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食品物料的功效和副作用

合集下载

药食同源食材功效

药食同源食材功效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
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
、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

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需要注意什么

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需要注意什么

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需要注意什么药食同源是指一些特定的食物,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这类食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完善和信息不透明,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药食同源食品的定义和特征首先,了解药食同源食品的定义和特征对于购买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药食同源食品是指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内分泌等功效的食品。

这类食品大多由特定的中药材和食品原料制成,含有一定的药用成分。

购买者需要明确这些特点,以便在购买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选择信誉有保障的品牌和渠道在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时,选择信誉有保障的品牌和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购买者可以通过了解品牌的历史、口碑和销售情况来评估其信誉,并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品牌。

同时,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如大型超市、官方授权的电商平台等,可以降低购买食品的风险。

三、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时,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是非常重要的。

产品标签上应该明确标注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

此外,还需要查看产品的包装完整性和防伪标识,以及产品的主要成分和功效介绍等。

购买者需要注意,产品的标签和说明是判断其合法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四、注意产品价格和宣传效果价格和宣传效果是判断药食同源食品真伪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些药食同源食品常常伴随着高昂的价格和夸张的宣传效果。

购买者应该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高价位产品或那些过于夸张的宣传效果。

同时,购买者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五、了解药食同源食品的适用人群和禁忌症购买药食同源的食品前,了解其适用人群和禁忌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药食同源食品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有些食品对特定人群有禁忌。

购买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并避免购买那些不适合自己食用的产品。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烹饪中。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即一些食物本身具有药用功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药食同源分类及其功效。

一、粮食类药食同源材料1. 黄精:黄精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肾益精、养心安神的功效。

它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作为一种滋补食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

2. 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常见的粮食类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益胃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有助于降低血压、调节血糖。

3. 糯米:糯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类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作为一种滋补食品,有助于增强体力、提高消化功能。

二、蔬菜类药食同源材料1. 菊花: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它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保护视力。

2. 莴苣:莴苣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类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有助于降低血脂、促进肠道蠕动。

3. 蒜苗:蒜苗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类中药材,具有抗菌消炎、降脂降压的功效。

它富含硫化物和维生素C,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有助于预防感冒、降低血压。

三、水果类药食同源材料1.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改善肝脏功能。

2. 桑葚:桑葚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类中药材,具有滋阴润燥、补血养颜的功效。

它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有助于调节血糖、改善皮肤质量。

3. 柚子:柚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类中药材,具有消食化积、降脂减肥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脂。

总结起来,中药材中的药食同源材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功效。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02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无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无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无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无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药食同源概念

药食同源概念

药食同源概念
药食同源是指药品和食品来源于相同的天然物质或生物体,能够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这种概念已经在古代中医学中被广泛运用,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例如,大蒜既可以作为一种调味品食用,也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同样的,姜黄不仅是一种常用的香料,还可以用来缓解关节炎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还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让治疗更加安全和自然。

- 1 -。

药食同源-药食两用

药食同源-药食两用

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1药食同源的物品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三种物品名单如下: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土人参(人参菜)、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土人参(人参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药食同源物质诠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食同源物质诠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药食同源物质诠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药食同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药食同源是指药物和食物来源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既可以作为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作为食物进行保健。

这种药食同源的概念在中医药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治疗实践中。

药食同源物质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食品和药品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应用,也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药食同源的特点、应用及其在保健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安排。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概述将介绍药食同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文章结构将介绍整个文章的章节安排,目的将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药食同源的概念、药食同源物质的特点和药食同源在保健和治疗中的应用三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药食同源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健康养生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药食同源的重要性、展望药食同源的发展前景和结语三个小节,总结部分对药食同源的重要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展望部分预测了药食同源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语将对全文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和概括。

1.3 目的目的部分旨在阐明本文撰写的目的,即通过对药食同源物质这一概念的解释和分析,探讨其在保健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药食同源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药食同源物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对药食同源的更深刻理解,促进保健和治疗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药食同源的概念:药食同源是指药物和食物来源相同或者相似,既可作为药用,又可以作为食品。

在传统中医文化中,药食同源的概念已经被广泛应用。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可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健康。

药食同源的概念源自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例如《本草纲目》等。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食同源物料的功效和副作用
保健食品是当今食品消费市场的宠儿,但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食用保健食品,更不是所有食品都可以列入保健食品之中。

自1996年保健食品正式纳入卫生部门审批至今,已有数千种保健食品先后通过批准上市,为了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的管理,卫生部于2002年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开列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附件1)、《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附件2)、《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附件3)。

其中附件1中共87种药食同源物品,可以在普通食品中使用;附件2中所列则只能有限度的用于保健食品中。

一、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食品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安全性。

能够作为药食两用的物品其安全性自然较高,但是并非无限制,如大量服用或食用方法不当,均可产生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安全性问题仍然是这类提取物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

下面就药食同源的物品来源、功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列一简表以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