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配制的基本过程教学提纲
培养基的配制说课稿

《培养基配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培养基的配制。
下面我将从八个角度来谈谈我今天的说课,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总结。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教材分析培养基的配制这一节课是选自北邮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检验技术》教材项目六中的任务三,这门课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从教材的前后关联来看,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微生物形态类群、常用器皿的清洗包扎、相关设备的使用等,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理论、实践也为今后的课题打下了“物质”基础,所以,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备课不仅要背教材还要备学生,我所教授的是职业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长久的价值观念使然,中专学生一般由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弱势群体组成,他们很少得到赏识,缺乏自信。
鉴于此,课上我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自信,使其找到课堂归属感;同时,较于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中专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练习,所以我采取以项目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三、目标定位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同时本着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我侧重体现实用性和实践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重点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同时还考虑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分工,尽量做到在内容上不重复,在知识上不脱节;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级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依据培养基配方,准确熟练计算出配制培养基所需的材料;2.能够准确熟练配制培养基;能够准确完成分装和灭菌工作;3.树立无菌操作意识。
(二)知识目标:1.掌握所需培养基成分计算公式;2.掌握不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流程及注意点;(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2.培养责任心、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观察、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良好作风,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基的配制高中生物教案

培养基的配制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培养基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常见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培养基的配制要点。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所需试剂、培养基配制方案、培养基配制步骤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培养基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培养基的概念和分类 (10分钟)
1.介绍培养基的定义和作用。
2.讲解培养基的分类,如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三、分组讨论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培养基配制方案,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配制要点。
2.组内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掌握了配制方法。
四、实验操作 (30分钟)
1.学生按照所分配的配制方案,准备所需试剂和材料。
2.学生根据配制步骤操作,并观察结果,记录实验过程。
五、讨论与总结 (10分钟)
1.带领学生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收获。
2.总结不同培养基的特点和配制要点。
六、作业布置 (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复习课堂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七、教学反思 (5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材料准备:配制培养基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包括溶液、固体成分和试剂。
常见的溶液成分有蛋白胨、蔗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等。
固体成分通常包括琼脂、琼脂糖或者琼脂葡萄糖。
试剂则包括酸碱试剂、染色剂等。
2.秤重和称量:根据配方,使用准确的天平将所需的材料进行称量。
确保称量的准确性,以避免配制出来的培养基浓度不合适。
3.溶解固体成分:将固体成分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并通过搅拌等方法将其充分溶解。
4.调整pH值:测定溶液的pH值,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通常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进行酸碱调节。
5.添加其他成分:根据实验需求,将其他需要的溶液成分添加到培养基中。
比如,添加抗生素、试剂等。
6.蒸馏水补足体积:根据所需体积,使用蒸馏水补足培养基的总体积。
在此过程中,需使用一种无菌的容器。
7.烧瓶或培养皿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烧瓶或培养皿中,并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的方法包括高压灭菌器、滤过消毒器、微波炉等。
8.装瓶和标记:将灭菌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并进行标记。
标记应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日期、配方、pH值等重要信息。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保持无菌: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无菌的材料和操作台,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同时,注意避免培养基与外界环境接触,以防止污染。
2.准确称量:为了确保培养基的配制浓度准确,需要使用准确的天平进行称量。
避免因称量不准确而导致培养基浓度上下起伏,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
3.pH值调节: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测定pH值,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节。
4.灭菌处理:在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之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灭菌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
总结起来,培养基的配制过程需要准备材料、秤重和称量、溶解固体成分、调整pH值、补足体积、灭菌处理、装瓶和标记等步骤。
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准确称量、pH值调节和灭菌处理等关键点。
微生物实验复习提纲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置(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置(用于分离培养细菌以及测定其数目、天然培养基,)1、称量牛肉膏可以放在小烧杯、表面皿、称量纸中称量,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
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滤纸不可称量牛肉膏。
2、溶解加水加热搅拌,药品完全溶解(若配置固体培养基,则加入1%~2%的琼脂,再加热融化,此过程需不断搅拌,以防止琼脂糊底或溢出)定容。
若偏酸,滴加1mol/L NaOH3、调pH 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时检测其pH 不停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检测,若偏碱,滴加1mol/L HClpH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应注意pH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影响各离子浓度。
液体培养基:滤纸4、过滤固体培养基:4层纱布趁热过滤固体培养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摆斜面、三角瓶的1/25、分装半固体培养基:试管高度的1/36、加透气膜7、包扎将三角瓶的棉塞外包双层报纸,以防灭菌时冷凝水沾湿透气膜。
8、灭菌上述培养基121.0℃湿热灭菌20min9、摆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1/210、无菌检查37℃温箱培养1-2d(二)高氏1号培养基的配制(放线菌、组合培养基)1、称量和溶解可溶性淀粉加冷水调成糊状,再加水加热溶解;微量成分FeSO4*7H2O 现配成高浓度的储备液后加入:100ml+1g=0.01g/ml 再在1000ml+1ml储备液。
2、同上(三)马丁氏培养基(霉菌、半组合培养基)1、称量和溶解土豆去皮切块煮开半小时,各成分溶解好后,将孟加拉红配成1%的水溶液,在1000ml培养液中加3.3ml,加入琼脂加热融化2、同上3、链霉素的加入它受热易分解,故临用前将培养基融化后待温度降至45℃左右才能加入。
可先将其配成1%溶液,在100ml培养基中加0.3ml,使每ml培养集中含其30μg。
注意事项:称药品时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谨慎调pH,避免多次回调影响各离子浓度;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上,以免引起试剂污染。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注意事项
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体的溶液,通常包含营养物质、溶剂和添加剂等成分。
配制培养基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技巧,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培养基的配制过程简述:
1. 收集和准备成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溶剂和添加剂等。
营养物质通常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溶剂通常是水,而添加剂可以是抗生素、激素、缓冲剂等。
这些成分的质量和配比对培养基的质量至关重要。
2. 计量和称量:准备好所需成分后,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量和称量。
计量和称量的准确性对于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使用精确的计量和称量工具。
3. 溶解和混合:将称量好的营养物质、溶剂和添加剂等成分倒入容器中,然后进行充分溶解和混合。
在溶解和混合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混入气泡和沉淀物,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4. 调整 pH 值:培养基的 pH 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适当调整。
通常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化学试剂进行调整,但要注意控制 pH 值的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 pH 值对微生物的影响。
5. 冷却和储存: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冷却至适当的温度,通常是室温或稍低,然后密封储存在冰箱里。
储存的温度和时间是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过长的储存时间和温度过高都会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需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不同种类的培养基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实验需要进行专门的配
制和调整。
培养基配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培养基配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一、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基所需的各种原料和试剂。
常用的培养基原料包括蛋白胨、葡萄糖、琼脂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适量的水和试剂的称量工具。
2. 称量试剂:按照配方中的比例,准确地称取所需的试剂。
在称量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并使用洁净的称量工具,以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3. 溶解试剂:将称取好的试剂溶解于适量的水中。
在溶解过程中,可以通过搅拌或加热的方式促进试剂的溶解。
溶解完毕后,应检查溶液的透明度和均匀性,确保试剂充分溶解。
4. 调整pH值:根据具体的培养基配方,使用酸碱溶液调整培养基的pH值。
通过逐滴加入酸碱溶液,并经过搅拌均匀,逐步调整pH 值至所需范围。
在调整pH值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调节,以免对培养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5. 加热消毒: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持续5-10分钟,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在加热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溢出和烧焦,同时要保持试剂的充分混合。
6. 灭菌冷却:将消毒完毕的培养基冷却至适宜的温度,通常为45-50摄氏度。
在冷却过程中,应避免引入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使用无菌工作台或灭菌过滤器进行操作。
7. 分装保存:将冷却好的培养基分装到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并密封保存。
在分装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试剂接触到外界空气,以防止污染。
二、培养基配制的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要保持清洁,操作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2. 在配制过程中,应准确称取试剂的质量,并按照配方中的比例进行配比,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和配方的准确性。
3. 在试剂溶解和调整pH值时,应充分搅拌均匀,确保试剂充分溶解和均匀混合。
4. 加热消毒时,应注意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以避免试剂烧焦或溢出。
5. 冷却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和细菌的侵入,可使用无菌工作台或灭菌过滤器进行操作。
6. 培养基的分装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尽快密封保存,避免试剂受到外界空气和微生物的污染。
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以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配制培养基是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培养基是供给细胞或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溶液,通过合适的配制可以提供细胞或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调节pH值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下面将简要介绍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基本步骤:1. 确定培养基配方:根据研究目的和被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无机盐、有机营养物、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如血清、抗生素等。
2. 计算配方中的成分:根据所选培养基配方,按比例计算各个成分的用量。
注意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各个成分的浓度,确保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满足细胞或微生物的需求。
3. 配制溶液:将所需的固体成分称取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通常是蒸馏水。
溶解固体成分时,可以先将其加热至溶解温度,然后搅拌均匀。
4. 调节pH值:使用酸或碱溶液调节培养基的pH值至所需范围。
pH值的调节对于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一般培养基的pH值在7.0左右。
5. 滤过消毒: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溶液通过0.22微米的滤器进行滤过消毒,以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滤过消毒后的培养基应保存在无菌条件下,避免细菌再次污染。
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配方计算成分的用量,避免过量或不足,以免影响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和溶剂,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纯度。
3. 注意培养基的pH值调节,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
4. 注意培养基的温度调节,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的温度应与被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相匹配。
5. 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使用无菌器材和耗材。
6. 培养基的保存应在低温和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营养物质降解和细菌污染。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培养基是实验中常用的培养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配制培养基,是保证实验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一步。
以下分步介绍培养基配制过程。
第一步,准备原料。
准备所需培养基原料,包括氮来源、碳来源、催化剂、维生素、矿物质和无机盐。
这些原料及添加量应按照培养基配方要求准备好。
第二步,蒸馏水灭菌。
所有材料,包括悬浮成分在内的所有培养基,都应使用蒸馏水加热灭菌。
第三步,全部成分混合。
将所有成分混合搅拌均匀,直到培养基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液体。
第四步,灭菌处理。
将混合后的培养基放入灭菌器中,以121℃、
15psi的压力对培养基进行30-60分钟的高温杀菌处理。
第五步,检测培养基。
检测培养基的 pH 值,通常可用 pH 计或试纸检测。
第六步,培养基存储。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储存在4℃的冰箱内,以避免受到可能的污染。
以上就是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它可以有效地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可靠
性,从而确保实验效果的准确性。
正确的配制培养基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配制的基本过
程
培养基配制的基本过程
1.配制溶液
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
对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
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2.调节pH值
用pH试纸(或pH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 值为止。
3.过滤
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
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
4.分装
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
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
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
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
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
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
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5.加棉塞
分装完毕后,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
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
棉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脱脂棉吸水使棉塞无法使用。
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姆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1个长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
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
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
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
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
(1)制作斜面培养基。
在实验台上放1支长0.5~1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1厘米左右。
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
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
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10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
铺放培养基后放置15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末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