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批评孩子的技巧心得

批评孩子的技巧心得批评孩子是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如何批评孩子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呢?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技巧和心得。
1.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批评孩子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非常重要。
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紧张的时候批评他们,这会让他们更加抵触。
同时,也要避免在公共场合或有其他人在场时批评孩子,这会让他们感到尴尬和羞耻。
2. 用肯定的语言批评时使用肯定的语言可以帮助孩子接受并理解你的意见。
例如,“你做得很好,但是还有改进空间”比“你做错了”更容易被接受。
3. 避免过度批评过度批评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无助,并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
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方式和语气,并避免过度强调错误。
4. 强调行为而非个性当你需要指出孩子某些行为有问题时,强调这个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例如,“你没有认真听讲”比“你很不聪明”更好。
5. 提供解决方案批评孩子时,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提供解决方案。
这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并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6. 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们对你的批评有反应,不要忽视或无视他们的感受。
相反,试着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并寻求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表达关心和支持最后,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表达出你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让他们知道你是为了帮助他们变得更好而提出这些意见,并且你会一直支持他们成长和发展。
总之,批评孩子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何批评孩子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
通过选择合适时间和地点、使用肯定语言、避免过度批评、强调行为而非个性、提供解决方案、尊重孩子感受以及表达关心和支持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接受和理解我们的意见,进而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家长批评孩子的八大技巧

家长批评孩子的八大技巧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通常我们批评孩子时总是声色俱厉,如临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不如换一副表情,比如我们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
2、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
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有几次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
3、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唠唠叼叼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尽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
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4、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
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
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
5、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不要在公共场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留面子。
批评最好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进行。
6、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统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7、不要翻旧帐,不要因为孩子这次的错误而把孩子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样会让孩子反感,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摆不脱,改又有何用。
8、平时在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评不表扬,孩子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不满,从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家长批评孩子的技巧和方法

家长批评孩子的技巧和方法
一、冷静理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轻易发脾气或情绪化。
批评孩子时,要尽量避免情绪化的言辞和过激的行动,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具体明确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该具体明确,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和原因。
避免使用笼统的语言或攻击孩子的性格和人格,以免让孩子感到被误解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三、尊重孩子
在批评孩子时,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尊严,不要使用侮辱或贬低的语言。
要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四、以引导为主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该以引导为主,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引导孩子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避免仅仅强调孩子的错误和缺点,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五、重视反馈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该重视反馈和互动,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要让孩子感到被倾听和理解,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六、坚持原则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该坚持原则和底线,不要轻易妥协或放弃。
对于一些严重的错误行为,家长需要坚决制止并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以免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默许或认可。
七、示范作用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如何批评孩子

如何批评孩子1、最好单独进行,勿使孩子当众丢脸,伤害心灵。
2、批评前,先表扬一些优点,用优点消灭缺点,孩子乐于接受。
3、对事不对人,勿过分强调孩子的过失,重点应放在如何改上。
4、态度要和善,用词可严但不能说脏话;声音可高但不能大喊大叫;应庄重但不可失态,切勿盛气呵斥,咄咄逼人。
5、简明扼要,抓住要害,严肃指出错误,不要说个没完,唠叨不止。
6、一旦有错,及时批评,日后多提醒,防患于未然。
7、批评时全家意见要统一,但不要七嘴八舌一块训斥,孩子有悔改意时就要原谅,鼓励其上进,坚持耐心说服,不可多次责备。
8、要根据孩子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性格外向的孩子受责备后会产生羞愧、痛苦但很快就会恢复常态;而性格内向、胆小敏感的孩子受到责备后会产生失望、压抑的情绪,批评时对他们尤其要注意态度温和,语气婉转,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疏远、反抗。
9、批评应从爱护孩子,提高其品德的愿望开始,以信任孩子能改正错误的态度结束。
10、成功的批评应达到让孩子明辨是非,内化为自我批评和激励的目的候批评孩子时,你的态度和内容一样重要,可以遵循以下批评三原则:1,事情做错了,改正就好。
2、你是个好孩子,永远都是。
2、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在批评之后,可以一再重申,或在平时也可着重强调,孩子会渐渐明白,他只是这个行为不妥当,但他的自我价值感和被爱感是充盈的,这样的孩子,就像一颗茁壮的树苗,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中,渐渐成长为茂盛的大树。
最好的批评就是不批评,光表扬。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办法,这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正强化。
孩子准时上床了,孩子考试成绩提高了,孩子愿意做家务了,只要你细心观察,总能找到孩子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地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作文不好,当他绞尽脑汁写好一篇文章给你看时,你只要圈出你认为他写的好的地方,而忽视他不足的地方,引导他,“这个词用得很生动,妈妈相信你会越写越好。
”再举个例子,也许你会这么抱怨孩子:“你从来就不能帮我干点家务活。
小结-批评孩子技巧

小结-批评孩子技巧小结:“批评”孩子的技巧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不应该姑息迁就,适当的批评教育是对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正确和适当的批评有助于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交往,更有助于幼儿园老师的教学。
批评的时候,我们还应适当采取一些策略和技巧,确保对孩子的批评教育达到有效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批评教育发挥作用。
一、面对“闯祸”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冷静、沟通、引导的方式。
孩子年纪小,知识结构不完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与成人不同。
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孩子们认为合情合理的事情。
例如:冬天到了,孩子们怕小金鱼冷,就将热水倒入鱼缸中,以便让小金鱼能够得到温暖;甚至有些小男孩偷偷地把自己喜爱的幼儿园玩具装进口袋带回自己家…这时,作为幼儿园老师来说,一般先要认真了解孩子的动机和解释,耐心引导和帮助孩子认识问题的所在,教会孩子正确处理的方式和方法。
当看见孩子“闯了祸”以后,老师应该先冷静克制自己的言行,切莫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声色惧厉地对待孩子。
而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帮助,使孩子懂得,怎样处理问题会更好。
二、年龄不同,批评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用各种“常规”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对于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我们还应该适当采取一些限制。
例如: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明知故犯时,就应该严厉的批评或者是采用停止游戏,暂时隔离等手段加以“惩罚”,过后再与孩子一同分析,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让他充分认识到有意识的犯错误是很不应该的,并且告诉他以后千万不能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应该直接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去做,如何去做。
三、当幼儿园教师反映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也应该适时选择环境进行教育。
例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了攻击行为,给其他小朋友造成伤害或犯下错误时,老师会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家长,与家长沟通。
如何赞美和批评孩子

如何赞美孩子1、坚持原则。
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
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
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2、及时赞美。
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效果很好。
3、就事论事。
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
如:孩子对七巧板十分感兴趣,常常拼出一些新颖的图案,“这孩子真聪明。
”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而应当就事论事,可以这样说:“这个图案真不错。
”4、当众赞美。
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
如,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很懂礼貌。
”以后孩子总是十分小心地维持这种赞美,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5、掌握分寸。
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
批评孩子的技巧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如果一味地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1.低声。
家长应以“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3.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4.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
此时最有效的方法,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_六年级作文

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
要想取得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就得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孩子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要注意尊重孩子。
有些家长受传统家族教育的影响,往往有很强的惟我独尊意识,与孩子不是在平等的位置上。
批评时态度粗暴、言语尖刻,伤害孩子的自尊。
批评刚刚开始,双方已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壁垒。
有经验的家长很注意“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让孩子感觉到其中的慈爱之心。
尊重孩子的人格,使他自动消除对待批评的自我防护意识,为转化矛盾扫除心理障碍,从而形成宽松的谈话氛围。
二、注意批评的地点及其场合。
大多孩子都很爱面子,如果在公共场合,当着其他孩子的面受到责罚、辱骂甚至殴打,就容易形成对立情绪,即使他知道错了,也会宁折不弯,强词夺理,甚至与你对着干。
所以,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要讲究批评的环境艺术,注意给孩子“下坡的台阶”,让他把偏激情绪平息一下,换个地点再个别谈话,这样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要多看孩子的优点与长处。
有人看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左看右看不顺眼。
”其实这不仅是教育观念问题,也是教育水平问题。
即使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时也要用“两分法”,既看到错误缺点,又看到长处优点。
家长必须善于挖掘孩子潜在优点,批评前多作调查分
四、批评要点到为止,不要翻旧账。
孩子对家长的批评,最怕的就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把孩子多少年以前的老账反反复复絮叨没完。
昨天已经认了错,而今天又要翻旧账,使孩子灰溜
溜不知何日能挺胸抬头做人。
最有效的批评应该言简意明,点到为止,对于这样的批评,孩子会牢记终身。
批评孩子的技巧心得

批评孩子的技巧心得
1. 理性的沟通方式: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冷静理性,用温和的声音和措辞,不要在情绪激动时说出冒犯的话语。
2. 关注行为不是人格:批评时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或是某一次的错误,而不是批评孩子的人格。
3. 赞扬孩子的优点: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放弃原则,让孩子心平气和,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4. 公平的批评方式:在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进行客观分析,不要偏袒一方,采取公正、客观的批评方式。
5. 建议孩子改进的方法:在批评时,不仅要指出孩子的错误,更要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改正,以便孩子能够从错误中得到教训。
6. 维护自己的形象:在批评孩子时,最好百分之百的正确,这对于孩子的发展也有益处。
7. 说出自己的感觉:在批评孩子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感到很生气”,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的影响。
8. 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在批评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不要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孩子的六个技巧
1、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2、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3、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
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4、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
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5、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6、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
“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一位美国学者访问了多个国家一万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的儿童,而孩子们对家长“最大的心愿与要求”竟然惊人相似。
他们对吃、穿、玩、用不很在意,而普遍重视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他们都希望父母不吵架、不失信;希望父母能尊重孩子;希望父母能少发脾气,多些微笑。
什么是儿童应有的良好习惯?勇于表现自己,生活有序,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遵守规则,敢提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喜欢新事物。
什么是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在消费中盲目攀比和炫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孩子的生活观点、思想品德、情感
意志、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大多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气氛熏陶下逐渐形成的。
然而,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说,“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做事,但是代替不了孩子成长。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做“陶瓷艺人”,不要想让孩子成什么器形就捏成什么样子,不要想让孩子有什么颜色就喷涂什么颜色。
父母应该学做“根雕家”,根雕家的艺术原则是发现并尊重根形的特点,经过艺术加工,使其特点更为突出,更为生动,最后成为精品。
父母和孩子沟通时要把尊重放在首位,如果仅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这样的沟通一定会失败。
一位美国学者访问了多个国家一万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的儿童,而孩子们对家长“最大的心愿与要求”竟然惊人相似。
他们对吃、穿、玩、用不很在意,而普遍重视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他们都希望父母不吵架、不失信;希望父母能尊重孩子;希望父母能少发脾气,多些微笑。
家长如何运用奖惩措施把孩子的好习惯固定下来
夸奖孩子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针对孩子具体的好行为进行夸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二是鼓励孩子产生效仿的意愿,把好的想法转化为好的行动。
赞美的语句要真实,尽可能将高兴的情意流露于话语之中,避免内容贫乏而又夸张的赞美。
很多家长喜欢用“很棒、很乖、很好、真聪明”之类的词语去赞赏孩子,但是这些词语都是抽象的,本身的意义只能反应家长的一些主观标准,到底怎样的行为才能得到这样的赞赏,孩子无法清晰地领悟到。
表扬要具体,使孩子知道哪儿做的对,为什么,他便会越做越好。
要注意表扬做事的过程,而不仅仅表扬结果。
比如:“妈妈觉得你画的这幅图画能在幼儿园展览,是因为你画画前认真观察了,画的很专心,颜色搭配的好,而且涂色时是先涂的周边,再涂的里面,所以画看起来很干净,很漂亮。
”
强调做事的方法和过程比成绩更重要,家长应不断表示“只要有努力的过程,成绩倒不十分重要”的看法,这样会令孩子慢慢建立注重过程的态度。
经常这样表扬孩子,如果他失败了,便会去找过程错在哪里,如何改正,通过积累,成绩自然会更好。
如果仅仅表扬结果,比如:“今天画的画展览了,真聪明!明天好好画,争取再展览。
”如果明天的画没有展览,孩子可能会失望、沮丧,认为自己不聪明,自信心受到打击。
即便画又展览了,孩子的喜悦可能只是注重展览带来的荣耀和妈妈的夸奖,而不是采用了好方法,不是努力的过程。
极端情况下,有些孩子还可能养成走捷径的行为模式,甚至采用不老实的方法,但求成果,追求称赞。
这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没有务实的行事作风,只求表面,不能吃苦,没有耐性,对事不肯深入研究。
父母在语言赞美的同时,如果再辅以动作,会更容易打动孩子,效果会更好。
摸摸头、拍拍肩,会让孩子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赞赏;一个拥抱会使孩子心中充满幸福。
此外,还应注重精神奖励,不要总用物质刺激。
因为有些孩子可能只追求物质的获得,而不是掌握了好方法,获得了什么技能。
而且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应适当限制物质占有欲。
让孩子逐渐懂得人生
的快乐不能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教育孩子不能只有表扬,还应适当运用批评和惩罚。
过分表扬会使孩子养成听不进批评的坏习惯,但批评时一定注意方式方法。
家长要批评孩子做事过程中的错误;对事不对人,不全盘否定。
不切实际的批评,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又失去批评的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和孩子形成对立。
批评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社会形象,小孩子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批评时要注意场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把孩子赶入心理的“死胡同”,对自己丧失信心,否则就没有独立闯荡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