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纱布包扎步骤-范文模板 (10页)

合集下载

绷带及三角巾包扎法

绷带及三角巾包扎法
绷带包扎
包扎的目的
1、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 会。
2、减少出血,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管、 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
3、固定敷料、夹板与受伤部位。 4、支托伤部,使伤部舒适安定。 5、防止肿胀。
常用包扎材料
1、纱布 2、胶布 3、三角巾 4、绷带 5、四头带 6、腹带 7、胸带 8、丁字带
螺旋反折法: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 先按环形法缠绕。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 绷带反折,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 3 )转折包扎法 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粗 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 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2指宽 齐眉露耳 三角并两角 枕后交叉额前 打结
*1、額頭包紮法
三角巾折成三指宽 一个固定三个折: 上1/3处盖伤眼 患侧耳下一个折 健康眼上面一个折, 健康耳下一个折(在健眼 上方前额反折,转向伤侧 耳上打结。)
三角巾折三指 宽
枕后向前
鼻梁上交叉
枕下部固定打 结
( A )环行包扎法 适用于额部、手 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的部位。
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 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 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 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 3-4 圈即可。
( B )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 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
几种基本绷带包扎法
A. 环形包扎法:用于定带(固定)或结带 (结束),及包扎粗细相同部位。
环型绷带包扎法
包扎时先固定绷带,(A)使带端斜置包扎部 位之下方,把绷带环扎,(B)将斜出之一角 露出,(C)再把斜出部份下折,(D)环扎 二至三圈。

包扎的过程的作文

包扎的过程的作文

包扎的过程的作文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小心摔一跤,膝盖上多了个“小地图”的经历?嘿嘿,我说的就是那个红红的、还有点疼的小伤口。

今天,我就来给大伙儿讲讲,我是怎么变成“小小包扎师”,给自己的“小地图”穿上隐形斗篷——包扎的全过程,保证让你们听得津津有味!那天下午,阳光正好,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疯跑,结果一个不留神,脚下一滑,就像动画片里的角色一样,来了个“优雅”的滑步,然后“啪叽”一声,膝盖就跟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留下了一块醒目的“印记”。

疼得我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但我是个勇敢的小战士,对吧?我得自己解决!首先,我跑到教室,翻箱倒柜找出了班级的“急救小宝箱”。

哇,里面东西真不少,有创可贴、纱布、消毒液,还有个小镊子,看起来挺专业的嘛!我深吸一口气,就像要完成什么大任务一样,心里默念:“别怕,你可以的!”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卷起裤腿,露出了那块“小地图”。

哎呀,看着都有点心疼自己。

不过,我可没忘记妈妈教我的第一步——清洁伤口。

我拿起消毒液,轻轻地,就像给花儿浇水一样,在伤口周围喷了喷。

那凉丝丝的感觉,好像给伤口吹了个凉爽的风,疼痛也减轻了不少。

然后,就到了包扎的关键步骤了。

我拿起一块纱布,它软绵绵的,好像云朵一样温柔。

我轻轻地,一层一层地把它盖在伤口上,生怕弄疼了这位“小伤兵”。

每盖一层,我都像是在给它盖上一层温暖的被子,让它好好休息。

包扎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技巧,就是纱布的边角要叠得整整齐齐,这样看起来就像是个小小的艺术品,嘿嘿。

最后,我用医用胶带固定住纱布,就像是给云朵穿上了透明的雨衣,既保护又透气。

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我忍不住笑了,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虽然膝盖还有点疼,但想到自己也能当个小小包扎师,就觉得这点疼根本不算啥!通过这次经历,我学到了很多。

原来,遇到小伤小痛,我们不仅可以依赖大人,自己也能成为小小英雄,照顾好自己。

而且,包扎的过程就像是在给伤口讲故事,告诉它:“别怕,有我在,你会很快好起来的!”这种感觉,真的超棒的!所以,小伙伴们,下次如果你们也遇到了“小地图”的困扰,不妨试试自己动手包扎,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能干哦!。

临床操作指导:三角巾包扎法

临床操作指导:三角巾包扎法

1、⽬的:保护伤⼝,减少感染,压迫⽌⾎,固定⾻折,减少疼痛。

2、要求:伤⼝封闭要严密,防⽌污染伤⼝,松紧适宜,固定牢靠。

其要领是:快、准、轻、牢。

快-动作要快。

准-敷料盖准后不要移动。

轻-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

牢-包扎牢靠 3、⽅法:边要固定,⾓要拉紧,中⼼伸展,敷料贴紧,包扎贴实,要打⽅结,打结要牢,防⽌滑脱。

4、三⾓⼱规格:⼀平⽶⽅块对折剪⼆条,顶⾓缝合长系带。

5、全⾝各部位包扎: (1)头部包扎:将三⾓⼱底边向上翻折两指宽,盖住头部,在眉上、⽿上,把两底⾓和顶⾓在枕后交叉,回额中央打结。

⼝决:眉上枕下⽿不扎, 底⾓两⼿分开拿, 枕后正确来交叉, 回头固定额前结。

(2)单眼包扎法:将三⾓⼱折成三指宽的带形,以上三分之⼀盖住伤眼,三分之⼆从⽿下端反折绕向脑⾄健侧,在健侧眼上⽅前额处反折⾄健侧⽿下再反折,转向伤侧⽿上打结固定。

(3)双眼包扎法:将三⾓⼱折成三指宽带形,从枕后部拉向双眼在⿐梁上交叉,绕向枕下部打结固定。

(4)下颌包扎法:将三⾓⼱折成三指宽带开,留出系带⼀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端颊侧⾯交叉反折,转回颌下,从⽿后伸向头顶部打结固定。

(5)单肩包扎法:把三⾓⼱⼀底⾓斜放在胸前对侧腋下,将三⾓⼱顶⾓盖信后肩部,⽤顶⾓系带在上臂三⾓肌处固定,再把另⼀个底⾓上翻后拉,在腋下两⾓打结。

⼝决:折成不等燕尾式, 尾⾓向上对肩颈, 系带绕臂与底结, 尾⾓对侧腋下结。

(6)双肩包扎法:把三⾓⼱底边放两肩上,两侧底⾓向前下⽅绕腋下⾄背部打结,顶⾓系带翻向胸前,在两侧肩前假扣扎紧固定。

⼝决:底边平肩放整齐, 底⾓绕腋背打结, 顶⾓系带翻胸前, 两侧胸前假扣结。

(7)单胸包扎法:将三⼱顶⾓对准肩缝,盖住伤部,底边上翻把两底⾓围胸,在背后与顶⾓系带打结固定。

⼝决:顶⾓对准伤肩缝(患侧), 底边围胸背后结, 顶⾓系带要结牢 (8)双胸包扎法:将三⾓⼱⼀底⾓对准肩部,顶⾓系带围腰在对侧底边中央打结,上翻另⼀底⾓盖住胸部,在背后V字形打结固定。

教你正确的伤口包扎方法!外伤包扎-伤口包扎-包扎器材

教你正确的伤口包扎方法!外伤包扎-伤口包扎-包扎器材

教你正确的伤⼝包扎⽅法!外伤包扎-伤⼝包扎-包扎器材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

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减少感染、保护伤⼝、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的。

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包扎概述 包扎伤⼝应了解有⽆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看得到的伤⼝⽽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有没有合并⾻折,其包扎的⽅法就有所不同,有⾻折时,包扎应考虑到⾻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伤⼝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如合并了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

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者。

即使⾃觉良好,也需观察24⼩时。

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恶⼼、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进⾏包扎之前或同时,⼀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较隐蔽的内脏损伤。

 与体腔相通的伤⼝的包扎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现场⼀般只需对伤⼝进⾏简单的覆盖,然后尽快送医院或紧急联系医务⼈员前来救治。

例如,与腹腔相通的腹部伤⼝,可⽤⼲净的纱布、⽑⼱、被单等覆盖。

如有肠管或⽹膜从创⼝处膨出,切勿试图将其回纳腹腔内,以免加重腹腔污染。

对膨出的肠管或⽹膜,应⽤⼲净的碗将其完全盖住,或⽤⼲净纱布圈套于周围再⾏包扎,以防挤压膨出的肠管或⽹膜。

⼜如,与胸腔相通的胸部伤⼝,可造成开放性⽓胸。

其中,“交通型⽓胸”与“⾼压(张⼒)型⽓胸”症状严重,甚⾄可致昏迷、死亡。

前者应尽快⽤⽆菌纱布或其他清洁的敷料封闭伤⼝,包扎固定,防⽌反常呼吸,以便减轻症状和减轻持续伤害。

对于“⾼压(张⼒)型⽓胸”,由于破裂⼝形成单向活瓣,当⼈吸⽓时裂⼝开放,⽓体不断进⼊胸膜腔;呼⽓时裂⼝关闭,以⾄⽓体不能排出。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是否有效等情况。

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的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一、三角巾包扎技术1、平结(也称外科结和方结)打结技术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

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和骨隆突出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内→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的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适用于肩部受伤。

取适宜体位→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巾→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夹角朝上置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包绕上臂部打结→两角(向后的一角大于向前的角并压住前角)分别经胸部和背部拉向对侧腋前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完整版)急救包扎止血练习

(完整版)急救包扎止血练习

(完整版)急救包扎止血练习
急救包扎止血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能够帮助伤者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并确保伤口的恢复。

下面是一份完整的急救包扎和止血练
指南,帮助您掌握这一技能。

材料准备:
- 纱布:用于覆盖伤口的消毒纱布。

- 弹性绷带:用于固定纱布和保持伤口的止血。

- 清水和消毒液:用于清洁伤口和杀死细菌。

- 手套: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安全。

步骤:
1. 戴上手套,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卫生安全。

2. 用清水和消毒液清洁双手,以及伤者的伤口,确保伤口无尘
和细菌。

3. 用纱布轻轻覆盖伤口,确保完全覆盖,并稍微超出边缘,以
防止细菌侵入。

4. 使用弹性绷带固定纱布。

从伤口附近的一个方向开始,用绷
带包住伤口,保持适当的紧密度,但不要过紧。

5. 当绷带到达伤口另一侧时,将其反向交叉,并继续包扎直至覆盖整个伤口。

6. 用绷带结束时进行最后一次交叉,确保包扎牢固。

7. 检查伤口是否有紧绷或乱包的地方,并进行调整,确保不会对伤者造成不适或窒息。

8. 对伤者进行适当的安抚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你正在为他们提供帮助。

注意事项:
- 尽量不要直接触摸伤口,以免感染。

- 如果伤口不断出血,不能通过包扎止血,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 当伤者受伤严重或失去意识时,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通过练急救包扎和止血技巧,可以提高您的急救能力,并为紧急情况做好准备。

记得保持冷静和自信,随时提供帮助。

希望这份急救包扎止血练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包扎操作流程

包扎操作流程

包扎操作流程包扎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处理伤口、创伤或手术后的皮肤损伤,以促进愈合并防止感染。

下面是包扎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包扎材料,包括无菌敷料、手套、消毒药水、医用胶布、剪刀、镊子等。

2.个人卫生需求操作者应戴上干净的手套,并洗净双手,确保操作环境的卫生。

3.伤口处理如果伤口表面有明显的污垢或血液,应用生理盐水或消毒药水清洗伤口,轻轻擦拭以确保伤口表面的清洁。

如果伤口有异物,需要使用镊子进行轻轻取出。

4.开始包扎取出合适尺寸的无菌敷料,将其平铺在干净平整的表面上。

将伤口位置放置于敷料中央。

5.固定伤口使用医用胶布或绷带将敷料固定在伤口上,确保敷料牢固而不会松动。

应尽量避免过紧,以免影响正常血液循环。

6.覆盖伤口在固定好的敷料上,再次覆盖一层无菌敷料,以增加保护和隔绝外界细菌的作用。

同样,使用医用胶布或绷带将覆盖层固定在原敷料上。

7.检查透明胶布是否有气泡如果使用了透明胶布,需要仔细检查是否有气泡。

如有气泡需轻轻按压,使其平滑贴合在伤口上。

8.敷料固定最后,使用绷带或医用胶布轻轻固定整个包扎部位,确保包扎不会松动或脱落。

9.清理工作包扎完成后,应清理好工作区域,并将使用过的材料丢弃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10.监测伤口包扎完成后,应定期监测伤口的情况。

如果出现伤口变红、肿胀、渗液等症状,有可能是感染的迹象。

应及时就医或咨询医生。

总结:包扎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个人卫生需求、伤口处理、开始包扎、固定伤口、覆盖伤口、检查透明胶布是否有气泡、敷料固定、清理工作和监测伤口等步骤。

在进行包扎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环境的卫生,正确选择和使用包扎材料,并注意伤口清洁和伤口固定的紧度,以利于伤口的愈合和预防感染。

单肩外伤止血包扎

单肩外伤止血包扎

单肩外伤止血包扎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物品准备
三角巾、纱布绷带、胶条、手套
二、单肩外伤止血包扎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自我保护)
2.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伤情
3.纱布覆盖伤口,伤口封闭要严密并予以固定
4.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度,大片在后压住小片,放于伤肩上
5.燕尾夹角对准侧颈部
6.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打结
7.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至对侧腋下打结
三、单肩外伤止血包扎操作评分标准
区县机构姓名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纱布包扎步骤篇一:干湿球温度表测湿原理与纱布包扎方法分析干湿球温度表测湿原理与纱布包扎方法分析【摘要】通过对干湿球温度表的测湿原理关系分析,得出干湿球温度表测湿的准确度依赖于湿球温度的准确,而要使湿球的示值准确,必须保证湿球的表面与空气间有良好的蒸发及热量交换。

因此正确的包扎湿球纱布和保持其清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湿球;纱布;包扎0.引言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及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天气的变化与大气中湿度的变化极为密切。

云雾和降水都来自水汽,大气中的水相转换是通过水汽来进行能量传递的,所以大气中湿度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农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地面观测中空气湿度是重要的观测要素之一。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是距地1.5米处的空气湿度。

测量湿度的仪器主要有湿球温度表、毛发湿度表、通风干湿表、湿度计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等。

干湿球温度表是用于测定空气湿度的人工站仪器。

湿球温度表的准确度除了与湿球温度表的性能、安置湿球温度表的百叶箱、湿润湿球纱布的水质及包扎湿球用的纱布质量和湿球纱布的清洁有关,还与湿球纱布包扎的状态有关。

根据多年的测报工作实践经验,从物理量方面分析干湿球温度表的测湿原理及湿球纱布包扎的最适宜方法。

1.干湿球温度表的测湿原理湿球温度是标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一种手段,其含义是,某一状态篇二:常用包扎方法常用包扎方法:绷带包扎和三角巾包扎常用包扎方法:绷带包扎和三角巾包扎。

1.绷带包扎之环行包扎(还有蛇行、螺旋、螺旋反折包扎等):绷带作环行重叠缠绕。

用在胸部、腹部、手腕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

为了便于固定,使之不滑落,第一圈可以梢斜,第二、三圈环行,并把斜出圈外的绷带尾部平均剪开,先打半结,绕一圈后,再将两尾用活结结扎。

2.三角巾(边长1米的直角三角布块)包扎是广泛用于较大创面的一种包扎方法。

三角巾包扎包扎要做到: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消毒纱布要结实,否则会影响包扎质量。

三角巾头部包扎(还有面、胸背部、手足包扎等):先沿三角巾的长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从前额包起,把顶角和左右两角拉到脑后,先作一个半结,将顶角塞到结里;然后再将左右角包到前额作结。

也可以把三角巾的顶角放在鼻尖,底边放在脑后,把左右两角拉到前额作结,再把顶角上翻固定。

手足包扎:把手指、足趾放在三角巾的顶角部位,把顶角向上折,包在手背或足背的上面;然后把左右两角交叉,向上拉到手腕或踝的左右两面缠绕作结。

①包扎术是战场救护及家庭医疗救护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可直接影响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也可以用其它材料代替。

②三角巾包扎法:(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到前额打结。

(2)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一结,套于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

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

(3)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置于一侧腋下的季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

然后将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

(4)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

(5)手、足包扎:手(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足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踝部)打结。

③绷带包扎:(1)绷带包扎法:用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端向近端,绷带头必须压住,即在原处环绕数周,以后每缠一周要盖住前一周1/3~1/2。

(2)环形包扎法:在肢体某一部位环绕数周,每一周重叠盖住前一周。

常用于手、腕、足、颈、额等处以及在包扎的开始和末端固定时用。

(3)螺旋包扎法:包扎时,作单纯螺旋上升,每一周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肢体和躯干等处。

(4)8字形包扎法:本法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

多用于肘、膝、踝、肩、髋等关节处。

④包扎时应注意:(1)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污染伤口。

(2)包扎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移动。

(3)最好用消毒的敷料覆盖伤口,紧包时也可用清洁的布片。

(4)包扎四肢时,指(趾)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观察。

(5)应用三角巾包扎时,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固。

二、包扎术: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

包扎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

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包扎材料 1、三角巾用边长为1m的正方形白布或纱布,将其对角剪开即分成两块三角巾,90°角称为顶角,其他两个角称为底角,外加的一根带子称为顶角系带,斜边称为底边。

为了方便不同部位的包扎,可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称为带状三角巾,或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成燕尾式,称为燕尾式三角巾(图6-29)。

2、袖带卷也称绷带。

是用长条纱布制成,长度和宽度有多种规格。

常用的有宽5cm、长600cm和宽8cm、长600cm两种。

(二)包扎方法 1、头部包扎(1)三角巾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顶部外伤,方法如图6-30所示。

先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所有的伤口包扎前均先覆盖无菌纱布,以下不再重复),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枕部,将底边经耳上向后拉紧压住顶角,然后抓住两个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额部中央打结。

(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适用于颜面部外伤,方法如图6-31所示把三角巾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后在额前打结固定。

可以在眼、鼻处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开窗。

(3)双眼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双眼外伤,方法如图6-32所示。

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壮,中段放在头后枕骨上,两旁分别从耳上拉向眼前,在双眼之间交叉,再持两端分别从耳下拉向头后枕下部打结固定。

(4)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适用于下颌、耳部、前额、颞部小范围伤口,方法如图6-33所示。

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状放于下颌敷料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分别经耳部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颞部交叉成十字,然后两端水平环绕头部经额、颞、耳上、枕部,与另一端打结固定。

2、颈部包扎适用于颈部外伤。

(1)三角巾包扎:方法如图6-34所示。

嘱伤员健侧手臂上举抱住头部,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中段压紧覆盖的纱布,两端在健侧手臂根部打结固定。

(2)绷带包扎:方法基本与三角巾包扎相同,只是改用绷带,环绕数周再打结。

3、胸、背、肩、腋下部包扎(1)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方法如图6-35所示。

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2)背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背部外伤。

方法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

(3)侧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单侧侧胸外伤,方法如图6-36所示。

将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正对伤侧腋窝,双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端,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下胸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肩部打结。

(4)肩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肩部外伤,方法如图⒍37所示。

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5)腋下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腋下夕卜伤,方法如图6-38所示。

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压腋下伤口敷料上,再将巾的两端向上提起,于同侧肩部交叉,最后分别经胸、背斜向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4、腹部包扎腹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腹部外伤,方法如图6-39所示。

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

5、四肢包扎(1)臀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臀部外伤,方法与侧胸外伤包扎相似。

只是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腰部,紧压伤口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伤侧大腿根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腰部打结。

(2)上肢、下肢绷带螺旋形包扎:适用于上、下股除关节部位以外的外伤,方法如图6-40所示。

先在伤口敷料上用绷带环绕两圈,然后从胶体远端绕向近端,每缠一圈盖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状,最后剪掉多余的绷带,然后胶布固定。

(3)8字肘、膝关节绷带包扎:适用于肘、膝关节及附近部位的外伤,方法如图 6-41所示。

先用绷带的一端在伤口的敷料上环绕两圈,然后斜向经过关节,绕肢体半图再斜向经过关节,绕向原开始点相对应处,现绕半圈回到原处。

这些反复缠绕,每缠绕一圈覆盖前圈的1/3~1/2,直到完全覆盖伤口。

(4)手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手外伤,方法如图 6-42所示。

将带状三巾的中段紧贴手掌,将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

(5)脚部三角巾包扎:方法与手抱扎相似。

(6)手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肘关节包扎相似,只是环绕腕关节8字包扎。

(7)脚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膝关节相似,只是环绕踝关节8字包扎。

篇三:绷带包扎方法(1)绷带包扎方法外科包扎是外科治疗学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技术。

可用于换药时伤口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纱布敷料后;也可用于伤口是污染伤口时,如外伤伤口,为了保护创伤免受再污染而及时进行包扎,还能起到止血,止痛作用,或固定作用等等。

包扎材料三角巾一般在紧急情况(如在战地创伤救护时)及患者较多时,一下子其他包扎材料无法满足需要时为适用。

主要用于头,胸,腹,四肢等处的损伤包扎,另还可用作悬吊带腹带常用于腹部手术或腹部受伤后病人的包扎固定,有防止伤口裂开的作用。

还可以用于病人产后恢复体形。

普通绷带绷带借助物理作用,达到固定与治疗患部的目的。

如固定敷料、出血伤口的加压包扎、肢体支持与悬吊以及和夹板、石膏一同应用固定骨折等等。

运用绷带包扎机体的各个部位,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并符合节约的原则。

包扎绷带是临床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

弹性绷带一种由弹性纤维织成的特殊软绷带,规格有7.5cm×225cm,10cm×225cm两种。

主要用于创伤后肢体肿胀、肢体静脉回流障碍以及四肢淋巴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