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黄山记_徐迟优秀课件

格外赏赐:
• 摄身光
以上内容,从五方面表现了黄山之— —
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想
• 在本部分,作者把大自然说成是一个大艺 术家,说黄山是它煞费心机的杰作,这是 什么修辞?起什么作用?
• 更能突出黄山之奇,是人间仙境。 • 、“封山”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封山?
它是谁? 这表现黄山什么待点?
•就是封住进出的要道,不让任何人进入。‘不肯 把胜境轻易给予人类’,它是大自然
:
鲫 鱼 背 那 是 一
精读第三部分
• 主要写了哪四幅图? • 云海图 • 古松图 • 日出图 • 摄身光 • 能用四字短语分别表现这四幅图吗?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彩霞掩映、 无比绚丽
摄身光
神奇美妙、光彩异常
第三部分
• 云海图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 古松图 • 日出图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彩霞掩映、无比绚丽
这的些身段修翩辞然手起法舞。的运(用比,喻既、增拟人加)了文章 •的例内3、容而,排云使亭所前描,写好比的一景座物繁更忙的生海动港形,象码 , 又头蕴上装含卸了着作一者包包对柔祖软国的河货物山。的(热比爱喻之)情, 体现出驰骋丰富的 ,想让象人如临其 境,深受感染。
读第三部分,下图中哪些地方用了 想像?
• 琢凿:záo挖掘、开通道路。 • 氤氲:yīn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
混合动荡的样子。
• 瞬息万变:shùnxī一瞬眼一呼之间。喻极短的 时间。指在瞬息之间就会发生快而复杂的变化。
• 喑呜:yīn悲咽。 • 叱咤:chìzhà怒斥,呼喝。 • 甫定:fǔ刚刚,才。 • 拾级而登:shèjí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 彩虹图 七彩鲜艳
《黄山记》优秀课件

黄山简介:
黄山位于安徽省。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黄山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传说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唐朝时改名 叫“黄山”。黄山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千米,区内群 山耸立,峰峰相连,号称“七十二峰”。莲花峰、天 都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形态各不相同。三 大主峰四周,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77座千米以上 的山峰,层次十分丰富。黄山地区自然条件良好,生 态系统完整,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好地方。
欣赏图片:发挥自己想象力写一段话。
码排 头云 上亭 装前 卸, 着好 一比 包一 包座 柔繁 软忙 的的 货海 物港
•
•
迎 客 松
黄山送客松
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 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一刹间火球腾空
七彩鲜艳的摄身光
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
总结: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热爱黄 山的美景。 ②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③谋篇独具匠心 。
对比
拼组画面
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怎样表现黄山之
光 明 顶
莲 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卓 绝 云 际
天 都 峰
壁鲫 千鱼 仞背 。 石那 梁是 狭一 仄条 ,石 中梁 间, 断两 却旁 。削 :
•
课文着重描写了黄山的哪些奇观, 怎样表现黄山之
•
群云 峰雾 则或 忽散 隐或 忽聚 现
天都峰
在黄山景区东南部,海拔1810米,为黄山 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 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 “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 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美 不胜收。
《黄山记》ppt课件

游记知识
游记:将在游览过程中的见闻和
感受用优美的笔调记录下来的散文。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 号称“天下第一奇山”,赢得“五 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的美誉。
云雾中的黄山之一
云雾中的黄山之二
云气氤氲来„„
黄山远景
黄山云海
黄山松
探海松
小径崎岖
黄山日出之一
黄山日出之二
奇妙的摄身光
课文大意
本篇课文是一篇构思别致、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 游记。认真阅读《黄山记》,写出每部分的内容大意。
一、总写黄山的天造胜境。 二、回顾古人登黄山的历史。
(险、奇) (险)
三、作者一行人登山经过和感受。(易) 四、写黄山的奇幻景色:松树、云海、 (奇) 日出、摄身光。
游记:将在游览过程中的见闻和
感受用优美的笔调记录下来的散文。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 号称“天下第一奇山”,赢得“五 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的美誉。
云雾中的黄山之一
云雾中的黄山之二
云气氤氲来„„
黄山远景
黄山云海
黄山松
探海松
小径崎岖
黄山日出之一
黄山日出之二
奇妙的摄身光
课文大意
本篇课文是一篇构思别致、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 游记。认真阅读《黄山记》,写出每部分的内容大意。
一、总写黄山的天造胜境。 二、回顾古人登黄山的历史。
(险、奇) (险)
三、作者一行人登山经过和感受。(易) 四、写黄山的奇幻景色:松树、云海、 (奇) 日出、摄身光。
徐迟《黄山记》课件PPT(30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探究
③松影之阴,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 手可得。它光彩异常。它中间晶莹。它的比彩虹尤其富丽的 镜圈内有面镜子。摄身光!摄身光!
作者在饱览黄山顶峰的奇谲幻景之后,与摄身光不期而遇。这种 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如明镜可显人形,本身就带有神奇和吉祥色 彩。这种近在咫尺的意外遭逢,让作者感受到强烈的奇异之美和无法 言喻的意外之喜,故此在形象地摹绘出摄身光的状貌之后,以两次直 白的感叹“摄身光”而表达美妙绝伦的感情。
整体感知
课文各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整体感知
课文各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大自然造就了黄山胜景的奇诡与险峻。 黄山险峻异常与攀登之难。 作者自身的攀登经历,较之前代登顶更为容易。 作者登顶后的所见所感,突出了山景的奇幻无穷。
整体感知
PART.2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
徐迟,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 镇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徐迟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 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 《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 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作品简介
徐 迟
黄山记
PART.1
课前分享
咏黄山
老舍
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 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 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 怪石奇松诗意里,溪头吟罢饮丹砂。
咏
黄
老山
舍
译文: 在这世间有着那么多美好的山水风景,
唯独黄山比华山略胜一筹。 云海波澜起伏的山峰好似岛屿, 忽然一阵风吹来了雨水,雨水的散落好似花朵一样。 层层叠叠的树木中,有蝉正在鸣叫, 在晴天山中的雾气上空,小鸟正在翩翩起舞。 各种奇异有趣的石头和松树,充满着诗情画意, 我在溪水边饮着丹砂,开始我的吟咏。
黄山记PPT教学课件

提示:这两句点明了文章主旨,通过“历代”与“这时代”的对 比,歌颂新时代的伟力与功绩。
名师锦囊(三) 重要句子的作用
句子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1.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 者的主要感受。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 2)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
5.[分析景物特点]阅读第四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承第一部分黄 山奇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不定,景物瞬息万变, 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 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 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仙女,亭亭而玉立。 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可是暗礁太多,浪这么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 尽致地表现出来。
徐迟在《黄山记》中写道“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 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 生”,表达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自豪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 度思考,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黄山记PPT25 北师大版 (共38张PPT)

我们固然不能说,凡是合 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 都是合理的,至少是应该合理 的。 --歌德
三、《黄山记》的主题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描述黄山不同于其它名山的独特的美。
B、描绘黄山美景,唤起读者更加热爱我们 的时代和壮丽山河的激情。 C、抒发作者赞美黄山、赞美祖国山河的思 想感情。
二、《黄山记》是一篇构思谋篇自出 机杼的美文,其结构是: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黄山记》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来写黄山的,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
小标题:
一、黄山胜景概貌
二、古人登山史
三、攀登天都峰
四、 峰顶奇观
本文共安排了四部分,采用 总分构造的组织形式,着
重突出了黄山的“ 险 ”“ 奇 ”的特点。
阅读第一部分,思索下列问题。
作者写了黄山旳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具有怎样旳特景物具有 怎样旳特点?
学习写法
❖ 谈谈你从本文旳学习中所积累到旳游记 散文旳写作措施。
❖ 注意安排游记中旳线索,做到详略得当; ❖ 选择有特色旳定点有条理地论述; ❖ 描写技巧旳发挥; ❖ 加入自己旳历史情怀,抚今追昔,缅怀历史人
物旳流风遗址,藉古今旳对比,抒发对人物旳 慨叹……
本文旳主题
• 明确:黄山旳自然风光是漂亮旳,而 更美旳是把仙境送给“人间”旳人们! 那些征服、改造大自然旳攀登者、探 索者!
• ——这正是本文要写黄山石工、药农、 气象工作者旳寓意所在,是烘托主题 旳亮点。
• ——给我们展示黄山壮丽美景旳同步, 赞颂那些改造自然旳“人”,从而体 现对社会主义新时代旳无限热爱之情。
质疑思索
2、 品味下列句子旳妙处。
(1)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旳手法,迅速地, 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旳一 个浑圆旳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旳山峰。
答案 语言明快、奔放,短句行文,加 强了行文旳节奏感;拟人旳手法生动自然, 写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发明”黄山旳伟 力,交代了黄山旳特点,侧面烘托出黄山 旳神奇瑰丽。
特点是“险”。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旳“赏赐”,列举了云、
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
所特有旳,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旳____特点。
答案 “奇”。(从“打开了它旳云库”, “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旳松树树种”, “构成了无穷尽旳幻异旳景”,“神奇 旳”,“稀世旳”,“最高旳奖赏”、 “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 见。)
【高中语文】黄山记ppt精品课件33

•
•
七彩鲜艳的摄身光
古人登黄山的历史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 法来写?
引用
写了黄帝飞升的“传说”,有何作用?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更有魅力。
第二部分中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何 作用?
明确:借以表现黄山的险峻,同 时也丰富文章的内容。
作者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来 写?表现什么主旨?
对比
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黄山之巅见到的奇观
云海、松树、 日出、摄身光· · · · · ·
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奇” 的特点而来,“奇”体现在何处?
1、云海:“毫秒之间· · · · · · 一忽儿 雨脚奔驰” “这云雾或散或聚· · · · · · 阳光一照, 丹崖贴金” 2、松树:“从峰顶俯视· · · · · · 翩然起舞” 3、日出:“从未见过这鲜红· · · · · · 又汇聚起 来” 4、摄身光:“这时彩虹一道· · · · · · 摄身光! 摄 身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宏祖
五岳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黄山简介:
黄山位于安徽省。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黄山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传说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唐朝时改名 叫“黄山”。黄山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千米,区内群 山耸立,峰峰相连,号称“七十二峰”。莲花峰、天 都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形态各不相同。三 大主峰四周,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77座千米以上 的山峰,层次十分丰富。黄山地区自然条件良好,生 态系统完整,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好地方。
光 明 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糗 qiǔ
踵 zhǒng 其险
战栗 lì 氤氲yīn yūn
甫fǔ(刚刚)
喑yīn 呜变色 逸兴横飞
翩 piān 然起舞
褶zhě 皱 化险为夷
凝眸móu
铁骨冰肌 瞬息万变 琉璃
一、总体把握: ①研读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 ①第一部分:大自然煞费心机创造了人间胜境── 黄山。 天赐佳境
• 第二部分:几千年来人们难登黄山。
登临难
• 第三部分: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都峰。 胜境变公园
• 第四部分:尽览美不胜收的黄山奇景。 亲临奇景
二、课文思路分析: ※第一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 了黄山胜境。──文意总起
①第一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各突出了黄 山的什么特点?找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关键词语。
• 第1层 : 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着重介绍 黄山七十二峰的高风峻骨 。 •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 “险” • 第2层 : 介绍黄山的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 奇异景物。
• “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树种”、 “天下罕见”、“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稀世”、 “格外赏赐”、“极罕见” ——“奇” • 第3层 : 写大自然把黄山“封了山”,再次强调黄山的 突出特点——“险”。
黄 山 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迟,现代 诗人,著名 报告文学作 家。代表作 为报告文学 集《哥德巴 赫猜想》。
字音:
煞shà 费心机 倏shū来倏去 蹑 niè 凿 záo 狭仄zè 前拥后簇 cù 悭吝 qiān lì n 汪瓘 guàn 龙蟠pán 坡 参差 cēn cī 菡萏hàn dàn 琢 zhuó
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依然是“奇” “险”的,但是作 者为什么说她已 经成为我们的公 园?
• 四、写作特点:
• 1、形散神聚,大起大合。
• 2、顺序井然。 宏观顺序:(文章一、二部分)混沌初开──宇宙形 成──人类出现(• 史前时期直至元明清) 从 微观顺序:(文章三、四部分)早晨出发登山──登 上天都峰──黄山顶上过夜──第二天凌晨观日出 ──白天见摄身光奇景 • 3、节奏明快的短句与排偶句式: 作用:以加强文章奔腾豪放的气势。 • 4、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 为主人来描写,它又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 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 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 山的特点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云海奇观
松树奇 奇妙的摄身光
日出奇景
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怎样表现黄山之“险”?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写了大峰、小峰共计七十二 座。“高峰下临深谷”,主峰“高风俊骨”; “人间通入胜景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 壁,无可托足”。这些直接的间接的描写,都突 出了黄山“险”的特点。正是因为黄山“险”, 历史上几千年能登上去的人很少,特别是登上天 都峰的更少,这也衬托了黄山之“险”。
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从未见 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 如此之鲜。 --《黄山记》
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一会儿“出现 了太阳的小半边脸”,最后“终于冲破 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巴金的《海上日出》
文章结构分析
自然造化出神山; 古来少人能登攀;
我今乘兴揽胜景; 云松光日扑眼帘。
难登——“险”
• 二、课文思路分析:
• ※第二部分: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②这部分与上部分是何关系,又是怎样衔接的? • ——上部分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它封了山”作小结,增添黄山的神奇色彩之外,为 下文回溯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描绘黄山的奇观作 了铺垫。
第二部分,承“险”字展开,写黄山难登,实际是
对比(古今、虚实相映)
第2层(7─8自然段)写登上天都峰所见景色,抒发感慨。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 于少数人的幸福 属 已属于多数人。”(点题)
“千里江山,尽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过渡),
• ※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 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这一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奇” 而来,“奇”在何处?
在间接(衬托)写出了黄山之“险 ”。
• ※第三部分:记作者等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 过。
•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 ——提示: 本部分“胜境已成公园,绝处已 经逢生”的现实情况与上部分“难登攀” 相互比照。显得波澜起伏。
•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
第1层(1─6)写作者等一行登上天都峰的经过。 今天的登山道路 古人登山的路径 写“我们”登攀的经过,只用三个“直上,直上,直 上”反复,表现了勇往向上的气概。
• 二、课文思路分析:
• ※第二部分: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 ① 这部分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 第1层(1自然段)写史前期,除了金丝猴之外,只有神 话传说中的黄帝、• 丘公、容成子等仙人攀上过黄山 浮 的光明顶。 • 第2层(2─3自然段)写唐宋时期,只有李白及吴龙翰两 人登上过莲花峰。 • 第3层(4─5自然段)写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 行家都没有登上莲花峰顶,而登天都,是在汪瓘以后, 有记载的只有普门法师等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