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 黄文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校官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早期的解放军六大军区,还是后来的十三及十一个大军区,军政主官大都是由开国将帅担任。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国校官才开始走上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
据统计,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校官(本文所指的开国校官仅指在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首次授衔被授予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军衔的军官,不含1955年以后晋衔的校官)总计有34643人(本文的开国校官总数及下文开国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的人数均为1956年9月统计)。
在数以万计的开国校官中,只有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傅奎清、杨白冰、李宣化、周衣冰、刘存智、赵先顺、朱敦法、张仲先、迟浩田、刘安元等13人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殊为不易。
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在1266名开国大校中,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有3人,即王猛、刘振华、万海峰。
他们担任的都是大军区政治委员。
其中,王猛、刘振华在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从广义上讲也是开国将军。
不过,由于他们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因此也属于本文叙述的开国校官范畴。
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是王猛。
王猛,1920年5月生,河北盐山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部队营部文书、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代理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猛历任解放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38军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任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6年12月,王猛任解放军第38军政治委员。
1967年初,第38军奉命从吉林通化换防到河北,担负保定地区的“支左”任务。
小度写范文[开国大校白斌]开国大校陈瑛模板
![小度写范文[开国大校白斌]开国大校陈瑛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a7e04f6ddccda38376baff6.png)
[开国大校白斌]开国大校陈瑛河北籍传奇将领白斌核基地第二任司令员白斌将军是我们核基地第二任司令员。
他是正值文革时期的1969年担任54军副军长兼重庆市革委副主任时出任司令员的。
白斌将军1921年9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南冯乡东白庄人。
也是一位“三八式”老革命。
他解放前曾任四野师参谋长,是沙场百战的猛将。
1962年参与指挥了对印度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白斌司令在动身到核基地任职前受到了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林副统帅接见。
白司令到任后,在司令部同志们的印象中,他也是位非常能干、很有本事的指挥员,年富力强才干出众。
从69年首次地下核试验开始,基地连续又成功的进行了数次新型空爆核试验任务,使我国的核武事业又得到了重要发展。
核试验场区柏油公路就是他任职期间修建的。
“9.13”事件后,白斌司令曾到北京接受停职审查。
1975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后历任济南军区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白斌将军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7年离职休养。
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1990年11月7日在济南逝世,终年69岁。
原行政10级。
白斌将军核基地轶事一个8023老兵的回忆——《我与一号首长的君子协定》1969年初,54军副军长白斌接替张蕴钰司令,成为基地一号首长。
21基地比野战军复杂的多,各军种兵种均有,团以上的科研单位较多,战斗部队很少,白司令为熟悉部队熟悉干部,很长一段时间深入基层,1969年9月20日,第十次核实验的序幕将要拉开,白司令首次参预和指挥核实验,他非常想亲眼看一看模拟航弹是怎样投掷的。
就是这天上午我到与连队10米之隔的前直机关送材料,看到穿着新军装的很多首长站在连部左侧的山岗上向爆心方向观望,我进前一看,原来是国防科委的主任王秉章及随行人员。
我看到投弹飞机已从我们上空飞过,拖着降落伞的模拟氢弹半自由落体向下落,这时我已回到连部,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我急忙拿起话筒,是担任投弹区戒严任务的机枪班副班长雷吉伟同志声音,从电话里听到他非常紧张,汇报前言不搭后语的说,白——白司令员——闯入戒严区,氢弹落在他的吉普车前10米,溅起来的石头把吉普车蓬顶击穿了,白司令不知是否负伤……没等雷吉伟说完,我就不由自主的骂了句“熊兵”怎么不鸣枪示警!枪是烧火棍吗?雷吉伟回答,来不及、拦不住,他说他是司令员,车一打方向就过去了,我们刚想鸣枪示警,可飞机在头上盘旋,怕伤了飞机出大事……我说:如果司令员砸死了你们都要上军事法庭。
开国大校黄道充

开国大校黄道充黄道充(1912—1976),又名黄亚德,广西都安县江南发瑞村(原属平治县)人壮族1928年9月,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
1929年弃学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七军军部任宣传员。
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8月被提升为红七军一纵队排长。
10月随部队北上江西中央苏区。
黄与部队一起战长安,袭武岗,占全州、穿苗山、过连州,转战在桂湘粤边近万里。
12月红七军进入湖南,攻打武岗州时,黄受命代理连长。
1931年1月,伤愈后入军部教导队学习。
1932年11月分配到湘赣军区司令部任作战参谋。
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
1933年6月,任红六军五十一团侦察队,后自湘赣根据地出发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任红六军团供给部军需科长。
1936年升任该供给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被编入一二0师三五九旅任七一八团供给处长,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1942年2月,组织上送黄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黄奉命任南下两广干部工作队中队长。
又奉命转战东北,加入冀热辽军区,黄任特务团团长。
1946年8月,黄调任骑兵团团长,在赣州战役中,黄带骑兵团担任穿插任务。
他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3月黄升任骑兵师参谋长,10月该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骑兵第五师,黄仍任参谋长。
1951年4月任步兵一六六师副师长。
1952年6月任东北军区公安干校副校长。
1954年8月调回广西工作。
任广西军区宜山军分区司令员。
1955年9月,黄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大校军衔。
1961年2月任广西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1969年他离职休养。
1976年3月16日因病去世,终年64岁。
开国大校甄华

开国大校甄华
甄华(1908-1994),又名甄梦华,笔名甄乃力,男,汉族,中共党员,山西省平定县(今阳泉市)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山西大学第一任党支部委员,1927年4月任三晋
中学党支部书记。
1928年8月考入中国大学、1930年又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后改专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第一批南下抗日请愿团活动。
1933年北平大学毕业后,由县津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太原二战区战地总动员
委员会干事、主任,部长,军政干部四分校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部科长、副部长、代理部长。
1940年起,曾任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科长、副部长、部长,冀中区党委政工部长、区党委副部长,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副部长、部长,华北二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十九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西北独二军政委,宁夏军区副政委。
全国解放后,曾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委,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兰州大学副校长。
1956
年国防部授予大校军衔。
1980年2月至1981年4月出任山西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甄华同志任山西大学校长期间,1980年10月28日同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正式签订校
际协议,每年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他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着力建设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将学校建成花园式学。
1982年离休,1994年1月10日去世,享年86岁。
慈心黄克诚

慈心黄克诚
吴东峰
【期刊名称】《党政论坛》
【年(卷),期】2009(000)016
【摘要】凡熟悉黄克诚将军者,皆称之“黄老”,上至领袖、元帅,下至战友、
同事,均以“黄老”呼之。
毛泽东亦呼之“黄老”。
1958年6月,毛泽东于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日:“我四年未管军事。
讲责任,第一是我,第二是彭德怀,第三是黄老……”“黄老”即黄克诚将军也。
是时,将军任职中央军委秘书长,56岁,毛泽东、彭德怀均年长于将军。
【总页数】1页(P27)
【作者】吴东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黄克诚:念念不忘的是人民-纪念黄克诚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2.走进慈心园——
访慈心园董事长陈新华3.黄克诚:讲了一辈子真话的人--《黄克诚自述》编辑札记4.慈心黄克诚5.寿光公交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黄文

•同事 黄文的样子很文静,说话细声细 同事: 同事
气,但性格绝对开朗,因为她的小模样,出去 采访时总被当成小孩.
• 回忆往事,不堪回首.在黄 文眼里,那是记忆中抹不去 的血迹,是一双双永不瞑目 的眼睛. • 我不是女强人也不是天使, 只不过总是怀着一份小小 的梦想罢了. • 目睹与经历让我明白,和平 才是最大的安全,战场给我 的最大礼物就是:幸福平安 的活着,我们渴望和平但也 不能忘却历史.
走出战地的黄文
• 黄文的大学同学 黄文是个要强的女孩,想做什么,一 黄文的大学同学:
定能做到.她最爱上选修课,大到哲学,社会学,世界经济贸易, 小到如何使用工具书之类.
单位领导:黄文是一个对摄影简直可以用酷爱 单位领导
来形容的干将.在国内任图片编辑的时候,她总是兢 兢业业,在貌似简单的日常工作中培养敬业精神和 职业自豪感,选片,剪裁,写图片说明,一丝不苟.
1999年3月5月作为中国第一位前往国际战场的女摄影记者赴南斯拉夫联盟参加科索沃危机南联盟战争及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等一系列战地报道
祖籍广东省梅县,1966年生于北京; 祖籍广东省梅县,1966年生于北京; 年生于北京 1985—198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 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 1985—198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获 法学学士学位; 法学学士学位; 1989年 月入新华社摄影部任图片编辑, 1989年8月入新华社摄影部任图片编辑,再任主任编辑 1995年10-11月 作为中国第一位学员入选荷兰“ 1995年10-11月,作为中国第一位学员入选荷兰“世界新闻 摄影大师班” 摄影大师班”; 1995年11月 图片故事《学京剧的孩子们》在法国昂热“ 1995年11月,图片故事《学京剧的孩子们》在法国昂热“国 际独家新闻节”上获得文化新闻图片奖; 际独家新闻节”上获得文化新闻图片奖; 1997年11月 1999年12月 1997年11月—1999年12月,在波恩及柏林任新华社常驻德国 摄影记者; 摄影记者; 1999年 1999年3月—5月 作为中国第一位前往国际战场的女摄影记 者赴南斯拉夫联盟,参加科索沃危机、 者赴南斯拉夫联盟,参加科索沃危机、南联盟战争及北约轰炸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等一系列战地报道;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等一系列战地报道; 1999年 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1999年5月 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2000年 月在人民摄影报1999年度新闻摄影评选中, 1999年度新闻摄影评选中 2000年3月在人民摄影报1999年度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得 1999年度杰出摄影记者 称号。 年度杰出摄影记者” “1999年度杰出摄影记者”称号。 2000年 月起担任中央电台《瞬间世界》栏目主持人; 2000年9月起担任中央电台《瞬间世界》栏目主持人; 2002年 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 2002年8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少将

在1955-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先后被授予和晋升少将军衔的军官达1360人。
其中,有32人担任过解放军的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专兼职政治委员)。
开国少将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人数,同开国上将的26人,开国中将的41人相比,绝对数不少,但任职百分比只占开国少将总数的2.4%,从中也可看出开国少将能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职务是相当的不易。
“文革”前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早期的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六大军区(亦称一级军区)的军政主官大都由开国元帅级人物担任。
从1955年起先后成立的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新疆、内蒙古、西藏、福州军区等十三个大军区中,“文革”前的军政主官大都为开国上将、开国中将担任。
在众多的开国少将中,只有金如柏、郭林祥两人在“文革”前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
解放军十三个大军区成立之初,开国少将担任的最高军职是大军区副职。
1959年11月,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金如柏被任命为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时任昆明军区政治委员的阎红彦(排在金如柏之前)还担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工作重心在地方。
金如柏也是获得过三枚一级勋章的16位开国少将之一。
他在1952年的军队干部评级中被评为正军级,时任解放军第13军政治委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1952年军队干部评级中的正军级干部能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及相当岗位任职的很少。
截止到1959年12月,在1952年被评为正军级的开国中将里,张达志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谭冠三担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甫仁担任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余秋里担任解放军总财务部政治委员,黄志勇担任工程兵政治委员。
而在1952年被评为正军级的开国少将里,当时能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及相当岗位上任职,金如柏是唯一的一个。
1959年11月,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郭林祥被任命为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未晋升少将的开国大校简历

未晋升少将的开国大校简历本人毕业于中央军校,拥有13年的军旅从业经历,先后担任连、营、团、师各级领导职务。
在任职期间,我紧紧围绕国防安全、部队建设和士兵生活等核心工作,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贡献突出。
我曾任某团连长、营长,带领全团先后连续获得优秀连、优秀营称号,并多次荣获军事训练一等功和嘉奖。
在担任某师副师长期间,我切实履行师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动部队建设,同时加强官兵精神文明建设和各方面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部队整体素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坚信,作为一名军人,要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保持对军事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同时,要积极发挥自身能力,发扬军人应有的优秀品质,牢记军队宗旨,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做出贡献。
尽管我未获得晋升少将,但我将继续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校黄文
黄文(1917-1983),福建省长汀县古城人。
1931年9月在瑞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
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渡黄河,关上村、山城堡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115师任教导队长、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
1940年9月南下苏北,参加了黄桥战役和马鞍山战斗。
其后随部改编为新四军七旅,参加了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
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南京、上海和长山列岛渡海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华东军政大学和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空军第4混成旅12团政委,空6师政委,炮兵14师政委。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转业地方工作,历任河北省委工交政治部主任,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斗争。
1983年12月15日在石家庄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