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陈玖安

合集下载

陈毅安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红军骁将

陈毅安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红军骁将

湖湘英烈I►陈毅安: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红军骁将O叶介甫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

而在前线指挥黄洋界保卫战的,就是驰骋井冈山的骁将、时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的陈毅安。

陈毅安,1905年1月出生在湖南湘阴县界头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

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连长、营长,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团长,红五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

1930年8月7日凌晨,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壮烈牺牲,年仅25岁。

1958年,彭德怀为他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參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1925年初,受党的派遣,在武汉兵工厂从事工人运动的陈毅安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1926年10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教导师师部,随后任教导师第三团第三营第七连党代表,驻韶关北门外广州会馆。

在部队,陈毅安处处以身作则,工作上一丝不苟,在士兵中享有较高威信。

不久,第三团开进武昌城,担任武昌国民政府警卫任务,称“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

这个团的各级干部,包括团长卢德铭在内,多系共产党员。

这支由我党掌握的军队,担负着武昌重要军事据点蛇山、龟山、黄鹤楼等地的警戒任务,并负责监督和检查武汉的港口。

1927年7月中旬,汪精卫叛变革命,武汉地区实行清党。

警卫团各连党部也利用“清党”名义,组成了两名共产党员、一名国民党左派的清党小组,乘机清除了警卫团内的国民党右派和反动分子。

7月底,武汉地区已集结了大量的反动军队。

警卫团秘密召幵党员大会,作出了紧急向南昌靠拢的决定。

8月2日傍晚,全团12个连队乘招商局大轮船沿江东下。

警卫团从阳新黄颖口登陆后,与敌警卫队遭遇,经过激战,将敌全部消灭。

8月9日,部队到达江西武宁,不久又离开武宁逬驻奉新县城。

此时,警卫团得悉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因追赶不上,乃折向西,进驻修水休整。

伯父安东将军

伯父安东将军

伯父安东将军安天仕【期刊名称】《红岩春秋》【年(卷),期】2006(000)001【摘要】伯父安东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由于我在外读书,困难时期,他先后两次回乡,我一次也没有见过这位新中国最年青的将军。

可是,一回到家乡,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却源源不断向我涌来,久久萦回在心头。

我曾在国防科工委苦苦地寻访了解他的人,接待室的年青军人根本不知道有过这样一位副主任!也难怪,1966年“文化人革命”开始不久,安东将军就被打成“叛徒”、“特务”、“三家村”的同伙,被迫害致死,死时才48岁!逝者长已矣。

伯父离开我们40年了。

1954年5月,大巴山南麓的山间小镇凉水井又是一个赶场天。

狭窄、崎岖、古朴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买进卖出,煞是热闹。

茶馆里,歪把嘴正绘声绘色地向人们发布一条“特大新闻”:1933年参加红军的安正位(伯父的本名)回来了!他高高的,白白胖胖的,穿件黄呢子军服,戴顶大盘盘帽子,腰里还别着一只“硬火”(手枪),看那样儿,还是一个大官呢!人们笑他:“又在冲什么壳子(吹牛)?”他急得脸红筋涨,赌咒发誓说是他昨天在魏家樑亲自碰到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消息很快传到对门何大妈耳朵里。

何大妈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安东将军7岁就死了父母,他四姊妹就由他这位大嫂拉扯成人。

自从1933...【总页数】3页(P40-42)【作者】安天仕【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5【相关文献】1.铮铮铁骨扬将军情怀刚柔相济显大师风范——记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劲根笔法开创者尹成富将军 [J], 戈珊;马玲2.将军沟中是何将——关于大通县向化乡将军沟村将军墓葬的考证 [J], 刘洪军3.彰显将军品格坚实人生基础——湖北省红安县将军城小学着力打造“将军文化”教育品牌 [J], 张高喜(图/文)4.八月里的哀思──怀念二伯父姚江泠将军 [J], 姚雪软5.安东尼奥·鲁纳将军之死 [J], 周南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纪念八一建军节20第二届建军先进分子代表会议老照片

纪念八一建军节20第二届建军先进分子代表会议老照片

纪念“八一”建军节20第二届建军先进分子代表会议老照片陈艺鸣这是一张20军第二届建军先进分子代表大会老照片,摄于1958年8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三天门。

照片上,陈德先将军居中,在他身边的分别是大会代表陈久安(图左)和刘石友(图右)。

陈德先将军,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55年授少将军衔,时任20军副政委。

此后不久,调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委。

刘石友,20军58师174团2连中士,抗美援朝战争二级战斗英雄,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华川阻击战中,他先是在战友牺牲和负伤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打退多次冲锋,歼敌数十。

后来又带领一个小组坚守黑云岭前哨阵地10小时,杀伤敌人40名,小组无一伤亡。

陈久安,20军文工团团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小鬼”老兵,淮海战役荣立二次四等功,朝鲜战场荣立二次三等功,回国后多次立功受奖。

大会期间被评为建军先进分子。

在大会的庆功晚宴上,军领导前来敬酒,陈久安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即席创作并朗诵诗歌《将军与我合影》。

将军与我合影(在庆功晚宴上将军敬酒时即兴答谢词)代表们站队准备照相,记者忙着取景对光。

老将军忽然喊来摄影员:“先给我跟‘小鬼’照一张”。

是惊喜?还是愧不敢当?傻愣愣望着将军慈祥脸庞:额纹里刻着他忠心品格,银发上留下战斗风霜。

仿佛镜头深处,将军博战沙场,破“围剿”,杀日冠,惊涛骇浪中把王朝埋葬。

暖流与激情燃在胸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讲。

“将军,我一定像您那样,永远忠于人民忠于党!”在大会上,陈久安因“在现代化建军中成绩优异”,被批准荣立三等功。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校官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校官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早期的解放军六大军区,还是后来的十三及十一个大军区,军政主官大都是由开国将帅担任。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国校官才开始走上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

据统计,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校官(本文所指的开国校官仅指在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首次授衔被授予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军衔的军官,不含1955年以后晋衔的校官)总计有34643人(本文的开国校官总数及下文开国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的人数均为1956年9月统计)。

在数以万计的开国校官中,只有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傅奎清、杨白冰、李宣化、周衣冰、刘存智、赵先顺、朱敦法、张仲先、迟浩田、刘安元等13人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殊为不易。

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在1266名开国大校中,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有3人,即王猛、刘振华、万海峰。

他们担任的都是大军区政治委员。

其中,王猛、刘振华在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从广义上讲也是开国将军。

不过,由于他们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因此也属于本文叙述的开国校官范畴。

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是王猛。

王猛,1920年5月生,河北盐山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部队营部文书、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代理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猛历任解放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38军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任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6年12月,王猛任解放军第38军政治委员。

1967年初,第38军奉命从吉林通化换防到河北,担负保定地区的“支左”任务。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家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
上将
54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院长,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
杨勇
上将
43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至成
上将
52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杨成武
上将
上将
47
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
张爱萍
上将
45
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
陈士榘
上将
46
工程兵司令员
陈再道
上将
46
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
陈伯钧
上将
45
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陈明仁
上将
52
二十一兵团司令员
陈奇涵
上将
58
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锡联
上将
40
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
姓名
军衔
授衔时
年龄
最高任职
王平
上将
48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后勤部政委
王震
上将
47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王宏坤
海军上将
46
海军第二政委
王建安
上将
49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王新亭
甘泗淇
上将
52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开国中将中的“海归”

开国中将中的“海归”

开国中将中的“海归”
水新营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军衔越高,在海91、留学过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越大。

开国元帅中的“海归”有5人,所占比例为50%;开国大将中的“海归”有3人,所占比例为30%: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中的“海归”人员所占比例依次递减。

开国元帅、大将、上将中的“海归”人们比较熟悉一些,而开国中将、少将里的“海归”相对不为人熟知。

177名开国中将是开国将帅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10位各类“海归”人员。

他们的名字是:刘少文、常乾坤、郭化若、唐延杰、庄田、赛福鼎·艾则孜、贺诚、钟赤兵、刘道生、方强。

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岁月,他们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水新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开国中将中的“海归”
2.大力弘扬将军文化继承和发扬开国将帅革命精神--开国将帅油画肖像展、新华网、中华网数字博物馆上线暨景学勤中将书法展在三五将军
文化博物馆举行3.大渡河勇士中走出的开国中将孙继先4.谭甫仁:从我军首次优待俘虏中走出的开国中将5.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同学录》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同学录》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同学录》
陈子平
【期刊名称】《陕西档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 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同学录>(以下简称<同学录>)1934年编撰,长31厘米,宽22厘米,厚3厘米,全录202页.该<同学录>封面、底面用硬皮绿色平绒包装,封面"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同学录蒋中正题"18个字及印章一枚,用烫金压制而成,制作讲究,做工精美.主要内容有:序文、总理及烈士墓景、校景、第九期总队、我们的生活、黄埔第一号飞机命名典礼等.【总页数】1页(P25)
【作者】陈子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始末 [J], 吴明堂
2.蔡元培:首倡\"唯生史观\"——以新近发现蔡元培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讲演稿为中心 [J], 肖伊绯
3.蔡元培:首倡“唯生史观”--以新近发现蔡元培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讲演稿为中心[J], 肖伊绯
4.近十年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研究述评 [J], 宋永林
5.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介 [J], 王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日烽火(七零)—将星璀璨耀晋绥

抗日烽火(七零)—将星璀璨耀晋绥

抗日烽火(七零)—将星璀璨耀晋绥抗日烽火(七零)—将星璀璨耀晋绥1942年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地区的军事工作,属联防司令部建制。

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辖六个军分区。

1943年秋,吕正操率第三纵队抵晋西北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

抗战胜利前夕,贺龙任军区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辖九个军分区。

八路军第120师暨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将帅谱1943年--1945年大反攻前后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李井泉参谋长:周士第(兼)、陈漫远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张平化副主任:冼恒汉贺龙元帅关向应烈士李井泉西南局书记周士第上将防空军司令员陈漫远后勤学院院长甘泗淇总政副主任张平化中宣部部长冼恒汉中将兰州军区政委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兼)吕正操(后)政委:林枫副司令员:续范亭、周士第、张宗逊参谋长:张经武副参谋长:陈漫远后勤部部长:陈希云政委:饶兴贺龙元帅吕正操上将林枫中央党校校长续范亭将军周士第上将张宗逊上将张经武中将统战部副部长陈漫远后勤学院院长陈希云粮食部副部长饶兴中央气象局局长司令部(辖参谋处、副官处)参谋处第1科科长:樊哲祥第2科科长:向黑缨第3科科长:武文斌副官处处长:陈仕南樊哲祥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向黑缨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陈仕南大校咸阳军分区司令员机要科政治部(辖组织部、宣传部、敌工部、锄奸部、总务处)组织部部长:王逢源、薛少卿宣传部部长:柳林、汪小川王逢源国家经委副主任薛少卿少将空军副司令员柳林江苏省委第二书记汪小川国家文物局局长敌工部部长:陈钟锄奸部部长:李俭珠总务处处长:廖诗权陈钟长春市委书记李俭珠少将广西军区副政委廖诗权铁道部副部长后勤部(辖供给部、卫生部)部长:陈希云副部长:刘忠供给部部长:范子瑜卫生部部长:贺彪陈希云粮食部副部长刘忠中将范子瑜少将总后副部长贺彪少将总后副部长第1军分区(1945年1月组成)(辖第27团、教导团、兴岚支队、保安大队)司令员:马仁兴政委:王一夫副司令员:李夫克副政委:范忠祥政治部主任:范忠祥(兼)副主任:钟师统马仁兴烈士王一夫天津市委副书记李夫克少将军政大学副校长范忠祥少将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钟师统中央体育学院院长第27团团长:马仁兴政委:王兴隆、钟生溢副团长:兴中参谋长刘子仪、兴中政治处主任:蒋崇景、稂欣马仁兴烈士钟生溢少将湖北军区副政委兴中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刘子仪大校步兵学校副校长兴中少将蒋崇景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稂欣公安军广州政委教导团团长:李夫克副团长:王兰麟政治处主任:钟师统教育长:王兰麟训练处长:李亚民李夫克少将王兰麟少将成都军区副参谋长钟师统中国奥委会主席兴岚支队支队长:彭龙飞、刘仲武保安大队大队长:贾兰芝彭龙飞少将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第2军分区(独2旅兼) 司令员:许光达、李文清政委:张平化、刘华香政治部主任:田麟勋副参谋长:陈阳春许光达大将装甲兵司令员李文清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平化中宣部部长刘华香少将内蒙军区副司令员田麟勋大校旅顺海军副司令员陈阳春大校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独立第3旅兼第3军分区(辖特务团、第17团、离石支队、临县支队、第32团)司令员:孙志远、杨嘉瑞、陈刚政委:白坚、秦立声、金如柏副司令员:杨嘉瑞副政委:李梦龄参谋长:樊哲祥、郭庆祥政治部主任:王逢源、贺翼章副参谋长:左叶、刘子仪孙志远三机部部长杨嘉瑞少将陕西军区司令员陈刚通信兵副政委白坚一机部副部长金如柏少将军事法院院长李梦龄吉林市委书记樊哲祥少将郭庆祥茂名石化书记左叶农科院副院长刘子仪大校特务团团长:杨嘉瑞、朱声达政委:朱民亲副团长:朱声达参谋长:欧阳藩、向黑缨政治处主任:黄家文杨嘉瑞少将朱声达少将宁夏军区司令员朱民亲河北化工厅副厅长第17团团长:闵鸿友政委:孙洪志、姚国民副团长:左叶、刘子仪参谋长:刘致善、柴枫政治处主任:贾逸民、耿翼周闵鸿友少将陕西军区副司令员孙洪志鞍山市委书记姚国民少将装甲兵副政委刘致善大校技工学院副院长柴枫烈士耿翼周烈士柴枫:1947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第六团团长,在保卫陕甘宁边区战斗中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校陈玖安
数:1004 陈玖安生于1916年9月,四川省营山县人。

1932年参加红友会(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0月参加红军,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两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1981年离职休养,正军职。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转战南北,出生入死,为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

荣获了中央军委颁发的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先后参加过新店、瓦子场、铜保山、黑保山、南镇、宝灵、彰明、崇化、成县、葛门口、张格庄、白马寺、北高阳、周家口、水磨、代田、文登等著名战斗。

英勇作战负伤三次,被鉴定为三等残废军人。

1933年10月-1935年9月,他曾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九军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团部文书、参谋,师部参谋。

1935年9月任扶边县委秘书,1936年-1938年3月任二方面军政治部民运工作员、十八团指导员、庆阳教导师二团团部书记、青年干事。

1938年3月-1943年10月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六大队组织干事、股长,晋东南抗大分校一支队特派员,胶东抗大教导员、特派员。

1943年11月-
1948年1月历任胶东东海区专署公安局局长。

1948年—1951年南下干部大队4、5大队大队长,豫西五专署公安局长,地委社会部长。

1951年2月-1956年历任河南省公安总队党委书记、副政委、省公安厅副厅长,省政法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司法厅厅长。

1956年返回部队工作,历任河南省新乡军分区、许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开封军分区政治委员。

1963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批斗,停职十余年。

文革后于1978年1月出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79年5月任河南省军区顾问。

于1981年7月离职休养。

离职后他积极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

积极参加对下一代的革命教育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和“关心下一代协会”优秀会员、并被省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离休干部。

2007年8月11日陈玖安同志走完了他光辉而坎坷的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