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背景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现状与展望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性。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2.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3.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对象群体。

分析不同对象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3.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解释不同阶段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差异。

3.4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内容的匹配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分析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4.1 引言引入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的关键环节。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4.2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

3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3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
够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正确的
政治方向。
2
1
引导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 和夯实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基础。
14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精神便无所寄托。
丰富精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丰富精 神文化生活、引领价值取向、
神生活
引领价 值取向
巩固文化信仰,解决人们的思
想问题,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坚定文 化自信
17
思考题
1.请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形成。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在哪些 方面?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离不 开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教育在人 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 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9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价值导 思想
向和精神动力
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寻求个人发展的内在依据,
6
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
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人 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是中国 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要学会区 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性质不同 的矛盾。
7
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思想从理论上论证了“思想政 治教育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
程中
社会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0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0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课件制作
万美容 郑永廷 徐光英 李健飞
目录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导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主 编 郑永廷 副主编 刘书林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题组
首席专家
郑永廷 刘书林 沈壮海
主要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美容 王仕民 王秀阁 王雯姝 刘正斌 李 辉 罗洪铁 周 琪 骆郁廷 高国希 熊建生
点击章节名直接 打开相关课件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九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1、宣传工作2、政治工作3、政治教育工作4、思想工作5、政治思想工作6、思想政治工作7、思想政治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开展规律〔2〕对人们进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1〕二者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提、根底和源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二者区别:第一、从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第二、从时间上分析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6、疏通与引导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与科学性2、理论性与实践性3、独立性与综合性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开展一、学科建立进程1、全面探索时期〔1978—1984〕2、系统建立时期〔1984—1999〕3、全面建立时期〔1999至今〕一〕全面探索阶段〔1978-1984〕1978年,叶剑英指出“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开展〞。

1980年,“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并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学这一学科名称1983.7.1,?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二、学科建立经历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的原那么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根底理论研究4、严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展理论研究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立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立的顺利进展。

3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3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工程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团结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是政治与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生动反映。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 着方向引领、动力激发、力量凝聚、矛盾 化解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 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 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 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 完成的。”
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贯穿于个体培 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和核心价 值观的全过程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和核心价值观提供 方法和载体保证
15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既是人们为实现民族国家
目标而共同行动的精神力量,也是增 强一国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 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对 民族凝聚力的增 强意义重大
精神便无所寄托。
丰富精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丰富精 神文化生活、引领价值取向、
神生活
引领价 值取向
巩固文化信仰,解决人们的思
想问题,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坚定文 化自信
17
思考题
1.请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形成。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在哪些 方面?
保证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 向是国家或政党实现政治 目标的前提。
12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
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 育学的理论基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政治教育学研究;
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 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 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 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 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它可以 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按照设计程 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 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 的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因学者的各自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
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
和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 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 结果范畴是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 会。 基本范畴有五个:
研究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走向
(一)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
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将有突飞 猛进地发展,进而构建起成熟的、科学的思 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二)研究活动百花齐放 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提高,实践研究队伍不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 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分析:☆(1)什么是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等)政治: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编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一定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与特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3)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A、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B、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课题,目的是在于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A、研究领域: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B、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的原因: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依据;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教的行为 2.教育形 式刻板 3.压制对情感的意 识和表达 1.重学的行为 2.教育形式灵活 3.体现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
(四)重教育方法,倡导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 (五)重主智主义,强调博雅教育。 (六)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
博雅教育
何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译自由教育、普通教育、文雅教 育)?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有人说:“‘博雅教育’这个词,就 其最直接的语境来看,如今已成了一种带有不同意思的口号式的东西 了。它通常表示这个词的创造者所赞许的一种教育的形式。” 彼得森 将博雅教育界定为“以尽可能多的主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理智。”他 列出的这类思维方式有逻辑的、经验的,道德的和审美的。这里所说 的“思方面来理解:
第三节 东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比较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 洋文明主动是也。┅┅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 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 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 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 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 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 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 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东人之哲学 为求凉哲学,西人之哲学为求温哲学,求凉者必静,求温者必 动。”(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季刊》 1918年7月。)
类 别
思想政治 教育价值 取向

1.调和社会和自我 2.重知识的应用价值 3.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世俗性
西
1.重个性自由和主体意识 2.重知识的内在价值 3.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教性
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 关系
思想政治 教育行为
1.强调教育者权威 2.教育 1.重视儿童 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依赖 2.个性独立 3.师道尊严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透视
(一)重视对全体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从来都是不分开的。 (三)把国民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思想 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要求。 (四)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和实践性。
(五)真正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六)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
第一,不是职业教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也不是培养专门家的教 育。博雅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就其目标来说,不是培养未来的专家、技 师、教授,而是培养能够自由地对新的变化的境遇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的人。 第二,博雅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 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第三,由于知识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博雅教育对于人认识他在个人方面 及社会方面应当如何生活,至关重要。
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 趋势 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透视
四、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洋为中用”的思考
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重个性独立,强调个人本位。 (二)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三)重阶段性教育,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 征和趋势
(一)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 (二)日益强化的政治功能。
(三)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
(四)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注重隐性教育。
(五)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
(六)百花齐放的社会适应性。
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
第一、人文取向——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背景 第二、道德教育的模式——以实证研究为特色 第三、社会学——青少年研究的主阵地。 第四、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理论—最活跃的 研究领域。
中西方宗教差异
儒 教 新 教
1、信仰非人化宇宙秩序;容忍巫术。 1、信仰超现世的上帝;排斥巫术。 2、适应世界以维护天地和谐;一种有 2、不断追求上帝所嘉许的美德而控制 秩序理想。 世界;一种有进步性变革的理想。 3、为面子、身份和修身而自我控制。 3、为抑制人的邪恶本性,遵从上帝意 4、缺乏与传统相对的宗教先知; 相信 志而自我控制。4、宗教先知认定传统 和世界现状有缺陷;人不可能凭自身努 人合礼行事可免受神灵的惩罚。 力而成善。 5、一切人际关系以家庭的孝道为原则。 6、亲属关系是贸易往来、民间团体、 5、一切人际关系,使之都服侍于上帝。 6、理性法则和契约是贸易往来、民间 法律和行政管理的基础。 团体、法律和行政管理的基础。 7、不信任家庭成员以外的任何人。 8、财富是面子、身份和修身的基础。 7、信任一切人,只要是“共信仰者”。 8、财富是一种诱惑物,有使人失去道 德生活的意图。
(三)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
(四)重人文精神,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世俗性。 (五)重齐抓共管,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 庭等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首先,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和过分强 调师道尊严。 其次,公私德不分的倾向。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重共性、轻 个性”的倾向。
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一)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 为基础。
(二)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 义。
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洋为中用”的思考
(一)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二)更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丰富道德教 育内容。 (三)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考察
第一节 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的批评借鉴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二、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三、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古为今用” 的思考。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 (二)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
道德教育的模式——以实证研究为特色
1.理性构筑模式(美国詹姆斯· 谢弗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 2.价值澄清模式 (美国路易斯· 拉思斯、梅里尔· 哈明和西 德尼· 西蒙等人提出 ) 3.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早期的有瑞士的皮亚杰,对皮亚杰 有继承发展、影响又最大的是美国的劳伦斯·柯尔伯格) 4.体谅关心道德教育模式(英国麦克菲尔和美国诺丁斯等 创立) 5.完善人格道德教育模式(这是以美国里考纳为代表的一 派)
东西文化特征
东 方 西
个性独立 注重个性自由 注重隐私权 个人富有自信 婚姻子女小家庭 重视儿童 夸大性的表达和意义 经常批评现实 一神论

特 相互依赖
调和社会与自我 不注重隐私权 个人缺乏自信 数世同堂大家庭 尊重老人 征 压制对性的意识和表达 认为现状美好 多神论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差 异比较
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古为今用”的思考
(一)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 新人的根本保证,也是扭转社会风气的重要前提。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三)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 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 资源的批判借鉴
一、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