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C)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C)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C)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25.争论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并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兄弟俩争论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朗读中自然领悟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深刻道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利用好预习单,及时掌握好学生对字、词及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订正,以学定教。

2、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时不能忽视的,小小的一张插图,和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较好地利

用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疏理了课文,理解了词意。

3、在课堂教学精读感悟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兄弟俩的争论,抓重点词句谈体会,读好对话,演好对话。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5自然段)。

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一定特别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

文《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板书:25、争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幻灯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

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同学们都读好了吧,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

幻灯出示生字词:

烤鸭争辩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

关键聚精会神赞许煮了吃烟熏火燎

请大家注意听,看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同桌互读纠错,指名读,正音,齐读

(2)再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文,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引导学生复读。

(二)理清脉络:

(1)其实啊,老师讲的故事就是课文中的盛老师讲给他的学生们听的,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一

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其余的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2)交流

1~5盛老师讲争论的故事。

6~12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完成《配套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并矫正。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煮饭烧烤争辩鲜嫩评理剖开

关键赞许烟熏火燎聚精会神笨手笨脚

2、优秀作业展示

3、范写“辩、聚”。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今天我们既然学习的是争论的故事,我们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

兄弟俩,同桌之间分配一下角色,开始朗读,读出争论的语气,表现出争论的样子。

(1)、哪个组合愿意先尝试一下?指名同桌读。

(2)、评一评,再分角色读读。

(读评结合,师生互动。)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不以为然、大声争辩的语气读出来了吗?很不服气读得还不够味?你来试试!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处地方,体会人物争论时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朗读

时的语气、表情等)

2、看插图,启发想象当时的情景:

(1)、让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感受一下争论现场的氛围: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这张图画出了激烈争论的氛围,当时兄弟俩一定是面红耳赤、怒目圆睁、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好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2)、理解“不以为然”的意思。

什么叫“不以为然”啊?“然”是什么意思啊?幻灯显示:字义竞猜1。看看书上的图画,请你

用不以为然的语气替哥哥跟弟弟争辩一下!

(3)、突出几个反问句。

文中兄弟俩在互相反驳,出现了好几个反问句,我们先来读一读

幻灯出示:

“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现在我们把哥俩的话重现一下,哪个组合愿意再来争论一回?

幻灯出示:

哥哥: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你这话不对,大眼

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弟弟: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4)、两个人合作能读出争论时的不同语气,那么,谁有更大的本领,一个人也能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试一试。

(5)、兄弟俩的争论分出了胜负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争论不休”的含义。选

择“休”的意思。

幻灯出示:字义竞猜2(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劝阻)

3、引读第

4、5自然段。

(1)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好一场难解难分的争辩,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课文:

引读——这时有个——兄弟俩就找他评理,老人——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

其美了吗”)理解:什么叫“两全其美”?

(2)他俩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终于找到了,可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结果却是------

(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

4、对于他俩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啊?那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的结果是怎样造成的?多么令

人沮丧的事啊,带着沮丧的心情再读一读。

5、学到这里,让我们想象一下,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

6、复述故事

学到这里,你想讲讲这个故事吗?别担心,老师给你准备了些提示的词儿,谁来试试——幻灯出示:

充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二)学习课文6~12自然段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

幻灯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你更欣赏哪一种想法呢?能说说具体理由吗?可以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说。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有的人甚至有了自己的思想,下面老师想在咱班发现谁更有思想:怎样把他们

的想法综合一下,说出更全面的观点。

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4、让我们把6——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一下同学们的感悟。

环节三、回归整体——总结延伸、深化认识

三、总结延伸

1、故事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齐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法)

2、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牢记这两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把事情

做起来,永远不要做无谓的争论!

四、、写字教学:辩嫩聚

五、作业:

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将你的争论的

故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哥哥

争论不休、无影无踪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弟弟

教学反思:

《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结构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写了盛老师给同学们讲的一个故事,第二部分写了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感想部分实际上就说明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因此,学生易于理解把握文章的层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讲讲这个故事。在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我就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借助词语简要地说了故事内容。第二环节中,我还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兄弟俩的争论,抓重点词句谈体会,读好对话,演好对话。这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另外,课文中的插图也是教学时不能忽视的,小小的一张插图,和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较好地利用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疏理了课文,理解了词意。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的不足,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鼓励性语言、教学情景的创设都需要加倍努力。

前置性学习单

25、争论的故事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煮、燎”两个生字,我会写“烤、辩、嫩”等九个生字;我能说出“赞许、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等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说出课文大意。

一、放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二、自主识字学词。

1、给下列词语加上拼音并多读几遍。

煮饭烧烤争辩鲜嫩评理剖开

关键赞许烟熏火燎聚精会神笨手笨脚

2、给下列生字组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烤()辩()嫩()评()剖()

笨()键()聚()赞()

3、读读下列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不以为然烟熏火燎聚精会神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无影无踪赞许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可以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第段至第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故事,第段至第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课文写了告诉我们。

四、小测试

1、读拼音,写汉字。

kǎo biàn nèn píng bèn

( )肉()论()草()理()蛋

jiàn jù zàn pōu

关()()会()许()开

2、填空。

(1)、“嫩”字的部首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2)、在“不以为然”中,“然”的意思是,“不以为然”的意思是。(3)、“争论不休”中“休”字的意思是,我会用“争论不休”造句。

3、选词填空。

赞许赞扬

(1)、林林扶着盲人姐姐过马路,大家都()他做得好。

(2)、每次我答对题目时,老师都向我投来()的目光。

4、改写句子。

大雁煮着吃,能有什么味道呢? (改成陈述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故事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故事案例 开学以来,我在所执教的三年(2)班开展了"经典诵读"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把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引进教室,学生们竞相诵读古典诗词,还经常开展赛诗活动,看看谁背的古诗多,班上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一天,我想检查这几天学生们学习古诗的成果,出了这样一道题来考查学生:请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情景的两首古诗。全班学生根据平日积累下来的功底,都面带微笑埋头答起题来。林怡同学果然身手不凡,不到十分钟就写出来了,随后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地交上来。我扫视一下班级,像往常一样,这时班上只剩下马文原还在一笔一划地写着,我耐心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拿着一片纸朝我走 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发现林怡和马文原两人的答题中都有一首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百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只不过是前者说它是描写冬景的,后者则认为它是咏春的。于是我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然后请他们各自讲讲理由。邓园园胸有成竹地道:"'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雪'字点明了季节是冬天。"他的理由好像很充分,许多同学大声附和。接着马文原说:"我认为这首诗是赞美春天景色的。""哈哈哈……"同学们哄堂大笑。我请大家先别笑,听听他们的理由,我把林怡请上讲

台,鼓励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怎么想就怎么说。在我的鼓励下,她壮着胆子继续说下去,"两个黄鹂鸣翠柳"这行诗中的"翠柳",分明是春天特有的景色。"这也是啊!哪……" 同学们小声地议论着,话语中充满疑惑。 我用红笔画出了那两行诗,抓住时机引导同学们开展讨论:"刚才林怡和马文原对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的看法不同,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行诗,好好想一想,再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换意见。"围绕我提出问题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小组甚至激烈地争论着,我认真地倾听学生们的发言,有时还点点头以示鼓励。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的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意见似乎趋于统一了,显然一部分人说服了另一部分。于是,我让各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这回大家都认为曹俊龙同学的看法有道理,理由是:"翠柳"说明柳树已长得一片翠绿,这正是春天的物候特征;而"西岭"上的"千秋雪"是千年 不化的雪,不能用来代表季节的特征。 马文原同学创造性的见解,赢得了满堂热烈的掌声, 也赢得了同学们对他的尊重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完整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9、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教案与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语文要素】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教学课时] 机动 一、勾连单元课文,把握阅读方向 1.课前布置任务: (1)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则故事,制作图文并茂的寓言小报,内容包括标题、情节(山形图、流程图等)、道理、启发等。 (2)学生的寓言小报都展示在图书角里,每人拥有三张星星贴纸,给最欣赏的小报投票,在点评交流中分享阅读乐趣。 2.导入: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今天,老师研发出了实物“魔袋”。 (1)“寓言魔袋变一变”,首先变出第二单元的四则寓言——《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2)接着,请学生简要复述四则寓言的故事内容,说说蕴含的道理。相机理解“小故事大道理”的意思——故事短小,道理深刻。 二、共读古代寓言,感悟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教师选取《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曲突徙薪》,与学生共读,请学生找一找故事里的人物,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提问。 预设: 生:(提问)我想问问主人,为什么你第一次不听客人的劝告呢? 生1:因为主人觉得这是个啰唆的客人,太烦了。

生2:主人以为客人在骗他。 生3:主人可能觉得自己的房子没有问题,听了客人的说法反而心情糟糕。 教师借机提问,如果你是主人,你会怎么做? 预设: 生1:我会听他人的劝告。 生2:我会知错就改,及时地消除隐患。 生3:我会感谢曾经给我建议,帮助过我的人。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经历感受。 3.教师小结阅读两个寓言故事的方法要点: (1)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要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三、交流已读寓言故事,运用阅读策略预测 1.首先进行“寓言故事猜猜猜”游戏。 学生从自己的寓言魔袋中拿出提前制作的三张小卡片。卡片上内容各不相同,分别用图片和文字写明寓言故事的角色、情节、语言、道理等每张卡片对应一方面内容。 (1)学生抽出一张卡片,让小伙伴猜这是哪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预设:有位学生出示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太死板,要学会变通”。小伙伴们的猜测五花八门,《截竿入城》《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 (2)师点拨:不同的寓言故事,有时候也会反映相似的道理。 2.(课件出示:《小故事·大道理·新发现》阅读单)课前,学生从《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中分别记录了三则最喜欢的寓言及自己的阅读发现,独立完成学习单。 (1)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汇总,剔除重复或错误的“发现”,形成小组汇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进行补充或修改。 预设:全班交流中,绝大多数学生关注到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多数题目中含有角色;《中国古代寓言》以人物为主,《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 3.教师引入学生还未读过的《克雷洛夫寓言》,呈现故事目录,让学生借助“预测”策略,通过章节的标题预测故事内容。 4.师生共读《克雷洛夫寓言》中的《仁慈的狐狸》。 预设1:很多学生根据题目都预测这只狐狸心肠特别好,会善事;但读到狐狸劝说其他鸟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12-天鹅的故事-课后、课外练习和作文课课练答案

12 天鹅的故事 【原文】 有一年,春天早早儿来到了群山环抱的天鹅湖,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寒潮突然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 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噜——克哩!地啼叫着,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别的天鹅似乎怔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湖面上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天鹅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

——克哩!” 12 天鹅的故事[练习] 一、词语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cháo(寒潮)hū xiào(呼啸)tā xiàn(塌陷) téng kōng ér qǐ(腾空而起)jīdòngrénxīn(激动人心) 2.给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 湖畔(bàn pàn)胸脯(púpū)颤动(chàn zhàn)沼泽(zhǎo zǎo)结束(shùsù)号子(hào háo )3、为多音字填上正确读音。 (1)一只老天鹅像石头似(shì)的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别的天鹅似(sī)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 (2)我好(hào)奇地问:“您喜欢打猎?”老人点点头说:“是的,我曾经是一个好(hǎo)猎手呢。” (3)我很兴(xīng)奋地在湖边转悠了半天,却一无所获,觉得十分扫兴(xìng)。 4、换部首组词。 脯(铺)(床铺)吱(枝)(树枝)陷(陷)(陷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教案)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趣味故事会”,激发学生讲童话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前指导学生选择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熟并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举行一场趣味故事会,谁讲的故事最好,将被评选为“故事大王”。 二、小组故事选拔赛 1.明确比赛规则;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有趣的内容想想如何突出趣味性,如: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既创设了一个语言沟通的环境,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积极思维的

能力,发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优胜小组或个人总结获奖原因。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大家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板书设计: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注意语气 加上手势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燕子 1 2 3 4 5 【篇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含板书及教学 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燕子》《古诗两首》《荷花》 《珍珠泉》《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课时安排: 《燕子》 2课时《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 2课时《珍珠泉》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单元教学小结: 第一单元 1燕子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 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 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 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 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 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 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 光彩夺 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 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 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 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 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 勃的春天景象, 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 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 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C)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25.争论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并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兄弟俩争论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朗读中自然领悟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深刻道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利用好预习单,及时掌握好学生对字、词及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订正,以学定教。 2、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时不能忽视的,小小的一张插图,和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我较好地利 用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疏理了课文,理解了词意。 3、在课堂教学精读感悟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兄弟俩的争论,抓重点词句谈体会,读好对话,演好对话。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5自然段)。 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一定特别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 文《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板书:25、争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幻灯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 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2、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同学们都读好了吧,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 幻灯出示生字词: 烤鸭争辩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 关键聚精会神赞许煮了吃烟熏火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张晨旭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中“拿来与接纳”板块。本文的内容是提出中国要实行“拿来主义”和批判“送来主义”、“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本文的特点是议论文体;论点鲜明,提出中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论点;论据充足,正面论据和侧面论据相结合;论证形象,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清晰流畅,又活泼幽默,耐人寻味。 二、学生分析 学生从中需要学习的是:论点、论据、论证、论述。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在认知上,对议论文这一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在情感上,能体验和感受对崇洋媚外的行为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担忧之情。 学生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阐述本文的论证和论述特点及其作用。 (2)能说出本文论点和论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概括分析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研究法。 (2)能在理解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感受作者对“送来主义”和“送去主义”的批判和对“拿来主义”的肯定; (2)能体会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 (二)教学重点:能阐述本文的论证和论述特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能阐述本文的论证和论述特点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多种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接触“拿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鲁迅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这个词看上去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如果用一句几乎每人都知道的话代替这个词,这个词又变得离我们很近,这句话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这样又太过抽象了,形象一点来说,“拿来主义”就相当于摘水果,对于那些成熟的,自然是要放进篮子里;对于腐烂的,就要丢在地上;没成熟的,就让它继续挂在树上。然而,这又远远比不上鲁

三年级语文下册《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2苏教版

争论的故事 【教材分析】 课文《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三、四年级的衔接,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课文层次清楚,1-5 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6-11 自然段是同学们的感想。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点,争论不休。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读好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难点:讲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板书:争论的故事,读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故事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么争论?结果怎么 样?) 3、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4、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请你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两遍这个故事,边读边思考。再找一找哪段是盛老师讲关于争论的故事,哪段又写了同学们的感想。 5、反馈、交流。 (1)我们课文里有几只拦路虎——生字,老师检查同学们扫除了没有。(出示词语:烤鸭、争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赞许、聚精会神皮香肉嫩) (2)拦路虎已经除去,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哪些? A 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在争论;(板书:哥哥、弟弟) B 为大雁射下来怎么吃争论(很饿);(板书:吃大雁) C哥哥说煮着吃,弟弟说烤来吃;(板书:煮、烤) 观察图,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D争论不休后请过路老人评理,老人说了个两全齐美的方法后兄弟俩都很满意,(板书:老人、半煮半烤) E结果发现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6、我们读通了课文,能根据板书说说故事的内容吗?试试看。(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兄弟俩为大雁射下来煮着吃还是烤着吃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早就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三语言基础复习资料 一、字音、字形 沼泽zhǎo 冰雹báo 烧灼zhu?盎然ànɡ堆垛du?徜徉chánɡyánɡ铿锵kēnɡqiānɡ青葱cōnɡ轻俏qiào 荒冢zhǒnɡ遐思xiá汲满jí双颊jiá斑斓lán 摇曳ya 涟漪lián yī踮脚diǎn 树梢shāo 蹒跚pán shān 颓然tuí林阴道yīn 大堤dī 翱翔áo xiánɡ萦回yínɡ咆哮páo xiào 鹰隼sǔn 嵯峨cu??丘壑ha迸发banɡ瞭望liào 瑰丽ɡuī轮廓ku?启碇dìnɡ夔州kuí滟澦yàn yù澎湃p?nɡpài 旋涡xuán 婀娜ēnu?对峙zhì万仞ran 草坂bǎn 莽莽苍苍mǎnɡ崆岭滩kōnɡ秭归zǐ汨罗江mì抛锚máo 跋涉bá马厩jiù灰烬jìn 掳掠lǔ庇护bì厄运a夙愿sù通衢qú陶冶yě缱绻qiǎn quǎn 瞻仰zhān yǎnɡ绚丽xuàn 馨香xīn 窒息zhì寥寥无几liáo 魅力mai 狐裘qiú婆娑suō剔透tī雪橇qiāo 排筏fá罡风ɡānɡ擎qínɡ颓垣tuíyuán 车辙zh?倾泻xia笳笛jiā骸骨hái 淳朴chún 疲惫bai 熏黑xūn 隧洞suì蜗行wō稻穗suì胚芽pēi 绯红fēi 蹂躏r?u lìn 砂砾lì齑粉jī缙绅jìn shēn 荟萃cuì纾祸shū翌日yì觇视chān 羁縻jīmí诟骂ɡ?u 天高地迥jiǒnɡ巡徼jiào 邂逅xiah?u 僇人lù愧怍zu?蓼洲liǎo 阉党yān 湮没yān 赀财zī抶扑chì溷藩hùn fān 缇骑tí傫然lěi 詈骂lì 蹈死dǎo 矫诏jiǎo 逡巡qūn 猝发cù投缳huán 赠谥褒美shìbāo 户牖yǒu 社稷jì褐色ha羞怯qia簇新cù鬈曲quán 赊账shē趿拉tā?lɑ脚趾zhǐ 蹙眉cù怜悯mǐn 褶皱zhě窥视kuī荒僻pì塌败tā取缔dì伛偻yǔlǚ 阴翳yì骷髅kūl?u 攥住zuàn 滞笨zhì后裔yì肇始zhào 扈从hù潜藏qián 搴阰qiān pí骐骥qíjì枷锁jiā铸造zhù媲美pì酿出niànɡ威慑sha 筛选shāi 攻讦ji?钳制qián 刮垢ɡ?u 蜕除tuì逞能chěnɡ无稽jī热忱ch?n 悖逆bai 霹雳pīlì铅砣tu?骈文pián 仰韶sháo 沉溺nì匮乏kuì崛起ju?冠冕miǎn 吝啬lìn 脑髓suǐ譬如pì孱头càn 蹩进bi?国粹cuì脂肪zhīfánɡ烹饪pēnɡran 笤帚tiáo zhou 时髦máo 鄙远bǐ缒绳zhuì阙秦ju?疏浚jùn 壅蔽yōnɡ黜恶chù睥睨pìnì汤镬hu?渑池miǎn 驽马nú袒露tǎn 飨xiǎnɡ鲰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 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_三年级语文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_三年级语文 《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 1、课堂上的声音 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刚才说的是书上的四种观点,你们以为谁说得对呢? 生:我支持第四种观点: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前面的三种说法太浅显了,最后一句话才是总结道理。 生2:这句话放在最后,又最深重,是整个故事的总结。所以“不管

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真正告诉我们的是道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满意地点点头,没有一个表示有异议。) 师;(总结)是啊,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光说不做是不明智的,这样只能浪费时间,贻误时机。 b.课堂2的声音: 师:听了这个故事,和课文中这些学生的感想。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2: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生3:他们的争论,白白浪费了时机。 生4: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先做起来。 生5:我以为兄弟俩的争论都在说死话,结果大雁飞走了,告诉我们人不能说死话,要相互谦让一点。 生6:我奶奶常跟我说,“好猫不叫”叫的最响的猫不一定是捉老鼠最多的猫,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的多不如做的多。” …… (大家交流了许多观点,更多的是支持:“不管做什么,关键要做起来”) 师:课文中的盛老师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生:课文写“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么盛老师对所有的观点都赞同肯定。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及反思(实用文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初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

保意识。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积累语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风景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去看看。(cai配乐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 2、这儿景色美吗?你想到了哪些优美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你刚才所看到的景象呢?(出示森林的图片) 首先跟老师到村后村后的山上去看一看,这是——一片森林。(cai出示“森林”一词。)你们看这个“森”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品字形结构的字。)从字形上看,我们就知道森林是由很多很多的树形成的。 3、森林里面的树木长得多好呀!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郁郁葱葱、树枝茂盛)指导读“郁郁葱葱”。近义词:葱葱笼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全套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这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从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上,学生不仅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对于一些字形较简单的字,学生能够在仔细观察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做到正确书写。全体学生都可以独立阅读不同程度的文章,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课外阅读总量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但同时也有一些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教育跟不上,课后的阅读面窄,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在这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大部分学生继续提高外,也要帮助后进生争取最大的进步。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了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学期在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跟上学期一样,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并且加大力度。初步设想如下:

在日常的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课本作为桥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课外读物,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竭力加强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体会读书的趣味,享受读书的快乐。 每节语文课前,进行好书推荐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并简介书中内容。 灵活布置家庭作业,少做机械性的重复作业,将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课外书20分钟,并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或感想)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读过的痕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 定期抽查读书笔记,定期举行读书感悟交流会,对于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多买童话和故事情节紧张、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 加强写作训练,使听说读写得到更加完美的统一。定期进行写作指导,结合阅读内容布置写作题目,使学生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写作训练。结合开展的课题实验活动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土》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土》教案设计 导读:对祖国拳拳的赤子之心,应该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中外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下面一起来学习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土》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能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根据作者的经历和有关创作背景,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3、能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设计诵读方案,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对祖国拳拳的赤子之心,应该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中外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祖国北面的另一个国度,那里有皑皑冰雪和无边白桦林、空中飘荡着忧郁悲怆的旋律,那里比任何地方更能够对这一永恒的主题作出诠释。那里有一位女诗人,阿赫玛托

娃,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但月光柔美恬静的色调并不属于她的命运!她一生坎坷,晚年方才云开月霁,但在她的诗中却听不到自怨自怜,响遏青云的依然是从苦难中升华出来的对祖国的挚爱:“不,既不是异国他乡的天空下,也不是在他人的卵翼之下,在我人民蒙受不幸的地方,我与我的人民同在。” 二、作者介绍: 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二十世纪屈指可数的苏联杰出的女诗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她的百年华诞之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把人带进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有人称普希金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也有人把阿赫玛托娃比作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然而她在苏联时期几经磨难,是“大清洗”运动的见证人和受害者。婚姻几离几散,前夫无辜因“反革命叛乱罪”被枪决,儿子两度入狱,女诗人因前夫几乎终身受株连,后来在文坛上屡遭批判,。 她的创作活动跨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诗风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作品纯真、明朗、简洁,代表作有《黄昏》、《念珠》、《群飞的白鸟》等;后期,诗境大开,风格和题材呈丰富多样性,代表作有《安魂曲》、《没有主角的长诗》等。诗中对历史隐约旋律的敏感性和对千千万万人苦难的同情心,使她当之无愧地跻身第一流诗人的境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十四行诗,它的前面八行一般是陈述,接下来的四行是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编写童话故事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编故事。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习作兴趣。 3.能够语言通顺、内容具体地把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把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交流故事,激发想象 1.情境激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美丽奇特的图画,师伴着轻松活泼的音乐描述画面。看,贪玩的小猫,调皮的小狗,可爱的小白兔正在捉迷藏,他们玩得多高兴呀!淘气的小猪沿着彩虹飞到了天宫。一支画笔可以给穷人以衣食;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宝库的大门……大自然里五彩缤纷的画面,社会生活中离奇生动的情节,都是童话创作的源泉。这些美好的事物,你们喜欢吗? 2.交流、想象 在这些美好的童话以及同学们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讲述故事的内容和感受。 二、激活思维,引导想象 1.听故事想象。 师绘声绘色地讲《萤火虫和小星星》的故事。 师生对话、交流。 话题之一: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有的复述故事,有的抓住语言、动作和关键词句说故事,有的创造性地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话题之二:你们是怎么听的?说说自己听的方法。 生:一是听出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二是边听边想象画面,让自己头脑中有一个鲜明的形象;三是听出重点和故事说明的道理。 2.编故事想象。 刚才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听懂了故事的内容和要说明的道理,可是那毕竟是别人编的童话故事,下面我们也来试试自己编童话。这里有个故事的开头,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结果怎样呢? 开头是:“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出去玩耍,发现一只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受了伤,小鸭子想帮助小鸟……” (1)小组互说。要求人人都发言,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意。 (2)全班交流说。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评一评、议一议。 (3)创造性地说。师生可点拨补充。 三、鼓励创新,拓展想象 1.明确要求,自主拟题。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1)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做主人公。(2)重点想象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事。(3)主人公不宜过多,题目应简洁,如:《猴子新招》《小白兔与长颈鹿》《黑熊爷爷病了》等。拟题方式仅供学生参考。同学们相互交流自拟题目。 2.自由想象,完整叙述。(生介绍自己的故事,其他学生补充。) 3.放手试作,创新表达。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用笔写下来,相信你是最出色的童话大王。 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的孩子才开始学习如何写作文,本班的多数学生知道作文的重要性,并且想把作文写好,可是有些学生,要么不知怎么选材,要么不知怎样合理布局,要么不能合理地把方言、口语转化为普通话在作文中呈现出来,所以写的作文总是不能如人意,久而久之,便对作文产生了畏惧情绪,只是被动地写、敷衍地写,有时习作题目不合心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只好硬着头皮去写。所以这节课上,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和教具,还有精彩的范文及好看的动画。 活动一导入三只小猪盖房子,每只小猪盖了不同的房子,前两只小猪的房子都被大灰狼吹倒了,只有第三只小猪的房子结实牢固。 从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