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经验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功能性便秘)医案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功能性便秘)医案
【案】便秘(功能性便秘)
刘某,女,55岁,2007年3月诊。
自诉:
“大便七八天一次,干燥如羊矢,排出困难2年余,曾用过果导片、三黄片、麻仁丸、便乃通等,也用过中药几十剂,均是服时有效,过几天更干燥难解。
”
刻诊:诊脉细数,舌体瘦而质暗红,苔薄而稍干,询问患者喜食辣椒及油炸食品。
辨证:患者喜食辛辣,燥火伤阴,肠道失润,传导失常,而致便秘。
治宜:养阴润肠通便,用自拟加味芍药甘草汤。
生白芍60g,甘草30g,炒枳实15g,炙紫菀15g,桔梗6g。
水煎服,3剂。
并嘱患者戒除辛辣及油炸煎炒食物,多吃新鲜蔬菜,饮食以流质清淡为主,并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二诊:排便已不困难,一天一次,但仍感口燥,前方略事化裁。
上方加麦冬30g,生地黄30g,玄参30g。
5剂。
三诊:排便通畅,每天1次,干湿适中,查舌质已转淡红有津,脉已转常。
嘱前方继服5剂,停药后每天吃1碗白菜炒木耳,坚持食疗1~2个月,可望彻底痊愈。
1年后随访,愈后未发。
按:本例患者嗜食辛辣及油炸煎炒食物,使燥火伤阴,肠道失润,传导失职,而致便秘。
方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滋水以行舟;紫菀、桔梗开提肺气,宣上以启下;炒枳实破结下气,宽肠以通便。
诸药合用,共奏润肠通便之功。
临床体会:芍药用大量,可增加肠道水分。
每日50g以上,健康人服后可导致腹泻,便秘人服后可润肠通便。
若能配合戒食辛辣、定时排便、多食蔬菜木耳等富含植物纤维等方法,可获彻底治愈之疗效。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席作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经验丰富。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席作武教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
一、辨证施治席作武教授指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便秘多属于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病机。
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席作武教授会根据其具体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调理席作武教授认为,中药调理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非常重要。
他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这些中药方剂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情况。
三、针灸治疗除了中药调理外,席作武教授还会采用针灸治疗来帮助功能性便秘患者。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在针灸治疗中,席作武教授常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目的。
四、饮食调理五、生活方式调整席作武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会建议患者适量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他也会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减轻脾胃负担,促进健康。
六、心理疏导席作武教授指出,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病因和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关。
心理疏导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也非常重要。
他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他还会介绍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瑜伽、冥想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席作武教授的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而著称,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他的临证经验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广大中医医生在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引言: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困难、便秘、大便干硬等症状为特点。
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探讨厚枳三仁汤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疗效和机制。
方法:选取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厚枳三仁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质量、腹胀腹痛情况、排便时间等指标。
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排便次数、大便质量、腹胀腹痛情况、排便时间等指标上的改善均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质量明显改善,腹胀腹痛情况明显减轻,排便时间明显缩短。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讨论:厚枳三仁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厚朴、枳实和桃仁组成。
它具有理气行滞、开郁通络、润肠通便的功效。
厚朴能行气、化痰、止咳,枳实能行气、消积,桃仁能活血、通络。
这三味中药通过各自的作用机制促进肠道的蠕动,改善排便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厚枳三仁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质量、腹胀腹痛情况和排便时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与其活血通络、行气消积的作用有关。
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问题。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厚枳三仁汤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安全性良好。
结论:厚枳三仁汤作为一种中医方剂,能有效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活血通络、行气消积有关。
此项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厚枳三仁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提供了依据。
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对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和患者的疾病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同时,在进一步研究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医草药调理便秘

中医草药调理便秘便秘是指大便排出不畅或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
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各种不适。
中医草药调理便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方剂。
一、大黄泻肺汤大黄泻肺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草药方剂,可用于治疗肺热燥痰的便秘。
它由大黄、芒硝、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泻火、通便润肠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大黄、芒硝、桔梗、甘草分别取适量,研磨成粉末。
将粉末加入开水中,搅拌均匀,饮用即可。
每日餐后一次,连续服用7天。
二、枳术丸枳术丸是一种中医草药制剂,由枳实、术陈皮、厚朴、黄连等药物组成。
它可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型的便秘。
枳术丸具有健脾消湿、行气通便的功效。
制作方法:将枳实、术陈皮、厚朴、黄连等药物研磨成粉末。
每次取适量药粉,用温开水调成糊状。
早晚饭前服用,每次一勺,连续服用10天。
三、麻仁丸麻仁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草药方剂,可用于治疗肠燥便秘。
它由麻仁、花椒、郁李仁、木香等药物组成,具有润肠通便、滑肠润肠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麻仁、花椒、郁李仁、木香研磨成粉末。
每次取适量药粉,用开水冲服。
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5天。
四、芦荟蜜芦荟蜜是一种中医草药调理便秘的食疗方法。
它由新鲜芦荟叶和蜂蜜混合制成,具有润肠通便、养胃润燥的功效。
制作方法:将新鲜芦荟叶洗净切碎,放入榨汁机中榨出汁液。
将芦荟汁和蜂蜜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日早晨空腹服用一勺,连续服用7天。
以上介绍的中医草药调理便秘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剂进行尝试。
但需要注意的是,便秘情况严重或存在其他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此外,除草药调理外,还应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食用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肠道蠕动。
以上综合调理,有助于缓解便秘问题。
总之,中医草药调理便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并结合饮食和生活调整进行综合调理,以帮助改善便秘问题,恢复肠道健康。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便秘是指排便不畅、粪便干结、排便不规律等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而中药养生法中的医经方治疗便秘,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的几种常用方剂。
第一种方剂:大承气汤【组方】:大黄、枳实、芒硝、法半夏、麻黄、厚朴、生姜各5克。
【功效】:清热泻火,通便润肠。
【适应症】: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胸中痞闷,嗳酸胸满,口渴欲饮水,舌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一剂分两次煎煮,早晚空腹服用。
每次服用1剂,连续3日。
第二种方剂:保济丸【组方】:枳实、厚朴、法半夏、茯苓、芒硝各等分。
【功效】:行气、宽胸、和胃、通腑。
【适应症】:大便秘结,舌质滑腻,苔白润滑,脉弦滑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5~10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第三种方剂:瞿麦附子汤【组方】:瞿麦、大黄、附子、芒硝、茯苓、白术、半夏各适量。
【功效】:泻火通便、利水消肿。
【适应症】:大便秘结、烦热口渴,小便赤黄,舌红腻黄,脉濡数等症状。
【用法用量】:一剂分两次煎煮,分早晚服用。
饭前30分钟服用,每次1剂。
连续7日为1个疗程。
第四种方剂:小承气汤【组方】:大黄、枳实、芒硝、法半夏各适量。
【功效】:清热泻火,通便润肠。
【适应症】:大便秘结,胸中痞闷,口渴欲饮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症状。
【用法用量】:一剂分两次煎煮,温服。
早晚空腹服用,每次1剂。
以上介绍了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的四种常用方剂,这些方剂具有泻下通便、润肠排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便秘并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然而,在使用这些方剂时,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为了更好地改善便秘,也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便秘的中医药治疗和经验体会

中药灌肠
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可 以考虑使用中药灌肠的方 法,通过直肠给药,缓解 便秘症状。
针灸治疗
针刺
耳穴压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肠道 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肠道功能, 缓解便秘症状。
艾灸
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肠道蠕动,缓解 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
腹部按摩
通过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 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便秘的中医药治疗和经验 体会
目录
• 引言 • 便秘的成因 • 中医药对便秘的治疗 • 便秘治疗的经验体会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等症状。中医药治疗便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经验,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平衡,以达到从根本上 改善便秘问题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 药方剂进行治疗。如气滞型便秘采用疏肝理 气的药物治疗,血虚型便秘采用养血润燥的
药物治疗等。
针灸治疗
通过按摩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促进肠道蠕 动,缓解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 动,缓解便秘症状。
食疗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改善肠道环境,缓解便秘症状。
04Βιβλιοθήκη 05结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总结
中医药治疗便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 验,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 便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
疗效。
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调节和个 体化的治疗理念,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 、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排便困难或不规律,伴有大便干燥和稀疏等症状。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功能性便秘与人体的脾胃失调、气滞血瘀、肾阳虚等有关,其治疗理念是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流动来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独特优势,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草药配方,以帮助患者重获肠道健康和舒适感。
1.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中医诊断中根据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证候,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便秘”范畴。
该病的病因病机涉及脾胃失调、气滞血瘀、肾阳虚、脾虚湿困以及饮食因素等。
其中脾胃是中医理论中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运化能力减弱,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而停滞在肠道中,从而引发便秘。
情绪压抑、饮食不规律、长期久坐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肠道功能受阻,影响正常的排便过程,这种气滞血瘀的病机可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大便变得干燥增加排便难度。
另外,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过多精细加工食物、缺乏膳食纤维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肠道蠕动和水分吸收,使大便变得困难。
1.功能性便秘的辨证分型临床上医家对便秘的辨证分型有不同的认识,但现在普遍认为其病性可分为虚实,虚证当辨气虚、阳虚、血虚及阴虚的不同,实证包括气秘、热秘和冷秘。
气虚秘多表现为患者有排便感,但排便不通畅,尽力排便后可出现汗出短气;血虚秘多表现为大便干燥,有时呈细条状,排便不畅,常伴有腹胀、胸闷、情绪烦躁;阴虚秘多表现为形状细小,排便不畅,常伴有畏寒、肢体乏力、舌苔白腻等阳虚阴盛;气秘多表现为大便干结,常伴有腹胀、烦躁易怒、舌苔薄白等;热秘多表现为大便秘结、口干口臭;冷秘多表现为排便困难、腹部胀满拒按。
辨证分型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可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功能平衡,缓解功能性便秘症状。
1.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1.内治法中医内治方法旨在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调畅气机、清热化湿等,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经验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配合中药外敷脐部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80例便秘患者服用自拟中药汤剂并用中药外敷脐部,连用8周。
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7例,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
结论:本方案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上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便秘中医药经验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6-02
便秘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
病因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
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中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继发于代谢病、系统性疾病或药物因素而已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便秘称为功能性便秘(fc)。
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坚硬,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甚至需手法帮助等。
我单位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时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80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单位收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患病25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2006年夏国际罗马协作委员会在罗马ⅱ的基础上,公布了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系列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fc)指持续型排便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需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及其因素,同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其诊断标准为:上述症状的第一次发作必须已经≥6个月,而且在最近的3个月内,症状持续时间≥3天/月。
(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①>25%的排便存在排便费力。
②>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③>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
④>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或阻塞感。
⑤>25%的便秘需要借助手法辅助。
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通便药几乎没有松散的大便。
(3)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标准不充分。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口服:给予自拟中药汤剂通畅汤。
处方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肉苁蓉、桑葚、熟地、白芍、大黄、厚朴、当归、陈皮、木香、白芍、山楂等。
将上述药物辨证加减后,每一剂煎成中药汤剂600ml,每日3次,口服,每次200ml。
每1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外敷脐部治疗:将治疗组的患者根据辩证标准分为以下类型:
冷秘型便秘,症见大便艰涩,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热秘型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部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
气秘型便秘,症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暖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苔白腻,脉弦。
气虚型便秘,症见大便不畅,临厕虚努,便后疲乏,甚至汗出、短气、神倦、舌质淡、脉弱。
血虚型便秘,症见大便燥结,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涩。
根据不同分型,选择不同中药材,粉碎过筛,调制成糊状,外敷于患者脐部,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次贴敷12小时,每10天为一个疗程。
2.2对照组。
给予麻仁润肠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每1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
3.1显效:排便次数恢复到每天1次,或达到本人未发生便秘时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正常,排便通畅,排便时无不适感。
3.2有效:排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排便时无明显不适感。
3.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4生活调理,饮食调护
使患者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并根据个人体质适当活动,适量锻炼,保持周身气血流通,
以利于大便排出,切忌久坐少动。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含大量维生素的食物。
适量地饮水及饮用蜂蜜、蜂乳等,有利于通便润肠。
忌食肥甘厚味如大肥大肉、味厚质稠、滋腻腥臭等碍胃滞脾的饮食,避免食用煎炒、油炸、辛辣、酒等,慎食寒凉生冷之物。
适当食用核桃仁、松子、黑芝麻等含有较多植物油的食品,以预防便秘。
5结果
治疗组治愈33例,占82.5%;好转7例,占17.5%;对照组治愈12例,占30.0%;好转18例,占45.0%;无效10例,占25.0%。
6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皮肤贴敷药物处有无瘙痒、起泡、等不良反应现象,如有及时处理。
7讨论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高达3%~4%。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便秘与年龄、性别、饮食、职业、遗传、药品、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长期便秘,可因排便痛苦,伴见腹胀不适与营养不良,而影响生活质量。
日久还可引发其他疾病。
我单位在治疗功能性便秘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口服中药汤剂药物性能:火麻仁甘、平,入脾、大肠经。
润燥滑肠兼能补虚。
现代研究该药含脂肪油30%左右,油中含有大麻酚。
郁李仁辛、苦、平,质润多脂,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故能润肠通便。
大黄苦、寒。
入心、甘、
胃、脾、大肠经,攻积导滞,荡涤肠胃。
大黄酸为泻下的主要成分。
厚朴消积、当归润肠通便、陈皮辛苦温通,行气滞,除胀满。
木香辛、苦、寒,行气止痛,善行大肠之气滞。
白芍苦、酸、微寒,解痉止痛,具有对平滑肌解痉和骨骼肌的松弛作用。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莱菔子辛、甘、平,消食化积,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之功。
肉苁蓉甘、咸,温,入肾、大肠。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桑葚甘、寒,生津润肠。
熟地补血滋阴。
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清热导滞、润肠通便之效。
该汤剂药性缓和、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便于长期服用。
外敷中药脐疗的理论根据是经络的循行规律,经脐中穴(肚脐)给药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艾灸、热敷等),用于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
脐是一个重要的人体穴位,属于任脉。
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冲脉“一源三歧”,联系周身经脉,故中医有“脐通百脉”之说。
脐部血管分布非常丰富,特别是由于脐部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物经脐部吸收,极少通过肝脏而被代谢分解,也不经消化道而受到破坏,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采用外敷脐部给药是用药物通过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使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便秘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传统,安全适宜的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