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趣味故事
中草药小故事(一)

中草药小故事(一)中草药小故事一:药材的收集•小明是一位中草药小爱好者。
•他每天都会到山上采集各种珍贵的药材。
•他认真地辨认每一种植物,只采集那些具有药用价值的草药。
故事二:植物的鉴别•小明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他可以通过观察和嗅闻植物,准确地鉴别出每一种草药。
•他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入药,哪些植物是有毒或无药用价值的。
故事三:药方的调配•小明采集回来的草药,他会认真地研究每一种植物的功效和作用。
•他根据不同的病症,将多种草药进行合理的搭配。
•最终,他成功地调配出了一副对某种疾病有显著疗效的药方。
故事四:病患的治愈•小明将自己的药方交给一位得了该疾病的患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患者感激地告诉小明,他的药方真的起到了神奇的作用。
故事五:传播中草药知识•小明并不吝啬自己的知识,他通过写文章、发表博客、录制视频等方式,将中草药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草药的奇妙之处,从而受益于它们所带来的治疗效果。
结论•小明是一位热爱中草药的创作者,在他的努力下,中草药的神奇力量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中草药的采集、鉴别、调配和治愈的过程,感受到中草药的独特魅力。
故事六:挑战与困难•小明虽然热爱中草药,但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采集草药的过程中,他需要面对陡峭的山路、恶劣的天气以及各种危险的动植物。
•在调配药方时,他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每一种草药的功效和副作用,以确保药方的安全和有效性。
•传播中草药知识也并非易事,他要经历写作、录制、发布等多重环节,才能让更多人获得有用的信息。
故事七:坚持与收获•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小明依然坚持着。
•他相信中草药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他坚定地走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收到了许多来自患者和读者的感谢和认可。
•小明从中草药的传播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这也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
结语•中草药小的故事展示了一位资深创作者对中草药的热爱和付出,以及他为了传播中草药知识所经历的挑战和困难。
和药物有关的小故事

药草传奇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草药就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草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中草药文化。
下面,我将通过讲述几个与中草药有关的小故事,让大家了解中草药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故事一:神农尝百草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叫做神农的圣人,为了救治人民疾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尝遍了百种草药,记录下它们的性状、功效和用法。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神农终于编写成了《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中草药学专著,为后人研究中草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故事二:华佗治风疾
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精通外科,而且深谙中草药治疗之道。
有一次,一位官员患了风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
华佗采用中草药治疗,先将病人服下麻沸散,使其昏迷,再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最终将病人治愈。
这个故事说明中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故事三:人参的故事
人参是中草药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人,因为父亲患病,便到山上寻找人参。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棵人参,将其带回家中,救治
了父亲的疾病。
后来,这位年轻人将人参种植在自家的后院里,加以养护,使其繁衍茂盛,从此,人参成为了人们治病养生的重要药材。
以上三个小故事,分别讲述了中草药的历史、治疗疾病方面的优势和价值,以及中草药的种植和繁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应用广泛等特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4味中药传说故事

六十四味中药传说故事●传说故事-白芨在中草药中有一味叫“白芨”的止血良药,性味苦、甘涩、微寒。
入肝、胃、肺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内外伤出血。
不过,它最早的名字不是叫白芨,而是叫白根。
至于为什么叫起白芨来,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
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心眼好,对犯人从来没有打骂过,还时常与犯人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
一天,一个叫白及的死囚忽然病危快要死了,老狱卒忙去禀告县官。
县官听后微微一笑说:“再过一个月,白及就要砍头了,现在死了,也省了我们一刀!”老狱卒听了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
于是他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
没过几天,白及的病就好了,为此白及很受感动。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
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
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
方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
”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有改变。
老狱卒牢记此方。
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
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白及!”就这样,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这个名。
●传说故事-白芍《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散,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
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
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
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
宋单父也被召人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
有趣的中草药故事

有趣的中草药故事一、人参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老林里,住着一个善良的老把头。
这老把头啊,每天都进山去打猎采药,对这片山林那可是熟悉得很。
有一天,老把头像往常一样进了山。
他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孩子的笑声。
这深山老林的,哪来的孩子呢?老把头心里直犯嘀咕。
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在一片草丛里,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穿着红肚兜,头上扎着小辫子,正笑嘻嘻地看着他呢。
老把头心想,这莫不是哪家走失的娃娃?他就想把这小娃娃带出山去。
可这小娃娃啊,特别机灵,老把头一靠近,他就跑得没影了。
老把头不甘心,就跟着小娃娃消失的方向找啊找。
找着找着,他发现了一株特别奇怪的植物。
这植物的叶子像手掌一样,根须长长的,就像人的四肢,而且在根部那里,还隐隐约约能看出是个人形呢。
老把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小娃娃是这人参精啊。
从那以后,人们就知道了人参是一种特别珍贵的草药,有大补元气的功效。
而且采参人在进山采参的时候,都要遵守很多规矩,比如说要先用红绳把人参系住,防止它跑掉呢。
二、车前草的故事从前有个马夫,他负责给一个将军养马。
这将军啊,整天带着士兵东奔西跑,打仗行军。
有一天呢,马夫发现他养的马中有一匹马病恹恹的,那马的眼睛红红的,老是拉稀,还不吃草料。
马夫可着急了,这匹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将军肯定要怪罪他的。
他就想啊想,想找出个办法来治好这匹马。
马夫带着病马在路边休息的时候,他发现那匹马突然开始吃起路边一种长得很不起眼的小草。
马夫心想,这马是不是饿急了才吃这个呢?可没想到,过了几天,这匹马的病竟然慢慢好了起来,眼睛不红了,也不拉稀了,又开始活蹦乱跳地吃草料了。
马夫特别好奇,他就仔细观察起这种小草来。
这种小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长在路边的车辙里,他就把这种草叫做“车前草”。
后来马夫发现,人要是得了小便不利、尿血等病,吃了车前草也能好呢。
于是啊,车前草就成了一味很有用的中草药啦。
三、当归的故事有一对新婚小夫妻,男的叫荆夫,女的叫秦娘。
中医药小故事简短50字

中医药小故事简短50字
这是一些关于中医药的小故事,简短且易于理解:
1. 枸杞子:古代有一名官员,年纪大了,眼睛昏花,听说枸杞子能治疗眼睛疾病,于是每天都吃枸杞子,果然眼睛慢慢好了。
2. 人参:据说有一名山民,在深山中发现了外形与人相似的一种植物,称之为“人参”,认为它具有神奇的功效,于是常常采食,后来发现这种植物也能治疗疾病。
3. 菊花:古时候有一个诗人,名叫陶渊明,他非常喜欢喝酒,又不想花钱买酒,于是他开始种植菊花,用菊花泡酒饮用,不仅味道清香,还能治疗头痛脑热。
4. 大黄:有一个富翁,身体肥胖,消化不良,听说大黄能治疗消化不良,于是他开始服用大黄,果然消化不良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5. 百合:古时候有一名妇女,患有咳嗽病,听说百合能治疗咳嗽,于是她开始食用百合,坚持不懈,终于把咳嗽病治好了。
这些都是简短的小故事,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和功效。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也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42个中药药名神话小故事

42个中药药名神话⼩故事⼀⿇黄草药:的⼩故事有个挖药的⽼⼈,⽆⼉⽆⼥,收了⼀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点⽪⽑,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啊!”师傅不放⼼地说:“不过,有⼀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吃。
”“什么药?”“⽆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处不同;发汗⽤茎,⽌汗⽤根,⼀朝弄错,就会死⼈!记住了吗?”“记住了。
” “你背⼀遍。
”徒弟张⼝就背了⼀遍,不过,他背时有⼝⽆⼼,压根⼉也没⽤脑⼦想。
从此,师徒分⼿,各⾃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更⼤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天,就让他⽤⽆叶草治死了⼀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治死了!” 师傅说:“⼩⼈⽆罪。
”“怎么能说你⽆罪?”“关于⽆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句⼝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 “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 徒弟背到:“发汗⽤茎,⽌汗⽤根,⼀朝弄错,就会死⼈。
” 县官⼜问:“病⼈有汗⽆汗?”徒弟答道:“浑⾝出虚汗。
” “你⽤的什么药?”“⽆叶草的茎。
”县官⼤怒:“简直是胡治!病⼈已出虚汗还⽤发汗的药,能不死⼈?”说罢,命⼈打了徒弟四⼗⼤板,判坐三年⼤狱。
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实了。
他找到师傅认了错⼉,表⽰痛改前⾮。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
打这⼉起,徒弟再⽤“⽆叶草”时就⼗分⼩⼼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祸惹过⿇烦,就起名叫作“⿇烦草”,后来⼜因为这草的根是黄⾊的,才⼜改叫“⿇黄”。
⼆紫苏草药的⼩故事 九⽉九⽇重阳节,⼀群富家⼦弟在酒店⾥⽐赛吃螃蟹。
⼀只只⼤螃蟹⼜多油⼜黄,他们越吃越⾹。
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座⼩塔。
趣味中药故事

趣味中药故事导语中药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除了医疗功效,中药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些趣味的中药故事。
血竭草与鸟衔故事背景血竭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用于活血化瘀、止血、消肿等。
它的中药功效在古代被发现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故事内容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学家,他对血竭草的功效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的双翅被铁丝划伤,鲜血直流。
张仲景想到了血竭草的止血作用,于是他取来一株血竭草,将它研磨成粉末,散在小鸟的伤口上。
令人惊讶的是,随着血竭草的散布,小鸟的伤口竟然停止了流血,并迅速结痂愈合了。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人们发现了血竭草的神奇功效,将其广泛应用于中药临床。
结论血竭草的神奇止血功效演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人们对中药的疗效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当归与补血故事背景当归是中药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补血药材,它在女性朋友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月经不调、贫血等问题。
故事内容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杨国忠的宰相,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
可是这个女儿患有贫血症,整日疲倦无力。
杨国忠为了救治女儿的病,四处求医问药。
最终,他听说仙方中有一味名为当归的中药,具有补血的神奇效果。
于是,杨国忠立即为女儿娴取了这个名字,并开始使用当归来治疗女儿的贫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应用,女儿的贫血得到了有效治愈,健康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个故事传为佳话,人们开始广为使用当归来补血。
结论当归的补血功效和这个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得中药的疗效更加神奇,也让人们看到了中药的奇妙之处。
人参与强壮故事背景人参作为中药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虚弱、滋补强壮。
故事内容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闻一多的文人,他天性瘦弱,体质不佳,被人们称为“骨瘦如柴”。
闻一多非常羡慕那些强壮的人,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体质。
有一天,他听说人参具有强壮身体的药用价值,于是他决定试试这种神奇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应用,闻一多发现自己的体力逐渐恢复,不再像过去那么虚弱了。
中药传说故事

中药传说故事
1. 《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神农氏亲自尝百草来发现中药治
疗的奇效。
他用自己的身体去实验,最终找到了许多中草药,治愈了许多人的疾病。
2. 《月下老人寻草方》:传说中月下老人背着葫芦,在夜晚
寻找珍贵的草药。
他认为有些特殊的草药只在月光下才能找到,所以他经常在月圆之夜才外出收集。
3. 《仙人奇草》:传说中有位仙人种植了一种非常珍贵的草药,这种草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许多人前往寻找这种奇草,但都无功而返。
4. 《药王采草记》:传说中有位药王为了制作一副仙丹,四
海寻草。
他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所有所需的草药。
5. 《草药与美女》: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喜欢采集各种
珍贵的草药。
她每天都在山谷中寻找,并将这些草药加工成各种药膏,用于美容养颜。
这些故事都以草药和中药为主题,展示了中药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奇与传奇。
虽然它们都只是传说,但却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中药的重视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斛相传古代有位叫霍斗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各诸侯互相争战,霍斗也被征去从军。
霍斗英勇杀敌征服别国,后来成了大将军。
霍斗胜利归来,发现母亲因长年的期盼,患病瘫痪在床,而且眼睛已经看不见了。
霍斗四处张榜谁治疗好自己母亲,将以重金赏赐。
后来来了许多人也没治疗好霍斗母亲的病。
有天,霍斗走在山里,见一对老夫妻在耕地,女的拖犁,男的在后扶犁。
霍斗大怒,上去大声呵斥男人为何如此对待女人。
老夫妻双双跪下,说年年战事,自己家的牛被拉去战场了。
没了牛,只能靠人力,女人扶不稳犁头,所以男人在后扶。
霍斗听后,叫女人在靠边站,自己拖起犁头帮助耕地。
老夫妻很是感动。
霍斗见这对老夫妻,看上去近古稀之年,却有这般好力气,且眼不花耳不聋,便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老夫妻得知霍斗将军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带着将军来到一片悬崖边,男人用绳索捆在身上荡到半山腰,采了些黄草,叫将军拿回家熬水给她母亲喝,他们还会定期给将军家送去。
霍斗母亲服药后居然在半年后能站起来,眼睛也看得见了。
霍斗很是高兴。
于是就用重金感谢那老夫妻。
老夫妻拒绝了。
霍斗疑惑便去问他们,老夫妻说:“时近耕种季节,家里缺粮食种子,如将军定要感谢,只需一斛粮种就可以。
“将军买了耕牛,送了十斛粮食种子。
”由于这黄草功效神奇被人叫为“救命草”“神仙草”,后被列为贡品。
达官贵人需要就得以十斛粮食换得一把。
随着岁月流转,这草就被人们叫为“石斛”。
石斛为兰科植物,有生津养胃,清热养阴之功,常常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关于铁皮石斛的传说神话传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的小朋友都是在神话传说的伴随下成长的。
神话传说往往为一件事物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充分调动人们的好奇心。
我们所熟知的春节就是最初由神话传说衍生而来的,那么,神话传说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生活中又有多少事物是有神话传说的呢?其实,现在逐渐走进平常人家生活中的铁皮石斛就有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
古时候的君王一般都迷恋于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所以,他们周围通常都闻着一些炼丹的道士。
有一个皇上周围的一个小道士就向皇上报告,说他有一天做了一个梦。
皇上自然就好奇梦里神仙有什么指示了,小道士说他在梦里来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着广阔无边的大海,海边有一座高山,上面飘着很多的羽毛。
小道士在那里站了一段时间,随着羽毛的越积越多,一位白衣仙子出现了。
一开始,这个小道士十分兴奋,白衣仙子也还算和善。
感慨自己和小道士的缘分,白衣仙子赠与了小道士一颗淡紫的植物后就离开了。
正当小道士拿着手中的植物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另一个庞然大物无线了,小道士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蛟龙。
蛟龙张开血盆巨口,冲着小道士大喊,“你这等小人物,也配拿着你手中的宝物吗,那可是可以用来解毒、令人起死回生的仙草,凡夫俗子怎么配拥有,快放下”,说着蛟龙拿走了小道士手中的植物。
小道士也被蛟龙吓得从梦中惊醒。
其实小道士梦中所出现的植物就是铁皮石斛。
了解到铁皮石斛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柴胡的传说有关柴胡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唐代有个胡进士,家有长工叫二慢。
秋天,二慢得了瘟病,胡进士怕传染家里的人,就让他离开。
二慢来到水塘边,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草根吃。
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
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
他请了许多医生,谁也治不好。
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后,急忙命人挖草根冼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药”,病就好了。
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三七的传说三七也叫金不换,我们平时也叫田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的根茎,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
民间有许多关于三七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
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
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
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
”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
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
乡亲为表示感谢,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
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开来。
雷公歪打正着制乌头相传,南朝宋文帝无嘉七年冬,彭城东头的雷家药铺门前,抬来一位面色苍白、呼吸缓慢、浑身抽搐的中年病人。
此时,雷公正在坐堂行医,通过四诊之后,便说此是药物中毒之症状。
病者家人称,他常下湖捕鱼,感受风寒湿邪,浑身关节酸痛,经常服用中药,并说配的中药方中有乌头。
于是雷公急唤伙计取来甘草、生姜、绿豆,熬成浓汁急灌下,良久,病人渐趋平稳,中毒症状随之消失。
雷公叹道:“中药不经加工,能杀人也”。
由于古代对乌头的炮制加工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故乌头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一天,雷公拿着一块乌头回家,路过好友开的豆腐店,他顺手将生乌头放在豆缸旁,便与好友喝起酒来,不知不觉,喝到日落西山,雷公已处在醉意之中。
回到家,雷公才猛想起放在豆缸旁的那块生乌头,一旦掉入豆缸内,后果不堪设想,雷公急派人到豆腐店四处寻找那块乌头而无着落。
主人说会不会混在豆腐中一起煮了呢?伙计在锅中打捞了半天,果然取出了乌头,此时乌头颜色已变白许多。
雷公将与豆腐同煮过的乌头,切片晒干,试用了几位风湿痹痛病人,果然毒性大减,于是他确定了制川乌的办法:用清水漂泡5-7天,每日换水2-3次,滤干后以10斤生药加豆腐2斤同煮,煮至无白心后捞出切片晒干就无毒性了。
杭白菊传奇杭白菊,以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以浙江桐乡产的为地道而著称。
主要产品为杭白菊,黄菊花等品种。
杭白菊其性味为辛甘苦微寒,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强些,白菊花兼能养肝。
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杭白菊又名“武林神菊”,我个人喜欢喊杭菊。
据载,杭白菊的生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杭白菊被列为贡品,桐乡生产的杭白菊为“杭白贡菊”,一直与“西湖龙井茶”齐名。
关于杭白菊,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据传,在清乾隆期间,乾隆皇帝沿运河下江南,龙船摇到离杭州不远的塘栖武林码头,乾隆皇帝本想上岸游览,谁知,皇后一路感受风邪,正患感冒、头痛、鼻塞、四肢无力。
乾隆十分着急,急命御医看有什么良药可治?御医说:“船上已没有治伤风的药了,只有到了杭州再想办法。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一名伙夫送茶到此,对乾隆皇帝说:“我有良药能治皇后娘娘的病。
”说罢,跳上岸去,从田野里采来了几把野菊花,用滚水一冲,让皇后代茶喝下。
皇后娘娘喝了野菊花冲泡的汤水后,竟然在第二天头不痛,鼻也不塞了,人也恢复了精力。
乾隆见皇后的身体好得真快,心里十分高兴,便一个劲地夸野菊花是神药,并立却提笔展纸,挥毫而就“武林神菊”四个大字。
于是,本地所产的菊花便成了贡品,指定年年岁岁朝贡皇上。
杭州桐乡的菊花出名后,杭嘉湖平原一带的农夫见菊花能治病,又被列来贡品,便开始大面积人工栽种,杭州桐乡的杭白菊几百年间声名卓著,畅销海外。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一种“功同人参”的珍贵中草药。
它形似僵蚕,形状古怪,是虫又是草,不仅肺肾,止咳喘,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滋补强身,对结核菌、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癌和抗衰老的作用,我国早在元代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冬虫夏草了。
在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文房肆考》等医药著作中都记载了该药的疗效。
用冬虫夏草制成的保健补剂在保健品市场上别具一格,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夏天是草,殊是奇妙,这是它的生长规律所决定的。
每年的春末夏初有一种鳞翅目编蝠蛾科的大蝙蝠蛾把卵产在土中,孵化出幼虫来。
当一种真菌类的虫草接触到栖息在土中的那些幼虫时,立即钻进虫体内,长出芽管,吸取营养,萌发菌丝。
在土中菌丝体慢慢地把幼虫吃得只剩下表皮层。
到翌年的五六用份,菌草破土而出,可长到3-5厘米高,粗0。
4—0。
7厘米,虫体象三眠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有8对足,其中以虫中部的4对最为明显。
子座呈棒球棍样。
中间粗,两端较细,这就是兼“虫”,“草”一体的冬虫夏草。
牛膝的传说话说从前有一个郎中,采药行医多年却是个光棍汉,只是收了四个徒弟。
他靠一种约好的药草治愈了很多很多的病人,但没有传授给徒弟。
后来年纪大了,就想把这秘方给一个心地善良、医德高尚的好徒弟。
但四个徒弟究竟谁好,他心里一时没底,便决定试一试。
一天,郎中把四个徒弟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如今年老多病,以后恐怕不能再采药行医了。
你们几个都学会了本事,各自谋生去吧!”大徒弟听后,心里打起了小盘算,心想:“师傅挖了一辈子药,给人看了一辈子病,准攒下不少钱财。
他无儿女,钱财理应归我”。
于是便对师傅说:“师傅呕心沥血,教我学会了本事,我该给你养老,您就搬到我那里住吧,我会侍奉好您老人家的。
”别的徒弟也都这么说,郎中听了满心欢喜,便搬到大徒弟家住下。
但过了些时日,这徒弟却偷偷翻看了师傅的包袱,发现师傅根本没钱,只有一样没卖出去的药草,于是对师傅一下子冷淡起来,整天挖苦挑刺。
郎中这才看透了大徒弟的心,很伤心地离开,搬到了二徒弟家中,谁知二徒弟也和大徒弟一样,先是殷情倍至,等发现师傅没钱时也冷下脸来。
无奈,师傅只得搬到第三个徒弟那里。
没想到三徒弟更是个财迷,当他知道师傅只不过是个穷郎中时,只让住了三天,就把师傅撵出来。
这时,最小的徒弟得知了,连忙把师傅背到自己家里。
郎中问小徒弟:“我身无分文,还能白吃你的饭吗?”小徒弟说:“师傅如父母,徒弟供养师傅理所当然,您老尽可放心!”师傅见他说得实心实意,就安心住下了。
谁知过了没几天,郎中就病倒了。
小徒弟整天守候床前,里外侍奉着,真像对亲生父母一样孝顺,郎中看在眼里,解开随身小包袱,拿出一种草药对小徒弟说:“这种药草是个宝,用它制成药,补肝肾强筋骨,药到病除,我现阶段在就传给你吧!”不久,郎中去世了,小徒弟为其安葬妥当。
以后,他靠师傅传下的秘方,成为一个有名的郎中。
人有问起药草的名字,小徒弟见其形状特别,茎上有棱节,很像牛的膝骨,就给它起名叫“牛膝”。
牛膝为苋科草本植物怀牛膝或川牛膝的根,前者产于河南,后者产于川、贵、滇等地,其茎、节形状确如牛之膝骨,故名。
中医认为,其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阴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