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桃花意象的意蕴分析
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以桃花歌咏春天的诗词不胜枚举:
·“二月风光起,三春桃李华。”( 高瑾《晦日宴高林亭》)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李白《杂歌谣辞·中山孺子妾歌》)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周朴《桃花》) ·“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 花。”( 白敏中《桃花》)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首》)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秦观《行香 子·春光》)
唐伯虎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隐者之 情蕴含其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花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 意象。 尤其是桃花意象,在文学作品当中, 频频出现。桃花形色娇艳,许多墨客 骚人都钟情于桃花,喜其形,爱其色, 陶醉在花开的浪漫里,又心碎于花落 的伤感中。
3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天意象
《礼记·月令》云: “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 华。”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意的代名词。“竹外 桃花三两枝”充分展示了早春的景象。阳春三月,桃 花怒放,艳压群芳,占尽人间春色。桃花与春风嬉戏, 一派浓浓春意。 正因为桃花的盛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人们 为了歌咏春天,也常常歌咏桃花。桃花名正言顺地成 为春天的形象代言。
《天宝遗事》中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都爱 桃花。宫中种植了许多桃树,当桃花盛开之 时,唐明皇都要摘下桃花插在玉环的头上。 他说: “此花最能助娇态。”桃花美人,交 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含蓄敏感的中国古人善于用感性思维捕捉客观物象,在文学创作时常以景写情、以象易物,在对客观外物的描写中寄寓生命的感动和心灵的慨叹,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意象,桃意象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历来对桃有着深厚的感情,桃树原产地即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栽培、使用、食用历史。
在人们的认识中,桃木可驱邪避祸,桃花极具观赏性,桃果被称为五果之首,桃核可制成手串,其根、叶、花、仁皆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
在这个寻常景物中,人们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创造出了桃意象丰富的意蕴。
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桃意象的指代性表现出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特点,但有时其象征意义也会大相径庭。
从这些文化现象中,我们可大概窥探出古代文人复杂的创作情感,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观念的更迭变换。
一、诉说季节物语,映射爱情婚姻桃意象是春天的象征。
早春时节,桃花荑萼满枝,微红初泛,用一抹明丽的红色打破了春的宁静。
宋代黄升《重叠金除日立春》云: 一笑绕花身。
小桃先报春。
桃花于阳春三月盛开,姿色娇媚,一树繁英,秾丽夺眼。
诗词中常以桃花歌颂春天,如宋代陈亮《采桑子》: 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春色喧妍。
东风本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桃花与东风并举,歌咏生命蓬勃、郁郁而发的春天,共同昭示世人春的脚步悄然临近。
桃和爱情的关联,首先因为桃花盛开在爱情发生的时节,是婚爱时令的典型景物。
《周礼地官媒氏》: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春天被认为是情爱、婚嫁的法定时节,侍春而发的桃花成为美好的背景和点缀。
《诗经桃夭》中描述美丽女子的爱情和嫁娶,开篇即以桃花起兴。
其次,桃花常用来隐喻爱情的主人公,即年轻美貌的女子,上文已有论述。
今日人们所说桃花运桃花劫等,都和女子、爱情相关。
爱情出现裂痕或有所损失时,如同美好的桃花最终飘落成泥,令人怜惜叹惋。
陆游与唐婉无奈分手后,见桃花而感伤,写下了著名词作《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
夭夭桃花

夭夭桃花作者:李乐影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摘要:《桃花扇》作为明清传奇剧本的代表作,其最大的成功即在于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以桃花这一意象来刻画女主人公李香君最为出彩。
香君虽以妓女形象出现,但她的冰清高洁、坚韧气节以及最终悲惨的结局却让人难以忘怀。
本文从桃花意象出发来分析这位桃花美人,不仅能够让人更好地解读李香君,也能更好地解读《桃花扇》。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桃花意象自古以来,桃花都备受文人骚客们的青睐,为他们所情有独钟。
从《诗经》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唐人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孔尚任的“桃花扇底风吹来”到《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桃红水流,流淌的不仅仅是古人对生命的虔诚崇拜,更是其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算得上是描写桃花意象的代表作,其中尤以如同桃花一般的李香君最为知名。
香君不但面若桃花,就连性子与命运也如同桃花一般。
她品性高洁,矜持稳重。
对待爱情,坚贞不渝;对待奸臣贼子,忠贞刚强。
作者将桃花意象与香君相结合,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品质高尚的传奇女子。
一、桃花代表着香君倾国倾城的容貌“妙龄绝色,平康第一。
”这是剧中《访翠》一出里,杨龙友夸赞香君容貌的一句话。
彼时香君不过二八年华,但容貌却已如此出尘绝色。
其实无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艳”之首,还是传奇剧《桃花扇》里的女主角,李香君从来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
而孔尚任于《桃花扇》中借桃花這一意象来刻画香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展现她的貌美容颜。
剧中以桃花来比喻香君容颜最为典型的情节,莫过于《眠香》一出里,侯方域赠与香君那把宫扇上的题诗:“清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看似咏桃李,实则咏美人。
而之后张燕筑开玩笑说“怀中婀娜袖中藏”,指的便是香君的窈窕身姿。
也足以见得香君是个面若桃花、身姿绰约的倾国美人了。
后来香君血溅桃花扇,杨龙友替她点缀几分后评价道:“叶分芳草绿,花借美人红。
戏剧小说中的桃花

戏剧小说中的桃花
桃花出现在戏剧小说中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美貌的象征,往往带有一种新的人格气质。
《桃花扇》中,朵朵由鲜血染成的扇中桃花早已不单只是美女香君的化身,它更成为身为名妓的李香君反抗奸臣的不屈精神的象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写到桃花。
第二十三回“双玉读曲”时“风吹枝头桃花落”的诗句,勾勒出了一幅宝玉、黛玉心心相映的纯美图画;第二十七回中一首哀婉的“葬花吟”又写出了黛玉不忍看到桃花漂出园外受辱,便独自葬其于土冢,借桃花抒发自己质高气洁,不堪忍受命运摆布,却又无可奈何的感伤情怀;到了第七十回“黛玉重结桃花社”时,黛玉所写下的一首《桃花行》,在描绘了万物更新的初春时节和“花绽新红叶凝碧”的春日桃花的同时,反复映衬,对比自己,写出了伤怀柔弱的少女的无助和哀愁,而此时的桃花已成为哀婉、幽丽、无奈的象征。
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意象之仙隐意象

南朝独孤嗣宗《紫骝马》中有这样的句子: “照曜桃花径, 蹀躞采桑津。” 骆宾王《帝京篇》: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刘禹锡的《踏歌行》: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歌。” 李益的《汉宫少年行》“晚来香街经柳市,行过倡市宿根。”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之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 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桃花扇
thanks
桃花在宋代被视为“妖俗”之花,这与宋人的审美情趣是分 不开的: 宋人尚清雅,鄙俗艳。宋人程棨《三柳轩杂识》: “宋人程棨于《三柳轩杂识》评花品时说: “余尝评花,以为 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 女。”
桃花意象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 晶,分析桃花的多重意蕴,可以使我们更 好地欣赏和品味桃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 河中,桃花一直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从 未停歇过,于花开花落之间悠悠地诉说着 它的情怀。无论是岁月流转,还是季节更 迭,桃花永远都绽放在人们的心中,而不 衰败!
桃花乱落如红雨 ——悲情意象
桃花的花期极短,被称为“短命花”。桃花为美人盛 开,亦为悲情凋落。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 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怒放的桃花也终将凋零。借桃花易凋痛斥男子的薄情负 心,表达女主人公的爱恨悲欢。
唐伯虎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隐者之 情蕴含其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温风如酒,春光灿烂的季节终于来了,这时桃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浓浓的春意,桃花应该更早些时候知道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
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
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诗经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庆新婚的诗。
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又用将来会结实累累的桃树来预祝新娘子多生贵子。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
然而,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滟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此后的诗词文赋中,一提到桃花脸、桃花面,都不觉让人记起爱情的故事,不过后世的许多文字中,不免都挂上了伤感的色彩。
“桃花”意象解读

“桃花”意象解读作者:邱兼顾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学习》2019年第08期寻根溯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以桃花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以桃树的花叶繁茂比喻女子出嫁后的幸福生活。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落英缤纷的桃花作背景,构建了一个中国式乌托邦——“桃花源”。
唐孟綮记载了桃花与少女的感伤故事:“崔护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
题诗慨叹。
”后世还被改编为杂剧。
他那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使桃花染上了遗憾的色彩。
多情的杜牧曾经碰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当时姑娘尚年幼,杜牧说,等我若干年,我必来娶你。
小姑娘渐渐长大了,杜牧却将这件事忘在脑后。
多年以后,旧地重游,杜牧想起当年的允诺,不料姑娘因久等不至而嫁人了。
杜牧不胜惆怅,作诗曰:“自是寻春去太迟,无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把血染的“桃花”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同南明王朝的衰亡交织融为一剧,借身世之悲写破国亡家之痛,成为著名的古典悲剧。
在古代诗文中,写春景和写女子,都离不开桃花。
“桃花源”作为中国的乌托邦,反复地显现在古代和当今的诗文中。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桃树栽种于屋前舍后,人们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古人还认为鬼畏桃树,于是就削桃木驱鬼避邪。
王安石有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者,两块桃木板,其上各书神茶、郁垒二神之名,悬门之左右,以驱百鬼。
《全唐诗》涉及桃花的诗293首,《全宋词》涉及桃花的词169首,《全宋诗》涉及桃花的诗865首,加上元明清的诗词,据粗略统计就有1818首之多,翻开中国古代诗歌,可谓满眼“桃花”灿烂。
阅读链接[古人谈“桃花”意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
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
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含义及审美特征分析

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含义及审美特征分析作者:张娟娟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9年第07期[摘; ; ; ; ; ;要]; “桃花”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景物,在人们将情感、遭遇、悲喜等和“桃花”融合在一起之后,“桃花”便具有了多重含义。
无论是哪个朝代,“桃花”这个意象的含义都具有某种相同之处,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代表截然不同的含义。
分析“桃花”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我们可了解古代作者的独特情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审美特点。
[关; ; 键; ;词]; 桃花;诗意;情思[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46-02桃花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为此出现了很多以桃花为主题的名品佳作[1]。
桃花具有多种象征含义,古代文人经过描写桃花,抒发感情,表达心声[2]。
内敛含蓄的我国古代文人经常以感性思想体悟世界万物,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借某种景物表达感情,通过对世界真实事物的描绘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感慨,创造了数量众多的文学意象,而“桃花”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3]。
本文将围绕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桃花意象的含义、审美特征及寓意等进行阐述。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典型桃花意象的含义依据对古典作品的梳理与归纳,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有下述几种象征意义。
(一)古典文学借助桃花意象象征女性的美丽春天到来,到处盎然生机,而桃花便于此时开放。
桃花花瓣轻盈,颜色鲜丽犹如处于青春阶段的漂亮少女。
古代诗人常以桃花象征女性的美丽,具体包括身体健康、年轻、清秀等几种含义。
如唐朝诗人崔护所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作品描绘了少女面容的美丽,如同盛开的桃花,营造了十分美丽的意境,被后代广为流传。
而其中的“人面桃花”也变成描绘女性面容美丽的一个高频率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渲染了悲剧气氛。 “ 宁愿 毁容 也 不愿屈 服 于 阮大铖 的淫威 ,她 守 的不仅 是 桃花越是娇艳,她的零落越是让人伤心。 “ 一朵朵伤情 , 春风懒笑。
片片消魂 ,流水愁漂 。”李香君用了苦肉计才得遂全身之节 ,此
到 “ 富贵 不 能淫 ,威 武不 能屈 ” 、 “Ⅸ 骂筵 》堂 堂列 公 ,半 边 南朝 处桃花的艳丽让人触 目惊心,悲剧气氛笼罩全剧。 “【 玉芙蓉l春 望 你峥 嵘 。 出身希 贵 宠 ,创 业 选声 容 ,后庭 花 又添 几种 。 ” “ 东 林 风上 巳天 , 桃瓣轻如翦 ,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溅血点作桃花扇 , 伯 仲 ,俺青 楼 皆知 敬重 。 干儿义 子 从新 用 ,绝 不 了魏 家 种 。”立 场 比着枝头分外鲜。”对着桃花扇,侯方域陷入深深的思念 ,思念愈
的感慨;他思念着那多不知飘零到何处的 “ 桃花”。 “【 前腔】便 天涯海角,便天涯海角,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寻着侯
郎,俺才住脚也 。” “ 合烟花旧寨 ,合烟花旧寨,情根爱胎 ,何时
漂亮 、乐 歌 之才 、政 治见 识 以及 坚强 不屈 的反 抗精 神 打动 无数 人 。
“ 商 女 不知 亡 国恨 ,隔江 犹 唱后 庭花 。 ”李香 君 不是 这样 的女 子 ,
【 中图分 类号 】G6 3 2
【 文 献标 识码 】A
孔 尚任在 《 桃花 扇凡例 》 中说 “ 桃 花扇何 奇 乎 ?其不 奇 而奇者 , 香 君理 想 爱情破 灭 的象 征 “【 奈 子花 】这封 书 不是 笺纹 ,摺 宫纱
扇 面之桃 花 也” , 作 者借 桃花 扇上 的桃 花意 象刻 画人 物 ,叙述 故事 , 夹在斑筠。题诗定情,催妆分韵。 ( 净指扇介 )看桃花半边红晕, 反映 主题 ,赋予 桃花 意象 特 定 的意蕴 。下 面就 《 桃花 扇》 中桃 花 意 情恳!千万种语言难尽。 当侯方域明白了扇上桃花的来历 ,决定
坚定,是非鲜明,妓女骂宰相,骂得义愤填膺,痛快淋漓。王国维 浓最后的分离愈让人心痛,桃花的艳丽让人心惊。梁启超称 ( ( 桃花
先 生在 《 文学 小 言 中则说 : 以其不 顾一 己之 利 害故 ,使 吾人 生 扇》是 “ 一部哭声泪痕之书”, “ 一部极凄惨极哀艳忙乱之书”。 无 限之 兴 味 ,发无 限之 尊敬 。”所 以作 者选 择桃 花作 为 他最 爱怜 的 女 主人 公 的形象 ,作 为他 最敬 重 的忠贞 精神 的象 征 。
2 0 1 3年第 1 1 期
S t u d y o n C h i n e s e
■蕊麴髓
课岁 语 文
桃花 扇 中桃 花意象的意蕴分析
林 敏
( 江苏省 扬 中新坝 中学 ,江苏 镇江 2 1 2 2 0 0 )
【 摘要】桃花意象在 《 桃花扇 》中成了一个表现末世繁华又饱含 身世伤感的符号 , 描绘了萧条的景色,叙述 了剧 中人物的身世、命运、 情感,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桃花意象是李香君这个女子和她悲剧命运的象征,也是她理想爱情破灭的象征 ,渲染了全剧的悲剧气氛。 【 关键 词 】 《 桃 花 扇 》 ;桃 花意 象 ;意蕴 分析
象 的意蕴 作 简单 分析 。
回南京城去寻找香君。当他来到媚香楼 ,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桃 花 是美 的符号 、美 的化 身 ,是 李香君 这个 女子 的象 征 。李香 映入侯眼帘的是闲庭院里桃花满枝,使他顿生 “ 人面不知何处去”
君美 丽 、聪 明 ,追求 个性 自由 ,对爱 情执 着 、忠 贞不 渝 。她 的美丽
她坚 定顽 强 ,比 同时代 的精 英们 更懂 得 “ 亡 国” 之恨 。她 在 国家大 消败” ,香君以 “ 三寸金莲”寻找她的侯郎。 “【 醉扶归l拿住情 厦 将 倾之 时 沈心 忡忡 ,尽 力 挽救 ;在 国破 家亡 之后 看破 红尘 , ’ 人 道 根死不松 , 赚他也做游仙梦”李香君愿 以生命作代价来追求爱情。
而去 。在侯 方域 送 给李香 君 的扇 子上 , 侯方 域 写了 “ 定情 诗”: “ 夹 好不容易和侯方域相遇了 但人被训斥 了,扇子被撕了 扇子上有
道 朱 楼一 径 斜 ,王孙 初御 富 平车 。青 溪尽 是 辛夷树 ,不及东 风 桃李 鲜血染就的桃花 ,但扇子撕碎了 ,它所象征的男女主人公的理想爱 花 。”青 溪边 辛 夷树树 上 的 白花远 远 比不 上那 娇嫩 的桃 花 ,李香 君 情毁 灭 了。 就 是 那娇嫩 的桃 花 。但她 又有 着 “ 零 落成 泥碾 作尘 ,只 有香 如故 ” 作 为 侯方 域妻 子 的节 ,更 是作 为一 个独 立 的大 写 的人 的节 ,真 正做
水 愁漂 。摘 的下娇 色 ,天然 蘸 好 ;便 妙 手徐 熙 ,怎 能画 到 。樱唇 上 调朱 ,莲腮 上 临稿 ,写 意儿 几 笔红桃 。补衬 些翠枝 青 叶 ,分外 天 天 , 可 是家 破 了 ,国亡 了 ,沧海 桑 田 ,哪有 个人 幸福 可言 ,香 君 只能 出 家了。 “ 桃 花薄 命 ,扇底 飘零 ” ,薄命 人 由桃花 写 了照 。 中国 文人 习惯上 把桃 花 和悲 伤凄 美的爱 情联 系在 一起 ,桃花 是 作者 简介 :林 敏 ,扬 中新坝 中学高 中语 文 组 中学一级 教 师 ,本
桃花意象在 《 桃花扇》 中成了一个表现末世繁华又饱含身世伤
感 的符号 ,描绘了萧条的景色,叙述 了剧中人物的身世、命运 、情
桃花 易落 ,扇 面 的桃花 暗示 着香 君前 途 叵测 ,是李 香君 悲剧命 感 ,也寄托 了作者的情感。桃花意象是李香君这个女子和她悲剧命
运 的象 征 。 “【 锦上 花 】一 朵朵 伤情 ,春风 懒 笑 ;一 片 片消 魂 ,流 运 的象征,也是她理想爱情破灭的象征 ,渲染 了全剧的悲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