并注明取保候审的期限、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等;(3)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以下义务: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重新犯罪;(4)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可以续保。
最新行政强制措施法全文

最新行政强制措施法全文第四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第六条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热门城市:延安律师海口律师银川律师忻州律师孝感律师常州律师焦作律师荆门律师朔州律师崇左律师人们经常说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其实也就是我国在2011年制定的行政强制法。
这是一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采取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第六条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的条款

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的条款在刑事诉讼法中,强制措施是指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旨在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保障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确保犯罪活动的受害人得到及时的司法救济。
本文将围绕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强制措施的相关条款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不得损害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二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不得损害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不得损害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二章逮捕。
第四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犯罪活动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逮捕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依法取得逮捕证,对被逮捕人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予以保障。
第五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犯罪活动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逮捕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依法取得逮捕证,对被逮捕人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予以保障。
第六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犯罪活动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逮捕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依法取得逮捕证,对被逮捕人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予以保障。
第三章羁押。
第七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告人采取羁押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羁押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依法取得羁押决定,对被羁押人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予以保障。
第八条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告人采取羁押措施,应当依法严格限制,不得滥用。
强制措施的法律适用条件(2篇)

第1篇一、引言强制措施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强制性的措施,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秩序。
强制措施的法律适用条件是指,在何种情况下,国家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本文将从强制措施的定义、法律依据、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强制措施的定义强制措施是指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具有强制性的措施,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司法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司法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为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对当事人或者诉讼参与人采取的强制措施。
三、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1. 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
该法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程序、期限、法律后果等内容。
2. 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司法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
该法于1979年7月1日通过,经过多次修订。
刑法规定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司法强制措施。
四、强制措施的法律适用条件1. 违法行为的存在强制措施的法律适用条件之一是违法行为的存在。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在行政强制措施中,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的行为;在司法强制措施中,违法行为是指触犯刑法的行为。
2. 采取强制措施的必要性采取强制措施的必要性是指,为了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在行政强制措施中,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制止违法行为:当违法行为正在进行或者有继续进行的危险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制止违法行为。
(2)防止证据损毁:当违法行为可能导致证据损毁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防止证据损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措施常用法条
1、立案:原适用83条改为107条;原适用86条改为110条
2、刑拘:原适用61条改为80条;违反取保规定刑拘69条三
款;违反监居规定刑拘75条二款
3、报捕:原适用60条一款改为79条。
79条共计三款:一款
分五小项,适用于有社会危险性或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
二款适用于重刑(十年以上),或可能判处徒刑的有故意犯罪史者及身份不明者;三款适用于违反取保、监居规定者
4、报捕:原适用66条改为85条
5、取保:原适用51条一款改为65条一款,并将原适用60条
二款(病、孕取保)及羁押期限届满不能结案吸收为65条第(三)、(四)项
6、取保有关规定原56条改为69条(内容有所增加)
7、刑拘转取保个人认为
....应适用第94条或《程序规定》127条第(二)项;提请逮捕证据不足刑拘转保的适用《程序规定》77条二款
8、监居:72条,符合逮捕条件的适用一款,符合取保条件的
适用二款
9、检不批捕转取保、监居的:原适用69条三款,改为89条
三款
10、移送审查起诉原适用129条改为160条
11、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因法定期限内不能办结而释放及取
保、监居,适用96条;因强制措施期限届满而释放、解除、变更的适用97条
12、撤销案件:15条(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
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
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
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没有犯罪事实撤案的,适用《程序规定》183条1款(一)项
终止侦查的,适用《程序规定》183条2款
以上条款撤案的最终都应与161条并用,已逮捕的放人也
适用此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