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鉴赏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特点】

边塞诗是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艰辛的诗作。一般认为,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比较丰富(如《小雅·出车》等)。其进一步的发展是在汉魏六朝时代,主要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的《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代表了这一时期边塞诗的主要风格。诗人在作品中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地诉说边塞征战之苦。其语言朴素,构思也相对独特。

唐朝作为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等。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写过不少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还有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盛唐也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唐代边塞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楼

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三是边塞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边塞诗的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如何欣赏边塞诗词】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其带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由于他们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成为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当然,我们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鉴赏边塞诗,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是大有帮助的。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总之,鉴赏边塞诗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形式标志:

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

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3.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在创作风格上:

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当然,我们今天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5.边塞诗的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由于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把钥匙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血淋淋的,从诗歌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它一点也不美,不宜直接描写,所以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写“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时即借用此法。但罗氏的语言尚不及此诗之简练,多了“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色”等笔墨,当然这是因为小说与诗歌的创作方法不同而使之然,但其理一也。我们可用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出一道题以巩固之,题曰:“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回答前应抓住边塞诗这一牛耳,抓住与边塞有关的地名和战争用的器物,是关键之一;抓住“复”、“与”等虚字,是关键之二;抓住“岁岁”、“朝朝”等重叠词,是关键之三;抓住“归”、“绕”等动词,是关键之四。自可答之曰:“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钥匙有了,而且不只一把,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起来也是很有讲究的。这就要灵活运用,对具体的诗题做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找到能对锁的那把钥匙,自是不言而喻。

主旨: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能力检测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4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