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合集下载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及代表作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及代表作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及代表作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李白生平事迹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

李白人生经历与诗歌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神龙元年(705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三十岁之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荐,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天宝二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又因权贵谗谤,玄宗疏远,内心烦闷,李白离开了宫廷。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春尘搭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败下狱,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兄闭),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人生四个主要时期及其著名诗歌

李白人生四个主要时期及其著名诗歌

李白人生四个主要时期及其著名诗歌早年生活与诗歌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在他的早年生活中,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领略了各地的山川美景,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的早期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诗歌有《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政治生涯与辞官归隐在李白的中年时期,他进入了政治领域,成为了一名官员。

他在政府工作期间,亲身经历了唐朝的兴衰和政治腐败,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成功,最后他辞去了官职,选择了归隐田园。

在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变得更加激昂和豪放,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和《行路难》。

流亡与放浪李白的后期时期是他的流亡和放浪时期。

他曾因政治上的纠纷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诗歌创作。

相反,他在流亡的岁月中继续写作,并创作了一些深具哲理的作品。

他的流亡经历为他的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悲壮气息。

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登金陵凤凰台》等诗作。

晚年与创作巅峰李白的晚年是他的创作巅峰期。

他回到了长安,成为了皇帝的宠臣,并在这段时间内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他的晚年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展现了他的成熟和深邃的思想。

其中最著名的晚年作品有《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望天门山》。

总结起来,李白的人生可以分为早年生活与诗歌、政治生涯与辞官归隐、流亡与放浪以及晚年与创作巅峰四个主要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

李白的人生四阶段和他们的代表性诗词1. 初出茅庐:青年时期李白的青年时期是他追求自由和浪漫的阶段。

他胸怀壮志,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人生充满激情。

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许多代表性的诗词,表达了他对自由、狂野和美的追求。

代表性诗词:- 《青莲居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达到巅峰:中年时期中年时期是李白最辉煌的阶段,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誉,声名远播。

在这个阶段,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诗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代表性诗词:-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身世坎坷:晚年时期晚年时期是李白的人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的阶段。

他经历了战乱和流浪,心境变得孤寂和沉郁。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词中透露出对生命的反思和对世事的无奈。

代表性诗词:-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4. 忘我境界:晚年后期晚年后期是李白的境界达到了一种超然和超脱的状态。

他舍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在这个阶段,他的诗词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赞美。

代表性诗词:-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古人村。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1. 游学阶段 (公元701年-725年)李白在这个阶段主要在江南游学,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饱含深情,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飘泊阶段 (公元725年-742年)李白在这个阶段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的诗歌开始表现出深深的忧郁和失落,但同时也充满了坚韧和斗志。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行路难》、《月下独酌》等。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 仕宦阶段 (公元742年-755年)李白在这个阶段被唐明皇召入朝为官,他的诗歌开始反映出朝廷生活的辉煌和繁荣,但同时也揭示了宫廷斗争的尖锐和残酷。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白马篇》、《劝酒诗》等。

白马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青天舞长剑,为我挥一曲。

4. 平反归隐阶段 (公元755年-762年)在安史之乱后,李白被贬谪,后得以平反。

他的诗歌开始反映出对人生的深深的沉思和对人间世事的冷嘲热讽。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将进酒》、《边诗》等。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上就是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的简要介绍。

每个阶段的李白都以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沉的人生观赋予了他的诗歌无尽的魅力和生命力。

李白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写的诗

李白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写的诗

李白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写的诗嘿,你知道李白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他的人生,那叫
一个精彩绝伦!
李白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聪慧过人,读书那叫一个厉害。

就像咱小时候喜欢玩泥巴一样,李白小时候就对读书写诗痴迷得不行。

他到处游历,结交了好多朋友,那场面,就跟咱现在呼朋唤友出去玩
差不多。

有一次,他跑到长安去,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

哎呀呀,那时候的他,满怀豪情壮志,就跟咱刚毕业准备大干一场似的。

在长安,他结
识了好多大人物,比如贺知章。

贺知章一读他的诗,哎呀妈呀,惊为
天人,直夸他是“谪仙人”。

李白写的诗那可真是太多啦!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哇,这写得多豪迈啊!就好像黄河水在你眼前奔腾而过。

还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单的几个字,却能让你感
受到那深深的思乡之情,这多神奇呀!这就好比你在异乡看到了家乡
的美食,一下子就勾起了你的思念。

他还去过好多地方呢,每到一处,都能留下让人赞叹不已的诗作。

他在庐山的时候,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
把瀑布比作银河呀,多有想象力!
李白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有失意的时候。

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

这不就跟咱一样嘛,遇到困难了,咬咬牙,继续向前冲。

你说,李白是不是超级厉害?他的诗是不是让你陶醉其中?反正我是被他深深折服啦!我觉得呀,李白就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照亮了我们这些后人的路。

李白的生涯四个主要阶段和他的主要作品

李白的生涯四个主要阶段和他的主要作品

李白的生涯四个主要阶段和他的主要作品引言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意境奇妙,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李白的生涯四个主要阶段以及他的主要作品。

第一阶段:早年生活(公元701年-725年)李白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谜团。

据史料记载,他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移居四川江油。

在这一阶段,李白广泛涉猎了古典文学和书法,培养了深厚的文学素养。

他的早期作品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这些作品已显示出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第二阶段:游历天下(公元726年-744年)这一阶段,李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游历生活。

他遍访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包括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游历作品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为主,如《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他对友情、功名和理想的追求。

第三阶段:仕途生涯(公元745年-755年)李白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进入朝廷任职。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他不久便被迫离开官场。

这一阶段的李白创作了许多抒发政治抱负和感慨的诗篇,如《行路难》、《将进酒》等。

这些作品表达了李白对权贵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四阶段:晚年流放(公元756年-762年)安史之乱后,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至偏远地区。

晚年李白在困境中创作了许多感慨时光荏苒、回顾一生的诗篇,如《月下独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这些作品流露出李白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主要作品1. 《静夜思》2. 《望庐山瀑布》3. 《赠汪伦》4. 《早发白帝城》5. 《行路难》6. 《将进酒》7. 《月下独酌》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结语李白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李白生涯四个主要阶段和他的主要作品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和创作。

历史人物:李白的诗词与人生

历史人物:李白的诗词与人生

李白的诗词与人生1. 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王之涣并称为“盛唐三杰”。

他以其豪放的诗风、奇特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有《将进酒》、《静夜思》等。

2. 李白的生平2.1 早年经历李白出生于贫苦农家,早年聪明好学。

他曾经游学过许多地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青年时期,他参加科举考试多次未中,但却积极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2.2 攀龙附凤与游历天下在长安时期,李白通过结识一些重要人物,如杨玉环、王之涣等,获得官职,并开始游历天下。

他足迹遍布各个地方,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2.3 辞官归隐与晚年生活晚年时期,李白辞去了官职,选择归隐山水间。

他在这段时期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自己对人世间的疑惑和思考。

3. 李白的诗词特点3.1 豪放风格李白的诗歌流畅豪放,用字通顺自然,构思奇特。

他善于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2 自由意志李白追求自由与超越常规的生活方式,他在诗中表现出对社会各种约束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强调个体追求内心自由与真实。

3.3 游历描写李白游历天下让他见识到众多美景和不同文化,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通过描写山水、古迹、名胜等元素来展现出大自然壮丽与文化底蕴。

4. 李白代表作赏析4.1 《将进酒》此诗是李白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通过描述宴饮场面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人生的激情与追求。

4.2 《静夜思》这首短小精炼的诗作描绘了一个寂静夜晚时,诗人在旅途中怀念故乡亲人的心情。

以简单的形象和韵律展现出深厚的情感。

5. 李白的影响李白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也在许多后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开创了豪放派诗歌风格,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创作借鉴与启发。

结论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写下的诗歌无论在艺术价值还是思想意义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探索他与他的作品之间关系及其影响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他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的巨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总体介绍】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家庭出身】李白生于701年,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后期。

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李暠的九世孙。

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又是唐王室的世祖,因此李白与唐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但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末时就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因此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人生经历】少年时期:天生我材,发奋读书。

【1】历史时间:武则天神龙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05—724年)。

【2】时代特征: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李唐江山。

在经历了中宗、睿宗的短暂统治后,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玄宗即位后对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达到鼎盛。

【3】李白年龄:5—24岁【4】活动地点:今四川【5】主要经历李白五岁时发蒙读书,能够诵读“六甲”(一种诗题)。

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活动。

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接受道家思想。

十八岁时,他到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访问道士,在此隐居读书。

期间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ruí)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著作,主要讲政治问题和哲学)等。

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1】历史时间:开元十二年—天宝元年(724—742年)【2】时代特征: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为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率领文武百官到泰山封禅,成为继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之后,第五位封禅泰山的帝王。

【3】李白年龄:24—42岁【4】活动地点:峨眉山、江陵、岳州、庐山、扬州【5】相关人物:司马承祯、孟浩然、元丹丘【6】主要经历724年,24岁的李白带着家传的宝剑离开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游侠生活。

他先是游成都,在峨眉山停留了月余,在那里同高僧怀一法师相识,怀一赠给他《陈拾遗遗集》(陈子昂诗作)十卷。

离开峨眉山后,他乘舟东至渝州(今重庆市),途中留诗《峨眉山月歌》。

725年春天,李白自三峡入巴东,到达荆门山(今湖北宜都市西北),作诗《渡荆门送别》。

而后继续东行,在江陵(今湖北荆州)遇到当时著名的道士——正一派第四代传人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这次会见,对李白影响和鼓励颇大。

从此李白对求仙方外的道家思想更加情有独钟。

在江陵稍作停留,李白再次启程,乘舟沿湘江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抵长沙,奔永州,又登上了今宁远县境内的苍梧山,泛舟洞庭湖,游览庐山,作《望庐山瀑布》。

自庐山下来,李白继续顺长江东行,经过天门山,(今安徽当涂县与和县交界处),留诗《望天门山》。

随后他又沿江到金陵(今南京),李白本想在此拜访达官贵人,以寻找入仕之路。

无奈达官贵人都忙于筹备“泰山封禅”大典,李白只好纵情山水,游览名胜,聊以自遣。

726年春天,李白离开金陵到扬州,在扬州拜访显贵仍未果。

此后他又出游苏州、杭州等地,于当年秋天返回扬州,不久生病卧床。

这时的李白离家已经两年,病中的他不禁想起了家乡,在扬州写下《静夜思》。

这年冬天,李白离开扬州,沿大运河北上,到淮河后往西取道陈州(今河南周口)。

途中李白手头拮据,准备卖掉家传宝剑和新制的鸫鹬裘衣,最后在陈州刺史李邕的资助下,解除了燃眉之急。

然后他经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再折头向南,赴南阳,继而南下襄州(今湖北襄阳)。

727年春,李白在襄阳拜访了著名诗人孟浩然,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离开襄阳后,李白向东南到安州(今湖北安陆)。

在安州遇见了好友元丹丘,又被祖居安陆的大户人家许梓芝员外相中,招为东床快婿。

许员外本是唐太宗时名臣许绍之后、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之子。

李白入赘许门,暂时定居安陆寿山。

此后十年,李白便生活在安陆,期间仍然四处出游。

大约在728—730年间,李白游江夏(今湖北武汉),与孟浩然在此相会,并在黄鹤楼送其去往扬州。

730年夏天,已经三十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京城长安,准备拜访宰相张说(音yuè),希望得到举荐,但不巧张说病重,未能与之相见。

后来他又寄居到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的别馆,希望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

但几个月下来都没能见到公主。

他又四处谒见王公大臣求荐,但都没有结果。

由于干谒无门,李白产生消极思想,与长安少年浪游,每日以斗鸡、走狗、饮酒赌博为乐,曾因打架斗殴被捕入狱。

有感于仕途的艰辛,李白作《送友人入蜀》、《蜀道难》、《行路难三首》(其二)等。

731年夏,李白离开长安,经开封,到宋城(今河南商丘),游览了古迹梁园。

留诗《梁园吟》,随后又到嵩山、龙门等游览,都留下了诗篇。

此后一段时间,他在洛阳与安陆之间往来,游历了今河南、湖北两省的许多地方。

733年,李白与妻子许氏分家,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734年,李白再游襄阳、江夏等地,大概是在这年或第二年的春天,李白在洛阳客居。

此时他离开四川家乡已经整整十年,某日夜里听到洛阳城里响起的笛声,不禁生出思乡之情,遂作《春夜洛城闻笛》。

735年的春夏之际,李白从洛阳出发向北,游历了太原,然后又继续向北,游雁门关(今山西代县),登上长城,留诗《王昭君二首》、《苏武》。

第二年,李白南下回安州,途径洛阳时遇到好友元丹丘,受邀到嵩山游览。

大概是在这一年,李白的六叔调任任城(今山东济宁)县令,李白便将家从安州搬到了任城。

在这里,他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cúlái)山下的竹溪隐居,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中年时期:初入仕途,沉浮不定【1】历史时间:天宝元年——天宝十四年(742—755年)【2】时代特征: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这时的唐玄宗开始贪图享乐,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亲信高力士等宦官,唐朝政治逐渐走向腐败。

与此同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逐渐瓦解,募兵制的实行及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地方藩镇势力崛起,太平盛世下潜伏着巨大危机。

【3】李白年龄:42—55岁【4】活动地点:长安、任城、汴州、宋州【5】相关人物:唐玄宗、贺知章、杜甫、高适、元丹丘、汪伦【6】主要经历736—741年之间,李白主要在任城活动,但他并没有闲着,仍四处游历。

这时的李白已人到中年,名声越来越大,开始受到统治阶层的注意。

742年,正在南陵(关于南陵所在,历来有争议,一说在安徽,一说在山东)闲游的李白突然接到朝廷诏令,要他到京城为官。

原来在好友元丹丘和玉真公主推荐下,玄宗知道了李白的才名,于是派人召他入京。

李白接到诏令,一时间欣喜若狂,他离家十几年,四处寻求入仕途径,如今终于受到皇帝传召,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的诗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留别儿童》)就是他情感的写照。

李白到长安后,与时任太子宾客(辅佐太子的官员)的贺知章相识,贺知章见了他的诗作,对他大为赞赏,称他是“天上谪仙人”。

于是又向玄宗举荐了李白。

玄宗因此对李白更加重视,任命他为翰林院供奉(相当于皇帝的顾问)。

李白初入翰林院,对施展抱负充满希望,然而几个月下来,李白并没有受到重用,每次玄宗召见,都是为了让他作诗行乐,俨然把他当做了“御用诗人”。

这显然与李白的政治理想不符。

在长安一段时间后,李白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行乐,麻痹自己。

与贺知章等人饮酒交游。

相传玄宗有次召李白作诗,但当时李白已经喝醉,趁着酒力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

李白的这种放纵不羁,引起朝中权贵的嫉恨,在高力士、杨贵妃等人的排挤下,玄宗渐渐疏远李白。

李白因此十分苦闷,这种思想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如《月下独酌四首》、《把酒问月》、《行路难三首(其三)》等等。

744年的正月,李白好友元丹丘离京,李白也逐渐萌生退意。

这年三月,他上书请辞,被玄宗赐金放还。

李白离开长安,临行时,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送别,李白在酒宴上作了《行路难(其一)》。

离开长安后,李白一路东行,准备返回任城,在途径洛阳时结识了杜甫。

此时的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才初露锋芒。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后来李白回任城小住了几个月,到秋天时依照约定来到洛阳,与杜甫结伴游历。

二人经洛水向东,在汴州(今河南开封)遇见诗人高适,三人又共游汴州、宋州(今河南商丘)、单父(今山东单县)等地。

三人各有大志,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此后几年里,李白四处游历,期间多次与杜甫、元丹丘等会面。

751年,已经50岁的李白长途跋涉来到石门山(在今河南方城县)寻找元丹丘,在元丹丘的住处受到热情款待。

不久,他在南阳的好友岑勋来信,李白遂作诗邀请他到石门山相会。

于是李白、岑勋、元丹丘三人相聚,饮酒为乐,醉后的李白作了《将进酒》一诗。

这年秋天,李白受范阳节度使幕府判官何昌浩之邀北上幽州(今北京市),他从开封出发,北渡黄河,途中游历了邯郸、洺州、饶阳(今河北深县)等地,于第二年十月抵达幽州,见到了安禄山的跋扈,预感到危险,于是匆匆离去。

大约在这个时候,他创作了《古朗月行》一诗,诗中暗示了对安禄山可能反叛的担忧。

离开幽州后,李白又四处游历,753年秋天,他应时任宣州长史(州刺史的佐官)的从弟(同一祖父不同父亲或同一曾祖不同祖父的家族兄弟)李昭之邀,南下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游敬亭山、杨陵山、秋浦等地。

作《独坐敬亭山》、《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诗篇。

第二年,李白再游宣城,又游秋浦(今属安徽池州),留下《秋浦歌十七首》。

不久,他受泾县县令汪伦之邀,赴泾县(今属安徽宣城)游桃花潭,受到汪伦热情款待,临别之际,作《赠汪伦》一诗。

晚年时期:壮志未酬,溘然长逝【1】历史时间:天宝十四年(755—761年)【2】时代特征:755年,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于当年十二月攻破东都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