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帖四题
2014书法校考题目

2014书法校考题目1.2014四川美术学院考题临帖:颜自书告身礼器碑创作: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篆刻:知白守黑中国梦(纸张四尺斗方)2.2014南京艺术学院本校考题楷书临摹:阴符经勤礼张玄张猛龙行书临摹:集王圣教米芾淡墨秋山诗帖创作: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吉林艺术学院创作: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南京师范大学临帖:楷书《墓志七品》行书王羲之圣教序创作:楷书创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行书或隶书创作: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曲阜师范大学(湖南考点)临帖:张迁碑创帖: 作者】:李白——《从军行》【内容】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自由书体创作,行书落款。
(三尺整张)(山西考点)(安徽考题)临摹是赵孟頫妙严寺曹全碑,2选1临摹三尺整纸创作28字古诗3尺整纸考试总时间为180分钟6.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湖南考题)临摹:张黑女正创:海气生吟榻,烟香披醉襟。
山翁方自得,莫问去留心。
行创:松篁清有韵,桃李密成蹊。
一沼开方鉴,双桥亘采霓全为四尺三开(本校考题)临摹曹全碑,创作行书五绝“白日依山尽”。
楷书创作五绝“空山不见人”(山西考题)7.鲁迅美术学院8.广西艺术学院(本校考题)临摹:玄秘塔乙瑛创作: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福建考题)临摹:玄秘塔、乙瑛碑 20+20字。
三尺斗方50*50里面创作:20字上午临摹+创作3小时(济南考题)临摹:乙瑛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各十个字(玄秘塔:方削平区夏吴斡蜀潴蔡10字)创作:楷书或行书内容:唐——李益《洛桥》“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2012书法考试试题汇总

要求:除楷书外字体
南京艺术学院本校考题
上午临帖:《九成宫醴泉铭》《张猛龙碑》《雁塔圣教序》
《智永真书千字文》《李太师帖》《陆柬之书陆机文赋》
下午创作:初春济南作王士禛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二、书法创作: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广西艺术学院(甘肃兰州考点)考题
书法临摹:《乙瑛碑》节选10个字、《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节选10个字
书法创作:规定用楷书或行书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广西艺术学院(济南考点)试题
书法临摹:雁塔13字,乙瑛10字
3、纸张要求:四尺对开条幅
太原师范学院(郑州考点)考题
书法临摹: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30字。
纸张要求:四尺横对开斗方
书法创作:两首诗七言
1、楷书
2、自由体,《冬夜读书示子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求:楷书或行书。必须落款,斗方。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湖南长沙考点)试题
书法临摹:王羲之《集字圣教序》、
“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30字
纸张要求:四尺横对开斗方
书法创作:两首诗七言
1、楷书:
2、自由体: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元〕倪瓒
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试题
书法统考理论试题(2)

2012年书法高考

2012年书法高考培训资料中央财经2011年书法考试试临摹内容(至少临摹28个字)大唐王居士砖塔铭创作内容:(创作四尺整张,临摹四尺三裁创作内容:创作四尺整张,登鹊山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2011西安工业大学高考书法考题考点临摹三尺整张行书,集王圣教序41个字。
墓志39个字。
创作三尺整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2011西安工业考点书法高考考题1:行书临摹2;楷书临摹广州美术学院2011首届书法专业考试题1 临摹:倪宽赞41字乙瑛碑不用落款(纸张四尺三开)。
2 创作:请用五体中任选一种创作以下内容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3 印稿设计(给出说文解字小篆)4 白描与速写:线描一矮胖男人和一高组合(八开素描纸)2011年湖北美术学院高考书法试题白描:临摹天王送子图印稿设计两方:朱白不限内容:兴怀和取舍万殊临摹和创作兰亭序71字多宝塔50字创作赤壁赋130字左右全写在一张四尺对开纸上创作必须楷创2011南京师范大学书法高考考题南京考题4尺长条临摹魏墓志27字行书临摹王羲之30字行书或隶书创作:新年都未有芳华。
28字楷书创作:清明时节雨纷纷。
28字要求不落款(纸张4尺对开)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郑州书法高考考题考点临摹试题楷书是元瑛墓志(和本校考的一样),行书是金刚经2011年广西师范学院---郑州考点试题临摹试题:1、楷书颜真卿书【多宝塔碑】2、隶书汉【曹全碑】试卷为四尺整张,将隶书和楷书都写在上面!考试时间为2小时。
创作(1个半小时):要求行书创作。
内容:《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落款规定内容【辛卯之春月于】(无草稿纸)2011年广西师范学院书法高考题南昌考点考题临帖楷书:【柳公权玄秘塔】;隶书:【曹全碑】用纸:临摹四尺整张,竖式,半楷半隶。
2022书法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2)

2022书法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2)共147道题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籀文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你们知道是以下哪种吗?()(单选题)A. 小篆B. 隶书C. 楷书D. 草书试题答案:A2、历代书家擅长写楷书的确实很多,根据风格特征大致可分为()这几类。
(多选题)A. 晋人楷书B. 初唐楷书C. 中晚唐楷书D. 魏碑楷书试题答案:A,B,C,D3、落款应根据所留地方而灵活变化,或增或减,应注意()以及留有印位。
(多选题)A. 字大款小B. 高低适中C. 距离恰当D. 字古款今试题答案:A,B,C,D4、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
临帖有()这几种方法。
(多选题)A. 对临B. 格临C. 背临D. 向临试题答案:A,B,C5、()也称为“正书”、“真书”,说明了它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
(单选题)A. 隶书B. 草书C. 行书D. 楷书试题答案:D6、乾隆时,曾经把()合为“三希”,并以此命其斋名为“三希堂”。
(多选题)A. 《兰亭序》B. 《快雪时晴帖》C. 《中秋帖》D. 《伯远帖》试题答案:B,C,D7、同学们,请你来找一找,看看下面四个字中,哪个字是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单选题)A. 水B. 上C. 下D. 刃试题答案:A8、()的文学内容为秦始皇诏,计144字。
这种有着政令教喻性质的文字,是极其理性的产物。
理性使书写中规中矩,尽在法则的藩篱之内。
(单选题)A. 《峄山刻石》B. 《泰山刻石》C. 《琅琊台刻石》D. 《兰亭序》试题答案:A9、这幅画出自我国书画巨匠范曾先生之手,你能说出绘画此作品的工具是什么吗?()(单选题)A. 软笔B. 硬笔试题答案:A10、把用坏的毛笔当成是好伙伴,存放在大大的竹篓里,给它们写了铭文,选择了干净之所,埋葬了这些笔头,这个具有爱书惜物的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单选题)A. 王羲之B. 智永禅师C. 唐太宗D. 程邈试题答案:B11、落款应根据所留地方而灵活变化,或增或减,应注意()以及留有印位。
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

书法B级考试理论知识:1.殷商时期刻在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2.“”的创造者是3.是着名的;他生活的时代是汉代4.传世名作的作者是5.“初唐四家”除了、禇遂良、之外;还有一位是6.被称为的是祭侄稿7.、文徵明、、在书法史上被称为8.的书法风格是淡雅9.下面有一个碑不属于10.下面有一个帖不属于乾隆皇帝“”的三希之一.8、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俗称“刻印章”;在小小的印面上表现出艺术独特的美感..————————..印章最初是作为一种“凭证信物”出现的;商周时代就已存在了..从篆刻艺术史的角度来讲;我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为古玺;秦代开始分为玉印、—溪印、印、章印等.. 9、苏东坡苏轼代表作行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黄庭坚以草书成就最高;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行楷代表作婴香方;米芾;人称“米南宫”;行书研山铭帖、苕溪诗帖名着天下;蔡襄楷书有茶录、荔枝谱两碑;墨迹有谢赐御书诗表..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占画瘦劲;体态舒展;世为誉为“瘦金书体..5、何为“转折”.. 线条与线条的衔接、搭配关系;一种面积的存在..不同线型、不同字形之间在间隔上的衔接7、书法源于汉字;书法是汉定的书写艺术..汉字起源的四种说法:“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书契”说.. 8、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简单;一般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大篆是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的统称..小篆的代表作苍颉篇、爰历篇等.. 9、赵孟烦楷书人称“赵体”;其代表作有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小楷有汲黯传;行书有行书千字文;鲜于枢行草书秋兴诗册、进学解名世..4、简述小篆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作..从整体来看;小篆确立了长方形的结体法和圆起圆收的运笔法..其造形虽还保持有一定的象形文字特征;但已注重强调笔画的均匀分布;强调在对称中的变化;已具有图案式的装饰美..在运笔上;藏起藏落;逆锋入笔;提转运行;转角处均呈弧形;整体见方;行笔却圆;寓圆于方而无外拓的笔锋;只有横、竖、弧;而无撇、捺;但笔势变化灵动;因而在肃整庄严之中又见挺拔劲秀之姿..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作博学篇.. 5、何为“蚕头雁尾”..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7、笔法是指用笔的方法;笔法包括执笔法和运笔法..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执笔要做到:————、————、————..书写的姿势要做到:————、————、————.. 8、隶书是汉朝普及的字体;称汉隶;世称———..包括秦隶、汉隶、汉简、清隶四类..隶书的代表作: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刻石、鲁峻碑、曹全碑等..4、简述隶书的发展、艺术特点与代表作..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用笔首先应主意到隶字的基本书写特点;这些特点一般归纳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曲折方园;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代表作: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碑、衡方碑、封龙山刻石、鲁峻碑等.. 5、何为“一波三折”.. 书法术语..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7、章法指安排作品中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 8、晋代书家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书家;他的代表作: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草书有初目贴、小楷有黄庭经..人称“书圣”..同时他与魏钟繇被尊为钟王.. 9、祝允明代表作有江海歼渠记;文征明有小楷赤壁赋;王宠有楷书半岩潘君七帙序并辞4、简述行书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书家、代表作..行书的艺术特点有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 行书代表作中最着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行楷中着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5、何为“屋漏痕”..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比喻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滴沿泥墙缓缓淌下;蜿蜒下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8、八种病笔:鹤膝、钉头、竹节、鼠尾、蜂腰、蟹爪、折木、柴担.. 9、王献之其墨迹有淳化阁帖;小楷有洛神赋;.. 9 10、清代书家以金农、郑燮为首;金农善隶书;人称漆书;郑燮;号板桥;书法锐意革新;自评所书为六分半书..4、简述草书的艺术特点与代表书家、代表作品..1、有着恢宏的气势;2、有着与音乐一样的节奏和激情;3、书有着绘画一样的构图..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5、何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一条具体的用笔方法..它首先是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提出来的..原意指写竖笔和横笔时的用笔方法.. “无垂不缩”指写竖画时;笔画末端都要“缩”笔;即“回锋”收笔..不仅垂露竖如此;也包括悬针竖..悬针竖虽露锋出笔;但在提笔收锋时;也要有一个向上空回动作;以保持空回之势..使其笔锋虽露而笔力却不浮;“无往不收”指写横画时;在笔画末端要有一个向左“回锋”收笔的动作;使起笔、收笔得以前后呼应..使得笔画圆润、有力.. 这条用笔方法同样适用于汉字所有的点画..特别是对于像撇、捺、挑等露锋出笔的点画;也应保持空回之势..这样能使写出来的点画更加稳健、厚实..7、书体演变的基本脉络:商代的甲骨文..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篆书金文与其它包括石刻、墨书等同时代文字的总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产生了小篆..产生于战国; 兴盛于汉.. 8、智永和尚的代表作千字文.. 9、着名的碑学理论家及作品有阮元作的两浙金石志、山左金石志;包世臣的艺舟双辑;康有为书有大同书.. 10、任颐的代表作群仙祝寿图、吴昌硕的代表作岁朝清供图、黄宾虹的代表作:黄山画家源流考、刘海粟的代表作海粟油画、潘天寿的代表作山居图、张大千的代表作:爱痕湖..4、解释“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5、何为“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9、楷书从字形上可分大楷、中楷、小楷;从风格上可分为南朝碑与北朝碑..魏碑是南北朝碑板的泛称;范本大代华岳庙碑、王神虎造像记、朱雄造像记、孙 12 恪墓铭、泰山金刚经等..唐楷法度谨严;典雅端庄..唐代楷书大家为————、————、————、————、————、————诸家..————是晋朝时期的楷书..如仲繇的————、————、王羲之的————、————、王献之的————等;古雅质朴、势巧形密、风神疏朗.. 10、初唐四家是指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的代表作: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信行禅师碑;薛稷慈恩寺圣教序.. 欧阳询的书法结构奇特人称“欧体”11、欧阳询、颜真卿、松公权、赵孟烦为中国楷书四大家.. 1、简述书法及其艺术特征..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具象与抽象; 3 情感与象征..4、何为“九宫”..“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5、何为“一波三折”..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6、书法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笔、墨、纸、砚;所以称“文房四宝”;根据它们的出产地;又称毛颖、陈玄、陶乱、褚先生..我国毛笔产地很多;依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大致分为湖笔和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产均属湖笔系列;江西以南大体上属湘笔系列..笔按原料分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几种;按长短之分为:长锋、中锋、短锋、斗笔..好笔的特征:尖、齐、圆、健此为笔的“四德”..7、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近于楷者称行楷;近于草者称行草..最着名的有王羲之父子、李邕、张旭、杨凝式、黄庭坚、苏轼、米芾、赵孟顺、文征明、董其吕等..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号称天下第三行书..8、颜真卿;是中国古代继王羲之以来最杰出的书家;人称“颜体”..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等;行书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柳公权;人称“柳体”;代表作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取法颜真卿;然稍瘦挺一些;帮称————.. 9、书籍、书画、碑拓前后的文字;前面的称为题;后面的称为跋..也统称书、画和书籍的题辞为题跋..2、何为“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 14 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书法是运用毛笔书写汉字;以点线的书写构筑意境;从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7、墨的产地以安徽古徽州地区最为有名;墨的种类很多;大抵分为墨块和墨汁两种.. 8、草书产生的时间和行书相近;这是书法中最富艺术性的书体..历史上草书大家有张芝、怀素、王羲之、孙过庭等..草书的种类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间于行书和草书之间..草书又分为小划、大草、狂草几种..汉代书家张芝被称为“草圣”.. 9、中唐草书代表人物;狂草书家张旭;怀素被喻为颠张狂素;张旭代表作肚痛帖;怀素代表作自叙帖..孙过庭代表作书谱是书论中的宝典;又是小草的佳作.. 10、六书是构成汉字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何为“五字执笔法”..书法术语;执拿毛笔方法之一;由王羲之、王献之传下来;经唐代陆希声归纳阐明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宋代宣和书谱·儒素帖载:“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押、钩、格、抵..自言出二王;斯与李阳冰得之..。
硬笔书法考试 全部内容

《硬笔书法》试题评分标准(2010年试卷)?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填空答案准确,字迹规范得体。
(10分)二、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画圈即可,每题1分,共10分)1.每小题均答案准确。
(10分)3.每题仅有1个正确,如多选则算错。
(扣1分)三、临摹下列单字(60字,共10分)1. 临帖结构准确,笔画连贯流畅。
(8-10分)?四、用行书写出下列单字(99字,共10分)1.行书字体,笔顺得当,结体匀称,重心平稳,笔画连贯。
(8-10五、用行书抄写下列短文(184字,共15分)1.行书字体,字距得当,大小匀称,笔画流畅。
(12-15分)六、用行书写一张贺卡,对象、内容、章法及签名法自定(字数不限,共5分)1.格式正确,字体得当,内容得体,签名美观。
(5分)?七、结合硬笔书法课的学习,写一篇心得体会(不少于400字,共40分)1.行书字体,字距得当,笔画流畅,文通字顺,体会真切。
(30-40分)《硬笔书法》课基础知识100题说明:1. 请认真阅读书2. 该套练习共100题,均为填空题,可以自测,每题1分,共100分。
题目:1. 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朝。
2. 周朝建立初期,便将书法列为“六艺”之一。
所谓“六艺”,就是古时所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六艺为启蒙学童以及教养国子的主要课程,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3. 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
4. “楷书”又叫正书或真书。
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5.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书法考级模拟试卷

书法考级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楷书四大家不包括以下哪位书法家?()A. 欧阳询。
B. 颜真卿。
C. 赵孟頫。
D. 怀素。
2. 以下哪种字体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A. 篆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3. 毛笔书法中,“中锋用笔”是指()A. 笔锋在笔画中心运行。
B. 笔锋偏向笔画一侧运行。
C. 笔锋在笔画上方运行。
D. 笔锋在笔画下方运行。
4.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书法知识和书法欣赏内容,这有助于()A. 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B.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C.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D. 以上都是。
5. 书法作品的落款一般不包括()A. 书写时间。
B. 书写者姓名。
C. 书写地点。
D. 书写纸张的大小。
6. 以下哪个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殷商的甲骨文开始,历经_、_、_、_、楷书等字体的演变。
(请按字体发展顺序填写)2. 毛笔的基本构造包括笔杆、_和_。
3. 在书法练习中,“临帖”是指_。
4.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要注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_和_。
5. 行书是介于_和_之间的一种字体。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学习书法的意义。
2. 请简要说明楷书的特点。
3. 在书法创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书写内容?四、创作题(20分)请用楷书创作一首你熟悉的古诗(五言或七言绝句),要求格式正确,笔画规范,书写工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临帖四题
【内容摘要】书法的学习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临帖是继承传统的有效方法,也是唯一的途径。
文章从专精与广博、抄帖与信笔、优劣与取舍、形质与神采四方面探讨书法临帖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指出书法要维持长期进步,掌握一套正确的临帖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专精取舍抄帖与信笔形质与神采
学习书法必须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而临帖是继承传统经典的有效方法,也是唯一的途径。
纵观书法史一流的书法家,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个人风格,如宋四家中的米芾在45岁以前着力临古,达到乱真的程度,被誉为“集古字”,晚年书风一变,卓然成大家。
临帖是书家的必修课,不临帖则会越写越差,以至于僵化,失去艺术的生命力。
关于如何临帖,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学习经验,略谈其由。
一、专精与广博
专精就是找准自己喜欢的一家碑帖,花三四年的时间,从书法的本体,即笔法、字法、章法三方面,着力研究,日读夜临,做到熟诵,信手写出,皆能精准,这是第一步。
要求要像原帖,做到毕肖,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
”①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亦说:“夫
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②要分析帖的特点,寻找写像的方法与途径,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做到“无我”,将“我”融入到古帖中去,体会古人所创造的高境界,达到照相式复制。
要从用纸、用印、用墨、用笔、字形、章法等各个方面去学习,写像、做像。
分析不像的原因,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临帖者书法基础差、能力弱、审美水平低,根本临不像,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
这是学习的必经阶段,随着学习的进步会逐渐改变。
另一种是临帖者有极高的书法修养与书写能力,对原帖有着极高的控制与把握能力,从原帖的某一点出发进行创作实验,是对原帖做理性地取舍,是书家对原帖清醒地分析与把握。
如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王铎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信札临成巨幅大轴,用笔、结字、章法与原帖迥异,是依帖转化吸收的一种方法,以“我为主,帖为辅”。
写像是基础,取其一点浅尝辄止,会失去对原帖本质的认识与理解,易学成习气,久之习气缠身,俗不可耐。
写像是初学者入帖的第一步,也是专精的第一步。
广博是在专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在做到专精一帖后,对其所处的风格系统,上追源头,下溯支流,了解风格发展的来龙去脉,在思想上加强对此类书风的历史性认识。
要系统化、有史学的观念,找准“我”在这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扩展到对书法史的全面认识,掌握书法史中名家名作
的典故和知识。
这是对书法基本知识的全面了解,是专业化的基础,也是向更高层面前进的基础。
书法是文化,光有书写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史哲的传统文化经典知识,写出来的字才更有内涵,更耐品读,其艺术性也更高。
专与博的学习过程要反复进行,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学习方法,也是维持进步的有效途径。
二、抄帖与信笔
很多人练字虽刻苦,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漫无目的地抄帖。
在抄帖过程中没有思考和分析,翻开书就写,一写就全文抄一遍,写完什么也没记住,效果为零,是学书者在不知不觉中最容易犯的毛病。
抄帖劳而无功,会严重打击学习积极性。
拿到自己喜欢的帖,先不要动手去临写,而要先看一段时间,是为读帖。
等到对帖中的字有感觉了,对风格也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之后,再动笔去写。
从帖中选出30个字,进行深入地分析与临写,每天定时、定量,反复强化练习,对单字训练的量要大,直到能够自如地背临这30字。
在练习过程中写临帖反思,记录每天的收获与思考。
如此往复就可以纠正抄帖的毛病。
对学习所得写出笔记,可以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参照,便于及时修正学习方向,形成独立的艺术思想。
看古代很多大家的书论著作,实际上就是参考他们的学习笔记和心得。
信笔是学书者不能很好地驾驭笔锋,出现不美的笔画形
态,是书写技巧不熟练的表现。
而在书法老手的作品里,信笔表现为毫无思考与美学意味的惯性书写,显得俗气而油滑,是一种习气,积重难返,纠正难度比较大,必须痛下决心,克己入帖,甚至回到原点,从头再来。
初学者的信笔大多是临帖不准确所致,随着水平的提高会逐渐纠正。
抄帖与信笔是影响书法水平进步的两个重要因素,要在学习中随时注意与纠正,才可以维持书法的长期进步。
三、优劣与取舍
因为风格的原因,古代优秀书法作品总有一些字处理得不美,而许多行草书作品也会因为表达性情的需要而出现一些信笔或败笔,这是正常的。
所以说,书法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次性书写的约定和不能重复的创作特点,使之优缺点并存。
有些缺点是行笔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符合书法书写的特点,是合理的缺点,在临写的过程中不必修正;有些是由于运笔方法不对而出现的,在临习的初期尽量避开,不要试图去修正它,将帖基本掌握后再去处理,会更合理。
因此临帖时要毕肖,如不像又怎能知其优点,明其缺点?只靠眼睛看是不够的,书法的练习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练手,练眼,练心。
三方面相辅相成,对于帖中的优缺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区分,做谨慎、合理的取舍。
因自己的好恶而随意取舍,则学到的可能是习气,丢掉的是精华。
书法史存在碑与帖两大系统,各有优缺点,学习任何一
个系统的书风都必然存在缺点,而从另一个系统的视角来看,就会一清二楚。
帖学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即典雅温和与恣意狂放。
如晋朝的王羲之,隋朝的智永和尚,唐朝的孙过庭、高闲上人,五代的杨凝式,宋朝的米芾、苏轼和蔡襄,元朝的赵孟?\、鲜于枢、康里?j?j,明朝的刑侗、董其昌,清朝的王文治、朱耷都是典雅温和派的;狂放恣肆派讲求自由表现,如晋朝的王献之,唐朝的颜真卿、张旭、怀素,宋朝的黄庭坚,元朝的杨维桢,清朝的王铎、傅山等皆为此派。
两种风格可以互相补充,如果偏习一路,必然出现病态。
因此,碑帖兼容,有所侧重,间习互学,是为大道。
四、形质与神采
关于形质与神采的论述,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③形质与神采是相对的概念,形质是基础,神采是形而上的精神表达,以形质为依托,离开了形质,神采无所依傍,而没有了神采,则书法艺术水平大打折扣。
在临帖中,这两者都不可忽视,需全面把握。
临像是把握形质的第一步,只有形体准了,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精神化的神采。
临帖时对所有因素要全面掌控与审视,如纸色、印章、墨色、行的斜正、字的大小等,然后去写像,继而体会作者当时的书写状态、思想境界、精神化因素与喜怒哀乐等性情的表达;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形体的清晰书写到神采的模糊把
握,从实到虚,再从虚到实。
这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实易得,虚难求。
只有对形质与神采这两方面全部掌握,才算真正入帖,把握了帖的实质,学到帖的精髓。
以上四方面在临帖的过程中共存,没有先后,交叉出现,要随时把控。
结语
临帖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学习活动,是书法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来不得半点虚假,些许的偷懒与方法不到位都会在创作中显露无遗。
书法学习如同走路,正确的临帖方法如同远行找对了路,再远、再慢也能到达目的地。
不临帖如同漫无目的地乱走或原地绕圈,不能进步。
临帖如同乒乓球运动员的基础动作,严格而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中国乒乓球队制胜的法宝。
书法不是竞技,但要维持长期进步,必须掌握一套正确的临帖方法,打通一条进出古人优秀作品的通道。
这条通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唯一的,是活水之源。
注释:
①②③赵壹,蔡邕等.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126,62,390.
作者单位: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