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最新《黄山记》
《黄山记》

云雾中的黄山之一
云雾中的黄山之二
云雾中的黄山之三
黄山著名景点欣赏
天都峰 翡翠池 莲花峰
鲫鱼背 清凉台 飞来石
天池碧波 光明顶日出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煞 费心机( shà ) . ③糗 ( qiǔ ) . ⑤诡 奇( ɡuǐ ) . ⑦氤氲 ( yīn yūn ) .. ⑨绮 丽( qǐ ) . ⑪凝眸 ( mïu ) . ⑬喘息甫 定( fǔ ) . ⑮铺砌 ( qì ) .
请概括课文每一个部分所讲的内容,并 给它们加上一个小标题。
黄 山 记
一 大自然创造黄山胜境 二 古人登黄山的历史
三 作者登山经过
鳌鱼峰
四 黄山之巅所见奇观
大自然创造了黄山胜境
• 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 族壮丽山河的象征。 黄山素有“中国第一奇山”之誉, 山脉延绵25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势峻极而险幻, 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三十六大 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峥嵘秀丽。“莲花”、“光 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温泉、 松谷、北海、玉屏、云谷、白云五大景区,风光殊异, 各争其胜。黄山又是天然动、植物园,亦是文化山。山 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86.6%,有植物 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亭阁、寺庙、摩崖石刻多达 200余处。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 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尤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
应上文。
第三部分哪句话点明了题旨?
答案
题旨句:“我们这江山,这时代,
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初中课文黄山记原文

初中课文黄山记原文
《黄山记》
哎呀呀,说到初中课文里的《黄山记》呀,我就想起我那次去黄山的经历。
那时候我满心欢喜地来到黄山脚下,抬头一看,哇塞,那山可真是高得吓人呀!我就想着,这得爬到啥时候呀。
然后我就开始往上爬啦,一步一步的,累得我气喘吁吁。
一路上看到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大象,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还有那些松树,长得歪歪扭扭的,但又特别有精神,就好像在跟我说:“嘿,加油爬呀!”我当时就想,这些松树可真厉害,在这么艰苦的地方都能长得这么好。
爬着爬着,我突然看到一条小溪,那水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沙石。
我忍不住就蹲下身子,用手去摸了摸那水,哎呀,冰凉冰凉的,可舒服啦。
我还洗了把脸,一下子就感觉神清气爽了。
等我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的时候,那景色简直让我惊呆了。
云海在脚下翻腾,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就像仙境一样。
我当时就想,这课文里写的还真不假呀,黄山真的是太美啦!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去黄山的经历还真的是让我很难忘呢。
就像那初中课文里的《黄山记》一样,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啦。
嘿嘿!。
语文必修三第1课《黄山记》课件.

云海奇观
日 出 奇 景
摄身光
黄山松铁骨冰肌
异萝松天下罕见
鲫鱼背
人字瀑
乌龙亭
莲 花峰
莲 蕊 峰
螯 鱼 峰
立马峰大石壁
玉屏峰
总 结:
• 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起 笔,暗写黄山“险”、“奇”二特色,总领全文;
• 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
• 第四部分,缘“奇”着墨;
凝眸móu
险峰
云海 黄山之三大奇观
奇松
一、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 第一部分 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 胜境。
• 第二部分 写作者一行人攀登天都峰的经 过。
• 第三部分 写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 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二、课文思路分析: ※第一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 了黄山胜境。──文意总起
• 第3层 : 写大自然把黄山“封了山”,再次强调黄山的 突出特点——“险”。
第一部分
采用 拟人 笔法,把大自然当作一个大艺术家,想
象它的创造过程,用“火山喷发的”手法,“打开了
它的云库”,“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表
明了这一“大手笔”的三个创作步骤,也概括介
绍了黄山的三大险景峰观云:海奇松
。之后又总的
• 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 "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 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 不看岳"。
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人,现代 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他以诗人气 质写报告文学,特别是写知识分子题材 的作品,常能熔政论、诗和散文于一炉, 结构宏大,气势开阔,语言华美而警策, 独具风格。著作有《歌德巴赫猜想》 《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等一系 列反响强烈的作品,散文集《法国,一 个春天的旅行》,论文集《红楼梦艺术 论》《文艺和现代化》等。
《黄山记》原文及翻译

《黄山记》原文及翻译黄山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观赏其壮丽景色。
这里有险峻的岩峰,有奇特的云海,还有清澈的泉水和翠绿的树木。
《黄山记》是一篇描写黄山美景的经典文学作品。
黄山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步仙桥”、“卧云石”、“光线索道”等等。
黄山的壮美景色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美感,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以下是《黄山记》的部分原文和翻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文字:原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际似火,云间如血!”翻译:"The mountains are all red, the forests are all dyed; the sky is like fire, the clouds are like blood!"原文:“夏日里的阳光透过云雾的洗礼,变得它变得更加柔和而明亮。
”翻译:"The sunlight in the summer passes through the baptism of cloud and mist, making it softer and brighter."原文:“用双手抚摸着大地,感受着黄山的力量,它让你忘记一切烦恼和痛苦。
”翻译:"Touching the earth with both hands, feeling the power of Huangshan, it makes you forget all sorrows and pains."黄山的美景和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学爱好者前来探索和领略。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亲自去黄山一游,感受到它的独特之美。
以上是对《黄山记》原文及翻译的简要介绍,希望您能通过阅读来了解和欣赏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美丽文学描写。
《黄山记》1

条 旁 鲫 狭 削 鱼 仄 壁 背 石 千 那 梁 仞 是 , 。 一 两
: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黄山云海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彩霞掩映、 无比绚丽
摄身光
神奇美妙、光彩异常
精读第三部分
主要写了哪四幅图?
云海图 古松图 日出图
摄身光
能用四字短语分别表现这四幅图吗?
云 云海图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多用动词) 松 光 古松图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日 (比喻、拟人) 扑 眼 日出图 彩霞掩映、无比绚丽 帘 (颜色声音)
•(1914——1996) 了 解 学名商寿,浙江吴兴人,当代作家。 作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 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的作 者 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本文是作者游览黄山后,挥笔写下的
篇章。
1、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领略黄山的美丽景致。
正音:
煞 shà 费心机 前拥后簇 cù 龙蟠 pán 坡 参差cēn cī 倏 shū来倏去 悭吝 qiān lìn 琢 zhuó凿 záo 氤氲 yīn yūn 甫 fǔ定 翩 piān 然起舞 凝眸 móu 喑 yīn 呜
语言特色: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例1、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 机,创造世界。(拟人) 例2、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引用)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加了文章 例3、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露出 的内容,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 的身段翩然起舞。(比喻、拟人) 又蕴含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例4、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 体现出驰骋丰富的想象,让人如临其 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比喻)
《黄山记》

富了文章的内容。
(3)这一部分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 答案 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 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 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
民伏下一笔。
(4)这一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么联系? 答案 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 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 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为
黄山著名景点欣赏
天都峰 翡翠池 莲花峰
鲫鱼背 清凉台 飞来石
天池碧波 光明顶日出
•(1914——1996) 了 解 学名商寿,浙江吴兴人,当代作家。 作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 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的作 者 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本文是作者游览黄山后,挥笔写下的
是“险”。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
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
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____。 答案 “奇”。(从“打开了它的云库”,“特意委 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组成了无穷尽的 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最高的 奖赏”、“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 见。) (5)这一部分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是全文的总起段。领起全文,给第二部 分埋下伏笔,也给第三、四部分作铺垫。
语言特色: (1)本文多数单句、分句都极其简短,即使是一些 比较复杂的长句,作者也顺应句子结构,将其分开 成几段,以加强语势节奏。 例1、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 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 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第二分句的谓语“分布”,有三个状语,“用…… 方法”“迅速地”“在……区域里”,作者把它们 逗开成四节。 例2、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 还有八潭,四瀑。 本是一个句子,作者先让谓语“有”反复,分成两 个分句,五个宾语又分别逗开,简洁洗练,节奏感 极强。
黄山记教案通用7篇

黄山记教案通用7篇黄山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黄山奇石教案及反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2、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教师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景色秀美。
有灵动的流水,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险峻的高山。
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南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四绝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和人类奇思妙想的结晶,吸引着中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黄山奇石》。
板书课题,学生读。
二、复习巩固生字的认识。
1、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中认识的字朋友。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第二遍组词读。
三、深入感悟,理解课文。
1、同学们字认的很好,相信课文读的也很棒,下面把书打到12页,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要停顿得当。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
2、理解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
提问:第一段时告诉了我们黄山的位置,谁能说一下它在哪里学生回答。
问:谁知道"闻名"的意思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注释在书上。
问:黄山最有趣的景色是什么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这句话,解释"尤其"的意思,出示,尤其句式,学生练习说话。
3、学习第二段。
师:第一个介绍的是什么怪石学生答,出示图片,板书"仙桃石"。
问:为什么叫它仙桃石它是怎么来的学生答,课件出示"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课文《黄山记》教案设计

课文《黄山记》教案设计课文《黄山记》教案设计「篇一」精选黄山记教案精选黄山记教案【三维目标】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黄山记教案。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探讨对于大自然应有的态度。
【教学重点】1、分析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赏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PPT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
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二、作者简介: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
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
原名徐高寿。
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并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找到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
1.生字(见《世纪金榜》)2.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攀登天都峰的'历程;第四部分:天都峰顶所见奇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uó záo
琢凿
yīn yūn
fǔ
氤氲
甫
piān
翩然起舞
móu
凝眸
yīn
喑呜
zhě
褶皱
大家好
8
释义
琢凿:挖掘、开通道路。 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瞬息万变:一瞬间一呼之间。比喻极短的时间。指在瞬息之
间就会发生快而复杂的变化。 喑呜:悲咽。 叱咤:怒斥、呼喝。 甫定:刚刚,才。 拾级而登: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大家好
9
整体感知
请概括课文每一个部分所讲的内容。
第1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了黄山胜境。 第2部分: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第3部分:写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
等奇观。
大家好
10
精读第1部分
从什么方面写黄山?
峰:三十六大、小峰;光明顶、天都峰、莲花峰这三大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大家好
5
学习目标
1. 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 2. 通过对黄山奇景的欣赏,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
的热爱。
3. 掌握多种描写技巧。
大家好
6
自读课文
1. 掌握生字、成语、词语。 2. 概括三个部分的写作内容 。
大家好
7
正音
shà
煞费心机
cù
前拥后簇
pá
龙n蟠坡
cēn cī
参差不齐
shū
倏来倏去
qiān lìn
大家好
19
语言特色
2. 采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例: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 造世界。(拟人) 例: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露出的身段 翩然起舞。(比喻、拟人)
大家好
20
课堂小结
再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题。
1. 文章叙写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自然的 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壮 丽河山的热爱。
大家好
4
黄山简介
传说 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故名“黄
山”。黄山位于安徽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作 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风 景区群山耸立,号称“七十二峰”。莲花山、天都峰、 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黄山地区自然条件良好, 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好地方。奇松、怪石、云海、 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2. 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写出了登山之容易,表现 了人类的力量,能够化险为夷,能够将绝境变为公 园。
大家好
21
课后练笔
1. 仔细观察家乡的山水,写一篇游记。 2. 要求:用到本文学习的写法。
大家好22结束来自大家好23大家好
11
大家好
12 返回
大家好
13
说一说
从“峰”表现了黄山的:
奇
大家好
14
精读第2部分
五百级罗汉级表现黄山 什么特点?
险
大家好
15
精读第2部分
“一段公路”“铁栏 杆”,又说明什么? 说明今天的登山道路“化险 为夷”了。
大家好
16
精读第3部分
主要写哪四幅图?请分别用四个短语说说这四幅图吗? 云海图:变化无定 千姿百态 古松图:矫健多姿 亭亭玉立 日出图:彩霞掩映 无比绚丽 摄身光:神奇美妙 光彩异常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鹿邑玄武二中
崔计委
大家好
黄山记
徐迟
大家好
2
黄五
山岳
归归
来来
不不
徐 看看
霞 客
岳山
大家好
3
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当
代作家、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 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 新时期,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代表作 《歌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大家好
17
想一想
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感 叹作结,有何作用? 1.照应了篇首的“大自然‘封了山’”。 2.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深化了赞美黄山的主题。
大家好
18
语言特色
1.对“云海”的描写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 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