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61 0015-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陕西工夫红茶

合集下载

xx红茶地方标准

xx红茶地方标准

xx红茶地方标准XXXX X X 省地方标准XXXXXXXXX X 红茶201 —0 —发布201 —0 —0实施X X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xxxxxx前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XX省XX县茶业协会、XX省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XXXXXXXXXXXXX公司共同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XXX、XXX、XXX、XXX。

-1-xxxxxxX X X 红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红茶的产地、鲜叶及产品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运要求。

本标准适用用于以XX系列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的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和精选制成的工夫红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8302的部分条款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部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定GB 7718 包装食品标签GB/T 8302 茶取样GB/T 8303 茶磨碎试样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3 –2002,ccv ISO 1572:1980)GB/T 8304 茶水分测定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606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11 茶碎茶和粉末含量测定SB/T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DB52/T436 茶叶感官审评规范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3产地XXX红茶主产地:XX省XX市XX县。

4 鲜叶要求-2-xxxxxx4.1 品种要求适制红茶的XXX、XXX、XXX等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DB61_T307.5-2021 紫阳富硒茶生产 红茶质量等级

DB61_T307.5-2021 紫阳富硒茶生产 红茶质量等级
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7.3 检验 7.3.1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生产单位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能出厂。出厂检验内容为 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净含量和标签。 7.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5.2.2~5.2.5中规定的全部项目,型式检验每年应不少于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条索 柔软,红明

红软、尚亮
尚红亮
5.2.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 理化指标
项目
水分(m/m),%

灰分(m/m),%

粉末(m/m),%

水浸出物(m/m),%

硒(m/m),mg/kg
特级~一级
1.0 36.0


7.0 6.5
0.15 ~ 4.0
二级~三级
1.5 32.0
5.2.4 污染物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紫阳富硒茶 Ziyang selenium-enriched tea
1
DB61/T 307.5—2021
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行政区域内生长的茶树适制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制成的硒含量 符合本文件规定的茶叶。
3.2
5.1.1 5.1.2 5.1.3 5.1.4
应选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行政区域内生长的茶树适制品种的鲜叶,品质正常,无污染。 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不得添加任何添加剂。 鲜叶原料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鲜叶原料要求
级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要求 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其中一芽一叶占 70 %以上。 以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初展占 60 %以上。 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 70 %以上。 以一芽三叶为主,其中一芽三叶占 70 %以上。

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

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

2016年最新茶叶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汇编GBT ~3-2008 红茶GBT ~2-2008 绿茶GBT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 18665-2008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GBT 18672-2014 枸杞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GBT 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GBT 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GBT 1969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GBT 19692-2008 地理标志产品滁菊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GBT 20354-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GBT 20359-2006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贡菊GBT 20605-2006 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GBT 21003-2007 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GBT 21726-2008 黄茶GBT 218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291-2008 白茶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GBT 24614-2009 紧压茶原料要求GBT 24615-2009 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GBT 24690-2009 袋泡茶GBT 24710-2009 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 26530-2011 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GBT 26590-2011 粮油机械重力谷糙分离机GBT ~5-2013 乌龙茶GBT 30375-2013 茶叶贮存GBT 30378-2013 紧压茶企业良好规范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GBT ~3-2015 茶制品GBT 31748-2015 茶鲜叶处理要求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GBT ~9-2013 紧压茶NYT 1051-2014 绿色食品枸杞及枸杞制品NY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NYT 1391-2007 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NYT 2672-2015 茶粉NYT 2672-2015 茶粉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NYT 288-2012 绿色食品茶叶NYT 456-2001 茉莉花茶NYT 482-2002 敬亭绿雪茶NYT 5018-2015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9-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 600-2002 富硒茶NYT 779-2004 普洱茶NYT 780-2004 红茶NYT 781-2004 六安瓜片茶NYT 782-2004 黄山毛峰茶NYT 783-2004 洞庭春茶NYT 784-2004 紫笋茶NYT 863-2004 碧螺春茶NYT 864-2012 苦丁茶QBT 4067-2010 食品工业用速溶茶QBT 4068-2010 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SBT 10034-1992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SBT 10099-1992 茶叶皮带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0-1992 紧压茶筛、切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1-1992 茶叶平面圆筛机技术条件SBT 10102-1992 茶叶匀堆机型式与主参数SBT 10103-1992 茶叶风选机SBT 10167-1993 祁门工夫红茶SBT 10185-1993 茶叶加工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SBT 10186-1993 茶叶平面圆筛机型式与参数SBT 10187-1993 茶叶拣梗机型式和主参数SBT 10188-1993 紧压茶压制机型式与参数SBT 10560-2010 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SNT 1490-2004 进出口茶叶检疫规程SNT 3133-2012 出口茶叶检验规程GH/T 1118-2015金骏眉茶GH/T 1116-2015九曲红梅茶详细内容可联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6年第101号——质检总局关于公布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单的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6年第101号——质检总局关于公布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单的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6年第101号——质检总局关于公布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单的公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9.29
•【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6年第101号
•【施行日期】2016.09.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2016年第101号
质检总局关于公布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单的公告
根据《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通则》等规定,经审核评定,批准独山铁皮石斛(苗斛)等78项产品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准予其使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现将获得生
质检总局2016年9月29日。

dbs61 0013-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油茶.docx

dbs61 0013-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油茶.docx

DBS61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61/0013—2016代替DB61/T 430—200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油茶2016–08–30发布2016–09–01实施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同DB61/T 430—2008的区别:——理化指标里增加了食盐、还原糖的指标规定,增加了镉、铬的限定,取消了铝的限定;——理化指标里对过氧化值的限定由“0.38g/100g”修订为“0.5 g/100g”;——微生物指标里,菌落总数由“≤5000 CFU/g”修订为“≤10000 CFU/g”;大肠菌群由“≤90 MPN/100g”修订为“≤0.4 MPN/g”;致病菌按照GB 29921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陕西德富祥食品餐饮有限公司修订。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何斌、郭崇旭、万军、罗朝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61/T 430—2008。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油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玉米粉等谷物粉为主要原料,按照产品要求适量添加食用动物油脂(牛油)或食用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葵花籽、黑芝麻、白芝麻等果仁为辅料,适量添加食用盐、白砂糖、香辛料等调味品,经炒制、混合、冷却、包装工艺制成的油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 1355 小麦粉GB/T 1532 花生GB 1534 花生油GB 1535 大豆油GB 1536 菜籽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 5009.7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 5461 食用盐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1761 芝麻GB/T 10463 玉米粉GB/T 11764 葵花籽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 20452 仁用杏杏仁质量等级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LY/T 1922 核桃仁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产品分类根据配料的不同,产品可分为:咸味油茶、甜味油茶。

dbs41 010-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doc

dbs41 010-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doc

DB 河南省地方标准DBS 41/010—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花(蕾)、果(实)、根、茎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

2 分类产品按原料不同,分为叶类代用茶、花类代用茶、果实类代用茶、根茎类代用茶和混合类代用茶。

2.1 叶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荷叶、桑叶、薄荷叶等。

2.2 花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花(蕾)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菊花、金银花、茉莉花等。

2.3 果实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果(实)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枸杞、柠檬片、苦瓜片等。

2.4 根茎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根、茎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如甘草、葛根、牛蒡根等。

2.5 混合类代用茶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芽)、花(蕾)、果(实)、根、茎等原料中的两种(或多种)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提取)、加入或不加入辅料,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

3技术要求3.1 原辅料要求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3.4.1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3.4.2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中相应类属食品的规定,无相应类属食品的应符合表3的规定。

DBS61 0003-2013 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安全要求.doc

DBS61 0003-2013 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安全要求.doc

DBS61/0003—2013 XXXXXDBS612013-02-25发布2013-03-25实施陕西省卫生厅发布DBS61/0004—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5.2.3 条为强制性的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条款。

本标准由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卫生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西安独立茶叶商贸有限公司、西安博雅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成胡洪明徐金桥张莉陈勇王鹏苏京晶唐欣项萍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代用茶安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代用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5009.176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 茶取样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代用茶选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食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植物组织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过粉碎)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2016年01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目录

2016年01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目录
2019-01-12
66
无锡市玉祁酒业有限公司
玉祁牌玛咖酒(配制酒)
Q/YQJY 0003S-2016
320066S-2016
2016-01-13
2019-01-12
67
连云港海德益食品有限公司
干制即食鱿鱼、墨鱼系列产品
Q/LHDY 0001S-2015
320067S-2016
2016-01-13
2019-01-12
2016年01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目录
序号
企业名称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备案号
备案日期
有效期限
1
泰州市姜堰区第二食品厂
生(熟)咸鸭蛋
Q/DRSP 0001S-2015
320001S-2016
2016-01-06
2019-01-05
2
无锡绿洋食品有限公司
面粉类生制品
Q/WLY 0001S-2015
320002S-2016
Q/PYJK 0001S-2015
320070S-2016
68
连云港海德益食品有限公司
即食鱿鱼制品
Q/LHDY 0002S-2015
320068S-2016
2016-01-13
2019-01-12
69
常熟市海虞茶叶有限公司
沙家浜牌绿茶
Q/HYCY 0001S-2015
320069S-2016
2016-01-13
2019-01-12
70
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鹏鹞牌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徐州众合餐饮有限公司铜山分公司
调味油(液态调味品)
Q/ZHCY 0001S-2015
320042S-2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感官品质 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
5.2 试样的制备 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5.3 理化指标
5
DBS61/0015—2016
5.3.1 水分 按GB/T 8304的规定执行。
5.3.2 总灰分 按GB/T 8306的规定执行。

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2计)*,%
铅(以Pb计),mg/kg

注:* 项目为参考指标。


特级~一级
二级~三级
6.5
7.0
6.5
1.0
1.2
32.0
30.0
11.0
13.0
0.5
1.0
45.0
1.0~3.0
5.0
4.4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4.5 净含量允差
5.3.9 水溶性灰分碱度 按GB/T 8309的规定执行。
5.3.10 铅 按GB 5009.12的规定执行。
5.4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 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5.5 净含量允差 按JJF 1070的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同一批投料、同一生产线、同一班次生产的同一品质和规格的产品为一个生产批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DBS61
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DBS61/0015—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陕西工夫红茶
2016–08–30 发布
2016–09–01 实施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 布
DBS61/0015—201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机构和编写》制定。 本标准由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陕西理工学院、汉中红茶研究所、西乡县茶叶技术推广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07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5.3.3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5.3.4 粉末和碎茶 按GB/T 8311的规定执行。
5.3.5 粗纤维 按GB/T 8310的规定执行。
5.3.6 茶氨酸 按GB/T 23193的规定执行。
5.3.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酸不溶性灰分 按GB/T 8308的规定执行。
5.3.8 水溶性灰分 按GB/T 8307的规定执行。
产品应贮存于清洁、防潮、通风、干燥、无异味的专用仓库内,仓库周围应无异气味污 染。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贮存应符合 GB/T 30375 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2 感官品质
4.2.1 工夫红茶各等级的感官品质要求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级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条索 细嫩多毫尖 细嫩显毫尖
紧细 尚紧细
外 整碎 匀齐 较匀齐 匀整 较匀整
形 净度 净 净稍含嫩茎 尚净有嫩茎 尚净稍有茎梗

色泽 乌黑油润
乌润 乌尚润 尚乌润



香气
滋味
汤色
鲜嫩甜香 醇厚甘爽 红明亮
茶叶贮存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产品分级
3
DBS61/0015—2016
工夫红茶依据茶叶感官品质差异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4 产品要求
4.1 鲜叶
4.1.1 鲜叶采摘
a)产品投产时; b)生产中,若工艺或设备、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停产半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d)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有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判该产品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中若有一项或一项以 上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允许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检验结果以复检结果为准。
GB/T 8308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GB/T 8309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3193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7 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签标识
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 7.2 包装
包装应符合 GH/T 1070 的规定。 7.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爆晒。装卸 时应轻放轻卸,不得甩掷。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7.4 贮存
6.2 抽样 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
6
DBS61/0015—2016
6.3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生产单位应进行出厂检验,合格产品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出厂检
验内容为:感官品质、水分、粉末、碎茶和净含量允差。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每年应不少于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 验依据本标准要求中 4.2~4.5 项目。
4.1.1.1 开采要求:春季当茶树蓬面上有 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夏秋季 茶树蓬面上有 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 4.1.1.2 采摘方法:分期分批多次采摘,折采或提手采摘,不得掐采、捋采、抓采,不带 老叶、鱼叶等杂物。
4.1.2 鲜叶质量
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应 基本一致。鲜叶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应符合表1的要求。低于三级的以劣 变鲜叶不得用于加工茶叶。
表1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单芽及一芽一叶初展,叶芽匀齐肥壮
一芽一二叶,其中一芽一叶占80%以上,芽叶完整、匀净
一芽二、三叶,其中一芽二叶占80%以上,芽叶完整
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其中一芽二三叶占80%以上
4.1.3 鲜叶运输、贮存
4.1.1.3 应使用透气良好的篮篓盛装鲜叶,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不得日晒雨淋, 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品混运。 4.1.1.4 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到加工场所。 4.1.1.5 盛装、运输、贮存鲜叶,应轻放、轻翻、不得加压。
净含量允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4.6 原料、食品添加剂
4.6.1 原料及食品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4.6.2 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量应符合 GB 2760 的规定。 4.6.3 保证不使用和添加法律、法规、国家部门规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规定许可外的任 何物质。
嫩甜香 醇厚爽口 红亮
甜香 醇和尚爽 红明
纯正
醇和
红尚明
叶底 细嫩显芽红匀亮 匀嫩有芽红亮
嫩匀红尚亮 尚嫩匀尚红亮
4
DBS61/0015—2016
4.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水分,%

总灰分,%

粉末和碎茶,%

水浸出物,%

粗纤维*,%

茶氨酸,%

酸不溶性灰分*,%

水溶性灰分*,%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成鹏、陈德经、余有本、蔡如桂、陈志龙、肖长顺、黄海波、李宏伟、文锦
圆、闫满朝。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I
DBS61/0015—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陕西工夫红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陕西工夫红茶的产品分级、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陕西茶叶产区适制品种茶树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发 酵、烘干、提香、精制、包装制成的陕西工夫红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