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周昆
周昆训的故事

周昆训的故事
摘要:
一、周昆训的生平简介
二、周昆训的主要贡献
三、周昆训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周昆训,一位在我国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周昆训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
他从小就对科学充满热情,特别是对电子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求学过程中,他勤奋刻苦,立志要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周昆训在大学时期,正值我国科技事业起步阶段。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学习上力求精益求精。
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国有电子企业,从事科研工作。
在这个岗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我国电子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昆训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还为我国电子企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在这一过程中,周昆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
此外,他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传承自己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精神。
周昆训的影响和启示在于,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科技报国的信念。
他的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科技事业的美好前景,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投身科技事业。
周昆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周昆训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拼搏的传奇。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真谛。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0年第4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八路军第115师参谋长周昆的下落不明,始终是个历史之谜。
对于他最后的记载是携款逃跑,脱离革命队伍。
身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深受毛泽东的信赖,前途远大,他为什么会铸成大错?他最终去了哪里?林彪手下三杆枪1902年10月,周昆(原名周绪昆,后在井冈山朱德下达作战命令时改名)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从小便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
1927年4月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周昆参加了秋收起义,被编进了3团第3营。
9月9日,总指挥卢德铭、1师师长余洒度率修水1团誓师起义,10日抵达修(水)平(江)边界。
同日,任班长的周昆被安排在3团驻地铜鼓近郊站岗加强警戒,迎来了一个自称姓毛的年轻人要找团长,但在赶赴铜鼓途中被反动民团追捕丢失了证件,周昆他们谁也不认识,盘查后只得押送他到团部。
团部有人认出这是前来指挥秋收起义的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前委书记毛泽东,团长苏先骏批评周昆有眼不识泰山,毛泽东却表扬周昆警惕性高,这是周昆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
9月19日,秋收起义队伍在浏阳文家市会师,毛泽东根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决定放弃进攻长沙,挥师南下以求发展。
原警卫团部分官兵不同意向湘南山区进军,当时争论很激烈。
平江农民自卫军的人坚决拥护毛泽东进军农村保存实力的主张,周昆表现十分积极,主动做那些“只想进城(长沙),不想进山”的人的思想工作,受到毛泽东的称赞。
9月29日,起义部队余部来到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当时周昆编在1团第3营8连任排长,是这伟大历史时刻的参与者。
因在队伍中意志坚定,行军作战表现积极,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连队支部的骨干。
115师将帅传_煮酒论史

115师将帅传_煮酒论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3号首长---周昆。
115师参谋长。
1902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从小便受到养父家良好的私塾教育。
1927年,周昆参加了秋收起义。
周昆读过师范,有知识,懂得多,能力强,又不怕死,自然受到了领导的喜爱,遂有心教育培养。
周昆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林彪的老战友,曾任红8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军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十一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十师师长、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代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
1934年参加长征。
后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是平型关大捷的重要组织指挥者。
1938年3月在山西携款失踪,下落不明。
周昆携款潜逃后,八路军总部和115师师部一片哗然,大家想不通。
王秉璋说:周昆是参加秋收起义后首批上井冈山的老干部,他为什么会突然潜逃一直是个谜,说他贪财吧,只拐走了一半经费…… 张绍东,陕西人(一说为湖北红安人),1907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二十五军连长、营长,第75师第224、第223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红二十五军长征。
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75、第73师师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7团团长。
1938年叛变投靠国民党。
结局不详。
徐海东得知爱将张绍东叛逃,顿时气得吐血。
陈锦秀(1912年— 1938年1月22日),河南固始县人。
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1938年1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江津地下党的艰难岁月

江津地下党的艰难岁月
庞国翔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从1926年12月江津县开始建立地下党组织,到1949年11月28曰江津解放,江津地下党走过了23年的战斗里程。
在血雨腥风中,在白色恐怖里,江津地下党表现出了非常的顽强和坚定,虽四次遭受国民党的严重破坏,但每次都又重建和发展起来。
星火燎原,不畏挫折,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庞国翔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5.73
【相关文献】
1.陈独秀在江津的晚年岁月 [J], 庞然
2.陈独秀在江津的最后岁月 [J], 丁蓉;蒋益文;石维行
3.陈独秀在江津的最后岁月 [J], 丁蓉; 蒋益文; 石维行
4.闪耀真理光芒的艰难岁月——记邓小平在新建县的日子 [J], 朱一华;游道辉
5.陈独秀在江津的最后岁月 [J], 杨智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身革命何辞死 临安再无周大仁

人物简介:赵堃(1908—1942),化名周大仁,浙江於潜裳公山村(今属临安於潜镇)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於(潜)、分(水)、昌(化)中心领导小组,他是小组成员之一,负责共青团和武装工作,并兼任中共於潜县委书记。
1930年,奉命到毕浦领导暴动,并任总指挥。
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因国共合作抗日得以释放。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又将他逮捕。
1942年,在参加茅家岭监狱越狱暴动中,身负重伤而牺牲。
投身革命何辞死临安再无周大仁文丨祁长安临别礼物1932年12月的一天。
浙江於潜县(时属临安专区)中心地带 的某个小阁楼里,马海妹把头探出窗口望了 望空无一人的街道,回头对一个正在灯火下 奋笔疾书的男人说道:“大仁哥,楼下没人 了,应该是安全的,你快走吧。
”“好,”男人起身把信纸递到马海妹手里,说道,“海妹,住在这儿的这段时间真是 麻烦你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报答你。
给,这 是我亲笔写的入党推荐信,你不是-•直想加 入共产党吗,我相信你的能力和你的觉悟,所以我给你写了这个,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功,但我想应该能帮到你。
”马海妹怎么都没想到周大仁会给她这么贵重的临别礼物,拿着信纸的手都不自觉 地颤抖起来,连声向周大仁道谢。
“不用和我客气,而且要说谢,也应该是 我谢谢你。
”周大仁笑着拍了拍马海妹的肩 膀,“两年前毕浦暴动失败后,我带苕一■身的 伤回家休养,没想到还是被国民党给找到踪 迹,要不是你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我,我现在早就已经见到阎王爷了。
”“大仁哥,你别这么说,你为大家付出那 么多,我帮你也是应该的。
”马海妹说话的时候,周大仁也到窗边望2021年3月号(上)丨57红旗飘飘 111 R evo lu tion ary民众抗议当时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了望楼下,确认安全后,他披上了深灰色的 大衣,又从桌子抽屉里取出一把手枪放入大 衣口袋,这才接着马海妹的话说道:“海妹, 不管怎么样,你的恩情我记在心里了。
备受毛主席信赖的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神密失踪背后的故事。

备受毛主席信赖的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神密失踪背后的故事。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身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深受毛主席的信赖,前途远大。
然而他却在1938年2月离奇失踪,最终下落不明。
文史童语综合各方信息,不赞同周昆是背叛革命、携款潜逃的说法,而认为是另有隐情。
周昆失踪后的几件蹊跷事,充满了玄机。
众所周知,八路军115师是我军战力超强的王牌部队,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
周昆失踪后,随后发生的几件事,令人生疑:一是周昆失踪后不久,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竟然“意外”地被国民党军队的哨兵枪击,差点命丧九泉,最终不得不离开部队,到苏联养伤。
林彪二是,周昆、林彪出事后,蒋介石政府未履行与我党的既定沟通流程,迫不及待地指令陈光兼任八路军115师师长。
周昆失踪、林彪被枪击、陈光获任命,看似一团乱麻,但其中隐含了搞掉或削弱八路军115师的惊天阴谋。
值得深挖史料,予以详查。
文史童语对周昆失踪的合理解释:1938年2月,周昆从八路军总部领了115师的6万元军费后,在返回部队途中,打算去查看基层部队情况,这也是作为参谋长了解一线情况,便于指挥作战的正常做法。
周昆是个很细心的人,为了确保军费安全,他将领取的6万元军费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由随员先行带回部队,另一部分则由自己携带。
周昆在到基层部队途中,遭遇了类似于《亮剑》中的谢宝庆之类的土匪,土匪贪财而残杀了周昆。
为防止八路军报复,他们毁尸灭迹,这也是周昆后来踪迹全无的原因。
土匪剧照周昆革命意志坚定,历经艰难困苦,逃跑之说难以服众。
周昆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也是参加秋收起义后,跟着毛主席第一批上井冈山的老革命,在赣南原中央苏区因作战英勇,功绩卓著,多次受到表彰嘉奖,并数获红星勋章。
1930年后,周昆先后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军长,红一军团第十师、第三师师长,闽赣军区第二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代理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第二十三师师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
此人本是四野副军长,因一事不授军衔,建国后定为十三级地方干部

此⼈本是四野副军长,因⼀事不授军衔,建国后定为⼗三级地⽅⼲部开国⾸次授衔,⼀般来说军级⼲部都可授少将、中将,副军级⼲部⾄少也是少将军衔,不过,我军有这样⼀位⼲部,他建国前曾在⼆野、四野任职副军长,建国后不仅没有被授予军衔,反⽽受到了降职处分,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将军名叫杨秀昆,他⼀九⼀⼀年出⽣于四川省巫溪县,⼀九⼆九年参加红军,此后历任红⼗五军排长、红四军营长、红四⽅⾯军副团长。
⼀九三五年,杨秀昆已经升任⼋⼗⼋师副师长,他率队随主⼒部队长征,在翻越党岭⼭时,越向⼭⾥⾯深⼊,道路越狭窄,直⾄最后消失不见,杨秀昆下令:“尖兵开路!”⼋⽉⼗九⽇,⼋⼗⼋师从⽑⼉盖出发,进⼊了荒⽆⼈烟、危机重重的草地,草地⾥有很多暗沟,看上去是平地,下⾯却是稀泥,⼀脚踩进去,就会陷进去。
杨秀昆率队客服了重重困难,⼀个星期后,终于通过了草地。
此后,杨秀昆⼜被任命为西路军总⽀队⽀队长。
抗战爆发后,杨秀昆历任冀中军区特务团团长、华中第⼗军分区⼆⼗七团团长、豫西⼆分区司令员等。
中原突围中,杨秀昆担任中原军区⼀纵第⼆旅旅长,他率领南路军突围到鄂西北,任鄂西北第⼆军分区司令。
⼀九四七年,杨秀昆率领第五团共⼋百余⼈,东渡襄河,向桐柏⼭区挺进,途中受到敌⼈的围追堵截,杨秀昆不得不率队向东突围,结果⼜在信阳遭到敌整编⼋⼗五师的拦截。
当时战⽃⾮常激烈,从⽩天打到了晚上,五团损失了⼀百⼈,就连团政委舒烈光也壮烈牺牲。
此后,杨秀昆率领五团残部,继续向东挺进,⾏军过程中数次与敌⼈遭遇,五团仅剩下⼆⼗余⼈不到。
为此,杨秀昆不得不下令分散突围,后来他历经千⾟万苦,⼀路乞讨来到了武汉,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他被护送到太岳军区。
当时中野第⼗纵队刚刚成⽴,⽽⼆⼗⼋旅是⼗纵战⽃⼒最强的部队,时任⼗纵司令员的王宏坤点名要杨秀昆担任⼆⼗⼋旅旅长。
⼀九四⼋年,杨秀昆率领⼆⼗⼋旅进攻邓县,战⽃打响后,他⾝先⼠卒,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旅很快便攻进了邓县县城,此战共歼敌四千余⼈。
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

军史钧沉文I朱晓明115算参谋长JBR下落不翡之iiOK可■_7^1率八路军115师出征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中共中央同国民党当局达成合作协议。
8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下辖第115、120、129师和总部特务团,全军约4.5万人。
同时任命了各师的领导干部。
八路军第115师以红一方面军第1、15军团和陕南红74师编成。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师机关由红1军团机关组成,下辖第343旅、344旅和独立团。
115师是八路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一个师,共1.55万人。
周昆从抗大步校领导的岗位调整到主力师任参谋长,还是115师军政委员会5人委员之一,重新回到了战斗前线。
8月21日,提前改编的115师在陕西三原县云阳镇召开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
因林彪、聂荣臻已赶赴洛川冯家村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大会由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主持。
115师全体指战员庄严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坚决抗战到底!"22日,在周昆、罗荣桓的率领下,115师主力分批出发,率先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30日,部队进抵黄河西岸的韩城芝川镇,31日东渡黄河,向晋东北恒山地区挺进。
9月7日,在山西省侯马车站换乘火车,沿同蒲铁路继续北上。
当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考虑细致的周昆安排师司令部作战科长王秉璋以"运输司令”的临时头衔到侯马车站跟阎锡山的代表交涉,联系铁路运输事宜。
日军疯狂进犯,阎锡山感到形势严峻,急切希望八路军上前线,因此,整个交涉过程比较顺利。
据王秉璋回忆(《军事历史》2000年第4期《在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的战斗岁月》):“阎方代表除满足了我提出的车皮数量之外,另外还拨给了我7节豪华包厢,以示特别优待。
那时我们的指挥员大多连火车都没见过,更别说组织指挥火车运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校周昆
周昆,金寨县沙河乡人。
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主席、红军副班长、副排长、排长、便衣队队长。
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支队兵站副官,皖东行政学院副主任,淮南区党委行政处副主任,淮南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后人延安抗大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兵站处处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8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34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10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9年离休,1987年8月16日在芜湖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