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支教参考教案集
支教小学教育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我们的家乡》二、课时: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情怀。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
五、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图片、相关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图片、故事、风俗等资料。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家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地方?你了解这里吗?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学生分组讨论,收集家乡的图片、故事、风俗等资料。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家乡的魅力。
2. 教师点评,总结家乡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2. 教师强调爱国情怀和家乡情怀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家乡会有这样的历史文化?2. 学生分组讨论,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家乡的历史故事。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
2. 教师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收集、整理和展示家乡资料的成果。
3.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2.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支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5篇

支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5篇支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一、教材简解: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本课的课题暗示了*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
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小学支教教案

小学支教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支教志愿者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各年级的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a) 学会正确而流利地发音英语中的常用单词和短语;b) 通过日常对话,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c) 培养学生阅读英文短文的兴趣和能力;d)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认知目标:a) 了解英语中的基本单词和短语;b)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实用句型;c)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b)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c)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a) 教科书和学生用书;b) 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c) 动画、图片等学习辅助材料;d) 黑板、白板、标志笔等。
2. 学生准备:a) 拥有基本的英语词汇与语法基础;b) 提前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1. 热身活动(Warm-up)通过英文歌曲或英语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新课教学(Presentation)a) 创设语言情境,引入新课内容;b) 呈现并解释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c) 运用多媒体和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 基础训练(Practice)a) 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听力材料,培养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b) 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句型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c) 配发练习册或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活动(Extension)a) 组织教学游戏,如单词拼图、口语竞赛等,以活跃课堂氛围;b) 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短剧表演,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c) 引导学生阅读英文故事,并进行相关的问题讨论。
小学支教教案(5篇可选)

小学支教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小学支教教案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
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
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感激钟爱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体会爱情的宝贵。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
学会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能力素质目标能力素质目标能力素质目标能力素质目标:增强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感激他人,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并把感恩之情化为学习中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励志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构建和谐校园。
第二篇:小学支教教案同学们,下面由我来讲解中国互联网的厉害的人。
首先,你们想想自己平时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必需的呢?提问:回答可能有买东西,吃饭,打游戏,学习,娱乐,聊天等。
我们就先从买东西说起吧,毕竟离开了它,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正常生存。
这里我先介绍一个词BAT(板书),以后你们和其他同学吹牛的时候也可以用哟。
B代表百度,拼音的第一个字幕就是B。
A代表阿里巴巴,T代表腾讯,这三家互联网公司是中国最厉害的三家公司,你们可能都用过它们生产的软件吧。
首先我们讲讲专门在网上卖东西的阿里巴巴吧,这个公司现在价值大约15000个亿,这个数字很可怕吧,但他的创始人马云(板书)只用了不到15年时间就做到了这一切。
说起马云这个人的经历也很有意思,他10岁时就蹲在外国人开的酒店门口跟着外国人学英语。
那和你们也差不多年纪吧。
不过他数学成绩很差,所以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大学,这是一所很差的学校。
他当过6年的英语教师,帮别人做过翻译,后来在杭州开了电子商务(板书)也就是在网上买卖东西的网站阿里巴巴。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网上买东西有什么好处吗?提问:回答可能有方便,不用出门;可以挑选的东西多;买东西便宜等。
小学支教试讲教案模板

课题:《春天来了》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春、天”等生字,会写“春、天”等生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2.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观察春天的物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词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柳树姐姐的辫子”、“小鸟在歌唱”等。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春天的景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述。
3.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生字卡片组成句子。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春天的美好。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春天的感受。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春天的景物,并用笔记录下来。
2. 请学生以“春天的美好”为主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于小学支教趣味教案

关于小学支教趣味教案【篇一:小学趣味语文语文支教教案】小学语文支教教案趣味语文一巩固字词强化基础1.学科领域:小学语文2.适合对象:一、二年级学生3.教学内容:此课程意在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字词基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字词的发音和写法,强化低年级学生的字词基础,并锻炼学生的造句组词能力,使学生能轻松的组织语言,句子。
并用视频或故事等形式介绍中国部分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所需材料:笔记本电脑,提前需下载好相关视频,以及相关拼音字词的书面文稿。
5.教学主要过程:1) 先请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听写几个常用的字词并注音,考察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并指出纠正同学的错误,从而引入学生进入主题。
2) 详细讲解字词的正确书写以及拼音和发音,并组织同学进行相关的造句练习。
3) 向同学们播放相关视屏,视频最好是动画的形式以便充分调动学生了解汉字的积极性,视屏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身感受,并作出相应的总结。
6.课时安排:两课时二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诗歌朗读1.学科领域:小学语文2.适合对象:三、四年级学生3.教学目标:在讲故事的同时使同学们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和增强同学的爱国热情,了解西方的文化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4.所需材料: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的相关资料,以及古诗讲解文稿。
5.教学过程:1) 讲解的成语故事使学生更容易记住成语等知识,运用讲故事的形式降低同学们理解记忆成语的难度,并与同学们交流,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一课时)2) 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寓言故事,题材并不一定局限于国内,也可介绍国外寓言故事,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
(一课时)3)最后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朗读,并对诗歌大意以及关键字词进行解释,使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古诗的魅力。
同时鼓励同学们背诵诗歌,并以奖励的方式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
(两课时)三习作训练1.学科领域:小学语文2.适合对象:五、六年级学生3.教学目标: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书信体作文的写作过程和格式,提高学生描述事件的能力。
支教试讲教案模板语文小学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年级:小学X年级课题:《X年级语文课文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课文生字词的掌握。
- 课文内容的理解。
- 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课文情感的理解。
- 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 课文教材。
- 生字词卡片。
- 多媒体课件。
-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期待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3. 分组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三、课文讲解(15分钟)1. 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活动(15分钟)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2.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总结回顾(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拓展知识面。
七、板书设计- 课题:《X年级语文课文X》- 生字词:XX、XX、XX- 课文内容:XX- 道德教育:XX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3.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如何提高?备注:-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支教教案

小学支教教案教案:小学支教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需要,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能力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
三、教学步骤:1.预览教材: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预览本周的教学内容,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准备:准备教具、教材、作业等,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教学活动: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讲解、练习、游戏、讨论等。
4.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体验式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3.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黑板和白板:用于讲解教学内容和演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教具和实物:使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作业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作品展示、小组竞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队支教参考教案集目录第一部分课堂管理中的技巧 (3)第二部分参考教案 (5)一、艺术活动类 (5)二、体育类 (24)三、语言及传统文化类 (27)四、外语类 (31)五、思维训练类 (33)六、环境自然类 (38)七、社会类 (41)八、生活常识(急救)类 (43)九、儿童成长主题日类 (45)十、小游戏类 (50)第一部分课堂管理中的技巧一个良好而有效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清晰地语言表达,更需要教师运用巧妙的管理技巧来组织课堂。
志愿者们不是正规的教师,也没有教学经验。
志愿者们应对的常常是气氛活跃的课堂,面对的常常是活泼好动的孩子。
怎样组织好一个课堂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信每一位志愿者,都希望将自己的课堂组织的即生动活泼,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为此,我们准备了一些课堂管理小技巧,提供给大家。
一、防患于未然——充分的准备好的准备是成功的开始,包括课程内容、材料用具、课堂布局及风险评估等都应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
例如,根据教学需要排放桌椅、采用道具等。
应尽量多带备课资料,以适应课程的更新和调整。
备课或者活动准备都要考虑备用方案;若发生意外情况(比如停电、设备用不了等),才能及时应变。
二、充分运用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1、声音:(1)音调充满自信、热情、不怯场;(2)语速适中;(3)避免使用城市专用词语等。
2、目光:(1)对教室的每一件事保持注意;(2)与每位孩子建立有效的眼光接触;(3)从孩子的目光中读懂他们的意思。
3、聆听:(1)为理解而倾听,而非为回答而去听;(2)学生回答时,做出反应,让他知道你在认真倾听。
4、动作:(1)大方、得体;(2)配合教学内容而做,多用肢体语言。
三、如何制定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西部阳光的课堂虽然有别于传统的课堂,但是课堂纪律也还是需要强调的。
制定一个能保证课堂秩序的规则,正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情绪安全感的前提,也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1、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
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订。
3、课堂规则应及时制订和不断调整。
4、制定规则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理解力以及安全问题。
四、遇见消极的课堂行为应该怎么办消极的课堂行为是指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例如讲话、捣乱等。
教师要针对消极行为的轻重程度选择有效的制止方法,及时制止消极行为。
通常采用的制止方法主要有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转移注意等。
1、对于“异常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活动,以发挥他们“过人的能量”。
2、对于讲话的学生,可以采取语言和眼神的暗示,引导他们回归课堂。
3、对于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必要的时候要在课下对他们做近一步的了解,体会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4、传统课堂常见的应对方式主要有:有意忽视法;突然沉默法;接近安慰法;直接提醒法;及时转换法;语调变换法;幽默调节法;表现激励法。
在课堂管理和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拥有自控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始终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
尽管有的时候他们会“调皮捣蛋”,但是只要我们表示真诚的尊重,给予他们鼓励和期望,他们一定会有积极的回应。
作为西部阳光的志愿者,我们的秘密武器就是——真诚的笑容和巧妙地引导。
做到这两点,相信大家都能成为西部阳光行动中优秀的“教师”!第二部分参考教案一、艺术活动类节奏的魅力教师:张巳瑛教学年级:1-6年级教学时间:45 分钟教学类型:艺术活动--音乐教学目的:1、通过模仿击打简单节奏,提高模仿能力。
2、通过“节奏变化”的讨论,说出类似节奏,引导其发散思维。
3、通过配合不同节奏模仿动作,提高手脑、肢体的协调能力。
教学方法:表演法教学用具:矿泉水瓶(若无矿泉水瓶用手也可以,用手时注意要轻拍)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基本节奏(15 分钟):组织学生拍掌模仿击打几种基本节奏:××××(×) (×)××××(×)×(×) ○×○××二、节奏变化(10 分钟):组织学生说出三拍子的节奏可以怎样变化××× (×)×(×) (×)××××(×)×(×)××(××)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节奏的分辨能力和模仿能力。
鼓励学生创造。
三、节奏配动作(15 分钟):“×”表示击掌,“○”表示手臂伸向空中,“※”表示拍膝盖。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和反应的敏捷性。
四、分组表演(5 分钟):组织学生根据不同节奏进行集体或分组表演,要求节奏准确、统一。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注:上文(×)在原文中为×加下划线教学反思:1、持续击掌后可变换其他方式,防止学生疲倦。
2、还可加入跺脚、拍胯等形式。
3、遇见非常兴奋、不断击打矿泉水瓶的学生,教师可请这些学生站在自己前面,请他们协助教师指挥,以此取得较好效果。
【注:改编自自然之友《”羚羊入川快乐暑期”志愿支教行动教案集》】音乐欣赏教师:教学年级:5-6年级教学时间: 4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类型:艺术活动--音乐教学目的:1、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会欣赏音乐。
2、课程结束时能认识一些民族乐器及西方乐器,熟悉课上听过的音乐,对不同音乐中蕴含的不同感情色彩能够有所体会。
3、学会唱两首以上励志的流行歌曲,全班排练出二到三首小合唱。
教学方法:聆听、讨论法1、不加介绍点评,直接让孩子们听,并让他们说出对音乐的感受2、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再听一遍3、引导孩子们结合歌曲的背景谈感受教学用具:可播放音乐的多媒体设备、一些常见乐器的图片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一课:中国民间音乐欣赏(一)问题导入:1、欣赏音乐,主要是欣赏音乐的什么?为什么要欣赏音乐,音乐能带给我们什么?(回答不出来没关系,重要是引起学生思考,可在结课时再次提问。
)2、大家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喜欢?什么时候会听到音乐?听到什么音乐?(二)欣赏曲目:1、步步高(欢快、快乐)——二胡2、二泉映月(凄凉、悲伤)——二胡3、茉莉花(优美、舒缓)——二胡(江苏民歌)提问和讲解:刚刚听过的这三首歌有什么不同?你能从音乐中听到什么情感?讲解这三首歌的背景及蕴含的情感。
所以说,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影响人的心情。
4、演唱版•茉莉花(教孩子们唱)讲解:一首歌不仅有曲、还有词,只有曲和词相称,才算一首好歌。
5、梁祝——古筝版,钢琴版,小提琴版(为下节课做铺垫)(三)乐器识别提问:刚刚听到了几种乐器?简介乐器(运用准备好的乐器图片):二胡、古筝、琵琶、扬琴、钢琴、小提琴等。
第二课:西方古典音乐及交响乐欣赏(一)曲目:上半节课(钢琴,小提琴)1、重温梁祝(悠扬轻柔)钢琴版,小提琴版,分析区别2、菊次郎的夏天(活泼欢快)——钢琴3、神秘园之歌(优美深沉)——小提琴下半节课(交响乐)1、运动员进行曲(慷慨激昂)2、故宫的记忆(宏大深远)3、维也纳森林圆舞曲(活泼欢快)——可组织学生跳舞(二)需要认识的乐器: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圆号、长号、单簧管、定音鼓等。
第三课:流行音乐欣赏及学唱(一)曲目:1、我是明星2、隐形的翅膀(培养独唱)3、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孩子们唱)4、I believe I can fly(解释歌词的含义)(二)讲解、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从中获得激励。
重温第一课的导入问题:为什么要欣赏音乐,音乐能带给我们什么?第四课:小合唱排练曲目:1、茉莉花2、阳光总在风雨后(合唱)3、我是明星(领唱+合唱)教学反思:附录:1、《二泉映月》讲解:二泉是江苏无锡惠州的一个小池塘。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曲,作者叫阿炳,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又双目失明,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他没有别的办法来工作挣钱,只能靠每天在街头拉二胡乞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阿炳拄着拐杖、拿着二胡来到二泉边,他看不到头顶的明月,只能感受到一片漆黑和饥寒交迫,想到自己悲惨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创作了这首二胡曲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后来的人们把这首歌称为《二泉映月》。
2、对比步步高和二泉映月两首歌,都是二胡拉的歌曲,为什么我们感受到的情绪完全不同呢?这两首歌的曲调有哪些方面的不同?首先在节奏上,快慢;其次在音调上,高低。
节奏快、音调高亢的乐曲让我们觉得欢快,节奏慢、音调低沉的乐曲让我们觉得悲伤,节奏和音调是我们欣赏音乐、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时重要的标准。
【注:改编自《西部阳光行动教案集分类》】我的方形创想教师:教学年级:1至6年级教学时间:45 分钟教学类型: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目的:1、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对图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白纸或绘画本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一、提问:方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有哪些图案中包含着方形?二、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种自己的方形创想,画完之后讲解意义。
三、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问他们还能想到些什么。
由学生发言,教师在黑板上构图,或者让学生在黑板上构图。
四、发给每个学生三张白纸,每张上面都有一个方形,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构图。
五、挑选出好的学生作品,请作者本人上台讲解图画意义及构图过程。
六、可挑选出好的作品,张贴在班级中展示若干天。
教学反思:附录:人:动物:东西:房子:机器人:其他:【注:改编自《西部阳光行动教案集分类》】彩色风车教师:教学年级:3-6年级教学时间:45 分钟教学类型:艺术活动—美术、手工教学目的: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水彩笔、蜡笔、方形白纸、剪刀、图钉、小木棒(20-30cm;也可用冰棍棒,但由于其比较短所以要求纸张也必须较小)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一、讲解颜色1、三原色三原色由三种基本原色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