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千里跃进大别山

合集下载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 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 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 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 夜之间,十八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 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 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 向西南方向奔流。
默读课文4-8自然段
思考: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 画出相关的句子。
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 害,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 别山。每支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 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 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留 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刘邓大军战士的勇:
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 害,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 别山。每支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 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 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留 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途中有 过很多战斗,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 大别山的哪一次战斗?是按什么顺序 写的?
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背景?
时间
地点
起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 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 里长的防线。当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 的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船只
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
人马蹚不过。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情况十分紧急。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 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 里长的防线。当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 的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船只
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小组讨论
• “狭路相逢勇者胜”对这句话怎么理解?结 合课文,举例子说一说。
• “千里跃进大别山”中“跃进”的关键是什 么? • 关键并不是刘司令所说的“狭路相逢勇者 胜”这句话,而是刘邓首长对形式的冷静 分析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 一场战斗——强渡汝河,表现了刘邓首长 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勇猛顽强的精神。
李木
么逢 边 落读 老勇 读 字准 出者 边 。字 现胜 想 音 呢” , , ?这 不 “ 句 填 狭 话 字 路 为 , 相 什 不


• 遵照 汝河 漆黑 钢刀 • 猛虎出山 敌人冲天 战略 心脏 • 浮桥 一级一级 据点 挺近
背景资料
• 千里跃进大别山,又称为挺进大别山战役,是解 放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947年8月7日,刘伯承、 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 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 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 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于 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 (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 (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 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读文有感
• ‘峡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说得很好,为什 么日本不会胜利,因为他们不勇不猛。虚 假的胜利是羞的,但是,真正的胜利是靠 英勇奋战夺得的。血流下来了,汗流很多 了,但是红军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屈服的! 不管敌人有多么的厉害我们仍然是最强大 的,不管敌人怎么去逼也逼不出他们爱国 的心。

语文A版语文三下《千里跃进大别山》课件3

语文A版语文三下《千里跃进大别山》课件3
男人是条狼, 选对了保护你, 选错了折磨你! 女人是条蛇,选对了缠着你,选错了毒死你! 朋友是条路, 选对了帮着你, 选错了绕死你! 真诚的人,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心里。虚伪的人,走着走着,就淡出了视线。
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利不尽,不知谁聚谁散。人不穷,不知谁冷谁暖! 水不试,不知哪深哪浅,人不交,不知谁好谁坏!
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话: “如果我用
你待我的方式来待你,恐怕你早已 离去!” 这句话,适合任何关系 ! 凡事换个角度,假如你是我,未必 能有我大度。
男人是条狼, 选对了保护你, 选错了折磨你!
女人是条蛇,选对了缠着你, 选错了毒死你!
朋友是条路, 选对了帮着你, 选错了绕死你!
真诚的人,走着走着,就走进 了心里。虚伪的人,走着走着,就 淡出了视线。
背景介绍:
1946后,当人民还沉浸在抗日战争的胜利的 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 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 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 百一十余万。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 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47年8 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 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 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 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 者胜”的意思。
人生,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就好!虽然我不完美,但我很真实。 短期交往看脾气,长期交往看德行,一生交往看人品,不要存侥幸心理,虚伪永远换不来真心! 有时候看错人,不是因为瞎,而是因为善良。有时候帮错人,不是因为蠢,而是因为把感情看得太重。有时候忍下,不是因为没理,而是不愿去争了… 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话: “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来待你,恐怕你早已离去!” 这句话,适合任何关系 !凡事换个角度,假如你是我,未必能有我大度。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了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自身的困难、人为的困难和自然因素的困难5条。

从而明确刘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刘邓首长下达了进攻、迅速、勇猛的作战方针才显得由为英明。

也正是在刘邓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下,强渡汝河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

课上,采取读读、想想、画画、写写的办法指导学生理解感悟。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努力将学生带入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抢渡汝河的战斗中,体会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连词成句训练和想像训练。

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3、认识3个生字,读记“遵照”等几个词语;4、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用诗词导入“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

”二、解题质疑读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三、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初步理解词义。

1、自由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2、集体提醒易读错的词,教师指导理解词义。

学习理解词义的方法。

(1)查字典;(2)请教他人;(3)联系上下文。

练习读通长句子。

3、齐读词语。

接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介绍刘伯承、邓小平生平及关系。

(课件出示)五、读文理解感悟(一)十八旅遇到哪些困难。

(1)读第二自然段:想像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时的情景,练习说话。

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背景

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背景

《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背景
大别山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跃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心脏。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

1946年6月,国民党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

在蒋军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这一年内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创造条件。

揭开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从鲁(山东)西南出发,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经过20多天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区。

本篇课文主要讲的是8月23日晚到8月24日夜里强渡汝河的事,这是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小学三年级语文《千里跃进大别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千里跃进大别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千⾥跃进⼤别⼭》是⼀篇解放战争题材的⽂章,对于学⽣和我都⽐较遥远,⽐较抽象,所以我认为采⽤多媒体讲课,更有助于激发学⽣的兴趣,更有易于理解课⽂中刘邓⼤军的英勇,从⽽能更好地感受到刘邓⾸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和战⼠们英勇顽强的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千⾥跃进⼤别⼭》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千⾥跃进⼤别⼭》原⽂ 1947年,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刘邓⼤军向⼤别⼭挺进。

经过连续⼗⼏天的⾏军作战,8⽉23⽇晚上,先头部队⼗⼋旅到达汝河北岸。

国民党*集中兵⼒在刘邓⼤军后⾯紧紧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条⼏⼗⾥长的防线。

当⼗⼋旅到达汝河北岸的时候,敌⼈早已把渡⼝两岸的船只统统拖⾛、砸毁了。

河⽔有⼀丈多深,⼈马趟不过去。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分紧急。

肖旅长和李政委正站在河边商量着进军的办法,⼀个参谋跑来报告:“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平政委来了!”肖旅长和李政委赶紧迎上去,只见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由纵队⾸长陪同,⼤步⾛了过来。

邓⼩平政委叫参谋长打开军⽤地图,和其他⼏位⾸长⼀起分析了形势。

情况确实很严重,⼤家不约⽽同地望着刘邓⾸长。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段,从这⾥打开⼀条通路。

”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指在地图上⼀画,接着说,“不管敌⼈有多少飞机⼤炮,我们⼀定要迅速前进,⼀定要实现跃进⼤别⼭的战略计划!”他叮嘱肖旅长说:“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

任务⼀级⼀级地往下传达:不管敌⼈的飞机⼤炮多么厉害,⼀定要杀出⼀条⾎路,跃进⼤别⼭。

每条步枪都插好刺⼑,每颗⼿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就打,绝不留下敌⼈的⼀个据点,绝不留下⼀个顽抗的敌⼈。

漆⿊的夜空被战⽕照亮了。

冒着敌⼈冲天的炮⽕,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座浮桥。

先头部队的战⼠如猛虎出⼭,杀向敌⼈。

他们攻占了⼀个村庄,⼜扑向另⼀个村庄;拿下⼀个据点,⼜进攻另⼀个据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三次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 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给了敌人致命 的打击。
拓展学习:
• 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 读一读。
3、“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 者胜’,要勇,要猛!”

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害,一定 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支步枪都 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 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 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害,一定 要杀出一条血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跃进大别山。每支步枪都 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 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 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画出描写战士们冲锋 时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战 士们什么样的斗志? 2、找出本段中比喻句。 3、组内互读,派代表进行汇报朗读。
战士们冲锋时的动词:
• 冒着、搭起、杀向、攻占 • 扑向、拿下、进攻、攻下、 • 打开。
•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 杀向敌人。
• ②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 向奔流。
7、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 三省交界之地,它北临淮河,南靠长 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 脏。千里跃进直逼敌人心脏,会给敌 人以致命的打击。所以说千里跃进大 别山意义重大。1947年8月23日晚, 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在炮火轰鸣中激 烈的汝河之战开始了。
• 1、理解课文,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 挥才能,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猛顽 强的革命精神。 • 2、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1、自由读4~7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司令员 说的3句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3句话中找出能概括当时作战方针的 词语。 3、同桌交流:怎样理解“第一次说的狭路 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千里跃进大别山(许蓓

千里跃进大别山(许蓓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叮嘱旅长说: “要记住,现在是 ‘狭路相逢勇者 胜’ ,要勇,要 猛!”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 开一条通路。‛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 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 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 胜’,要勇,要猛!‚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 开一条通路。‛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 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 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 胜’,要勇,要猛!‚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 的心脏。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 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 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 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 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 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 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 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 向西南方向奔流。
武汉
南京
遵照
布置 战略 叮嘱 挺近 分析 相逢 蹚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谋 顽抗 狭路 决堤
迅速 汝河 邓小平 血路

xiě 出血 xuè 血路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 2、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哪句话, 共出现几次?
集中兵力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 紧紧追赶 紧紧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 几十里 几十里长的防线。当十八旅到达汝河 早已 北岸的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 统统拖走、砸毁 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 前有强敌,后 多深,人马蹚不过去。前有强敌,后 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结束
阅读第9自然段思考
• 第三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 进一步说明刘邓大军个个都是勇者,同时刘邓大军的胜利 再次证明这句的正确性。 • 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比喻 • 更形象地说明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对后来解放全中 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用,它为这三大战役 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结束
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 本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 个场战斗------强渡汝河,表现了刘邓首长 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烈顽强的精 神
结束
上一页
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
• “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 • 说明在紧急的战斗形势下,大家都在等待刘邓两位首长的 决策,从中也可以看出,刘邓两们首长在大家心中威望之 高,分量之重。
上一页
结束
阅读第6自然段思考
我军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1、进攻 2、迅速 3、勇猛 其实,刘邓首长就是勇者,那么他们的勇体现在 哪?找出体现他们勇敢的句子或词语。 • 体现在“不管……一定……一定”的决心上,体 现在英明果断的决策上,体现在愿为勇者的精神 上。 • • • • •
上一页
结束
阅读第7自然段思考
1、“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二次出现在这里有说明了 什么? • 说明首长的叮嘱与已深入战士们的心里,变成了 决心和行动。 2、“每……都……,每……都……,绝不……绝 不……”说明了什么? • 说明战士斗志饱满,信心百倍,已充分做好了战 斗的准备。这是一群“勇者”,胜利必属于他们。
上一页
结束
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 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 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 • 狭路相逢勇者胜 • 如何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对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无地 可让,此时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上一页
结束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 思考:“狭路”表现在哪里? • 前和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 你从哪里看出情况的紧急?用“ ”标 出相关的词句。 • 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还在 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 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和时候,敌人早已把 渡口两岸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 有一丈多深,人马蹚不过去。
上一页
结束
阅读第8自然段
• • • • • • • • • 寻找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比喻)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战士们的勇猛 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比喻 形象生动突出了战士的能猛 找出其中的动词,表现出了什么? 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也使惨烈的战斗场面发在 眼前。
上一页
结束
课后第一题
• 因为“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也是本 文的中心,故多次出现。3次虽意义、背景不同,但都起 到深化了主题作用。 • 既表明了当时形势严峻,也从侧面表现了刘邓的指挥才能, 更突出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战士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 第一次:首长的叮嘱和首长对战士们鼓励 • 第二次:说明它已经深入到战士的心田,变成了众人人决 心和行动 、千里跃进大别山
背景:
• 千里跃进大别山,又称为挺进大别山战役,是解放战争中 的一次战役。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 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 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 胜的进军。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 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于1947年 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大 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 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上一页
结束
刘伯承,邓小平
照片上这两位 身着军装的人 是谁?
上一页
结束
上一页
结束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
• 1、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3、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写了什么? 4、思考:本文分几大段?
上一页
结束
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 思?
• “千里”是指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跃进” 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 方式。 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 斗? • 抢渡汝河一仗 • 汝河一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一
场战斗。
上一页
结束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写了什么?
• 本文记叙了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行军千 里跃进大别山。在前有强敌堵截,后有追兵的危 急情况下,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经过激烈的战斗, 最后战胜了敌人。
• 思考:本文分几大段?
• • • • • 4段 (一):1-3自然段,交代了战斗的背景。 (二):4-7自然段,写我军的战略方针。 (三):8自然段,写激烈的战斗经过和场面。 (四):9自然段,写战斗的结果和意义。
上一页
结束
轻声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
• 1. 第1—2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 关情况? • 2.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 “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 以看出来?
上一页
结束
• 1. 第1—2自然段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 情况? • 时间——1947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 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头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 汝河北岸。 • 2.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 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挺进 • 十几天行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