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母乳喂养随访制度.docx
新生儿随访制度

新生儿随访制度篇一:公共卫生服务随访制度 Microsoft Word 文档随访制度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逐步规范随访制度。
一、新生儿随访制度: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新生儿家庭访视在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由村妇幼医生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按规范要求进行询问、观察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一般在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
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
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眼力筛查,时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等。
二、孕产妇随访制度:1、孕12周前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并指导孕期保健和进行第一次随访记录。
2、产前健康管理:对孕妇进行孕期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产前5次(体重、血压、宫高、胎心、胎位等)、心理适应、孕期营养等咨询,进行高危孕妇初步筛查、转诊和随访。
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

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防止母婴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我国母婴健康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的内容:一、成立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小组1. 工作小组组成:由妇产科、儿科、感染科、预防保健科等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
2. 工作小组职责:负责制定母婴阻断随访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随访工作,协调解决随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随访对象的确定1. 随访对象:所有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
2. 重点随访对象:孕期感染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
三、随访内容1. 孕产妇随访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2)孕期健康管理:包括孕期检查、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
(3)分娩情况:包括分娩方式、分娩时间、新生儿出生情况等。
(4)产后恢复:包括产后身体恢复情况、哺乳情况等。
(5)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筛查结果。
2. 新生儿随访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2)健康状况:包括生长发育、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
(3)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筛查结果。
四、随访流程1. 孕产妇随访流程:(1)产后1周内:对孕产妇进行首次随访,了解分娩情况和产后恢复情况。
(2)产后42天:对孕产妇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和哺乳情况。
(3)产后6个月:对孕产妇进行第三次随访,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和传染病筛查结果。
2. 新生儿随访流程:(1)出生后1个月内:对新生儿进行首次随访,了解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情况。
(2)出生后6个月:对新生儿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生长发育情况和传染病筛查结果。
(3)出生后1岁:对新生儿进行第三次随访,了解疫苗接种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五、随访方式1. 面对面随访:由专业人员上门或孕产妇来院进行面对面随访。
2. 电话随访:通过电话与孕产妇进行沟通,了解随访对象的健康状况。
产后访视制度守则

(三)访视基本内容
1、了解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
2、识别和处理母亲和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3、为夫妇提供避孕方法的信息、咨询和服务
4、为母亲和新生儿提供健康促进计划,包括鼓励母乳喂养、计划免疫、母子保健指导等。
产后访视制度
一、访视时间及次数
一般两次。如母婴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初访:产妇出院后3—7天内。如果产妇住院≥7天,由产科填写第一次访视记录,保健科在产后14天内做初访。
第二次访视:分娩后28—30天。
二、产后访视要求
(一)着装要求:每次须穿产后访视服装、戴胸牌。要求干净整齐,仪表大方。如果访视了传染病家必须换洗衣服。
5、为产妇及家属提供咨询电话号码。
6、对妊娠合并性病的产妇及新生儿加强随访。
7、做产访视记录(含所需时间)。
母乳喂养管理制度

母乳喂养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内所有涉及母乳喂养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1、产科医护人员(1)负责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方法,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2)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技巧,及时解决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观察产妇的哺乳情况,评估乳汁分泌量和新生儿的吸吮情况,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建议。
2、儿科医护人员(1)负责新生儿的喂养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与产科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共同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实施。
3、营养科医护人员(1)为产妇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保证产妇在哺乳期获得充足的营养。
(2)协助解决产妇在饮食方面可能影响乳汁分泌的问题。
4、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的感染防控工作,确保母乳喂养的安全。
5、医院管理部门(1)负责组织和协调母乳喂养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2)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
四、工作内容1、产前教育(1)孕妇在孕期接受至少一次母乳喂养的专题讲座,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
(2)发放母乳喂养宣传资料,包括母乳喂养的技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2、产后指导(1)产妇分娩后,医护人员应在 1 小时内协助产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促进乳汁分泌。
(2)指导产妇按需哺乳,即新生儿饥饿或母亲感到乳房胀满时进行哺乳,不限制哺乳次数和时间。
(3)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如坐位、侧卧位等,确保新生儿能够有效地吸吮乳汁。
(4)告知产妇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如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次数、体重增长情况等。
3、乳房护理(1)指导产妇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清洁乳头和乳晕。
(2)若产妇出现乳头皲裂、乳房胀痛等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处理和指导。
(3)鼓励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和排出。
医务人员指导母乳喂养制制度

吉隆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指导母乳喂养制度一、早早吸吮,婴儿娩出后,及时让婴儿吸吮乳头。
二、母婴同室。
保证母婴同室,促进乳汁分泌。
三、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让产妇积极配合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
四、不定时喂奶,按需供给,不宜刻板固定时间喂养、可根据需要调节喂奶次数。
五、保持乳头健康。
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
六、适当增加乳母营养,保证乳汁充足。
避免偏食,多摄取高蛋白、高营养、高纤维、易消化食物。
补充钙、磷及多种维生素,以满足婴儿营养所需。
七、每次哺乳要充分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
可用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
有效地达到刺激乳汁分泌的目的。
八、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每次哺乳先让婴儿的唇触及乳头,诱发觅食反射,是婴儿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当婴儿嘴张大,舌向下的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吸入口内,吸允时,婴儿两颊向外鼓起,嘴唇撅起,两侧乳房交替哺乳,以免两侧乳房不对称、影响将来体型的美观。
对于乳头凹陷或者较短者,应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以防止引起乳头疼痛和损伤。
哺乳结束后,乳头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
九、注意哺乳细节,不能喂奶嘴。
在一个月以内,尽量避免喂奶瓶。
开始引入奶瓶时,每天只喂一次,观察婴儿吃母乳不受影响,再逐渐增加吃奶瓶的次数,两侧乳房应交替喂哺。
十、注意防止婴儿吐奶。
喂奶时平静缓慢,在喂奶中避免突然中断,有声响或亮光刺激,或存在其他容易分神的事物。
在喂奶后让婴儿采取直立姿势。
喂奶后不要和婴儿剧烈玩耍。
及时按需喂奶,避免让婴儿哭闹厉害。
容易溢奶,甚至呕奶的婴儿,睡觉时整个小床头部垫高,让婴儿的头比腹部高,或右侧睡,以防止奶水倒流。
吉隆镇卫生院妇产科二〇一四年二月月十二日惠东县吉隆卫生院创建爱婴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措施一、成立院、科两级母乳喂养领导小组。
二、对全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三、设母乳喂养咨询门诊。
(完整版)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

(完整版)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1. 目的本指导工作制度旨在规范母乳喂养指导工作,保障母婴健康,提供全面的母乳喂养支持和指导。
2. 范围本指导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与母婴相关的医疗机构和保健机构。
3. 喂养指导流程3.1 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 向孕妇和新生儿家庭提供有关母乳喂养的教育材料和培训。
3.2 咨询和指导- 通过预约和候诊的方式,向咨询者提供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和意见。
- 鼓励家庭成员一同参与,提供家庭支持和辅导。
3.3 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提供的服务符合标准和要求。
- 针对咨询者的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4. 专业人员要求4.1 母乳喂养指导员- 必须具备相关医学或护理专业背景。
- 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4.2 家庭支持专员- 必须具备相关心理或社会工作专业背景。
- 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5. 安全和隐私保护5.1 保护用户隐私- 咨询者的个人信息必须得到保护,不得泄露或滥用。
5.2 安全措施- 指导工作场所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保障咨询者安全。
6. 工作评估6.1 绩效考核- 根据指定标准和要求,对指导员和支持专员进行定期考核。
6.2 经验交流- 鼓励专业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7. 违规处理7.1 违规行为定义- 对于违背工作准则和伦理规范的行为,包括滥用职权、泄露用户隐私等,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7.2 处理措施- 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停职、解雇等。
8. 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作为母乳喂养指导工作的依据,经过必要的修订和调整后,须重新发布。
产后访视技术规范

在检查中,发现任何不能处理的情况,均应转诊。
整理ppt
24
五、工作要求
1、产后访视包应包括:体温计、电子体重秤、听诊器、 碘伏、双氧水、消毒棉签、电子血压计、PE手套等,新 生儿访视表、记录表、笔等。
2、注意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检查前清洁双手,注 意保暖,动作轻柔。
3、加强宣教和健康指导,告知访视目的和服务内容,反 馈访视结果,提供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防治等健康 指导。
否有湿疹。
整理ppt
13
3.体格检查
(6)鼻:外观有无畸形,呼吸是否通畅,有无鼻翼 扇动。 (7)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黏膜有无异 常。 (8)胸部:外观有无畸形,有无呼吸困难和 胸凹陷,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和心率;心脏听诊有 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9) 腹部:腹部有无膨隆、包块,肝脾有无肿大。重点 观察脐带是否脱落、脐部有无红肿、渗出。 (10) 外生殖器及肛门:有无畸形,检查男孩睾丸位置、 大小,有无阴囊水肿、包块。 (11)脊柱四肢: 有无畸形,臀部、腹股沟和双下肢皮纹是否对称, 双下肢是否等长等粗。 (12)神经系统:四肢活 动度、对称性、肌张力和原始反射。
整理ppt
11
(2)体温
1)测量前准备:在测量体温之前,体温 表水银柱在35摄氏度(℃)以下。 2)测 量方法:用腋表测量,保持5分钟后读数。
整理ppt
12
3.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精神状态,面色,吸吮,哭 声。 (2)皮肤黏膜:有无黄染、紫绀或 苍白(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 糜烂、脓疱、硬肿、水肿。 (3)头颈部: 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血肿,头颈 部有无包块。 (4)眼:外观有无异常, 结膜有无充血和分泌物,巩膜有无黄染, 检查光刺激反应。 (5)耳:外观有无畸 形,外耳道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外耳廓是
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范本

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更好地关心、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高新生儿疾病治愈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我国新生儿保健工作规定,制定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
通过随访,了解新生儿的家庭护理情况、生长发育状况,为新生儿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指导和心理支持。
二、随访对象1. 新生儿出生后住院期间的所有患者。
2. 新生儿出生后在家中护理的患者。
三、随访时间1. 出生后6个月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
2. 6个月至1岁,每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3. 1岁至2岁,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
4. 2岁至学龄期,每年进行一次随访。
四、随访内容1. 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头围等。
2. 疾病康复情况:了解新生儿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3. 家庭护理情况:喂养方式、睡眠习惯、户外活动等。
4. 心理状况:评估新生儿的心理发育,提供心理支持。
五、随访方式1. 电话随访:定期通过电话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解答家长疑问。
2. 门诊随访:家长携带新生儿到门诊进行体检,与医生面对面交流。
3. 家庭随访:医生上门了解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指导家庭护理。
六、随访流程1. 建立随访档案: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病史等。
2. 制定随访计划:根据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3. 执行随访:按照计划进行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或家庭随访。
4. 随访记录:记录每次随访的情况,包括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家庭护理情况等。
5. 随访总结:定期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七、家属配合事项1. 家长应主动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2. 家长应按照随访计划,携带新生儿参加随访。
3. 家长应认真记录随访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调整家庭护理措施。
4. 家长应关注新生儿的心理发育,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与医生沟通。
八、效果评价1. 新生儿疾病治愈率提高。
2.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3. 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母乳喂养随访制度
母乳喂养随访制度为大家整理医院母乳喂养随访规章制度如何编写,母乳喂养随访制度是产妇出院后,相应的提供母乳喂养随访的帮助。
下面是这篇母乳喂养随访制度
母乳喂养随访制度范例一
1.医院应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咨询热线xxxx,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服务。
2.产妇出院前,主管医师应告知如何与医院保健科或社区随访组织联系,并填好围产保健手册。
3.产妇出院后,围产保健手册交户口所在地的社区保健组织,由保健人员进行访视,并详细记录母乳喂养情况,指导继续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按时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坚持母乳喂养2年。
4.产后复查时应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及婴儿生长发育情况,并予以咨询和指导。
5.将母乳喂养随访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了解出院后母亲的母乳喂养问题,及时进行咨询服务。
为落实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特制定医护人员指导母乳喂养制度
母乳喂养随访制度范例二
(一)皮肤接触与早吸吮。
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后30分钟内,剖宫产的产妇做出应答反应30分钟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母亲和婴儿进行皮肤接触(裸体拥抱)至少30分钟;同时帮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做到早开奶。
(二)母婴同室。
实行母亲和婴儿24小时同室。
如有医疗需要(包括洗澡),每天母婴分离不得超过1小时。
(三)取消“蜡烛包”。
要使用宽松的新生儿服和睡袋。
(四)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饥饿或婴儿想吃或母亲乳房胀时就喂,不得限制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
(五)开奶前不喂食。
除有医学指征外,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禁止喂糖水和其它饮料,产科病房内不得向母亲推荐和销售代乳品。
(六)取消奶瓶和人工奶头。
产科病房内不得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使用奶瓶和用人工奶头作安慰,不得展示这些物品。
(七)产前、产时及产后要适时开展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孕期检查时要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孕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分娩后,医护人员要尽早(不得超过6小时)指导产妇掌握并实施正确的喂奶方法、婴儿含接姿势和挤奶技术。
(八)儿科也应设母婴同室病房,保证按需哺乳。
或设乳母休息室,供喂乳母亲集中休息,婴儿需要哺乳时进入病室进行哺喂。
无条件实行上述两种方式时,可嘱乳母在家挤出乳汁并置冰箱保存,及时送医院哺喂病儿(用小匙小杯喂),以保持母亲乳汁分泌,坚持母乳喂养。
(九)建立促进母乳喂养随访组织,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以上这母乳喂养随访制度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更多制度尽在:规章制度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