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人生——从诗歌中看李白的人格魅力

合集下载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这种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山水、历史传说、人生感悟为题材,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给人以浪漫、悠远、神秘的感觉。

其次,李白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他的诗歌多采用较为自由的格律和押韵方式,表现出了流畅、优美、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韵律,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音乐般的美感。

再次,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哲理思考。

他的诗歌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生经历,表达出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获得启迪和思考。

最后,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其豪放不羁、奔放自由的个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态度,充分展现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歌风貌。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独特的音乐美、哲理思考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等艺术魅力,使其诗歌经久不衰,仍为后人所喜爱和传颂。

- 1 -。

李白的人生哲理与人生观

李白的人生哲理与人生观

李白的人生哲理与人生观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对他的人生哲理与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李白的人生哲理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

例如,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追求自由、放纵的态度。

他倡导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不受束缚。

其次,李白的人生观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他的诗作中经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他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共生共荣。

此外,李白的人生哲理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快乐与享受。

他主张人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不要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要追求内心的真正满足与快乐。

此外,李白的人生观还体现在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他在《送友人》中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思念之情。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应该珍惜友情,与朋友共同经历人生的风雨。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对他的人生哲理与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的诗作中体现了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他的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生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李白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的一些论述:人格魅力:1. 豁达奔放:李白个性豁达奔放,不拘一格,崇尚自由。

他在人生态度上秉持豁达的心态,对于困境和挫折常常以豁达的态度看待。

2. 豪放不羁: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举止都显示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权势和规矩有一种不拘泥的态度。

3. 浪漫主义情怀:李白追求浪漫,崇尚个性,对大自然和人生充满热爱。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激情和浪漫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

4. 豪饮豁达:李白以豪饮而著称,这也反映了他豁达奔放的个性。

他在酒中表达豁达、豪放的情感,将生活中的忧愁和困扰抛却。

诗词风格:1. 豪放高远: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高远,以奔放、豪迈、高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描绘了宏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个人豪情壮志。

2. 抒发自由: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强调个性的表达和独立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由奔放、逍遥自在的形象。

3. 借景抒情:李白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写景的素材,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4. 豪情壮志:李白的诗歌中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英雄人物,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总体而言,李白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对自由、豁达、豪放的追求,而他的诗词风格体现在豪放高远、抒发自由、借景抒情、豪情壮志等方面。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从李白诗歌的艺术意象探究其人生境界

从李白诗歌的艺术意象探究其人生境界

《李白诗歌的艺术意象与人生境界》一、引言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洒脱、情感激荡而著称。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着丰富的艺术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更蕴含着他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艺术意象出发,探究其深远的人生境界。

二、艺术意象的多样性与深刻性在李白的诗作中,常常出现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意象,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

比如他的《将进酒》中的“红颜未老恩先断”,“满船清梦压星河”,以及《庐山谣》中的“谁怜红树乱蕃落”的形象描写充满着奇思妙想和浪漫情怀。

这些艺术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超凡想象力,更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三、从艺术意象看李白的人生境界1. 对自然的热爱与超脱李白的诗作中常常出现着对自然的赞美和歌颂。

他的《庐山谣》中“青枫浦上白鹭飞,人在桥上看”、《金陵酒家思旧友》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诗句,描绘了风景如画、天人合一的宏伟景象。

在这些意象之中,可以看出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与超脱,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领悟。

2. 个性的叛逆与自由李白的诗歌中蕴含着浓烈的个性与豪放的气息。

他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余怀大志不可奈,宏图魑魅恐攻身”,彰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世俗束缚的拒绝。

这种叛逆与自由的意象,折射出了李白骨子里的独立、豪迈和不羁。

3. 对人生的思考与超越李白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超越。

他的《将进酒》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诗句,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八千岁宴飒飒风。

”,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慷慨激昂和对人生的超脱境界。

这种由内而外的精神追求与情感升华,陶冶着李白高尚的人生情操和超然的境界。

四、总结通过对李白诗歌中的艺术意象的探究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更可以感悟到他对人生的悲悯与豁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超脱、以及对自由与超越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与人生态度

李白的诗歌与人生态度

李白的诗歌与人生态度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他的诗歌与人生态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首先,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豪迈奔放的个性与浪漫主义的人生态度。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月下寂静的夜晚,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饮酒作乐、游历山水的情节,展现了他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其次,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性的深刻思考。

他在诗作中常常表达对光阴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死亡的思考。

在《将进酒》中,他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生命短暂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透露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与传统文化中重视人生价值观念的一贯主张相契合。

此外,李白的诗歌还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作中常常揭示出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现实,以及对这些现象的批判和呼吁。

在《行路难》中,他描绘了自己漂泊流离的境遇,抒发了对时局动荡和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

他的诗歌中也常常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这与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和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念相一致。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与他的人生态度密不可分。

他的诗作展现了他豪迈奔放的个性与浪漫主义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生命短暂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死亡和人生意义的思索;他的诗歌还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通过对李白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他的诗歌与人生态度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也是他的诗歌能够在后世广为传颂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与人生态度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与人生态度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与人生态度引言唐代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

他在唐朝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其作品充满热情、豪放与奇特之美。

然而,除了他激情洋溢的诗歌风格外,他深思熟虑的人生态度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倡导自由奔放的创作风格,他写景如画卷一般真实而绚丽。

他善于以形象优美、神秘多变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受。

他以挥洒豪迈、豁达开放为特点,在题材选取上广泛涉猎,并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其作品充满魅力。

自然景色描写李白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他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山水间的变幻与壮美之处。

例如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以宏大的笔墨描绘了湖岸的星空与静谧,并表达了对古人事迹的赞美之情。

功名与遗世独立李白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功名、富贵的漠然态度,强调个体的独立自由。

他崇尚酒仙生活并融入其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俗世纷扰的悠闲态度。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借用宴会场景,表达了对现实生活逆来顺受、放浪不羁的态度。

象征与隐喻运用李白经常使用寓意深远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在简洁朴实的语言中寄托着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通过这种方式,他传达出对人生命题和人类命运等问题思考的深入。

例如在《长干行》中,他通过女主角与飞絮穿越时间和空间边界、隐晦而沉重地反映了自己对社会乱象和人性命运无奈感之情。

李白的人生态度除了独特的诗歌风格,李白对人生的态度也相当值得我们关注。

自由而豁达李白主张自由放任的个性和胸怀,尤其是在追求心灵自由上。

他崇尚独立、追求真我,并以此为中心方向生活。

他通过探索酒与诗的结合,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宇宙等命题的思考。

追求真理与意义李白对人生及宇宙存在具有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创作抒发内心压抑感情,向读者表达出一种对真理与意义寻求的渴望。

他不断寻觅着人世间难以捉摸和解释而又令人着迷之事物,并致力于将这些感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结论唐代诗人李白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人生态度留下了深刻影响。

浅析李白的诗歌与人生智慧

浅析李白的诗歌与人生智慧
“ 楚 狂 人 ”,接 下 来 更 大 言 不惭 地 指认 自己 正 如春 秋 时期 楚 国 隐 士 接舆 一
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 乡水 , 万里送行 舟。 ”l 2 这首五律诗是开元 十 四年 ( 7 2 6)李 白沿长江 出蜀 东下 时写 下 的。 它以大气恢弘的笔法描绘出一幅色彩浓丽德尔长 江山水 图。 “ 渡 远荆 门 外 ,来从楚国游”首句 下笔极 其开 阔,虽是描述地点 ,但却给人 一种极 其壮阔 、弘丽之感 。第 二联 紧接着 首句 ,将 山概述 为 “ 山随平 野尽 ” , 将水描绘成 “ 江人大荒流” ,使人们 的视野继 续打开 。第 三联则 又紧承 着第二联 ,指认长江之水如月光照耀下 的 “ 飞天镜 ” ,江 上水雾 交接如 “ 云生结海楼” 。三联紧密相连 ,给人 以极其宏 大的场 面感 。而尾联将 笔 锋一转 ,使得浓郁的 山水之情与深厚的故乡情思紧密连接起 来 ,但这并 没有让人感觉突兀 ,反将李 白豪放的气概 ,豁达的胸怀 ,超脱 的视野 以 及深厚 的故 乡情思展现在世人 面前 。 可 以说 。李 白的诗歌处处都彰显着其与众不 同的秉性 ,展示着其 张 扬 、狂傲 与 自 得 的个性 ,也更加渗透 出其超脱 、豁达 的 “ 骨气 ” 。这 种 “ 骨气 ”源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 ,源于 自我却又超 脱 自我 ,它 以一 种独 特的人 格魅力 展现出来 ,附加 在李 白的诗歌 中,进 而成 就了他豁达 开朗 的人生态度 ,这种人 生态度具体表现 为其将大我置 于小 我之下 ,又 用大 我充实小我的强大人格力量。就人 格的理 想性而言,他 追求 的是 功成身 退; 就人格 的现实性而言 ,他追求 的是狂者进取 ; 就人格 的精神性而言 , 他追求的是大鹏天马 ; 就人格 的生命 性而 言,他 追求 的是剑舞 月酒 ; 就 人格的文化性而言 。他追求的是浪漫创造。所有这一切 ,都表 现着李 白 的 自我超越和 由自我超越 组合而成 的 自我觉 醒 、自我 奋斗 、自我 肯定 、 自我信任 、自我标榜等 。诚如 “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底气 十足 , “ 长 风破浪会有时 ”的热 切期 盼 , “ 游说 万乘苦 不早 ” 的兴奋 得 意 ,以及 “ 长安官阙九天上 ,此地 曾经为近 臣” 的不凡和满 足 ,归根 到底 ,这些 都在某种程度上 向众人呈现 出他乐观豁达 的人生态度及其 同样 乐观豁 达

李白的个人形象在诗歌中的呈现

李白的个人形象在诗歌中的呈现

李白的个人形象在诗歌中的呈现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是他在诗歌中呈现出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豪放不羁、自由奔放的个人形象。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奇思妙想,充满了对自然、历史、神话等各个领域的幻想和想象。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以平凡的夜晚为背景,却能从一个平凡的场景中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和意象,使诗作更具韵味。

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神秘感和诗意。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和不拘一格的个性特点。

他喜欢在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表达自己对自由、无拘束的追求。

在《望庐山瀑布》中,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束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激情和豪情,给人一种奔放不羁的感觉。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在《将进酒》中,他以饮酒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李白的诗歌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他喜欢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在《望天门山》中,他以壮丽的山景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宇宙的探索,给人一种宏大而深邃的感觉。

总之,李白的诗歌中呈现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豪放不羁、自由奔放的个人形象。

他的诗作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特点。

他的诗歌中还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

这些特点使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与人生——从诗歌中看李白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
两座并峙的高峰。

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
主义文学的杰作。

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敗的奇葩。

特别的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
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

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诗言志”,诗歌是李白精神世界的再现,在诗人有据可查的九百九十多首诗歌中,每一首无
不是诗人高尚人格的绝唱。

我们可以从他诗歌粒粒珠玑中一一的品读,去认识他,去仰慕他,去追随他。

一、远大的抱负与乐观情怀
李白自幼好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并“好剑术”,“遍干诸侯”。

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政治抱负,自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
区大定,海县清一”。

25岁前,诗人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
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开元十四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

”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大抱负,开始了他大半生的游历
生活.他在《上李邕》中: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人以奋飞直上青云的大鹏鸟自喻,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在吴筠的引荐下,他实现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的愿望。

李白的思想性格中最感染人的一点,那就是对人生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再艰难再曲折的路,在诗
人的眼中,总会有希望。

长安的赐金放还,给诗人带来了如被冰雪的打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
多表达痛苦、愤懑的诗篇。

如《行路难》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蓦成雪”。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深的痛,但
我们又不得不被诗人那乐观的情怀所折服,在极度失望中诗人并不绝望,他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信念。

二、狂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
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并且几种性格在诗人的身上都得到了尽致的发挥,倒是他的狂傲让后人
不能忘记。

李白的狂放表现首先他是一个游侠。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
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一生充满了英雄的豪迈气概,好剑术游侠,重
义气,乐于助人。

年轻时在游历蜀中名山时就养成了任侠的作风,李白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他的好友魏颢也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

他的《侠客行》、《扶门豪士歌》等诗,都是歌颂侠义人物的诗歌。

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
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
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所以才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
气概。

李白的狂放集中表现在他政治失意后的悲愤表达。

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庸俗的社会关
系让他感到窒息,便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

长安三年,因厌倦统
治者的奢华无为,在酒肆中狂饮,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杜甫刻画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大声控诉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贵族王侯的鄙弃。

他常以无拘无束自由翱翔于天地间的大鹏
鸟自喻,怀揣“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的旷达;到朋友家做客,可以有“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 ,还能反客为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不羁;当他理想得不到实现时,又能达观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人格中,最具魅力的是他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

他是怀着“济苍生”的热血踏上
长安之途的,可现实是唐玄宗只让他做了一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加上宦官外戚的专权,
理想离现实是越来越远。

可他铮铮傲骨不肯向权贵低头,桀骜不驯,最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黑暗的现实,使得本来就“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的诗人更是对权贵王侯嗤之以鼻。

于是
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大声疾呼“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将近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中“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龙里生”;在《答于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绿林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挂卧事玉阶’;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从这众多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充斥在胸中如波涛滚滚般的怒气,对统治者、权贵的
极端的鄙弃态度,他的59首古风,有不少也是借古讽今斥责豪门贵族之作。

在儒家忠君孝
亲思想统治之下的唐朝,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
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四、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人本来就怀着远大的理想,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朱亥、侯赢、谢安等人自许,相信自己也能向他们那样凭个人的才气和智慧,济世安民。

面对国事,他“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他
认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可见他的壮怀是何等的远大激烈。

他希望能平步青云,一举跃为卿相,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志向。

天宝年间,唐玄
宗轻动干戈,逞威边境,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面对战争的惨景,诗人
愤怒的写下了《战城南》,以……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来揭示不义战争的罪恶,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无情鞭挞。

安史之乱后,玄宗仓皇西逃,
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千里萧条,诗人写下了《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四永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李白对权贵态度倔傲,但对百姓却是非常的亲切和谦逊,他在《丁都护歌》中以……水浊不
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
泪悲千古。

写出了船工拖船之艰难,生活条件之恶劣,心境之哀伤,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在《子夜吴歌》中,他描绘了战争中妇女的群像,她们的劳动、生活、思念,表达
了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诗人就是这样走进了人民的生活,关心人民而得到了人
民的爱戴。

五、重友情
大凡是豪侠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朋友遍天下。

李白游历的半生中,也结交了无数的侠
骨志士,他重义轻财。

曾说“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他和杜甫的友情成为了文学史上弥久不衰的佳话,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但他对杜甫非常敬重,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
不停息的汶河水,这是何等深厚的感情!汪伦是安徽的士绅,特别仰慕李白的才学,想一睹
李白的风采,就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招引下欣然而往,给当地的桃花潭增加了一段千古佳话,
李白也写下了《曾汪伦》一诗赠给汪伦,歌颂了两人比千尺潭水还深的感情。

孟浩然是李白
非常赞誉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佳句赠他,在他写给《曾孟浩然之
广陵》一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
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江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字里行间分
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这种深厚的感情和歌颂情感的诗歌辉煌了诗人的诗篇。

总之,从李白的身上,我们读懂了李白的诗歌;读李白的诗歌,我们认识了李白的人格,这
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

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得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

李白的志气,是他
生活的底气;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

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
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