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李白

【总体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家庭出身】

李白生于701年,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后期。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李暠的九世孙。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又是唐王室的世祖,因此李白与唐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末时就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因此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人生经历】

少年时期:天生我材,发奋读书。

【1】历史时间:武则天神龙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05—724年)。

【2】时代特征: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李唐江山。在经历了中宗、睿宗的短暂统治后,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玄宗即位后对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达到鼎盛。

【3】李白年龄:5—24岁

【4】活动地点:今四川

【5】主要经历

李白五岁时发蒙读书,能够诵读“六甲”(一种诗题)。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活动。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接受道家思想。十八岁时,他到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访问道士,在此隐居读书。期间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ruí)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著作,主要讲政治问题和哲学)等。

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1】历史时间:开元十二年—天宝元年(724—742年)

【2】时代特征: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为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率领文武百官到泰山封禅,成为继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之后,第五位封禅泰山的帝王。

【3】李白年龄:24—42岁

【4】活动地点:峨眉山、江陵、岳州、庐山、扬州

【5】相关人物:司马承祯、孟浩然、元丹丘

【6】主要经历

724年,24岁的李白带着家传的宝剑离开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游侠生活。他先是游成都,在峨眉山停留了月余,在那里同高僧怀一法师相识,怀一赠给他《陈拾遗遗集》(陈子昂诗作)十卷。离开峨眉山后,他乘舟东至渝州(今重庆市),途中留诗《峨眉山月歌》。

725年春天,李白自三峡入巴东,到达荆门山(今湖北宜都市西北),作诗《渡荆门送别》。而后继续东行,在江陵(今湖北荆州)遇到当时著名的道士——正一派第四代传人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次会见,对李白影响和鼓励颇大。从此李白对求仙方外的道家思想更加情有独钟。

在江陵稍作停留,李白再次启程,乘舟沿湘江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抵长沙,奔永州,又登上了今宁远县境内的苍梧山,泛舟洞庭湖,游览庐山,作《望庐山瀑布》。自庐山下来,李白继续顺长江东行,经过天门山,(今安徽当涂县与和县交界处),留诗《望天门山》。随后他又沿江到金陵(今南京),李白本想在此拜访达官贵人,以寻找入仕之路。无奈达官贵人都忙于筹备“泰山封禅”大典,李白只好纵情山水,游览名胜,聊以自遣。

726年春天,李白离开金陵到扬州,在扬州拜访显贵仍未果。此后他又出游苏州、杭州等地,于当年秋天返回扬州,不久生病卧床。这时的李白离家已经两年,病中的他不禁想起了家乡,在扬州写下《静夜思》。

这年冬天,李白离开扬州,沿大运河北上,到淮河后往西取道陈州(今河南周口)。途中李白手头拮据,准备卖掉家传宝剑和新制的鸫鹬裘衣,最后在陈州刺史李邕的资助下,解除了燃眉之急。然后他经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再折头向南,赴南阳,继而南下襄州(今湖北襄阳)。

727年春,李白在襄阳拜访了著名诗人孟浩然,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离开襄阳后,李白向东南到安州(今湖北安陆)。在安州遇见了好友元丹丘,又被祖居安陆的大户人家许梓

芝员外相中,招为东床快婿。许员外本是唐太宗时名臣许绍之后、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之子。李白入赘许门,暂时定居安陆寿山。

此后十年,李白便生活在安陆,期间仍然四处出游。大约在728—730年间,李白游江夏(今湖北武汉),与孟浩然在此相会,并在黄鹤楼送其去往扬州。730年夏天,已经三十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京城长安,准备拜访宰相张说(音yuè),希望得到举荐,但不巧张说病重,未能与之相见。后来他又寄居到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的别馆,希望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但几个月下来都没能见到公主。他又四处谒见王公大臣求荐,但都没有结果。由于干谒无门,李白产生消极思想,与长安少年浪游,每日以斗鸡、走狗、饮酒赌博为乐,曾因打架斗殴被捕入狱。有感于仕途的艰辛,李白作《送友人入蜀》、《蜀道难》、《行路难三首》(其二)等。

731年夏,李白离开长安,经开封,到宋城(今河南商丘),游览了古迹梁园。留诗《梁园吟》,随后又到嵩山、龙门等游览,都留下了诗篇。此后一段时间,他在洛阳与安陆之间往来,游历了今河南、湖北两省的许多地方。733年,李白与妻子许氏分家,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734年,李白再游襄阳、江夏等地,大概是在这年或第二年的春天,李白在洛阳客居。此时他离开四川家乡已经整整十年,某日夜里听到洛阳城里响起的笛声,不禁生出思乡之情,遂作《春夜洛城闻笛》。

735年的春夏之际,李白从洛阳出发向北,游历了太原,然后又继续向北,游雁门关(今山西代县),登上长城,留诗《王昭君二首》、《苏武》。第二年,李白南下回安州,途径洛阳时遇到好友元丹丘,受邀到嵩山游览。大概是在这一年,李白的六叔调任任城(今山东济宁)县令,李白便将家从安州搬到了任城。在这里,他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cúlái)山下的竹溪隐居,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中年时期:初入仕途,沉浮不定

【1】历史时间:天宝元年——天宝十四年(742—755年)

【2】时代特征: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这时的唐玄宗开始贪图享乐,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亲信高力士等宦官,唐朝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与此同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逐渐瓦解,募兵制的实行及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地方藩镇势力崛起,太平盛世下潜伏着巨大危机。

【3】李白年龄:42—55岁

【4】活动地点:长安、任城、汴州、宋州

【5】相关人物:唐玄宗、贺知章、杜甫、高适、元丹丘、汪伦

【6】主要经历

736—741年之间,李白主要在任城活动,但他并没有闲着,仍四处游历。这时的李白已人到中年,名声越来越大,开始受到统治阶层的注意。742年,正在南陵(关于南陵所在,历来有争议,一说在安徽,一说在山东)闲游的李白突然接到朝廷诏令,要他到京城为官。原来在好友元丹丘和玉真公主推荐下,玄宗知道了李白的才名,于是派人召他入京。李白接到诏令,一时间欣喜若狂,他离家十几年,四处寻求入仕途径,如今终于受到皇帝传召,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的诗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留别儿童》)就是他情感的写照。

李白到长安后,与时任太子宾客(辅佐太子的官员)的贺知章相识,贺知章见了他的诗作,对他大为赞赏,称他是“天上谪仙人”。于是又向玄宗举荐了李白。玄宗因此对李白更加重视,任命他为翰林院供奉(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李白初入翰林院,对施展抱负充满希望,然而几个月下来,李白并没有受到重用,每次玄宗召见,都是为了让他作诗行乐,俨然把他当做了“御用诗人”。这显然与李白的政治理想不符。

在长安一段时间后,李白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行乐,麻痹自己。与贺知章等人饮酒交游。相传玄宗有次召李白作诗,但当时李白已经喝醉,趁着酒力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李白的这种放纵不羁,引起朝中权贵的嫉恨,在高力士、杨贵妃等人的排挤下,玄宗渐渐疏远李白。李白因此十分苦闷,这种思想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如《月下独酌四首》、《把酒问月》、《行路难三首(其三)》等等。744年的正月,李白好友元丹丘离京,李白也逐渐萌生退意。这年三月,他上书请辞,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离开长安,临行时,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送别,李白在酒宴上作了《行路难(其一)》。

离开长安后,李白一路东行,准备返回任城,在途径洛阳时结识了杜甫。此时的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才初露锋芒。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后来李白回任城小住了几个月,到秋天时依照约定来到洛阳,

与杜甫结伴游历。二人经洛水向东,在汴州(今河南开封)遇见诗人高适,三人又共游汴州、宋州(今河南商丘)、单父(今山东单县)等地。三人各有大志,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此后几年里,李白四处游历,期间多次与杜甫、元丹丘等会面。751年,已经50岁的李白长途跋涉来到石门山(在今河南方城县)寻找元丹丘,在元丹丘的住处受到热情款待。不久,他在南阳的好友岑勋来信,李白遂作诗邀请他到石门山相会。于是李白、岑勋、元丹丘三人相聚,饮酒为乐,醉后的李白作了《将进酒》一诗。

这年秋天,李白受范阳节度使幕府判官何昌浩之邀北上幽州(今北京市),他从开封出发,北渡黄河,途中游历了邯郸、洺州、饶阳(今河北深县)等地,于第二年十月抵达幽州,见到了安禄山的跋扈,预感到危险,于是匆匆离去。大约在这个时候,他创作了《古朗月行》一诗,诗中暗示了对安禄山可能反叛的担忧。

离开幽州后,李白又四处游历,753年秋天,他应时任宣州长史(州刺史的佐官)的从弟(同一祖父不同父亲或同一曾祖不同祖父的家族兄弟)李昭之邀,南下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游敬亭山、杨陵山、秋浦等地。作《独坐敬亭山》、《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诗篇。第二年,李白再游宣城,又游秋浦(今属安徽池州),留下《秋浦歌十七首》。不久,他受泾县县令汪伦之邀,赴泾县(今属安徽宣城)游桃花潭,受到汪伦热情款待,临别之际,作《赠汪伦》一诗。

晚年时期:壮志未酬,溘然长逝

【1】历史时间:天宝十四年(755—761年)

【2】时代特征:755年,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于当年十二月攻破东都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帝。5月攻破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等仓皇逃亡蜀中(今四川省),长安失陷。756年7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甘肃省)即位,是为唐肃宗。此后七年时间,唐王朝与叛军展开了激烈交战,连年的战乱导致国家残败,百姓流离失所。昔

日的盛世不复存在。

【3】李白年龄:55—61岁

【4】活动地点:庐山、金陵、江陵、白帝城、当涂

【5】主要经历

李白的游历生活被安史之乱打破,由于北方遭受战乱,李白不得不与家人南奔避难。756年,他隐居到了庐山。永王李璘仰慕他的才名,数次下达聘书召他为幕僚,并派遣使者到庐山相邀。永王是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的弟弟,唐玄宗逃至成都后,任命自己几个儿子为节度使,以便平定叛乱,永王便被封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等四镇节度使,辖今江西、湖北、贵州、湖南、广东等地,势力很大。李白虽已年近六旬,但仍然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面对这样的机会,几经犹豫后,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

李白不曾料到的是,他这一去,竟险些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永王手握重兵,竟然在部下的鼓动下,起了反叛的心思,想要与肃宗争夺皇位。唐肃宗果断派遣兵马讨伐,而领兵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李白的故交高适。在高适的讨伐下,永王很快兵败被杀,李白从今江苏镇江一带向南逃亡,在安徽安庆被捕,随后被押解到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中。虽然李白没有参与谋反,但毕竟是永王的幕僚,属于从犯,有可能面临极刑。好在经过多方营救,李白免除了死罪,被判流放夜郎。

758年,李白从浔阳出发,开始流放夜郎。他沿长江向西,先后经过江夏(今湖北武昌)、岳州(今湖南岳阳)、江陵(今湖北荆州),这正是他当年离开家乡游开始历时的路线,只是方向相反。之后李白又穿过三峡,于第二年春到达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东)。这时他突然接到朝廷的赦免诏令,一时喜出望外。于是又原路返回,沿江顺流而下,回到了江陵。途中作诗《早发白帝城》,以表达喜悦之情。

被赦免后的李白,又成了自由人。他沿江游历了多地,于760年秋到达浔阳,再登庐山,决意游仙学道以度余年。此后他又沿江到金陵,在金陵一带漂泊,一度穷困潦倒,靠人接济为生。此时已经是安史之乱的第六个年头,朝廷任命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出镇临淮(今属安徽省),对抗叛军。李白听说后,准备投军报国,于是请缨到临淮投李光弼。但在北行的途中病倒,只得留在金陵。不久,他来到当涂(今属安徽省),寄宿在担任当涂县令的从叔李阳冰家。第二年,也即762年秋,李白病重,临终之际,将自己的著作交托给李阳冰。后

来李阳冰将他的诗文编辑成《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序》中说他“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俾予为序”。这是说李阳冰在“临当挂冠”正要退休的情况下,还为李白编了集子,写了序言。他在序言中除对李白的家世、生平、思想、性格、交游等情况作了扼要记述外,同时对李白的著述情况和诗文成就作了高度评价。他称李白是“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病逝,时年62岁。

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李白 【总体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家庭出身】 李白生于701年,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后期。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李暠的九世孙。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又是唐王室的世祖,因此李白与唐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末时就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因此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人生经历】 少年时期:天生我材,发奋读书。 【1】历史时间:武则天神龙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05—724年)。 【2】时代特征: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李唐江山。在经历了中宗、睿宗的短暂统治后,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玄宗即位后对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达到鼎盛。 【3】李白年龄:5—24岁 【4】活动地点:今四川 【5】主要经历 李白五岁时发蒙读书,能够诵读“六甲”(一种诗题)。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活动。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接受道家思想。十八岁时,他到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访问道士,在此隐居读书。期间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ruí)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著作,主要讲政治问题和哲学)等。

有关李白的资料和作品

李白的资料和作品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了李白的诗词作品,他是一位唐朝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让我们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有关李白的资料和作品,欢迎阅读参考! 李白简介资料 李白(701.2.28―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李白的诗全集代表作(李白诗集) 李白留给后世人千余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以下为名句精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李白的生平简介

李白的生平简介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 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 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 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 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李白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

李白一生总结

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也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以下是对他一生的详细解读。 出生和家庭背景 李白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一个贫苦士族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官员,但由于政治斗争而被贬到边远地区,家境一度十分困难。李白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和写诗。 早年经历 李白18岁时,他的母亲去世,这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开始四处流浪,游历了长安、洛阳、荆州等地。他还曾在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市)的王昌龄家做客,结识了许多文人。这段经历让他广泛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诗歌创作 李白创作的诗歌以豪放、奔放为主要特点,充满了个人情感和社会意识。他的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他的诗歌广受欢迎,被誉为“天上玉兔,地上李白”。他的诗风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官场生涯 李白曾担任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县令,但由于政治斗争而被罢官。他还曾随唐玄宗出使吐蕃(今西藏)和安西(今新疆),但由于言辞不当而受到责难。这些经历让他对官场生涯感到失望和绝望,他开始沉迷于饮酒和写诗。 晚年生活 李白晚年生活颠沛流离,饱经苦难。他曾在安禄山叛乱期间逃难到蜀地,后来又流落到南方各地。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早逝,让他陷入极度的孤独和悲伤之中。晚年的李白创作了一些极具个人风格和感伤色彩的诗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等。 文学影响 李白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诗歌巨匠,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奔放豪放、自由自在,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鲜明的社会意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唐代晚期和宋代都备受推崇,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李白的创作成就和文学影响深远,被后世视为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传奇人生 李白的诗歌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和读者的传奇故事。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波折,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和信仰,不断追求自由和真理。他的个人形象和诗歌风格,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参照和文化符号。 李白的诗歌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奔放豪放、自由自在,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鲜明的社会意识。他的诗歌体裁多样,包括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山水田园诗等。其中以长篇叙事诗最为著名,如《将进酒》、《行路难》、《大庾岭》等。 李白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动的形象感受,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社会观察。他的诗歌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 纪念馆。 李白轶事:黄鹤楼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 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 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 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实际上,李白热爱黄 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水准,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 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 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 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 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生死考证 上世纪90年代,吉国考古学家曾在碎叶城遗址实行发掘,除了很 多佛教文物,他们还发掘出一块唐代石碑,其上有“安西都护府侍郎

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25岁之前。五岁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与地支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的是‘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到二十岁,苏颋见到李白,说他“天才英丽,可与相如比肩。”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说他有“仙风道骨”。 2、壮游与求仕期。41岁之前。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YU)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4、再次游历期。45——55岁。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衷于求仙访道。 5、安史之乱期。56——62岁。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入幕,作《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崩奔似永嘉;但永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西)。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定“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极高兴。他丛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千里江陵一日还。”62岁的白死于当涂,一说患腐胁疾而死,一说是因醉入水捞月而死。 二、思想:儒道侠兼有。道教思想伴其一生,也影响其创作个性。他在政治上极端自负,想有所作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他又以谢安自喻,追求功成身退:“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救苍生应为晚。”儒道兼重,又加上极度自负,政治上的无能,他的一生充满矛盾和痛苦。 三、生活和个性:生活:李白一生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A、信道求仙。他常梦见与仙人交游,对长生飞仙,深信不疑。白举行入道仪式,疑有两次。如《西岳莲花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B、隐居游历。天下山水,白游历十之七八。他广交天下友。 C、仗义行侠,嗜酒终身。他剑不离手,欲如项羽学万人敌。他挥金如土,讲义气,重然诺。自称“酒中仙”。杨义《李白的醉态诗学》:醉态成为他的思维方式,酒至醉而诗出,“斗酒诗百篇”;好酒入唇,下笔如有神“清平调”中“云想衣裳月想容”。其他诗人虽醉酒但不能成为其思维方式:阮籍好酒,“对酒不能言”;陶渊明好酒,“欲辩已忘言。” D、求仕与为官。白任情使性,不懂政治。虽为官很短,但影响其一生。 个性: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瓢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平等,乐观豪迈、傲视权贵、粪土王侯,特别是他的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把十分繁难艰苦的事情看得一蹴而就的简易,以诗人之心观察政治和人情世态。而其结果则愈发加大了主客体间的落差,李白在这成反比的加速循环中,心理愈发敏感,情感也愈发容易激变,一旦有山水外物与之不平之心相撞,其深刻而巨大的忧愤和感伤便具象为崩云裂岸的潮回海涵之大观。吴经熊《唐诗四季》:李白像一曲交响乐。他像王梵志那么的快乐活跃;像杜审言那么夜郎自大(更有资格);像陈子昂、张若虚那么富有创造力和宇宙感怀,只是较他们货色更地道;像王昌龄和其他善咏春情的诗人那么了解女人的心理;最后,他描写大自然之动人,虽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及其突出贡献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及其突出贡献 1. 早年岁月 - 诗人的萌芽 李白的早年岁月是他诗人之路的起点。他在这个阶段展现出了 他的诗歌天赋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李白的早期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 和对自然的热爱,他以自由奔放的诗风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在这个阶段,李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望庐山瀑布》和《将进酒》。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深 刻洞察力,使他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2. 浪漫青年 - 游历的经历 李白的浪漫青年时期是他追求自由和冒险的阶段。他离开家乡,四处游历,寻找灵感和人生的真谛。在他的游历中,他结识了许多 文人和名士,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在这个阶段,李白创作了一系列关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诗歌作品。他的作品融入了他所见所闻的各种元素,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3. 孤独晚年 - 心灵的追求 李白的孤独晚年是他内心追求和思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经历了家庭的离散和政治的动荡,这使他感到孤独和失落。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诗歌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在这个阶段,李白的作品更加深沉和哲思,表达了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世俗欲望的反思和对内心追求的渴望。 4. 后人评价 - 永恒的影响 李白的作品在他去世后继续产生影响,并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深深地吸引了无数读者。

李白的作品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自由、狂放和人生真谛的追求,激励着读者思考和探索。 李白的四个人生阶段分别展示了他的成长和创作历程。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贡献,更是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的独特诠释。他的影响将永远存在,并继续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创作和人生追求。 --- 以上为简要摘要,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及作品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及作品 李白,一位伟大的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清新、豪放,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李白的一生中,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还经历了许多传奇的人生经历。本文将从李白的生平、作品和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位文学巨匠。 李白的生平 李白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中,他的祖父、父亲和叔叔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文人。李白自幼聪慧过人,天资聪颖,因此他极早便开始涉猎诗歌,常常在家中自行创作并与亲友共享。李白的父亲很快便发现了儿子的才华,他便开始为儿子请名师授课,并希望它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然而,李白却对官场并不感兴趣,他只想从事诗歌创作,因此他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前往长安,展开了他不同寻常的诗人生涯。 在长安的生活中,李白深受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影响,开始了他的辉煌创作生涯。他的诗作中充满了自由、豁达、放浪和天马行空的情怀,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李白的诗歌常常展现出他刚毅、直爽、勇猛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敬。他喜欢游历山水之间,把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歌每表达出了一种超乘常人的豁达! 李白的作品 李白的诗歌在隋唐时期是非常著名的,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耀眼无比。他从诗歌创作之初便有着清新豁达的风格,并在逐渐完善自己的文学风格。他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诗歌体裁,如长诗、短诗、词、赋、颂等等,每一种体裁都有他量身定做的独特作品。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奔放的豪情,其作品普遍表现了他对人生自由的向往。他常用年轻的形象来说明自己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比如“潇洒走天涯”的“青田声

动马横笛”,“高山流水人家”等等。这些诗句表达出了他内心追求诗意的那种美好向往,也体现了他独立、洒脱、豁达的人格魅力。 李白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风格前卫,他的作品对后人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诗歌艺术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作技巧,大大地丰富了唐诗这一时期的文化底蕴。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在之后的文坛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和诗人都受到了李白的启发和感召。 李白被誉为“诗仙”,确实很有道理。他的诗歌在大家的心中蕴涵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他那种超越凡俗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总是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极强的文化意义和人文精神,他留下的文学遗产,理应为我们后人所珍重和保护的。

李白四大生活阶段及其代表性创作

李白四大生活阶段及其代表性创作 1. 青年时期 李白的青年时期是他创作力最为旺盛的阶段。他在这个时期游 历了许多地方,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受到了许多不同文化的影响。他的创作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豪迈,表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代表性创作:《静夜思》 《静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也是他青年时期的代表 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以简洁明快 的语言描绘了寂静的夜晚和内心的思绪。 2. 浪漫时期 在浪漫时期,李白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变故,他的创作风格 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追求更加奇特和离奇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 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诗歌中。 代表性创作:《将进酒》

《将进酒》是李白浪漫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充满了 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表达了李白不甘平凡的精神和追求自由 的态度。 3. 中年时期 李白的中年时期是他创作成就最高的阶段。他在这个时期成为 了宫廷诗人,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宠爱。他的创作更加成熟和稳定,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代表性创作:《行路难》 《行路难》是李白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歌以艰难 的旅途为背景,表达了李白对人生苦难和困境的思考,以及他对自 由和坚持的追求。 4. 晚年时期 李白的晚年时期是他创作力逐渐衰退的阶段。他经历了一系列 的挫折和失意,生活也变得艰难。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诗歌 的热爱,并坚持创作。 代表性创作:《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李白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歌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的反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抒发。 以上是李白四大生活阶段及其代表性创作的简要介绍。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赞颂。

诗人李白(详细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轶事典故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白写序 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

李白生涯四个时期及其标志性诗歌

李白生涯四个时期及其标志性诗歌 1. 青年时期 李白的青年时期大约从他开始研究诗歌创作的时候到他离开长安之前。在这个时期,他展现出了对自然、爱情和社会的热情,并且大胆创新。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奔放的想象力。其中最著名的标志性诗歌有《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 - 《静夜思》:一首写给远方恋人的诗歌,表达了李白在夜晚思念爱人的心情,以及对离别的思考。 2. 浪漫时期 浪漫时期是李白的创作巅峰时期,也是他最活跃和最受欢迎的时期。他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同时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失意。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更加奔放、浪漫和具有个性,常常表达对自由和狂热的追求。代表作有《将进酒》和《行路难》。

- 《将进酒》:表达了李白对豪饮和人生狂欢的向往,以及对逆境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 - 《行路难》: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和困难,表达了李白对自由和坚持信念的追求。 3. 忧国时期 忧国时期是李白的创作转折期。在这个时期,他对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感到忧虑,并开始投身于政治事务。他的诗歌也逐渐转向了政治议题和社会批判。代表作有《蜀道难》和《悯农》。 - 《蜀道难》:通过描绘蜀道的崎岖和艰险,表达了李白对国家困境的担忧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 - 《悯农》:表达了李白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4. 晚年时期 晚年时期是李白的创作衰退期。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朋友和亲人。他的诗歌充

满了孤独和悲伤,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代表作有《月下独酌四首·其三》和《短歌行》。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展现了李白对孤独和人生的思考。 - 《短歌行》:通过诗人自述的方式,表达了李白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以上是李白生涯四个时期及其标志性诗歌的简要介绍。李白以其豪放的情感和奔放的想象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

写李白的人生经历的句子

写李白的人生经历的句子 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和辛酸,下面将从他的早年成长、仕途起伏、创作成就等方面来介绍他的人生经历。 一、早年成长: 李白出生于贫苦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个贫困的农夫,但却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李白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勤奋好学,不仅读过许多古代经典,还广泛涉猎了历史、哲学、音乐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了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学修养。 二、仕途起伏: 李白年轻时希望能够出仕于官府,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却多次落榜,未能如愿以偿。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更大的斗志。他在闲暇之余,继续研究文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华。最终,他的诗歌作品得到了当时文坛的赞赏,逐渐打开了仕途之门。 三、创作成就: 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追求真理的不懈追求。他的作品情感犀利,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他的代表作品有《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等,这些作

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友谊与爱情: 李白不仅以其才华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和杜甫、王之涣等著名诗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互相切磋,共同进步。此外,李白还有着多段爱情经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这段爱情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也让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五、流浪与放逐: 李白的人生经历中也有着许多流浪和放逐的经历。由于一些政治因素和个人原因,他多次被贬谪或流亡他乡。这些流浪和放逐的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六、晚年归隐: 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一生后,李白慢慢厌倦了世俗的纷扰,他决定归隐于山水之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在晚年中饱经沧桑,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专注于写作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在山水间度过了晚年,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七、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被

李白人生发展历程用诗句概括

李白人生发展历程用诗句概括 摘要: 一、李白简介 二、李白的早年经历与诗歌创作 三、李白在长安的辉煌岁月 四、李白的失意与流浪 五、李白的晚年生活与创作 六、李白诗歌的特点与影响 正文: 【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被后人尊奉为“诗仙”。他生活在唐朝盛世(公元713-755 年),其诗歌广泛涉猎山水田园、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的早年经历与诗歌创作】 李白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聪颖过人。他在家乡四川接受了启蒙教育,很早就表现出了对诗歌的浓厚兴趣。青少年时期,李白开始游历名山大川,这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夜泊牛渚怀古》、《将进酒》等。 【李白在长安的辉煌岁月】 李白在长安期间,结识了许多当朝文人墨客,其中最著名的是贺知章。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和贵族的赏识,曾获得皇帝赐予的“翰林待诏”的职位。在

长安期间,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写下了许多名篇,如《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李白的失意与流浪】 由于种种原因,李白在长安并未获得长久的名利。公元742 年,他离开长安,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浪生活。期间,他游历了江南、湘赣等地,结交了许多当地文人,并写下了一系列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 【李白的晚年生活与创作】 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李白辗转流落到江南,最后在当涂(今属安徽)定居。晚年的李白在贫困中度过,但他仍然坚持诗歌创作。这个时期的作品,如《把酒问月》、《庐山谣》等,充满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白诗歌的特点与影响】 李白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作品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他擅长运用奇崛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 李白一生及《将进酒》诗赏析(两则)李白一生约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求学(5-25岁)李白自幼未受儒家正规教育,而是博学百家。“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诵诗书,作赋凌相如”。好剑术游侠,游历蜀中名山,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蜀中山川的陶冶,众多朋友和各种思想的影响,对李白性格的形成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远游求仕(26岁-42岁)开元十四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曾在湖北安陆结婚成家,然后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希国“以隐求仕”,这一时期,他交友甚广,创作也多,名声日高,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 三、长安三年(42-44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入京,自以为施展抱负的时机到了,可这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是开元前期那样一位具有开明政治,开放政策的明主了。他赏识李白,也只是看中他的才华,把他当作点缀宫廷的御用文人,借以歌功颂德,装点太平。李白并未受到重用,并且由于他的狂傲不驯,很快就遭到了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杨妃等人的陷害。天宝三年,李白上书请还,唐玄宗也便顺水推舟,将他赐金放还。长安三年的阅历,使李白对统

冶集团的腐朽和黑暗有了清醒的认识。诗歌创作增加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四、再次漫游(44-55岁)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再次漫游。这时他游踪甚远,心情却十分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懑,傲岸不屈的豪气,人生易老的悲叹,及时行乐的狂放,复杂地交织在他的思想创作中。 五、身经战乱(55-62岁)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李白隐居在庐山屏风叠。次年冬,永王李遴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就答应了他的邀请。不料李遴暗怀和他的哥哥李亨(即唐肃宗)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因从遴而入浔阳狱,不久又被判处长流夜郎,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迫害下,经常爽朗大笑的诗人也不得不发出了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公元761年)太尉李光弼率大军讨伐叛军,61岁的李白还请缨从军,但半途因病而还,次年冬天。诗人病逝于安徽当涂。【赏析一】 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