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特点
3 热水供暖系统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单管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 压力与水温、加热中心与冷却中心的高度差以 及冷却中心的个数有关,且每一根立管只有一 个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为了计算单管系统重力循环作用压力,需求出 各个冷却中心之间管路中水的密度,为此,首 先要确定各冷却中心管路的水温。
单管系统各点水温的计算
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相比,除了作用压 力不同外,各层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也 是不同的。因而各层散热器的K值不同, 从而影响散热器面积的多少
空调总回水管 采暖系统入口 各种换热设备之前 各种小口径调压装置之前
选择(确定管径)
除污器或过滤器横断面流速宜取0.1m/s
(四)、分集水器、分气缸
(1)当需要从总管接出两个以上的分支 环路时,考虑各个环路之间的压力平衡 和使用功能要求,宜采用分气缸、分水 器、集水器。
(2)分气缸直径的确定
二、双线式系统
(1)垂直双线式单管热水供暖系统
(2)水平双线式热水供暖系统
三、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第四节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 路布 置和主要设备及附件
一、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
1、热力入口(供暖系统的引入口) 位置:应设置在建筑物热负荷对称分布的位置 用户供暖系统与热水管网的连接形式: 直接连接 间接连接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供暖系 统。
一、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和重力循环热 水供暖系统的比较
循环推动力 管内流速 管径 作用半径 耗电 维修 应用
重力循环
小 小 大 小 无 方便 小型
机械循环
大 大 小 大 水泵耗电 麻烦 大、中型
共性 (1)均有膨胀水箱和空气排除问题,但 排气方式不同。 (2)均有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主要型 式
浅谈高层住宅的供暖设计

浅谈高层住宅的供暖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飞速进步。
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升,供暖设计也就显的越来越重要。
本文对当下高层住宅供暖设计进行探讨,分析高层供暖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可以给以后的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标签:高层住宅;供暖;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中心地块资源短缺,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及人类社会活动的需求,高层建筑的发展成为城市规划进步的集中点和焦点。
高层住宅设计关系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切身利益。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住宅在供暖设计方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层住宅的供暖设计与低层住宅的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其高度不同。
具体主要表现在负荷计算及系统选择两个方面。
同时,高层供暖设计在实际工程供暖效果上还存在高低区垂直方向的失调问题。
二、负荷计算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在供暖系统中,建筑物围护结构应通过传热阻计算确定,传热阻要满足冬季供暖节能的要求,同时保证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符合卫生标准。
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相关的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高层建筑为了缩减荷载,围护结构经常是轻质结构和保温的组合,为了保证围护结构的传热阻满足供暖最小的传热阻值,就需要不断地对保温材料的厚度进行检验,一直到R〉Rmin。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外围结构中表层和内表面结露,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周期,满足人们对卫生的要求,达到供暖节能的目标。
2.外窗传热系数由于室外的风速是受到高度影响的,这就使得围护结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会因为楼层高度增大而产生变化。
而在建筑中,居住的很多是老人及儿童,因此需要更好的保暖,所以必须要考虑这部分热负荷怎么处理。
引入系数Bd,得到考虑了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后的外窗计算用传热系数KJd=K(1+Bd)。
3.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在较低层的建筑物中,冷风很容易消耗热量,在这种情况下更要考虑的是风压问题,而关于热压的问题则相对不需考虑。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及连接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及连接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及连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有多层或中高层建筑热负荷中出现高层建筑热负荷,成了我们要面临的常见问题,并且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竖向是否分区、分区高度、室内采暖形式等因许多客观因素影响也会有较大不同,因此将这些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并入集中供热管网时,就应充分考虑热负荷分布、供热介质、管网工作压力、室内系统竖向分区情况、材料的承压及对管网的水力影响等诸多因素,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达到整个供热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并且便于调控。
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体会就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连接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下,与大家共同研究。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考虑低区系统材料的承压问题,二是便于调控,防止系统出现垂直失调现象。
建筑物按层数大致有如下的分类: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30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建筑物总高度在24米以下者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在24米以上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主体建筑)。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
规范上有这样的规定:“建筑物高度超过50米时空调系统宜分区。
”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竖向分区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分区高度或层数(例如上海等高层建筑较多的城市一般按80—100米进行竖向分区),实际上各地区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也进行了大量工程及运行实践。
(1)对于一个热源供单幢(或高度相当的几幢)高层建筑时,除考虑材料承压、垂直失调外,还应结合运行成本、控制技术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分区的高度或是否分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甚至就有超高层建筑不分区的例子,上海地标性建筑金茂大厦(88层,420米)在确定空调水系统时就出现了两种观点:中方专家提出将系统竖向分三个区,安装三套冷(热)水机组分别与之相连;美方专家提出整个系统不分区,而是将机组、阀件及低部系统的材料等进行耐高压材料的单独定货,仅安装一套冷(热)水机组与之相连,同时配置高效自控设备。
浅析高层建筑采暖特点

一
2 关 于室外冷 空气的进入 量
室 外 风 速 随高 度 而增 加 ,使 作 用 于 高 层不 封迎 风 面上 的 风压也相应 的增加, 这就是加大了室外冷空气的渗透量 。冷空
筑物上部和下部 的风速差别可不考虑。然而对于高层建筑物 , 由于高层部分的室外风速大 ,因此高层部分外表面的对流换 热系数也大。另外 , 由于高层建筑物四周无其他建筑遮挡 , 使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将采 暖设备 、 空调设备 、 给水排水设
备和 电气设 备等 的机房设备均放在 同一层 内,它可占去这一
煤矿 现 代化
21 年第1 00 期
总第9 期 4
浅析高层建筑采暖特点
兖 州矿 区 职工 大 学 李 纯
摘 要 主 要针 对 高层 建 筑 自身 的特 点 , 析 了高层 建 筑 在 采 暖设 计 中不 同于 普通 多层 建 筑 的 一些 问 分 题 , 提 出 了解 决 的措 施 。 并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采暖 特点 措施 中图 分类 号 :U 3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号 : ̄9 0 9 (00 0 一 4-1 T 82 A 1 - 7 72 1 )1  ̄7 - - 0
高层建筑物不断向天空辐射热量 。因此高层部分外表 面辐射
放热的增加不可忽视。 由于高层部分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加大 ,并且辐射放热 量也增加 , 以增大 了高层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 所
层楼的大部分 面积。这一层楼就 叫设备层。设 备层 比标准层 高, 其高度大约是标准层的 1 倍 。对于旅馆之类的高层建筑 . 6
第2章_供暖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与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相比,有 如下特点:
(3) 凝结水温度高,在它通过疏水器减压后,会重新汽 化,易产生二次蒸发。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将二次 蒸汽送到附近低压蒸汽供暖系统或热水供应系统中加以利 用。
(4) 工业企业的锅炉房,往往既供应生产工艺用汽,同 时也供应高压蒸汽供暖系统所需要的蒸汽。锅炉房送出的 蒸汽压力常常很高,因此在蒸汽送入高压蒸汽供暖系统之 前,要用减压装置将蒸汽压力降至所要求的数值。一般情 况下,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的蒸汽压力不超过300kPa。
每一组散热器或立管上装有疏水器,以阻 止蒸汽进入凝水管;
蒸汽干管沿蒸汽流动方向有向下的坡度; 管路中空气通过凝水管至凝水箱排入大气; 在水泵和锅炉连接的管路上设止回阀; 减少“水击”现象。
高压蒸汽采暧系统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的热媒为相对压力大 于70kPa。
1-室外蒸汽管; 2-室内高压蒸汽供热管; 3-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管; 4-减压装置; 5-补偿器; 6-疏水器; 7-开式凝水箱; 8-空气管; 9-凝水泵; 10-固定支点; 11-安全阀
热水供暖系统
民用建筑热水供暖系统大多采用低温水作为 热媒。设计供、回水温度多采用95℃/70℃ 或采用85℃/60℃)。
高温水供暖系统一般宜在生产厂房中应用。 设 计 供 、 回 水 温 度 大 多 采 用 120 ~ 130℃/70~80℃。
2.1建筑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形式
热水供暖系统
循环动力 自然循环系统依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机械循环系统依靠水泵压力进行循环
2.1建筑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形式
辐射采暖系统
利用低温热水或高温水加热周围壁面、地面 温度的辐射传热和空气的对流传热结合系统。
冬季低温辐射采暖,热水( 低于60℃ )管 道(铜管、PVC管、复合管)按一定的间距 埋在具有一定蓄热能力地板结构内,管底铺 设保温层以防热量损失。
高层建筑采暖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采暖特点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在生活中对房屋使用功能的要求继续增加。
采暖作为建筑工程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式,其在施工工艺和方法逐渐增多的同时,各种施工问题和质量隐患也逐渐显现。
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常见的采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比较其使用的优劣势。
标签:高层建筑;采暖;问题;思考1.我国高层建筑采暖现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民用建筑发展更是十分迅速。
目前,建筑工程一年左右就可以建成17万至18万平方米,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但就目前的供暖工程而言,多数高层建筑物由于受到条件、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得不采用原来底层供热系统来进行供暖。
在这种社会现状下,供暖压力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带来了供暖效果不佳的隐患。
一般情况下,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原来的供暖面积较小,则可以采用对炉房以及锅炉设备进行更换,使得其能够满足新的供暖系统需求;如果是供暖面积较大,则需要采用新的建筑采暖工程标准来进行更改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新的压力需求。
在当前社会中,这些现象是最为普遍的采暖隐患之一,也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采暖改进要点。
根据我国的现有规定,高层建筑是指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公共建筑和集成架构。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周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良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并为城市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土地面积,但它的设计与施工难度都远比普通多层建筑要高很多。
在这里,我们将对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特点:2.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建筑围护结构组成(屋顶、墙壁、地基、保温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户、遮光设施)设计对建筑能耗、环保性能、室内空气质量和用户的视觉和热舒适零部件根本性的影响。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围护结构的材料、材料的厚度以及内外表面的换热系数有关。
33层高层给排水和暖通施工方案

33层高层给排水和暖通施工方案高层给排水和暖通是高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方案,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卫生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33层高层给排水和暖通施工方案。
1.给排水施工方案:(1)此高层建筑采用集中供水系统,主要包括供水管网和给排水设备。
(2)供水管网:采用PEX-AL-PEX复合管道,具有耐压、耐腐蚀、抗张力性能好的特点,可满足建筑物内外的供水需求。
(3)给水设备:主要包括水泵、水井、水箱等设备,以保证建筑物内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排水管网:采用PVC管道,具有耐腐蚀、耐热性好的特点,可有效排除污水和雨水。
(5)排水设备:主要包括下水管、排水管和水封等设备,以保证建筑物内外污水的有效排放和防止臭气的产生。
2.暖通施工方案:(1)采用中央空调供暖系统,主要包括供热管网、暖通设备和末端供热设备。
(2)供热管网:采用PE-RT复合管道,具有耐高温、耐压、耐腐蚀等特点,可满足整个建筑物的供热需求,同时采用保温材料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处理,减少能量损失。
(3)暖通设备:主要包括燃气锅炉、换热器、水泵等设备,以保证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供热质量。
(4)末端供热设备:采用风机盘管和散热器等设备,通过冷热媒介的传热和空气的循环,将热能传递到室内,实现室内环境的舒适温度。
3.高层给排水和暖通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关的资质和经验,并按照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给排水和暖通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4)施工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综上所述,33层高层给排水和暖通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供水管网和给排水设备的设计和施工,以及供热管网、暖通设备和末端供热设备的设计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质量控制和工程进度的把控,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特点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双线式系统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特点高层建筑供暖的特点 1. 热负荷的变化 (1)高层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增大 (2)高层部分冷风渗透量增加 (3)高层建筑体形系数较小,热容量偏小 2.管道布置宜竖向分区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竖向分区式供暖系统 1. 设热交换器的分区式系统 2. 设双水箱的分区式系统 3. 设阀前压力调节器的分区式系统 4. 设断流器和阻旋器的分区式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供暖的特点 1. 热负荷的变化 (1)高层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增大 (2)高层部分冷风渗透量增加 (3)高层建筑体形系数较小,热容量偏小 2.管道布置宜竖向分区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1.
2.
3. 4.
竖向分区式供暖系统 设热交换器的分区式系统 设双水箱的分区式系统 设阀前压力调节器的分区式系统 设断流器和阻旋器的分区式系统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形式
高层
单、双管混合式系统