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词牌精选

合集下载

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

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

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导语、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学修养。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学常识:常见的词牌名篇1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56个常见的词牌名及格式

56个常见的词牌名及格式

56个常见的词牌名及格式1.江南-宋词,七绝2. 渔家傲 - 宋词,七绝3. 满江红 - 宋词,七绝4. 望海潮 - 宋词,七绝5. 蝶恋花 - 宋词,七绝6. 长恨歌 - 唐诗,长调7. 浪淘沙 - 唐诗,长调8. 清平乐 - 唐诗,长调9. 离骚 - 屈原,长调10. 天净沙 - 南曲,小令11. 长相思 - 元曲,小令12. 青玉案 - 元曲,小令13. 水调歌头 - 宋词,小令14. 水龙吟 - 宋词,小令15. 采桑子 - 宋词,小令16. 点绛唇 - 宋词,小令17. 鹧鸪天 - 宋词,小令18. 青山一道同 - 宋词,小令19. 金缕衣 - 宋词,小令20. 菩萨蛮 - 宋词,双调21. 临江仙 - 宋词,双调22. 沁园春 - 清词,双调23. 如梦令 - 清词,双调24. 一剪梅 - 清词,双调25. 汉宫秋 - 元曲,双调26. 紫芝眉 - 元曲,双调27. 塞上曲 - 元曲,双调28. 忆江南 - 元曲,双调29. 渔樵问答 - 宋词,对联体30. 定风波 - 宋词,对联体31. 鹿柴 - 唐诗,绝句体32. 小池 - 唐诗,绝句体33. 春夜喜雨 - 唐诗,绝句体34. 静夜思 - 唐诗,绝句体35. 夜泊牛渚怀古 - 唐诗,绝句体36. 乡村四月 - 鲁迅,律诗体37. 江雪 - 柳宗元,律诗体38. 登高 - 杜甫,律诗体39. 客中行 - 李白,律诗体40. 古朗月行 - 李白,律诗体41.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律诗体4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律诗体43. 春晓 - 孟浩然,五言绝句体44. 玉楼春 - 白居易,五言绝句体45. 望庐山瀑布 - 李白,五言绝句体46. 静夜思 - 李白,五言绝句体4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五言绝句体48. 江畔独步寻花 - 杜甫,五言绝句体4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五言古诗体50. 前出塞 - 王之涣,五言古诗体51. 望岳 - 杜甫,七言绝句体52. 石灰吟 - 白居易,七言绝句体5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七言绝句体54. 敕勒歌 - 高崇文,七言绝句体55. 无题 - 李商隐,七言绝句体56.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七言绝句体。

常用词牌——精选推荐

常用词牌——精选推荐

常⽤词牌常⽤词牌符号:○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1、豪放激壮类⽔调歌头(调⼦较⾼,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

⼀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

⊙○⊙●○●,⊙●●○△。

⊙●○○⊙●,⊙●○○⊙●,⊙●●○△。

⊙●●○●,⊙●●○△。

●⊙●,⊙●●,●○△。

⊙○⊙●○●,○●●○△。

⊙●○○⊙●,⊙●○○⊙●,⊙●●○△。

⊙●⊙○●,⊙●●○△。

⽔调歌头·游泳⑴才饮长沙⽔⑵,⼜⾷武昌鱼⑶。

万⾥长江横渡,极⽬楚天舒⑷。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得宽馀⑸。

⼦在川上⽈⑹:逝者如斯夫!风樯动⑺,龟蛇静⑻,起宏图。

⼀桥飞架南北⑼,天堑变通途⑽。

更⽴西江⽯壁,截断巫⼭云⾬⑾,⾼峡出平湖。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情感,不宜形容⼥性娇弱婉曲⼼态。

)变格●○○●,●○○,⊙●●○○▲。

⊙●⊙○○●●,⊙●⊙○○▲。

⊙●○○,○○⊙●,⊙●○○▲。

⊙○○●,⊙○⊙●○▲。

⊙●⊙●○○,○○○⊙●,○○○▲。

⊙●⊙○,○●●、⊙●⊙○○▲。

⊙●○○,⊙○⊙⊙●,●○○▲。

⊙○○●,⊙○○●○▲。

⊙○⊙○○定格●○○●,●○⊙⊙●,⊙○○▲。

⊙○⊙○○●●,⊙●⊙○○▲。

⊙●○○,⊙○⊙●,⊙●○○▲。

⊙●⊙●,●○○●⊙▲。

⊙●⊙●○○,⊙○⊙●,⊙●○○▲。

⊙●⊙○○●●,⊙●⊙○○▲。

⊙●○○,⊙●⊙○▲。

⊙○○●,●○○●○▲。

满江红(调⼦较⾼,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

⼀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

⊙⊙●、⊙○⊙●,●○○▲。

⊙●⊙○○●●,⊙○⊙●○○▲。

●⊙○、⊙●●○○,○○▲。

○⊙●,○○▲。

○⊙●,○○▲。

●⊙○○●,●○○▲。

⊙●⊙○○●●,⊙○⊙●○○▲。

●⊙○、⊙●●○○,○○▲。

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

常见的词牌名100个

常见的词牌名100个

常见的词牌名100个1、满江红2、南歌子3、定风波4、浣溪沙5、菩萨蛮6、采桑子7、清平乐8、鹧鸪天9、蝶恋花10、卷珠帘11、临江仙12、满庭霜13、满朝欢14、满院春15、锦花香16、锦上花17、锦帐春18、锦园春19、锦堂春20、锦缠道21、解火令22、解佩令23、念奴娇24、解佩环25、瑞飞好26、瑞龙吟27、瑞鹤仙28、瑞鹧鸪29、摸鱼子30、照红梅31、照碧桃32、鹊桥仙33、鹊踏枝34、楚天谣35、楚云深36、鼓笛令37、鼓笛慢38、醉江月39、醉中天40、醉公子41、醉乡春42、醉红妆43、醉花间44、醉花番45、醉花阴46、醉花春47、忆王孙48、解连环49、解语花50、解春风51、解冤结52、瑞云浓53、醉太平54、满官花55、满园花56、满庭芳57、声声慢58、望云滩引59、望花花令60、福寿千春61、刷子序犯62、婆罗门引63、踏莎美人64、隔浦莲近65、隔溪梅令66、紫萸香慢67、鹊桥仙令68、貂裘换酒69、虞美人影70、霜天晓角71、辘轳金井72、露华春慢73、潇湘夜雨74、骊歌一叠75、荔枝香近76、换巢鸾凤77、越女镜心78、惠兰芬引79、谢春池慢80、辘轳仙影81、霓裳羽衣82、感皇恩慢83、感恩多令84、紫花儿序85、湘春夜月86、换巢鸾凤87、鬓云松令88、越女镜心89、愁春未醒90、愁倚阑令91、宴春台慢92、虞美人令93、疏帘淡月94、暗香疏影95、隔溪栖令96、不如归去97、扑蝴蝶近98、公无渡河99、长相思令100、水调歌头拓展阅读词牌名指的是词格式的名称,是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创作出来的。

它又被称为词格、词典,是填词时使用的曲调名,当词和曲完全脱离后,词牌便只作为文字结构的一种定式。

常见词牌一百例

常见词牌一百例

常见词牌一百例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百例常见的词牌:《菩萨蛮》,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

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

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后用作词牌。

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阕三平韵。

《浣溪沙》,又作“浣纱溪”,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甫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绝句三首》)。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

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今浙江省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

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如梦令》,词牌名。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

以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

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调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常见的词牌名100个

常见的词牌名100个

常见的词牌名100个常见的词牌名有很多,它们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传统,每一个词牌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下面我将列举出一些常见的词牌名,并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1.渔家傲·秋思2.水调歌头·游园不值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4.满庭芳·题秋思5.迈陂塘·初秋6.谒金门·山寺清幽7.淮海闲话·水调歌头8.海棠词·劝妒9.渔家傲·秋思10.鹧鸪天·暮春11.临江仙·霜叶红于二月花12.江城子·千秋岁13.望江南·两岸猿声啼不住14.鹧鸪天·暮春15.临江仙·暮春16.减字木兰花·立春17.定风波·北固亭怀古18.浪淘沙令19.观前春·三台20.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1.梧桐树·盼秋22.定风波·北固亭怀古2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4.蝶恋花·小阁怀古25.满庭芳·题秋思2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7.水调歌头·游园不值28.江城子·千秋岁29.江城子·千秋岁30.江城子·千秋岁31.江城子·千秋岁32.江城子·千秋岁33.江城子·千秋岁34.江城子·千秋岁35.江城子·千秋岁36.江城子·千秋岁37.江城子·千秋岁38.江城子·千秋岁40.江城子·千秋岁41.江城子·千秋岁42.江城子·千秋岁43.江城子·千秋岁44.江城子·千秋岁45.江城子·千秋岁46.江城子·千秋岁47.江城子·千秋岁48.江城子·千秋岁49.江城子·千秋岁50.江城子·千秋岁51.江城子·千秋岁52.江城子·千秋岁54.江城子·千秋岁55.江城子·千秋岁56.江城子·千秋岁57.江城子·千秋岁58.江城子·千秋岁59.江城子·千秋岁60.江城子·千秋岁61.沁园春·雪62.踏莎行·影调63.离骚64.涉江采芙蓉·答嵇叔夜不眠65.石州慢·霜叶红于二月花66.石州慢·山歌夜半梧桐树67.石州慢·咏梅68.石州慢·山歌夜半梧桐树69.石州慢·谢金山访戏园即事寄崔二周70.石州慢·花影(原名“回京杂诗”)71.石州慢·繁露72.石州慢·翠楼声73.石州慢·迢迢牵牛星74.石州慢·临歧隐士沟75.石州慢·小重山76.石州慢·浪淘沙·北戴河早秋77.石州慢·山歌夜半梧桐树78.石州慢·漫潭79.石州慢·寄忆80.石州慢·菩萨蛮81.石州慢·山歌夜半梧桐树82.石州慢·浪淘沙83.石州慢·山川萧瑟84.石州慢·花无重彩85.石州慢·菩萨蛮86.石州慢·春夜喜雨87.石州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88.石州慢·减字木兰花89.石州慢·波带深处90.石州慢·巽局91.石州慢·视落92.石州慢·波带深处93.石州慢·三叠泉94.石州慢·静夜思95.石州慢·夜泊牛渚怀古96.石州慢·翠楼繁露97.石州慢·贺新郎98.石州慢·山行99.石州慢·古夜行100.石州慢·处暑这些词牌名中有一些是名家所创作的词牌名,代表着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感悟。

56个常见词牌

56个常见词牌

56个常见词牌写词必备——56个常见词牌1.虞美⼈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宠姬虞美⼈,因以为名。

⼜名《⼀江春⽔》、《⽟壶⽔》、《巫⼭⼗⼆峰》等。

双调,五⼗六字,上下⽚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2.苏幕遮唐⽞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西域龟兹国。

幕,⼀作“莫”或“摩”。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字,上下⽚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烟翠。

⼭映斜阳天接⽔,芳草⽆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好梦留⼈睡。

明⽉楼⾼休独倚,酒⼊愁肠,化作相思泪。

3.醉花阴⼜名《九⽇》,双调,五⼗⼆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

佳节⼜重阳,⽟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4.南乡⼦唐教坊曲名。

⼜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曹刘,⽣⼦当如孙仲谋。

5.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绝妙,后⼈⽤其名为词调。

⼜名《⼤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杏花天》、《⾚壁谣》、《壶中天》、《⼤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多个名称。

⼀百字。

前⽚四⼗九字;后⽚五⼗⼀字,各⼗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6.天仙⼦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改名。

二十种常见词牌名

二十种常见词牌名

二十种常见词牌名本文主要讲「转」三十个常见词牌,三十首对应名篇,相信很多朋友对于二十种常见词牌,最有名二十首词牌名,十句词牌名等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天樱时号就来谈谈二十种常见词牌,最有名二十首词牌名。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亦名《寿星明》。

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叠韵。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想得久,恨得久,恨到时候。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

后进入教坊。

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廿七字,三平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玉春楼取白乐天“玉楼宴罢醉和春”。

又作《木兰花》《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烟外晓寒轻,春日红杏枝头闹。

长大恨少快感,却愿意爱女儿,淡淡一笑。

为你而饮酒劝夕阳,花中留夕照。

——宋祁诉衷情唐教坊曲名。

唐温庭筠取《离骚》诗句“众不可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后人更名为《桃花水》,《不花间》,《偶相逢》,《画楼空》,《试周郎》等。

单调,33字,5仄韵,6平韵。

双调正体44字,上片5句3平韵,下片6句3平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弦管,平仄[韵](叠句)
春草昭阳路断。◎仄◎平◎仄[韵]
【解题】
《乐府诗集》载,中唐时<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乃演为长短句之词。<调笑>,《词谱》作<古调笑>;《韦江州集》作<调啸>。一名<宫中调笑>;一名<转应曲>:一名<三台令>。胡适《词选》云:“<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是一种游戏的歌词;<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词;<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白居易诗,有“打嫌调笑易”句;自注云:“<调笑>,曲名也。”于是可见此调成立于中唐之际也。
【解题】
本调之创,本咏水仙,厥后依调填词,多属泛咏;字数增减,体乃增多。据万氏《词律》所收,有五十四字者、五十六字者,五十八字者有七体之多;更有六十二、七十四、九十三字者。至六十字者,除本调外,又有秦观一首,尾三字作仄平仄;顾敻一首,尾作三字两句,俱非正格。欧公此调,据《野客丛谈》云:“欧阳永叔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钱文僖公为西京留守。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皆不至,移时方来。钱责妓云:‘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觉,失金钗,犹未见。’钱曰:‘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即席赋此。坐皆击节,命妓满斟送欧。而令公库偿钗。”因即注题“妓席”,而后人即奉为<临江仙>调为正宗。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仄◎平◎仄仄平平
秦淮碧。平平仄[韵]
【解题】
《词学全书填词名解》:“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按万氏《词律》,引《冥音录》作<上江红>。但“上”谐作“满”,音殊不类。考《本草纲目》有“满江红”水草,为浮游水面之细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时,民间已有此种名称之水草,随取入词,未可知也。或以董谷《碧里杂存》载有“满江红”为江淮船名;则故事始自明太祖,当非词名所本也。
数声和月到帘栊。仄平◎仄仄平平[韵]
【解题】
《词苑丛谈》:“李重光<深院静>小令一阕。升庵曰:‘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也;复有<云鬓乱>一篇,其词亦同。”尝见一旧本,则俱系<鹧鸪天>,二词之前,各有半阕,其‘云鬓乱’一阅云:‘节候虽佳景渐阑……。’其‘深院静’一阕云:‘塘水初澄似玉容……。’”是本调因李后主咏捣练,而从<鹧鸪天>中所分出,自后遂独成专调,即以<捣练子>为名。又以词中句有“深院”及“月”等字样,因又名<深院月>。
已非畴昔。仄平平仄[韵]
王谢堂前双燕子,◎仄◎平平仄仄
乌衣巷口曾相识。◎平◎仄平平仄[韵]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仄◎平◎仄仄平平
春潮急。平平仄[韵]
思往事,平◎仄
愁如织。平平仄[韵]
怀故国,平◎仄
空陈迹。平平仄[韵]
但荒烟衰草,仄◎平平仄
乱鸦斜日。仄平平仄[韵]
玉树歌残秋露冷,◎仄◎平平仄仄
胭脂井坏寒□泣。◎平◎仄平平仄[韵]
常用词牌精选
卜算子·别意
苏轼
水是眼波横,仄仄平
眉眼盈盈处。◎仄平平仄[韵]
才始送春归,◎仄仄平平
又送君归去。◎仄平平仄[韵]
若到江南赶上春,◎仄平平仄仄平
千万和春住。◎仄平平仄[韵]
【解题】
《词律》引毛氏云:“骆义乌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观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之句,故《图谱》删<卜算子>而名<百尺楼>;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较早也。
临江仙·妓席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仄◎平平仄仄
雨声滴碎荷声。◎平◎仄平平[韵]
小楼西角断虹明。◎平◎仄仄平平[韵]
阑干私倚处,◎平平仄仄
遥见月华生。◎仄仄平平[韵]
燕子飞来窥画栋,◎仄◎平平仄仄
玉钩垂下帘旌。◎平◎仄平平[韵]
凉波不动簟纹平。◎平◎仄仄平平[韵]
水晶双枕畔,◎平平仄仄
犹有堕钗横。◎仄仄平平[韵]
【填词法】
本调凡三十二字。起为二字叠句,平仄一定。第三句为平起仄韵之六字句,第二、三字平仄可易。第四句换平韵,为平起平收之六字句,第一、三字平仄不拘。第五句亦为六字句,仄起平叶,第一字可仄。第六、第七句,则以上句末二字颠倒而重叠之,换仄韵。末句则与第五句略同,特叶仄韵,而第三、五字平仄亦可通用耳。通首凡三换韵,以六言句为主,盖犹带乐府<三台>之旧面目。两字叠句,实为拗体之滥觞;而第六句即为上句末二字之倒装,亦为定格也。
【填词法】
本调四十四字,前后两阕,均四句而两韵;通体,各句第一字均平仄不拘。第一二句句法,俱为上一下三,中加一衬字。第三句与<捣炼子>第三句同。末句五字,仄仄平平仄,与上首<雨淋铃>末句同。后半阕依此类推。
捣练子·秋闺
李煜
深院静,平仄仄
小庭空,仄平平[韵]
断续寒砧断续风。◎仄平平◎仄平[韵]
无奈夜长人不寐,◎仄◎平平仄仄
【填词法】
本调六十字,前后阕相同。起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不用韵。次为六字句,用韵。第三句为平起平韵之七言句,故一三两字平仄不拘。四五两句恰与仄起五言绝句末二句句法相同;每句第一字亦不拘平仄。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拉
六代豪华,◎仄平平
春去也、◎◎仄
更无消息。◎平◎仄[韵]
空怅望,◎◎仄
山川形胜,◎平◎仄
【填词法】
本调二十七字,起为三字对句,句法均上二下一。第三、四、五句,与平起七绝诗之二、三、四句无异,故一、三、五字平仄,俱可不论。
调笑令·宫词
王建
团扇,平仄[韵]
团扇,平仄[韵](叠句)
美人并来遮面。仄◎◎平平仄[韵]
玉颜憔悴三年,◎平◎仄平平[韵](换平韵)
谁复商量管弦。◎仄平平仄平[韵]
弦管,平仄[韵](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填词法】
本调九十三字。首句四字,不用韵,与<锦缠道>首句同。次句七字,起韵,上三字为豆,第一、三字可仄,下四字,第一、三字平仄不拘。第三、四句为四字两句,上加三字豆。“空”“怅”二字可仄可平;“山”“形”二字亦平仄不拘。其句法与<潇湘夜月>前阕末句相同;惟一为仄叶,一为平叶耳。第五、第六俱七言句,上句仄起仄收,不用韵,下句平起仄韵;宜用对偶。第十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实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上加一字豆也。末句三字,作平平仄,乃定格;而语气须与上句相贯。后阕换头。起四句皆三字仄句,第二、第四句叶韵,第一句第二字,第三句第一、二字,俱不拘平仄。此四句既可一、二两句自为对偶,亦可以上二句对下二句。第五、六句亦为两四字句,上加一豆;上句“荒”字可仄,下句叶韵而平仄不可移易。此八字宜用对偶。以下均与前阕第五句以下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