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19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病史: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状体出现不同部位及程度的混浊;眼底像不清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诊断明确。

2.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

2.检查眼压、泪道。

3.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4.心电图。

5.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6.眼科A+B超+角膜曲率。

7.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

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9.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主要了解黄斑情况。

10.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线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眼液,连续使用3天,4次/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状体。

4.术中用耗品:黏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必要时)、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必要时)。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3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视力、矫正视力。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眼液,必要时加用非甾体抗炎眼液。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眼部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稳定。

3.眼压正常,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检验结果异常影响手术或需要特殊治疗。

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其他原因。

二、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0)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5天或日间手术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手术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交代病情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住院病历

□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正常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前、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

□患者选择人工晶状体(IOL)

□选择手术用黏弹剂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手

术眼别

□实施手术

□完成手术记录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眼科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抗菌素眼液点术眼

临时医嘱

□血尿常规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艾滋病、梅毒)

□凝血功能检查

□心电图

□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OCT(必要时)

□明日在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下行左/

右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术前30分钟术眼滴散瞳药水2次

□术前15分钟术眼滴表面麻醉药2~3次

长期医嘱

□眼科一级或二级护理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需要制订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

□健康教育

□执行医嘱

□手术前物品准备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准备

□执行医嘱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 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07T15:47:04.5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刘战强 [导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甘肃敦煌 7362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并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更为合理对医疗资源进行配比。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87-02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对于该类疾病所采取的主要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该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所以也成为了人们治疗该疾病的首要选择[1]。基于此,我院提出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治疗方式,以此来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研究做如下说明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对于所选择的患者进行了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包括:具有明确诊断的患者,且视力小于0.5;排除标准包括:存在先天性白内障,或者是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具有其他类合并并发症,或者已经住院并进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7例,平均年龄为(63.01±13.4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平均年龄为(64.13±12.5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未入径的方式,采取科室中日常的治疗方式接受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对其采取临床入径的方式,该种方式主要包括: 首先,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特征等来制定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 其次,把制定的方案交由相关医护人员,从用药、检查、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相关的审核,并把审核结果交由质量管理人员来进行统一汇总,并反馈给眼科。眼科人员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此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各部门对修改后的方案再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加以实施。 再次,对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要对病例中出现的变异情况、住院费用等进行定期的统计和分析,并根据所分析的结果对制定的方案进行修改。 最后,实验组的患者和家属应遵循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确保住院时间为6天,并根据已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来进行治疗[3]。 2组患者均完成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P<0.05表示本次数据是符合统计学标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详情参照表。 3.讨论 所谓的临床路径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类疾病对其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是对整体临床治疗制定的一个综合性的模式,对医疗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性作用,并有效的对变异情况进行降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与以往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临床路径更加注重各个科室之间的协作性、以及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4]。临床路径的制定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并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等,制定后的方案需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加以实施。在对临床路径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方案来进行调整和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变异情况做好记录和总结,一般情况下变异的情况包括: (1)术中出现并发症,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手术;或者存在其他类型的并发症,如青光眼等。 (2)患者体制较弱,并伴有高血压等症状,需要患者情况平稳后方可对其进行治疗;在术前检查中存在异常的,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检查,对手术禁忌进行排除。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从2015年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监测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经全院医务人员的配合及努力,各项指标均较前提高。现将2017年上半年(1-6月)工作总结如下: 1. 进入不稳定型心绞痛路径患者总数达31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7.4天,较前半年9.5天明显减少。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7362元降至5241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3162元降至后半年2218元,平均检查费用由2761元降至2101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2000 4000600080001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药品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检查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2.进入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路径患者总数达13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6.78天,较前半年4.64有所增加。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8623元增加至8817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4439元降至后半年4211元,平均检查费用由前半年2287元增加至2985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平均药品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是科室医疗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集中体现,信息化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的深化和创新,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等级医院评审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结合临床路径工作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创新临床路径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 (二)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包括:实施病种数、入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等。力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本院出院病例数的30%,入组后完成率大于70%。 (三)完善临床路径保障及激励机制,鼓励科室及医务人员积极探索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安排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以下工作组织。 1.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李如亮负责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部署、推进 成员:杨建负责临床路径医疗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李金辉负责组织专家审核和修订临床路径标准 苏永惠负责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张金辉负责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

2.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临床路径管理日常工作及科室培训、指导工作。 3.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组,成员由质管办、护理部、医保办、支付办、感控办负责人组成,负责定期从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保运行、DRGS病组分析、院内感染情况等方面对所实施临床路径病例进行指导和评价。 4.设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员,由各临床科室医生信息员担任,负责本科室与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指导评价组的日常联络。 (二)完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实现入组患者医嘱自动生成、路径表单自动生成、医嘱阶段调整自动提醒、偏移路径情况自动记录、评价指标自动汇总,降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繁杂程度;保证医护人员运用信息系统处理患者时,既尊重路径标准,又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偏离路径,作出自主决策。 (三)加强信息化临床路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 1.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增进医患沟通”宣传活动,在医院及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内涵、意义、方法进行专项宣传,并将临床路径作为住院患者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内容。 2.开展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包括院级培训和科室培训。 3.指导临床科室对病例数前十位病种尽快开发和实施信息化临床路径。 (四)完善信息化临床路径考核管理 1.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将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纳入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3;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眼底;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胸透或胸部X光片;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验光、眼电生理检查; 6.根据病情需要检查的项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体测量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2016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XXXXXXXXXXX医院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6 2.301闭合性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关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应当遵循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应当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和实施小组)。 第八条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医疗工作的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临床、护理、药学、医技等专家任成员。管理委员会是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会议,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方案; (二)审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 (三)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 (四)审议指导评价小组提交的有关意见建议; (五)协调解决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审定本医疗机构中临床路径管理所需的关键数据、监测指标、考核指标。 (七)其他需要管理委员会承担的职责。 第九条指导评价小组由医疗机构分管医疗工作的负责人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护理、药学、医技等专家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是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部

2016年 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告知单(胃息肉) 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 年月日

XXXXXXXXXXXXX医院 胃息肉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最新版】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导读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临床路径管理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由指导评价小组和绩效考核部门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印发了《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规定了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了临床路径病种选择与文本制定的基本原则,细化了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和管理制度,强调了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评价的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原则》突出了临床路径“四个结合”的原则,即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截止目前,

临床路径累计印发数量达到1212个,涵盖30余个临床专业,基本实现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全覆盖,基本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指导原则》的印发,将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有助于发挥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等作用,为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奠定基础。 附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关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监督管理。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试试题及答案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总分100分,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两分,共20分)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正确的是:( ) A、术前1小时使用 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追加一次 C、术中用血大于1500ml追加一次 D、C+D E、以上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两分,共40分) 1、临床路径是指、及,针对某个或,以为基础,以提高和保障为目的,所制定的有顺序和要求的、的,以减少及,使患者获

医院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 工作方案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方案临床路径管理是科室医疗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集中体现,信息化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的深化和创新,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等级医院评审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文件精神,结合临床路径工作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创新临床路径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 (二)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包括:实施病种数、入组病例数、完成路径病例数等。力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本院出院病例数的30%,入组后完成率大于70%。 (三)完善临床路径保障及激励机制,鼓励科室及医务人员积极探索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安排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以下工作组织。 1.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xxx 负责信息化临床路径工作部署、推进 成员:xxx 负责临床路径医疗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xxx 负责组织专家审核和修订临床路径标准 xxx 负责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安排、协调和督导 xxx 负责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

2.建立信息化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临床路径管理日常工作及科室培训、指导工作。 3.建立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组,成员由质管办、护理部、医保办、支付办、感控办负责人组成,负责定期从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保运行、DRGS病组分析、院内感染情况等方面对所实施临床路径病例进行指导和评价。 4.设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员,由各临床科室医生信息员担任,负责本科室与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指导评价组的日常联络。 (二)完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实现入组患者医嘱自动生成、路径表单自动生成、医嘱阶段调整自动提醒、偏移路径情况自动记录、评价指标自动汇总,降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繁杂程度;保证医护人员运用信息系统处理患者时,既尊重路径标准,又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偏离路径,作出自主决策。 (三)加强信息化临床路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 1.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增进医患沟通”宣传活动,在医院及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内涵、意义、方法进行专项宣传,并将临床路径作为住院患者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内容。 2.开展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包括院级培训和科室培训。

浅谈白内障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白内障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能否降低住院成本、缩短住院日、强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增加护士的满意感。方法选择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前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研究指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患者、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以降低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护士满意度,节约了医疗资源。 标签:白内障;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效果 2009年9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以来,共收治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患者244例,其中因糖尿病、高血压等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有17例,随机抽取实施前后100例患者,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白内障患者,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53~85岁;10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白内障患者,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52~90岁。 1.2方法两组均以整体化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按常规医嘱执行护理,在治疗、护理、住院天数等方面不作统一规定。观察组: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按照白内障手术患者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均以患者出院当日完成。 1.3研究项目及评估内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收费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护士对自我工作评价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95分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討论 临床路径是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

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 (2)

临床路径全员培训记录 时间:2012-5-20 地点:妇产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病种的诊疗工作的具体内容 发言人: 我科临床路径病种入选的为“月经多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医师和护士对所做的内容进行选项,按照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的评估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监控,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实施诊查、治疗、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当患者处于危险边缘时要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科主任、护士长为责任人,将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患者告知单、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归入病历中,在病历首页左上角用铅笔标注“临床路径入组病历”,要求入组临床路径病历认真填写以上内容,并对病历进行登记。 病种的具体要求: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月经多病(功能性子宫出血) 2、询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开化验单、上级医师查房与治疗前评估、根据血象及凝血功能决定是否成分输血、确定治疗方案和日期、向家属告知、输血知情同意书。

3、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入院检查,住院医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4、主任医师查房、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确定有无并发症情况,明确是否出院、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无数个自己,万千种模样,万千愫情怀。有的和你心手相牵,有的和你对抗,有的给你雪中送炭,有的给你烦忧…… 与其说人的一生是同命运抗争,与性格妥协,不如说是与自己抗争,与自己妥协。 人最终要寻找的,就是最爱的那个自己。只是这个自己,有人终其一生也未找到;有人只揭开了冰山的一角,有人有幸会晤一次,却已用尽一生。人生最难抵达的其实就是自己。 我不敢恭维我所有的自己都是美好的,因为总有个对抗的声音:“你还没有这样的底气。” 很惭愧,坦白说,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卑微过,像一棵草,像一只蚁,甚至像一粒土块,但拒绝猥琐!懦弱过,像掉落下来的果实,被人掸掉的灰尘,但拒绝屈膝,宁可以卵击石,以渺小决战强大。 自私过,比如遇到喜欢的人或物,也想不择手段,据为己有。 贪婪过,比如面对名利、金钱、豪宅名车,风花雪月,也会心旌摇摇,浮想联翩。 倔强过,比如面对误解、轻蔑,有泪也待到无人处再流,有委屈也不诉说,不申辩,直到做好,给自己证明,给自己看! 温柔过,当爱如春风袭来,当情如花朵芳醇,黄昏月下,你侬我侬。 强大过,内刚外柔,和风雨搏击,和坎坷宣战,不失初心,不忘梦想,虽败犹荣。 这样的自己一个个站到镜中来,千面万孔。有的隐着,有的浮着,有的张扬,有的压抑,有的狂狷,有的沉寂,有的暴躁,有的温良…… 庸俗的自己,逐流的自己,又兼点若仙的自己,美的自己,丑的自己,千篇一律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总想寻一座庙宇,来安放尘世的疲惫,寻一种宗教,来稀释灵魂里的荒凉。到头来,却发现,苦苦向往的湖光山色,原来一直在自己的心里,我就是自己的庙宇,我就是自己的信仰。 渺小如己,伟大如己! 王是自己,囚是自己。庙堂是自己,陋室是自己。上帝是自己,庶民是自己。 别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投射着一个自己,易被影响又不为所动的自己。万物的折痕里都会逢到一个缩小版的自己,恍如隔世相逢,因此,会痴爱某一物,也会痛恨某一物的自己。万事的细节里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喜或忧的自己。 自己,无处不在。它和大海一样广阔,和天空一样无垠。有时似尘埃泛滥拥挤,有时又似山谷空洞留白。但它却从不曾逃出拳拳之心,忠诚于心的自己。

2016白内障临床路径

年龄相关性白障临床路径 、年龄相关性白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障摘除术(白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术(IOL)(ICD-9-CM-3: 13.41+13.7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 年) 1. 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格检查: 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2007 年) 1. 诊断明确; 2.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年龄相关性白障疾病编码(ICD10: H25.901 );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 1. 检查眼压、泪道; 2.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 心电图; 4.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5. 裂隙灯+眼底检查、眼科A超和B超、角膜曲率; 6.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的检查项目:角膜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验光、视觉电生理检查、视功能、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胸透或胸部X线片、血糖、血压。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 次/ 天,用药1-3 天。 (八、手术日。 1. 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 球周阻滞麻醉; 2. 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 眼植入物:人工晶体; 4. 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灌注液或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 间 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完成询问病 史和体格检 查 □完成病历书 写 □开据化验单, 完善术前检 查 □确认停止服 用阿司匹 林、波利维 等抗血小板 药物至少5 天以上 □上级医师查 房 □评估内镜下 治疗的指征 与风险 □确定胃镜检 查时间、落 实术前检查 □确定治疗方 案,向患者 及其家属交 待手术前、 手术中和手 术后注意事 项 □与患者及家 属签署胃镜 检查及治疗 同意书 □签署自费用 品协议书 □完成上级医 师查房记录 □根据需要,请 相关科室会 诊 □术前禁食禁 水8小时 □上级医师查 房 □完成查房记 录 □行胃镜检查 治疗,酌情 行超声內镜 检查,根据 检查所见采 用相应内镜 下治疗措施 切除息肉 □将回收标本 送病理检查 □观察有无胃 镜治疗后并 发症(如穿 孔、出血等) □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 型、尿常规 □大便常规+ 潜血 □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感染指标筛 查 □凝血功能 (急查) □心电图、腹 部超声、胸片 □肿瘤指标筛 查(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次晨禁食禁 水 □相关科室会 诊(必要时) □ 24小时备血 (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禁食不禁水 (检查治疗后) □酌情予静脉 输液治疗 □ PPI治疗 □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利多卡因胶 浆 □术前半小时 静点一次抗 生素(必要 时) □心电监护 (必要时) □术后静点抗 生素(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及 家属办理入 院手续 □进行入院宣 教 □准备次晨空 腹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进行关于胃 镜检查宣教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检查及治疗 后常规护理 □治疗后饮食 生活宣教 □并发症观察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题

2014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测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关于病历书写质量需立即完成的内容包括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20年3月2日至3月5日,我院党委书记率团前往浙江省市立医院和医院考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参加本次考察工作的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医务处、门诊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三个专业9个科室的负责人共13人。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我院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73家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之一,即是我院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对我院管理的挑战。 如何立足本院实际情况,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打造临床路径管理样板医院,是时刻萦绕在我院领导和试点科室负责人脑海中的问题。为学习先进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自身工作不足,我院组织了本次考察活动。重点考察了医院临海院区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该院分管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在其会议室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阐述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策划、组织、探索、实施和取得的经验及教训,之后参观了该院的信息中心和部分病房,详细了解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步骤及经验,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同时,医院和市立医院与我院领导还分别对公立医院改革、医院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质量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诚恳的表示将来愿意采取多种途径与我院加强院级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与繁荣。 二、主要体会与启示(一)临床路径管理卓有成效。 1、起步艰难。 浙江省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是市目前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前身是1920年英国传教士创建的恩泽医局,现为恩泽医疗中心(集团)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放床位1600余张,拥有职工2534人,年门诊人次141.9万、出院人次5.9万,是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及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友好医院。我们考察的临海院区,自20年初开始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当年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全院培训和有关试点工作,20年全院正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阶段比较艰难,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医护及管理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持续改进和长期磨合,不是单纯靠行政命令就能完成的。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各方面人员的协调推进,临床科室逐渐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至今已有41个病种,累计15700余例次病人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系我国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较早,取得相关经验较多的医院之一。

关于临床路径使用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单病种和临床路径使用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等级评审需求 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第4.4.7.1款“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中指出,信息准确可追溯,单病种质保信息能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自动提取。只要存在人为因素就无法保证信息准确可追溯,因此,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闭环管理。 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第4.4.4款中指出,“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需要医院使用信息系统对临床路径全过程实施监管。 2、实施过程中需求 肿瘤专科医院6个单病种(原发性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和甲状腺癌),在TNM分期、术前风险评估、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输血量、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术后随访等内容,假如没有信息系统支持,将极大地增加了医护的工作量,同时手工操作是无法实现。 临床路径标准、患者准入、变异分析、实时监控、统计分析、指标评估等,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 3、质量监管需求 临床路径统计:每月统计各科及全院的临床路径患者入径率,出径率,变异率,住院费用,放疗费用,手术费用、检查费用,药品费用。 单病种统计: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切口甲级愈合率、输血量、再手术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4、人员工作需求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手工统计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的各种评价指标,费时费力(举例:内二科,六月份临床路径入径人数160人),压缩了临床医生的临床处置时间。 对于质控人员来说,手工收集的各种指标数据,无法核实其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只能对简单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无法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 5、医院发展需求 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医院发展的趋势,能够有效的规范医疗质量和提高医疗效率。 最后,目前医疗处于大数据发展时代,无论何种管理方案,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