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硒是中国人的骄傲

合集下载

2024年纳米硒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纳米硒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纳米硒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硒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特性的纳米材料,其在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的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纳米硒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

纳米硒市场现状目前,纳米硒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首先,纳米硒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在医药领域,纳米硒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

其抗氧化性质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延缓衰老。

其次,在化妆品行业,纳米硒可以用于护肤品,具有清洁毛孔、淡化痘印的功效。

此外,纳米硒在农业领域也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通过施用纳米硒肥料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

纳米硒市场前景1.医药领域:纳米硒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研究表明,纳米硒能够选择性地靶向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硒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将逐步展现。

2.化妆品行业: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和美容的关注度提高,对天然、安全的化妆品需求不断增长。

纳米硒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痘痘、暗疮等问题肌肤的护理。

预计未来几年,纳米硒在化妆品行业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

3.农业领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纳米硒肥料通过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质量,并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将为纳米硒在农业领域创造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结论综上所述,纳米硒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特性的纳米材料,在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几年,纳米硒市场将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益处。

纳米硒:享受健康,不再犯难

纳米硒:享受健康,不再犯难

近三十年来,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 2000年世界共有癌症新发病例1040万,死亡病例650万,带瘤生存病例2500万;预计到2030年,这些数字将大幅上升,新发病例将达到2640万,死亡病例达到1320万,带瘤生存病例达到7500万。

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公布信息,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到全球新增量的20%以上!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诸如肝癌、肺癌、胃癌等癌症赫然排在国人十大疾病死因的前列!中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有90%为国外企业占据,在这种情况下,轻度、中度、重度危险型癌症患者的化疗费用分别为6万-8万元、10万元、30万元甚至更多。

高昂的医疗费用使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痛不欲生,多年的辛苦奋斗都付了医药费、尚且填不满这个无底洞!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从此阴霾笼罩、一片悲哀萧索景象;最终,许多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一个个原本灿烂的生命就此陨落!那么,对于癌症,除了坐以待毙,我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古老的中国先哲告诉我们:“君子防未然。

”如果我们采用预防的方法让癌症胎死腹中,那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完胜!一言及此,诸位不禁要问:一句“君子防未然”说得到轻松,可怎么做呢?首先,戒烟戒酒,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不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限制高脂肪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引用新鲜、清洁的水,健康化饮食结构。

其次,多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最后,预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是补充硒元素。

生物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硒是一种难得的抗癌元素。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合作,在中国河南林县居民中开展了营养预防试验。

对肺癌、脑血管、食管癌、白内障和普通人群补充硒,经过6年的观察,1993年10月报道初步结果表明:肺癌病死亡率下降26%;脑血管病死亡率降低50%;食管癌下降27%;减少眼睛白内障发病率45%,普通人群癌症死亡率下降46%。

与纳米硒第一发明人张劲松博士的对话

与纳米硒第一发明人张劲松博士的对话

与纳米硒第一发明人张劲松博士得对话张劲松博士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她与她得同事发现并阐述了纳米硒。

她们得发现挑战了长期持有得零价元素硒无生物活性教条,说明这种硒处在纳米尺寸时有高活性与低毒性。

本访谈中,张博士解释了硒被称为非凡得,必需得与谜一般得原因,介绍了发现纳米硒得经历与纳米硒特点。

记者:您主要得工作就是研究纳米硒,从发现它到阐述它甚至到产业化均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想问一下硒得重要性就是什么?张劲松博士:德国科学家最近写过一个综述,题目叫“非凡得,必需得与谜一般得硒与硒蛋白”。

三个形容词得开头均就是E,如果我们能理解硒得3E性,就可以很好认识硒得重要性。

首先就是非凡性,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破译基因密码,确定二十种氨基酸之后近半个世纪,在进入21世纪就是,硒半胱氨酸就是唯一被科学界公认得第21个参与蛋白质合成得氨基酸。

除了这个特殊性外,硒半胱氨酸进入蛋白质与前20中截然不同,它利用本该终止蛋白质合成得密码,要十分特别得基因结构参与识别这个密码、另外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前20种氨基酸就是合成后加到蛋白质上,而硒半胱氨酸就是与蛋白质合成同步得,显然机体蛋白质要加入硒半胱氨酸比加入其它氨基酸要吃力得多,动用更复杂得装配线、那么为什么生命得进化要向这种耗能得方向发展呢?原因就是硒半胱氨酸极活泼,当它占据活性中心后,其工作效率,如清除自由基,就是非凡得,这样瞧前面合成虽费劲,但后面运转高效,因而生命从无硒半胱氨酸向有机半胱氨酸进化。

其次就是必需性,简单得说,当用基因删除等手段将硒蛋白得基金逐个从身体中除去,会导致死亡与多种疾病,显示出硒得必需性。

最后就是硒得谜一般性质,这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就是硒蛋白可能有近百种,而已知得只有二十几种,准确知道其作用得不足十种。

前面说道机体那么费力地生产硒蛋白,已知得硒蛋白有非凡得效应,那些未知得硒蛋白到底在我们得机体中做了些什么?硒与健康关联那么紧,大大小小疾病得预防与辅助治疗得报道不胜枚举,现有得知识远远阐述不了它被观察到得作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神秘。

红色单质硒国有纳米硒新突破

红色单质硒国有纳米硒新突破

红色单质硒国有纳米硒新突破红色单质硒国有纳米硒新突破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保障人体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功能,近日“硒与人体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科学家张劲松博士发明的“红色单质硒”,在补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上都有新的突破,受到科学领域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低下是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的重要原因。

适当补充硒有利于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帮助人体抵抗急慢性传染病。

而要发挥这些作用,硒的摄入量要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推荐的每人每天50微克的摄入量。

我国从东北黑龙江到西南四川有一条长长的土壤缺硒带,国土面积72%的地区处于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大中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指出,我国城市人口中有70%膳食硒摄入量达不到推荐摄入量,这个比例在农村人口中更高达79%,对比一些欧美国家硒的每日摄入量在77微克到191微克,我国的硒摄入量比较低,每日仅有28微克到40微克。

英国细胞与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研究员、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教授赫科斯博士介绍说,贫硒与人体疾病的关联研究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龚诒芬教授强调,硒对辐射、烟草致癌物、镍所致损伤的保护有确切的实验数据;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从临床角度针对病人和普通人提出了补硒指导性意见。

由张劲松博士首先发明、制备出的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红色单质硒,以其易吸收、低毒性的特点,领跑国际科技前沿。

红色单质硒属于一种新的硒形态,使很难被吸收和利用的零价硒能够被人体很好吸收和利用,实现补硒的功能。

硒是一种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之间差距较小的必需微量元素,红色单质硒同样具有硒的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衰老等功能,但它的毒性低于一般无机硒和有机硒,因此具有潜在的应用前途,也被德国科学家首次命名为NANO-Se (纳米硒),并作为保健食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最新精品]陈君石-“纳米硒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最新精品]陈君石-“纳米硒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陈君石-“纳米硒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陈君石:“纳米硒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第一部分:“硒是唯一的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硒作为一种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的营养素,当然和维生素C、锌和维生素E同样具有这样一个功能,但是这都是间接的,它的抗病毒功能是通过对身体的免疫功能调节来发挥的。

而硒还有一个特别功能,就是可以通过防止病毒基因的突变,从而影响病毒致病性,这样一个性能是别的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微量营养素所没有的。

林根:在去年SARS肆虐期间,据悉您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认为硒是唯一的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作为国内硒研究领域的权威,您为什么这样说?而且听说您的这种说法被国内外广泛引用……陈君石:我不知道我的文章产生了你所说的后果(笑),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个?我首先说的是营养素的范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以及所谓的微量营养素,包括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那么硒作为其中一员,它属于微量营养素里的矿物质,也叫微量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所以在这么多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里面,我说它是唯一的,直接和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的或者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

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微量的营养素,都和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维生素C,比如说维生素E,那么它都可以增强人们的抵抗力,也就是说通过免疫功能这样一个调节,来增强对于外来微生物的侵入的这样一个能力,硒作为一种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的这种营养素,当然和维生素C、锌和维生素E同样有这样一个功能,但是这都是间接的,它的抗病毒功能是通过对身体的免疫功能调节来发挥的。

而硒还有一个特别功能,就是可以通过防止病毒基因的突变,从而影响病毒致病性的这样一个性能,这样一个性能是别的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微量营养素所没有的,比如说维生素C没有防止基因发生突变这样一个功能,所以我说它是直接的。

现在使人体致病的好多病毒,如SARS病毒,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到处都有,非常普遍,只是在它突变了以后它的致病能力增强,才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抗癌之王”纳米硒可望实现肿瘤精准治疗

“抗癌之王”纳米硒可望实现肿瘤精准治疗

“抗癌之王”纳⽶硒可望实现肿瘤精准治疗原创2021-08-10 16:48·科技导报硒是⼈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称为“⽣命的⽕种”“长寿元素”“抗癌之王”“⼼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

功能化纳⽶硒作为⼀种新型单质、元素硒,与⽆机硒等其他硒形态相⽐具有更⾼的⽣物利⽤度、更好的⽣物活性和更⾼的安全性,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

本⽂概述了纳⽶硒在⽣物医药中的应⽤,纳⽶硒的功能化和靶向修饰增强抗肿瘤效果,含硒纳⽶材料在抗肿瘤中的应⽤,介绍了纳⽶硒制剂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前景。

⽣物技术和纳⽶技术的结合引发了癌症纳⽶技术的发展,可以应⽤于靶向治疗、分⼦诊断和分⼦成像。

硒是⼈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

硒作为药物⽤于肿瘤治疗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但硒化合物作为⼀种有机硒制剂,其毒性较⾼,靶向性较差。

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作为⼀种新型单质、元素硒,具有更⾼的⽣物利⽤度、更强的⽣物活性和更低的毒性,作为“治疗性药物载体”,具有⽣物相容性好、负载率⾼、毒性低、易合成、易储存等优点。

纳⽶硒在多模态肿瘤诊断与治疗上的应⽤纳⽶硒以及含硒纳⽶材料在⽣物医药中的应⽤硒⽤于化疗增敏尽管化疗已被⼴泛应⽤于癌症的治疗,但如何最⼤限度提⾼其治疗效果,最⼤限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仍是⼀个挑战。

多功能复合纳⽶材料与传统的药物制剂相⽐具有诸多优势,可有效提⾼纳⽶粒⼦对肿瘤的诊疗效果。

化疗和光热联合治疗已成为⼀种很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法。

然⽽,精确递送的复杂性和在特定肿瘤部位启动药物释放的能⼒仍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陈填烽课题组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双靶点多肽负载阿霉素和吲哚菁绿的功能化硒纳⽶颗粒SeNPs-DOX-ICG-RP。

双靶向设计增加了细胞摄取,延长了循环时间,提⾼了化疗和光热联合治疗的效率。

Wang等研究制备的多刺激肿瘤靶向药物载体Se@SiO2-FA-CuS/DOX纳⽶复合材料,在体内外均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长,甚⾄完全消除肿瘤,且治疗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纳米硒——纳米硒与传统硒的区别

纳米硒——纳米硒与传统硒的区别

纳米硒——纳米硒与传统硒的区别纳米硒——纳米硒与传统硒的区别纳米硒----国际的首创传统硒的特点,即其营养剂量和毒性之间范围比较窄,而硒的抗癌等有益生理作用往往依赖于较高的摄入量,因此探索高效低毒的硒成为研究的焦点,仅美国的Schwarz研究组就研究了八百多种硒形式。

但是都没有找到具有应用价值的高效低毒的硒制品,而纳米硒的诞生解决了硒应用这一世界级难题。

1997年,经国家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成果在硒的研究和应用上均有所创新,并有巨大的、潜在的市场和经济价值。

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经国家级科学技术成果评审,"该成果属于国内外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水平检索报告《以纳米硒为原料制备硒旺胶囊》的检索结论"经文献分析对比,该成果在红色纳米硒粒子制备方面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纳米硒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硒制品。

1997年,该成果即申请了发明专利。

1998年,该专利产业化的产品"硒旺胶囊"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一九九八年度国家级新产品。

2002年,"硒旺胶囊"被上海市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03年,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安全研究所进行了慢性毒性的实验,证明了纳米硒比有机硒、无机硒安全性更高。

经国家微分析中心测定,硒旺胶囊所含硒纳米粒子直径在20-60纳米之间,平均粒径36纳米。

纳米硒具有生物活性和高安全性的特殊功效,机体可迅速地的吸收,同时避免了硒带来的副作用。

对比试验高生物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清除自由基。

抑制肿瘤、免疫调节:在较低硒剂量补充条件下,亚硒酸钠不显示抑制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纳米硒能有效抑制肿瘤、有效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吞噬功能。

高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急性病毒方面,纳米硒比无机硒下降了7倍,比有机硒下降了3倍。

纳米硒是国人的骄傲

纳米硒是国人的骄傲

没有任何投入,就能宣称是纳米硒,用安全性低的亚硒酸钠成分和超低剂量卖出高昂的价格,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中国的硒产业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为此纳米级别红色单质硒发明人张劲松教授接受了独家采访。

张劲松告诉记者,硒刚被发现时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而且是有毒性的。

而他发明制备的红色单质硒是一个具有活性的单质硒,其物理尺寸为纳米尺寸。

当相关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以后,德国硒研究科学家把这种硒命名为Nano-Se,是根据它的纳米尺寸而命名的。

纳米硒与一般零价硒相比,发生了物化和生物性质的突变:从黑色变为红色;从不溶于水变为透明胶体溶液;从不能进行化学反应变为能高效直接清除自由基,从无生物吸收利用变为高生物吸收,纳米硒挑战了零价硒无活性的教条,是当时他所在的中国科技大学用十年的时间做的一个创新。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确认: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可补硒可有效预防40多种疾病的高发。

但这种确认其实是一种尴尬,张教授介绍,传统硒分为无机硒(如亚硒酸钠)与有机硒(硒蛋氨酸、硒酵母等)。

它的生物活性和生理毒性并存,也就是说,营养剂量和毒性之间的中间地带很窄,而硒抗癌等有益人体的作用往往依靠较高的摄入量,如此一来,其使用量很难控制,搞不好就有毒了。

因此近四十年来,探索高生物活性和高安全性的硒成为研究的焦点,仅美国Schwarz研究组就研究了八百多种硒形式。

至二十世纪末,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还是安全性低、生物活性较差的硒产品。

回忆起当年发明制备的那一幕,张教授感慨万千,他说和其他很多发明一样,这其中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1994年,他们几位年轻学者利用生物化学法制备出这种新形式硒的时候,当时许多科学家对纳米概念还不了解,也没有相关的纳米尺度检测手段,因此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研制出的红色零价硒就是纳米级的元素硒。

后来在动物试验中发现这种硒的安全性指标比以往的硒化合物提高幅度很大,而且还有很高的活性,因此他们这个发现和当时的传统观念是对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硒是中国人的骄傲
文/劳动报记者徐容莉网上"硒战"正酣如何辨别真正的纳米级产品
东方网3月2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前几天是3.15消费者权益日,读者来电反映,网上含硒的保健品打起概念战,或说自己是纳米级的,或说自己拥有独立专利。

这让他们难辨良莠,不知如何识别。

自从中外科学家发现缺硒会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高发,包括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综合征等40余种疾病,特别是研究证实,补硒对癌症患者的放化疗有辅助作用以来,含硒的保健品层出不穷,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还真不少。

记者上网搜索后发现有一种名为“硒美人胶囊”的产品,它的产品批文是国食健字
G2*******,其实属于烟台益生药业公司的“日升牌硒康胶囊”。

在该公司网站上宣称硒康胶囊为纳米硒。

而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明确“硒康胶囊”的主要原料为亚硒酸钠,并非什么纳米硒,显然张冠李戴、指鹿为马。

网站另外还宣称硒康胶囊持有发明专利,经查询,该专利申请名为“一种纳米硒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已经在2007年10月31日被驳回。

随着网购的普及,许多打着“纳米”旗号的含硒产品也在鱼目混珠。

例如天夏硒宝(摄卫堂R富硒咀嚼片)该产品为江西奇尔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在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查询得知其成分为硒化卡拉胶,并非纳米硒。

而网站上发布的介绍纳米级别硒的视频资料纯属盗用他人。

博爱硒康(那诺西牌维C硒胶囊)在网站上宣称有专利,其中之一为负载型纳米硒的制备,该方法仅可用于饲料或材料行业;另一专利方法是纳米硒,而从药监局网站查询得知其原料为亚硒酸钠,并非纳米硒,产品与专利根本不符。

据了解,该公司原名北京天天硒旺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为“硒旺胶囊”的经销商,该公司利用这个信息抢注了域名。

还擅自使用陈君石院士、张劲松教授、孙存普教授等人的肖像,进行夸大宣传。

此外该公司还曾利用经销商身份造假“硒旺胶囊”,行政机关对该公司多次进行处罚,京华时报、中国工商报、知识产权报等大量媒体对此进行过报道。

纳米硒是中国人的骄傲
没有任何投入,就能宣称是纳米硒,用安全性低的亚硒酸钠成分和超低剂量卖出高昂的价格,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中国的硒产业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为此纳米级别红色单质硒发明人张劲松教授接受了独家采访。

张劲松告诉记者,硒刚被发现时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而且是有毒性的。

而他发明制备的红色单质硒是一个具有活性的单质硒,其物理尺寸为纳米尺寸。

当相关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以后,德国硒研究科学家把这种硒命名为Nano-Se,是根据它的纳米尺寸而命名的。

纳米硒与一般零价硒相比,发生了物化和生物性质的突变:从黑色变为红色;从不溶于水变为透明胶体溶液;从不能进行化学反应变为能高效直接清除自由基,从无生物吸收利用变为高生物吸收,纳米硒挑战了零价硒无活性的教条,是当时他所在的中国科技大学用十年的时间做的一个创新。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确认: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世界卫生组织认可补硒可有效预防40多种疾病的高发。

但这种确认其实是一种尴尬,张教授介绍,传统硒分为无机硒(如亚硒酸钠)与有机硒(硒蛋氨酸、硒酵母等)。

它的生物活性和生理毒性并存,也就是说,营养剂量和毒性之间的中间地带很窄,而硒抗癌等有益人体的作用往往依靠较高的摄入量,如此一来,其使用量很难控制,搞不好就有毒了。

因此近四十年来,探索高生物活性和高安全性的硒成为研究的焦点,仅美国Schwarz研究组就研究了八百多种硒形式。

至二十世纪末,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还是安全性低、生物活性较差的硒产品。

回忆起当年发明制备的那一幕,张教授感慨万千,他说和其他很多发明一样,这其中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1994年,他们几位年轻学者利用生物化学法制备出这种新形式硒的时候,当时许多科学家对纳米概念还不了解,也没有相关的纳米尺度检测手段,因此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研制出的红色零价硒就是纳米级的元素硒。

后来在动物试验中发现这种硒的安全性指标比以往的硒化合物提高幅度很大,而且还有很高的活性,因此他们这个发现和当时的传统观念是对立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硒的纳米属性逐渐被揭示,一个个令人兴奋的数据摆在了他们的面前――纳米硒的急性毒性是亚硒酸钠的1/7,是已知硒制品中安全性最高的;纳米硒比亚硒酸钠有着更高的生物活性:其清除自由基效率是传统硒的5-7倍,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其免疫调节和抗癌作用强于亚硒酸钠的作用。

这些数据同样震惊了科学界:全世界的科学家数十年努力寻找的高效、高安全硒被中国科学家发现了。

张劲松教授说:“我们就是把人家普遍认为没用的东西以纳米技术改造,把它做成有用的,这实际上要顶着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后来的学术鉴定上也顶着很大压力。

在中科大把专利转让之前,围绕硒我们做了整整10年的工作,围绕纳米硒也做了5~6年的工作,纳
米硒技术产生之后,先是报了卫生部的保健品,后又增报了发明专利,接着又申报了国家
级新产品,并在1998年进行了工业化试生产,这些都成功了。


对话:“纳米硒”这个称呼是概念还是有依据的?
由中国国家“973”计划纳米首席科学家张立德教授为组长的纳米材料专家组曾对纳米硒进行了严格的评审。

通过评审,专家们认为,纳米硒的纳米尺度保持在20-60纳米之间,平均粒径为36纳米,有优良的纳米特性。

纳米硒项目的名称也由原来的蛋白质态红色单质硒(PRES)、蛋白质态红色硒,最后被命名为红色纳米硒粒子(简称纳米硒),这一名称的变更也正是伴随着科技人员对纳米硒的认识由原来的初始阶段一步一步深入的全过程。

“硒旺”这个名字是您起的吗?
这是我起的。

我们发明的红色单质硒,也叫纳米硒,它的产品名是“硒旺”。

中文名“硒旺”是我取得。

英文名“Nano-Se”是国际权威杂志《先进材料》主编取的。

我们在十年间做了数十次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重要的期刊上,得到了美国FDA专家的认定。

2000年,我们卖给四通纳米港是红色单质硒(纳米硒)的全部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ZL97107038.5)和卫生部1998年第134号保健食品批文,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四通纳米港又将“硒旺NANO-Se”商标在亚洲、北美、欧盟等多个家登记注册,并在美国FDA通报,被评为上海市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02年,四通纳米港将其进行产业化,推向了市场。

它的商品名就是我起的“硒旺”,就是希望能为人类预防疾病作出自己的贡献。

农作物中添加纳米硒,是怎么回事?
那些都是有机硒,有机的肯定比无机的好,无机硒已经淘汰掉了,国家规定了富硒农作物含硒的标准,可惜这些富硒产品大部分无法达到标准。

企业原来是用无机硒喷在植物上,被植物吸收,转化为有机硒,但是吸收得少。

现在是把纳米硒喷在植物上,吸收得就好多了,但是变成富硒农作物就又转化为有机硒了,安全性又没有纳米硒那么高了。

企业行为很怪异,把安全转为不安全的就是因为大家更相信有机的,这样不是在倒退吗?如果大家能直接接受纳米硒,安全性更有保证。

如何辨别真正的纳米级产品呢?
有一个最简单的辨识方法:看产品包装上的成分说明。

如果成分写亚硒酸钠,那就是无机硒;如果写硒蛋氨酸、硒化卡拉胶、甲基硒半胱氨酸或硒酵母,那就是有机硒。

只有成分写:“硒”,并有“硒旺NANO-Se”标识的,才是卫生部认证的唯一含红色单质硒(纳米硒)的产品,上海四通纳米港有限公司出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