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意象之仙隐意象
桃花庵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庵唐伯虎《桃花庵歌》《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
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却蕴涵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
原文: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词句注释:1、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坞建屋,名为桃花庵。
拓本诗幅有"弘治乙丑三月"。
2、桃花坞(wù):位于苏州金阊门外。
北宋时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别墅,后渐废为蔬圃。
唐寅于此筑室,故名桃花庵。
3、又摘桃花换酒钱:拓本诗幅作"又折花枝当酒钱"。
4、只来:拓本诗幅等作"只在"。
5、还来:拓本诗幅作"还须"。
6、半醒半醉:拓本诗幅作"花前花后"。
7、花落花开:拓本诗幅作"酒醉酒醒"。
8、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拓本诗幅作"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马,此处代指高官权贵。
9、贫贱:拓本诗幅等作"贫者"。
10、贫者:拓本诗幅作"贫贱"。
11、花酒:《六如居士全集·卷一》作"贫贱"。
12、别人:拓本诗幅作"世人"。
风骚:拓本诗幅等作"风颠"。
桃花庵歌全文鉴赏

注: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车马,代指权贵。
五陵,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
诗词鉴赏“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
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
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过故人庄(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过故人庄(孟浩然)原文及赏析过故人庄孟浩然原文: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赏析:《过故人庄》是唐代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态度和对逍遥自在的向往之情。
在写作结构上,孟浩然以散文体的形式,通过多个连续的对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感受。
全诗由四个单行对承接而成,每一句都有着鲜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首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将诗人带入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桃花世界,令人沉浸其中。
接下来的几句以桃花庵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展现了桃花仙人种桃树、摘桃花卖酒的情景,形象地描绘出了桃花庵的宁静和美丽。
之后的一段写诗人喝醉酒后在桃花前坐,或者酒醉后在桃花下睡觉,表达了诗人在桃花庵的悠闲自得和对美的领悟。
酒醉时的醒醉交替,花开花谢的年复一年,将时间的流转与花酒的往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呼应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追求。
在结尾处,诗人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反思。
他希望能在花酒间安度一生,不愿沉湎于名利之中。
对于那些追逐富贵的人,诗人将他们比作车马尘土,而自己则是安于闲适的花盏和花枝。
最后两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嘲讽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变化的意象,描绘出了桃花世界和尘世的对比,通过对生活和人生的思索,展现了唯美主义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名的厌弃。
别人笑我太疯癫全诗

别人笑我太疯癫全诗学习总结一:诗句“别人笑我太疯癫”出自明代诗人唐寅道德《桃花庵歌》,别人笑我太疯癫全诗及赏析如下:一、《桃花庵歌》全诗及注解《桃花庵歌》作者: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期望老死花酒间,不肯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仄地一在天;若将贫贵比车马,他得奔走我得闲。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好汉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注解:五陵,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那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理解了郎中刘敬的推荐,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超多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
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意思是:历史上的所为豪杰之士虽然也曾一时的辉煌,如今确墓冢不存,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饮酒这样的洒脱,倜傥。
五陵豪杰是泛指。
《桃花庵歌》全诗赏析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刻就隐居在那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
《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此刻读者面前。
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唐寅桃花庵歌赏析

唐寅桃花庵歌赏析唐寅,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而桃花庵歌是唐寅最出名的一首,那你知道这首诗讲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原文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赏析关于这首诗的赏析还是与唐伯虎的个人背景相关。
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伯虎这个名字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风流倜傥和潇洒不羁为其标准的民间定式,各种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现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戏人间的才子本色,无论是明人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是当代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其间一脉相传的无不是唐才子对传统道德的藐视和对世俗规范的颠覆,他的所作所为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大相径庭,而他的风流韵事却又为一般大众所艳羡和津津乐道,其微妙之处的确耐人寻味。
比如这首广为人知的《桃花庵歌》,唐伯虎虽然在诗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现出一副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一种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终还是将时间看做了衡量人类一切希望和欲望的尺度,其结局也仍然不免要归结到虚无,归结到一个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唐伯虎有一篇《伯虎自赞》如是写道:“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
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
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
”我们不妨把它看做是民间唐伯虎与现实唐伯虎之间的灵与肉的对话。
唐伯虎简介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温风如酒,春光灿烂的季节终于来了,这时桃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浓浓的春意,桃花应该更早些时候知道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
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
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诗经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庆新婚的诗。
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又用将来会结实累累的桃树来预祝新娘子多生贵子。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
然而,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滟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此后的诗词文赋中,一提到桃花脸、桃花面,都不觉让人记起爱情的故事,不过后世的许多文字中,不免都挂上了伤感的色彩。
唐寅诗中的桃花意象

唐寅诗中的桃花意象一、唐寅其人唐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唐伯虎啦,他可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呢。
他的一生那叫一个传奇,经历了起起落落。
他才华横溢,但是仕途不顺,这也使得他的很多作品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二、桃花意象在唐寅诗中的体现1. 桃花与美人在唐寅的诗里,桃花常常和美人联系在一起。
你想啊,桃花粉粉嫩嫩的,就像美人娇羞的脸庞。
比如说“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美人,但是那种自在洒脱的桃花仙人形象,就像一个超凡脱俗的美人,不被世俗所束缚。
他笔下的桃花仙住在桃花坞里,周围都是桃花,就好像美人住在一个满是鲜花的仙境里一样。
2. 桃花与隐逸桃花还代表着隐逸的生活。
唐寅仕途不顺后,就想远离官场的纷争,桃花就成了他心中那个宁静的归隐之所的象征。
桃花盛开的地方,远离尘嚣,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在那里,他可以喝酒、写诗、画画,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像“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这里的花就有桃花的影子,他宁愿在桃花下醉生梦死,也不愿意在官场中阿谀奉承。
3. 桃花与生命短暂桃花的花期很短,这一点也被唐寅抓住用来表达生命的短暂。
他看到桃花盛开又凋谢,就会联想到人生也是如此。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桃花的花期一样转瞬即逝。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在这看似洒脱的诗句背后,其实也有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桃花的凋谢就如同生命的消逝。
三、桃花意象的独特性唐寅诗中的桃花意象和其他诗人有很大的不同。
别的诗人可能更多地把桃花当作一种风景来描写,而唐寅赋予了桃花更多的个人情感和象征意义。
他把自己的遭遇、自己的理想、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都融入到了桃花这个意象当中。
这就使得他诗中的桃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像是他的一个知己,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
反正就是说,唐寅诗中的桃花意象丰富多彩,是他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桃花,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唐寅这个人和他的诗歌。
(精)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发布时间:2020-05-24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温风如酒,春光灿烂的季节终于来了,这时桃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浓浓的春意,桃花应该更早些时候知道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
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
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诗经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庆新婚的诗。
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又用将来会结实累累的桃树来预祝新娘子多生贵子。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
然而,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滟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独孤嗣宗《紫骝马》中有这样的句子: “照曜桃花径, 蹀躞采桑津。” 骆宾王《帝京篇》: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刘禹锡的《踏歌行》: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歌。” 李益的《汉宫少年行》“晚来香街经柳市,行过倡市宿根。”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之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 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桃花扇
thanks
桃花在宋代被视为“妖俗”之花,这与宋人的审美情趣是分 不开的: 宋人尚清雅,鄙俗艳。宋人程棨《三柳轩杂识》: “宋人程棨于《三柳轩杂识》评花品时说: “余尝评花,以为 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 女。”
桃花意象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 晶,分析桃花的多重意蕴,可以使我们更 好地欣赏和品味桃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 河中,桃花一直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从 未停歇过,于花开花落之间悠悠地诉说着 它的情怀。无论是岁月流转,还是季节更 迭,桃花永远都绽放在人们的心中,而不 衰败!
桃花乱落如红雨 ——悲情意象
桃花的花期极短,被称为“短命花”。桃花为美人盛 开,亦为悲情凋落。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 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怒放的桃花也终将凋零。借桃花易凋痛斥男子的薄情负 心,表达女主人公的爱恨悲欢。
唐伯虎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隐者之 情蕴含其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 进酒》) 春天即将终结,浓艳的桃花,纷纷落下,如红雨 飘飞。美丽桃花的凋零引发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一) : 树自清复头代是社树剧桃文底作花人觅家贪侯残孔结方红尚子域, 任, 与一 的错 秦片 代教 淮西 表人 名飞 作恨 妓一五 李《片更 香桃东风君花。。的扇爱》情,故借 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借离 陆合游之在情《,钗写头兴凤亡》之中感写。下”自“己桃与花唐扇琬”的在爱剧情中 悲不剧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总 红的酥线手索,。黄孔滕尚酒任。的满《城桃春花色扇宫》墙是柳桃。花东意风象恶的, 欢集情大薄成。者一,怀其愁中绪蕴,含几了年桃离花索的。许错多,意错蕴,,错用。 桃花意象既映衬了李香君的美貌,也暗示着 春李如香旧君,妓人女空的瘦身。份泪。痕而红桃浥花鲛的绡凋透零。又桃是花李落, 闲香池君阁悲。情山命盟运虽的在写,照锦。书难托。莫,莫,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 岁年年人不同。”岁月 的流转给人以无限的沧 桑之感。桃花年复一年 的重复开落与人事衰变 的不可逆转之间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桃花在这 个意义上又有了永恒之 意,昭示了自然的永恒, 这种永恒反衬了人事之 悲。
轻薄桃花逐水流 ——情色意象
桃花还是情色欲望的象征。古人认为桃花盛开 的季节是男女结合的婚恋季节,桃花具备了原 始的爱欲基因。桃花在惊蛰时开放,此后万物 便开始复苏,这就使得桃花成为生命之“象”, 桃花盛开是生命涌动的季节,在古人看来,桃 花的开放与男女情欲的爆发是密切相关的,因 而桃花带有两性结合的色彩,从此桃花与艳遇、 美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桃花庵里桃花仙 ——仙隐意象
在民间,由于桃木是避邪的工具,因而桃花也 随之沾化了仙气。
东晋陶潜的不朽佳作《桃花源记》,赋予了桃 花隐逸和超脱的气质。“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世 界”,是陶渊明苦苦追寻的社会理想,是中国文人 的精神家园,已成为隐居避世的文化符号。“世外 桃源”的美好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 能是诗人政治理想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