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李新国

合集下载

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

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

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文/本报记者/张瑜摄/本报记者/万重东北讲武堂。

当年学员使用的望远镜等物品。

展厅展出的军用书籍当年的军用物品复原后的学员宿舍。

东北讲武堂的著名学员复原后的教室核心提示在沈阳大东区珠林路25号,坐落着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东北讲武堂。

百余年前,一批批意气风发的东北军官在这里受训,接受着当时东北区域最先进的军事教育。

当时,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为中国四大军校。

5月18日,东北讲武堂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里曾是奉军军官的摇篮1907年9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在奉天设立了东北讲武堂,后辛亥革命爆发,办学中断。

1919年,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重办东北讲武堂,旨在使其成为奉、吉、黑三省各地驻军中下级军官“研究讲武之所”,分步、骑、炮、工、辎五科,并聘请北京陆大、保定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官,东北讲武堂逐渐发展壮大。

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将东北讲武堂迁到东大营办学,还成立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热河分校,又将航空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军需研究班、宪兵教练处、高等军学研究班并入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进入鼎盛时期。

从事东北讲武堂研究的辽宁大学副教授王铁军告诉记者,从1919年到1931年,在张作霖和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东北讲武堂成为张氏父子重要的军官培训基地,共办了11期,为东北军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当时,东北军的各级军官,上至总司令张学良,下至连长、排长,大部分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这里成了奉军军官的摇篮,对提高东北军战斗力、促进东北军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办到第三期时,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当时,张作霖领导的奉军官兵大都亦兵亦匪,军事素质较差,缺乏正规训练的官兵一上战场就像一盘散沙,原本装备上领先的奉军溃不成军。

损兵折将的张作霖深刻反思和检讨,意识到凭借以前的哥们义气根本无法满足正规作战的需要,下定决心加大军事教育力度。

贺晋年、贺吉祥: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开国将军

贺晋年、贺吉祥: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开国将军

贺晋年、贺吉祥: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开国将军-学校党建论文贺晋年、贺吉祥:一对同胞兄弟,两个开国将军贺晋年、贺吉祥两兄弟是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玉家湾镇贺家村人,两人都是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贺晋年少将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贺吉祥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两人是开国将军中唯一一对同胞兄弟。

贺晋年:唯一一名兵团级少将贺晋年,1910 年出生于陕西安定(今子长)县玉家湾镇贺家村。

贺晋年先在离家几公里的王家沟读初小,又到县城瓦窑堡读高小,1927 年考上绥德第四师范学校。

贺晋年能够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四野名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谢子长。

在贺家湾时,贺晋年就听说安定县城有个团总谢子长,人称“谢青天”。

谢子长先后在陕西、甘肃、宁夏开展兵运工作。

1930 年初,利用西北军阀之间的矛盾,谢子长在宁夏搞了个合法的番号,准备建立党的武装。

陕北特委决定选派一些学生到这支部队去。

绥德四师有4人报名,贺晋年为其中之一。

1934 年7 月,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为参谋长兼1 支队政委。

1935年2 月,谢子长在战斗中负伤去世。

5月,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部成立,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为政委,贺晋年是红1团团长。

红1团和红3 团是陕北红军主力,因前者成立晚,后者早,刘志丹称其为“少年英雄红1 团”、“老大哥红3 团”。

解放战争期间,1947 年5 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骑兵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9 月调任7 纵副司令员。

1948年3 月组建5 纵、11 纵、12 纵,贺晋年为11纵司令员。

11纵整训50天后,出手第一仗,是攻打隆化。

贺晋年对隆化攻坚印象极深,不仅因为这次战役是11 纵(48 军)的首次攻坚战,还因为一提起这座塞外山城,就会想到一位虽未谋面、却是让他刻骨铭心的军人。

塞外山城隆化,位于围场南、承德北,城西苔山主峰海拔796米,山峰连绵宛如卧龙,老百姓称为龙头山。

10位健在开国将军的革命传奇

10位健在开国将军的革命传奇

10位健在开国将军的革命传奇作者:卜金宝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31期2020年8月1日是第九十三个八一建军节。

九十三载雄关漫道,抚今追昔,10位健在的开国将军是人民军队辉煌征程的见证者。

透过老将军们一段段动人的讲述,一幅人民军队九十三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徐徐铺开。

1955年至1964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有1614人被授予将帅军衔。

如今,大部分人已離开了我们。

截至发稿,健在的仅有10位,他们是:杨永松、邹衍、詹大南、黎光、杨思禄、张力雄、王扶之、文击、陈绍昆、涂通今。

2020年8月1日是第九十三个八一建军节。

九十三载雄关漫道,抚今追昔,10位健在的开国将军是人民军队辉煌征程的见证者。

几度探访,寥寥数语,不能勾画出他们可歌可泣的军旅人生,但透过老将军们一段段动人的讲述,一幅人民军队九十三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徐徐铺开。

本文节选其中几位将军的故事,以飨读者。

杨永松:一生难忘是长征杨永松,广东大埔人,1918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永松说,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是长征。

红军时期,他先后任红一军团1师司令部和3团司令部文书,跟随主力红军长征。

途中战斗频繁,常常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好多战士头发里都是虱子,腿瘦得像麻秆。

过草地的第5天晚上,他们在一条小水沟边宿营。

半夜突然下起大雨,人不能躺着,只能坐在原地。

第二天天亮,杨永松发现腿肿得厉害,打不了弯,不少战友就这样倒下了。

杨永松说,那一刻,他实在不甘心,提醒自己不能就这样倒下。

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他走完了长征。

邹衍:签署布告处决“座山雕”邹衍,江西兴国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6年春,邹衍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派3纵队2支队配合牡丹江军区剿匪,给当地土匪以毁灭性打击。

1947年初,海林县北部夹皮沟一带有一股土匪经常出没,匪首“座山雕”刁顽狡猾,经常率匪徒烧杀抢掠。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校官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校官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早期的解放军六大军区,还是后来的十三及十一个大军区,军政主官大都是由开国将帅担任。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国校官才开始走上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

据统计,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校官(本文所指的开国校官仅指在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首次授衔被授予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军衔的军官,不含1955年以后晋衔的校官)总计有34643人(本文的开国校官总数及下文开国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的人数均为1956年9月统计)。

在数以万计的开国校官中,只有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傅奎清、杨白冰、李宣化、周衣冰、刘存智、赵先顺、朱敦法、张仲先、迟浩田、刘安元等13人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殊为不易。

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在1266名开国大校中,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有3人,即王猛、刘振华、万海峰。

他们担任的都是大军区政治委员。

其中,王猛、刘振华在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从广义上讲也是开国将军。

不过,由于他们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因此也属于本文叙述的开国校官范畴。

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是王猛。

王猛,1920年5月生,河北盐山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部队营部文书、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代理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猛历任解放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38军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任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6年12月,王猛任解放军第38军政治委员。

1967年初,第38军奉命从吉林通化换防到河北,担负保定地区的“支左”任务。

红一方面军:将星璀璨走出8位元帅一大批将军

红一方面军:将星璀璨走出8位元帅一大批将军

红一方面军:将星璀璨走出8位元帅一大批将军2011年05月23日07:55湖南日报张权熊远帆易博文孙振华我要评论(0)字号:T|T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前雕塑。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赵持摄红一方面军将星璀璨,走出了8位元帅、一大批将军。

本报记者张权熊远帆易博文孙振华一座老房子,无论它是多么的豪华气派,也只能引得人们对主人祖上的财富与风光充满好奇与猜想。

5月10日,“红色追寻”采访团一行来到浏阳市永和镇石江村,探访一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老房子——“李家大屋”。

这,与老房子曾经拥有的气势与富有毫无关系,让历史记住它的是,100多年之后,这里迎来了一支革命的队伍,一面鲜艳的红旗!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李家大屋”胜利会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就是这支部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老屋的荣光与落寞永和镇,位于浏阳市东北部,距长沙市100来公里。

作为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经历漫长岁月的风雨剥蚀,如今会是一番什么模样?我们能否穿过历史的天空,寻找到一些不能遗忘的红色记忆?汽车沿着乡村公路一路疾驰,如果不是陪同人员提醒,声名显赫的“李家大屋”就从我们的身边擦肩而过了。

“李家大屋”平静地矗立在马路的一侧。

在一片青山绿水掩映之中,但见飞檐翘角、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高木柱……虽然老屋仅保留有整个建筑的前栋,但仍然难掩当年的恢弘气度。

今年已71岁的李自民,是这个老屋的第16代传人。

回忆起小时候父亲给他描述的祖上的风光,李老滔滔不绝:“宅子修建于清嘉庆年间,花了3万多两银子,4年才建成,占地50余亩,房间达100余间,整个大屋四通八达,房房相连。

规模庞大,做工精细,说它是雕梁画栋一点不为过。

”李老介绍,解放后这个大院分给了当地8户村民使用。

上世纪70年代,改作永和镇石江粮食仓库。

令人遗憾的是,1975年永和镇粮管站私自拆除了房屋的中栋及后栋的建筑。

开国将军曾美逝世 曾5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开国将军曾美逝世 曾5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开国将军曾美逝世曾5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曾美,原名曾昭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亲历遵义会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后5次担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资料图:开国将军、河北省军区原政委曾美在自己百岁寿诞典礼上追忆峥嵘岁月。

刘松峰摄[保存到相册]
新中国开国将军、河北省军区原政治委员曾美,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31日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曾美,原名曾昭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亲历遵义会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5次担任国庆阅兵副总指挥。

2日下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

院落里已摆满了花圈,不时有人前来吊唁。

曾美将军长子曾江兴说,去年5月起父亲开始住进医院里,今年1月31日凌晨4时许离开。

作为遵义会议的记录员,亲历了这一历史时刻。

老人生前热爱生活,喜欢钓鱼,摄影,“钓到大鱼后会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曾江兴说,父亲出生在中国有名的“将军县”江西省兴国县,对故乡感情很深,经常会哼唱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为纪念故乡给他取名江兴。

老人生活简朴,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从来不搞特殊。

此前在曾美将军百岁寿辰之际,记者曾到其家中采访。

当问及百岁愿望时,这位戎马一生的老人用笔在纸上缓缓写下“我希望世界和平”。

据介绍,曾美将军的送别仪式将于2月6日在石家庄殡仪馆举行。

【辽西会战中被俘国军将军】

【辽西会战中被俘国军将军】

【辽西会战中被俘国军将军】【辽西会战中被俘国军将军】1948年9⽉12⽇⾄11⽉2⽇,东北野战军主⼒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地⽅武装共53个师70余万⼈举⾏辽沈战役,作战地区为辽西及沈阳和营⼝地区,战役性质为攻坚及野战。

消灭敌军东北“剿总”司令部,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冀热辽边区司令部,第6兵团司令部,第8兵团司令部,第9兵团司令部,新编第1军军部、新编第30师、第50师,新编第3军军部、第14师、暂编第59师,新编第6军军部、第169师、新编第22师,新编第8军军部、第88师、暂编第54师、暂编第55师,第49军军部,第53军军部、第116师、第130师、暂编第30师,第71军军部、第87师、第91师,第93军军部、暂编第18师、暂编第20师、暂编第22师,整编第207师师部,第2师,第56师,第79师,第105师,第184师,第195师,青年军第1旅,青年军第2旅,青年军第3旅,1个独⽴旅,1个保安旅,4个保安总队,3个保安团,1个骑兵团,1个骑兵⽀队;投诚暂编第53师。

俘虏303690⼈,毙伤54980⼈,投诚17470⼈。

共歼敌376140⼈。

俘虏东北“剿总”上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及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东北“剿总”参谋处少将处长刘灏惠,东北“剿总”中将⾼级参议应鸣伦、少将参谋杨冲唆,冀热辽边区中将副司令兼辽西⾏署主任贺奎、冀热辽边区司令部少将⾼级参议刘洪远、第四处少将处长李谋峻、军法处少将处长张樊桥、少将军官队员丛兆麟,整编第207师少将副师长陈⼤云、第1旅少将旅长李定⼀、第1旅少将副旅长王明儒,第53军副军长赵振藩、骑兵团少将团长付国政,第60军第184师少将副师长舒秉权,第71军中将军长向凤武、第87师少将师长黄炎、第87师副师长王卓超,第93军中将军长盛家兴、少将参谋长殷开本、少将参谋长董汉三、暂编第18师少将师长景阳、暂编第20师少将师长王世⾼、副师长韩润珍、副师长赵景⾼、参谋长周⾕君、新闻室主任赵⽂厚、暂编第22师少将师长李长雄、参谋长杨德元、新闻室主任李甫芳,新编第1军中将副军长兼新编第30师师长⽂⼩⼭、新编第1军政⼯处少将处长汤道福、军部少将炮兵指挥官张哲先、新编第30师少将副师长谭道善、副师长唐⼭、第50师少将副师长陈坚、参谋长鲁次莘,新编第3军少将参谋长李定陆、第14师少将师长许颖、副师长董觉民、第54师少将师长宋邦伟,新编第6军少将副参谋长黄友旭、军部骑兵团少将团长尚其悦、第169师少将师长张⽻仙、参谋长徐铁男、代理参谋长武功伯、新编第22师少将师长罗英,新编第8军少将参谋长李⽂昭、第88师少将师长黄⽂徽、参谋长赵化龙、暂编第54师少将师长黄建墉、副师长张勋哉、副师长云茂奎、暂编第55师少将师长安守仁、副师长梁炳芳,第195师少将师长罗莘求,国防部少将⾼级参议李刚,国防部战地视察组少将组长周中礼,国防部派驻东北“剿总”少将部员李毓鹏、少将部员于连云、少将视察员李克廷,国防部辽宁监狱少将监狱长吴锡钧,联勤第10兵站总监部少将总监黄炳寰、少将副监王⼦才,辽东师管区少将副司令戴么圆,安东师管区少将司令康永⾩,东北铁道军运指挥所少将指挥官黄克明,第三军官训练处少将副主任曹础汉,沈阳宪兵⽀队少将副⽀队长孟化⼀,东北骑兵司令部少将副司令王照堃,东北派遣游击队少将副司令胡德⼭,东北守备第⼀总队少将总队长彭定⼀、少将副总队长叶占⾹,东北第3⽀队少将⽀队长彭荣升,辽宁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计国有。

李姓历代将帅

李姓历代将帅

李姓历代将帅李姓历代将帅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世民(唐太宗本⾝就是⼤唐王朝的最⾼军事统帅,因此,也能⼊选。

)李靖(唐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唐王朝的战神)、李勣(唐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李道宗(唐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李孝恭(唐朝时期名将)、李泌(唐朝时期⽂武全才,出将⼊相的杰出军事家)、李光弼(唐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嗣业(唐朝时期名将)、李抱⽟(唐朝时期名将)、李晟(唐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抱真(唐朝时期名将)、李元谅(唐朝时期名将)、李愬(唐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李光颜(唐朝时期名将)、李克⽤(五代⼗国时期军事统帅)、李存勖(唐庄宗,后唐最⾼军事统帅,当然也可以⼊选)、李嗣昭(五代⼗国时期,后唐名将)、李存审(五代⼗国时期,后唐名将)、李继隆(北宋名将)、李纲(北宋将相)、李庭芝(南宋将相,民族英雄)李⽂忠(明朝时期名将)。

李岩(李⾃成起义军中名将)、李定国(明朝末年民族英雄)。

李根源(民国时期,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务(堂长))、李烈钧(民国时期,孙中⼭⼤元帅府总参谋长)、李济深(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总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东省主席)、李宗仁(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陆军⼀级上将)、李汉魂(民国时期,粤军名将)、李振球(民国时期,粤军名将)、李振(民国时期,粤军名将)、李⽟堂(黄埔⼀期,抗⽇名将)、李铁军(黄埔⼀期,抗⽇名将)。

李是古今第⼀⼤姓,名将辈出,战国李牧,汉朝李陵、李⼴,唐朝李孝恭、李靖、李勣、李愬、李光弼,五代李克⽤、李存勖,明朝李⽂忠、李成梁、李如松,太平天国李秀成……近现代史上,⼈民军队也有不少李姓将军。

1614名开国将帅中,李姓⾜⾜有110名,其中上将6名,中将6名,少将98名,虽然没有元帅和上将,但胜在⼈数多。

下⾯,重点介绍⼀下李姓开国上将和中将。

李达,陕西眉县⼈,开国上将李克农,安徽巢县⼈,开国上将李涛,湖南省汝城县⼈,⼀个知名度不⾼的特殊将军,李天佑是四野名将李志民,湖南浏阳⼈担任的⼏乎都是军队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李聚奎,湖南安化⼈,开国上将开国中将有:李耀、李天焕、李成芳、李寿轩、李作鹏、李雪三,李耀安徽省⾦寨县桃岭乡东岳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校李新国
李新国,1913年生,河南省潢川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班、排长、总部参谋兼测绘股长、骑兵师作战科长。

抗日战争中任三八五旅营长、教导大队大队长。

解放战争中,历任陕甘宁边区警备三旅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独立师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军区作战处长,赴朝实习代理师参谋长,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处长、防空兵司令员。

1960年授予大校军衔,曾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于1992年3月8日在西安逝世,终年8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